前镜筒及激光测距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9585发布日期:2018-06-08 18:3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前镜筒及激光测距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电子仪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镜筒及激光测距设备。



背景技术:

激光测距设备的工作原理为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也就是,激光测距设备使用飞行时间型激光测距系统来测量距离。对于高精度的距离测量,对环镜、光线要求较严格,环境强光会影响激光的返回接受,灰尘会附着在镜头的表面同样会干扰激光的返回接受。

激光测距设备在测量距离的过程中,在空气中存在灰尘,尤其在恶劣环境中,激光测距设备在含有大量粉尘中测量,粉尘或者灰尘可能附着在前镜筒的镜面上,影响了激光束的发射与接收,使测量距离的精度受到干扰,影响测距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镜筒,以解决现有激光测距设备在粉尘环境较多的情况下工作,粉尘附着在前镜筒的镜面上,影响测量的精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镜筒,包括:内镜筒体和吹扫装置;

所述内镜筒体的一端面为第一镜面端,所述第一镜面端设置有第一镜面;

在所述内镜筒体的侧壁套接有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内镜筒体的第一镜面端的方向一致;

所述吹扫装置与所述空腔结构相通,用于向所述空腔结构通气。

进一步的,所述吹扫装置包括喷气嘴和用于向所述喷气嘴充气的气泵;

所述空腔结构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喷气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喷气嘴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前镜筒还包括外镜筒体,所述外镜筒体套接在所述内镜筒体的外侧,所述外镜筒体的一端面为第二镜面端,所述第二镜面端为开口结构,且所述第二镜面端与所述内镜筒体的第一镜面端为同侧;

所述外镜筒体的侧壁与内镜筒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为空腔结构,且所述外镜筒体的侧壁与所述吹扫装置相通。

进一步的,在所述内镜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外镜筒体的第二镜面端在所述内镜筒体的第一镜面端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外镜筒体的底端面设置有底座,所述外镜筒体的底端面与所述内镜筒体的底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内镜筒体的底端面处沿所述内镜筒体的周向方向设置有防水垫,且所述防水垫与所述外镜筒体的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外镜筒体的第二镜面端处可拆卸连接有第二镜面;所述进气孔处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进气孔配合的密封塞。

进一步的,所述外镜筒体的第二镜面端处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镜面的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第二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镜筒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镜筒,通过在内镜筒体的侧壁套接有空腔结构,空腔结构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内镜筒体的第一镜面端的方向一致,并且,空腔结构与吹扫装置连通,实现吹扫装置向空腔结构输送气体的目的,使气体能够在空腔结构形成环状气流,且环形气流沿内镜筒体的长度方向逐渐向内镜筒体的第一镜面流动,并流到外界环境中,吹扫第一镜面周围的粉尘,使粉尘远离第一镜面,从而减少粉尘附着在第一镜面,进而使激光发射器或者光电元件能够顺利的穿过第一镜面发送或接收激光束,降低了粉尘对激光测距的干扰,提高了激光测距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测距设备,包括:用于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发射器、用于接收激光束的光电元件、用于测定时间的计数器和所述的前镜筒;

所述激光发射器设置在所述前镜筒的内镜筒体的非第一镜面端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测距设备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测距设备,通过激光发射器发射出激光束,穿过内镜筒体的第一镜面端到达目标物件,然后通过光电元件接收到目标物件反射的激光束,最后通过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实现了激光测距设备的测距。其中,前镜筒的结构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镜筒的侧视图;

图3为图2提供的前镜筒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镜筒中的单层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内镜筒体;20-外镜筒体;30-喷气嘴;40-空腔结构;11-第一镜面端;12-防水垫;21-第二镜面端;22-进气孔;23-底座;24-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前镜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前镜筒的侧视图;图3为图2提供的前镜筒的侧视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镜筒,包括:内镜筒体10和吹扫装置;内镜筒体10的一端面为第一镜面端11,第一镜面端11设置有第一镜面;在内镜筒体10的侧壁套接有空腔结构40,空腔结构40的开口方向与内镜筒体10的第一镜面端11的方向一致;吹扫装置与空腔结构40相通,用于向空腔结构40通气。通过空腔结构40的侧壁与吹扫装置连通,实现吹扫装置向空腔结构40输送气体的目的,使气体能够在空腔结构40形成环状气流,且环形气流沿内镜筒体10的长度方向逐渐向内镜筒体10的第一镜面流动,并流到外界环境中,吹扫第一镜面周围的粉尘,从而减少粉尘附着在第一镜面上。

其中,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吹扫装置包括喷气嘴30和用于向喷气嘴30充气的气泵(图中没标);空腔结构40设置有进气孔22,进气孔22与喷气嘴30连接。通过气泵提供气体,使气泵与喷气嘴30连接,实现气泵与外镜筒体20的连接,从而实现气泵向空腔结构40提供气体的目的。当然,吹扫装置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吹扫装置包括气管和气泵,气管插入到进气孔22中,气管与吹扫装置连接,通过气管实现气泵与空腔结构40的连接。

其中,进气孔22与喷气嘴3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沾粘连接、焊接,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孔22与喷气嘴30通过螺纹连接,具体的,在进气孔22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喷气嘴30的连接段处设置第四螺纹,喷气嘴30的连接段伸入进气孔22中,并通过第三螺纹和第四螺纹配合,实现了螺纹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空腔结构40可以是圆柱筒组成,也可以是长方柱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前镜筒还包括外镜筒体20,外镜筒体20套接在内镜筒体10的外侧,外镜筒体20的一端面为第二镜面端21,第二镜面端21为开口结构,第二镜面端21与内镜筒体10的第一镜面端11为同侧;外镜筒体20的侧壁与内镜筒体10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为空腔结构40,且外镜筒体20的侧壁上与吹扫装置相通。也就是,在外镜筒体20的侧壁上设置进气孔22,气泵通过喷气嘴30与进气孔22相通,向外镜筒体20的侧壁与内镜筒体10的侧壁之间输入气体,实现了气体沿内镜筒体10的长度方向流动的目的,进而实现了对第一镜面的吹扫。

为了能够使气体从空腔结构40到第一镜面处有足够的风力,外镜筒体20的侧壁与内镜筒体10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不能过大,因此较佳地,外镜筒体20的侧壁与内镜筒体10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为2mm-4mm。具体根据前镜筒的大小决定。

另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阻挡太阳光或者日光灯的光线透过内镜筒体10的第一镜面端11,打到内镜筒体10内部的底面位置,影响测距精度,当外镜筒体20沿长度方向水平放置时,外镜筒体20的第二镜面端21至上而下逐渐向内倾斜设置,这样可以实现阻挡部分太阳光或者日光灯的目的,同时,当外镜筒体20上附有水滴时,在水滴掉落时,可以阻挡水滴掉落在内镜筒体10的第一镜面上。

为了能够使扫吹装置能够被充分的吹扫第一镜面,在内镜筒体10的长度方向,外镜筒体20的第二镜面端21在内镜筒体10的第一镜面端11的外侧。也就是,在内镜筒体10的长度方向处,第一镜面和外镜筒体20的第二镜面端21之间形成吹扫气流,使该范围出现少量甚至没有粉尘,从而使激光束能够顺利的被发射和接收;并且外镜筒体20的第二镜面端21在内镜筒体10的第一镜面端11的外侧,也能够使外镜筒体20侧壁阻挡太阳光或者日光灯的光线打到内镜筒体10内部的底面位置干扰测距,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测距更加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外镜筒体20实现与外界固定,因此,如图1-图3所示,在外镜筒体20的底端面设置有底座23,通过底座23实现与外界固定,另外,外镜筒体20的底端面与内镜筒体10的底端面固定连接。

为了减少水分通过空腔结构40的渗透到内镜筒体10的内部,对激光发射器造成影响,缩短其生命使用周期,在上述是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内镜筒体10的底端面处沿内镜筒体10的周向方向设置有防水垫12,防水垫12与外镜筒体20的内壁相接触。通过防水垫12可以阻挡水分进入内镜筒体10的内部,实现前镜筒的防水的目的。

为了提高外镜筒体20的多用性,在外镜筒体20的第二镜面端21可拆卸连接有第二镜面;进气孔22处设置有能够与进气孔22配合的密封塞24。也就是,当第二镜面从外镜筒体20的第二镜面端21拆卸下来,此时,外镜筒体20的第二镜面端21为开口结构,进气孔22处连接有吹扫装置,并且在外镜筒体20的内侧套接有内镜筒体10,此前镜筒为双层结构,可以对内镜筒体10的第一镜面进行吹扫,参见图1-图3所示;当第二镜面安装在外镜筒体20的第二镜面端21,并且通过密封塞24密封进气孔22处,此时,外镜筒体20的内侧不安装内镜筒体10,外镜筒体20能够单独使用参见图4所示,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前镜筒中的单层镜筒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在外镜筒体20的第二镜面端21可拆卸连接有第二镜面,进气孔22处设置有能够与进气孔22配合的密封塞24,使前镜筒可以为单层镜筒,也可以是双层镜筒,具体根据前镜筒的所处的使用环境决定。

其中,外镜筒体20与第二镜面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在外镜筒体2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在第二镜面的周面设置有与第一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通过第二镜面伸入外镜筒体20的内腔,并且使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连接,实现外镜筒体20与第二镜面的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镜面可以竖直安装在外镜筒体20的第二镜面端21处,也可以倾斜设置在外镜筒体20的第二镜面端21处,较佳地,第二镜面呈倾斜设置,且第二镜面的倾斜方向与外镜筒体20的第二镜面端21倾斜方向一致。这样可以使粉尘沿斜面滑动,减少粉尘附着在镜面上,从而减少第二镜面附着粉尘对激光测量线路的影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外镜筒体20的表面可以为光滑的平面,也可以在外镜筒体20的侧壁表面设置有磨砂层。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前镜筒,通过内镜筒体10的侧壁套接有外镜筒体20,使外镜筒体20的一端面为第二镜面端21,第二镜面端21与内镜筒体10的第一镜面端11为同侧,通过使外镜筒体20的侧壁与内镜筒体10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为空腔结构40,且外镜筒体20的侧壁与吹扫装置的喷气嘴30相通,实现吹扫装置的气泵向空腔结构40输送气体的目的,使气体能够在空腔结构40形成环状气流,且环形气流沿内镜筒体10的长度方向逐渐向内镜筒体10的第一镜面流动,并流到外界环境中,吹扫装置能够吹扫第一镜面周围的粉尘,使粉尘远离第一镜面,从而减少粉尘附着在第一镜面,进而使激光发射器或者光电元件能够顺利的穿过第一镜面发送或接收激光,降低了粉尘对激光测距的干扰,提高了激光测距的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内镜筒体10的长度方向,外镜筒体20的第二镜面端21在内镜筒体10的第一镜面端11的外侧,使该范围出现少量甚至没有粉尘,从而使激光束能够顺利的发射和接收;并且外镜筒体20的第二镜面端21在内镜筒体10的第一镜面端11的外侧,也能够使外镜筒体20侧壁阻挡太阳光或者日光灯的光线打到内镜筒体10内部的底面位置干扰测距,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测距更加准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测距设备,包括:用于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发射器、用于接收激光束的光电元件、用于测定时间的计数器和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三提供的前镜筒;激光发射器设置在前镜筒的内镜筒体10的非第一镜面端处。

本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测距设备,通过激光发射器发射出激光束,穿过内镜筒体10的第一镜面端11到达目标物件,然后通过光电元件接收到目标物件反射的激光束,最后通过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实现了激光测距设备的测距。其中,前镜筒的结构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