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4228发布日期:2018-06-28 04:2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



背景技术:

在三层绝缘线、漆包线、铁氟龙电线、特种电线等绝缘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所生产的绝缘线进行耐压、耐高温等性能测试,以检验产品是否合格。

现有的耐压检测一般是采用专门的检测设备,检测设备正负极引出线的夹子将待检测的绝缘线等夹紧,直接置于实验台上或者地面上,通过调节输出电压至绝缘线击穿熔断,使得绝缘线击穿的电压即为绝缘线的最高耐压性能。一般常见的三层绝缘线的耐压性能达到19kV,甚至更高。但是如今的测试方法,直接将待测试的绝缘线露置在实验台或者地板,一方面起火花时容易飞溅至操作人身上或者周围易燃物品,有可能灼伤操作者或者烧坏衣服以及对周围物品产生破坏甚至可能引发火情,并且如果测试结束不及时清理残留物,也会带来其他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耐压测试往往会涉及极高的电压,如果实验台或者地板绝缘性能不好,有可能引发漏电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以解决现有绝缘线测试时存在火花飞溅、漏电以及其他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包括绝缘底座及透明且绝缘的罩盖,所述罩盖的一侧与所述绝缘底座的对应侧可相对活动连接,所述罩盖可扣合在所述绝缘底座上,所述绝缘底座具有面向所述罩盖的表面,所述表面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相互有间隔无物理接触;所述第一导电板上设有若干直立且相互无物理接触的第一高压导电杆,所述第二导电板上设有若干直立且相互无物理接触的第二高压导电杆;

所述罩盖的一壁面开设有能够将所述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分别引出的导线孔。

优选地,所述罩盖和所述绝缘底座采用铰链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罩盖与所述绝缘底座于盖合时相互接触的端面上还粘附一层用于防止火花飞溅的橡胶垫。

优选地,所述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还包括在所述罩盖与所述绝缘底座进行盖合时将所述罩盖与所述绝缘底座扣合的扣合结构,所述扣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底座上固定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罩盖外壁面上并可活动扣合于所述固定部上的活动扣。

优选地,开设有所述导线孔的所述罩盖壁面还安装有方便开闭所述罩盖的把手。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绝缘底座面向所述罩盖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的厚度均等于或大于1cm。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平行设置且间距为400~500mm。

优选地,所述绝缘底座的所述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之间的部分开设有用于承装水以起到冷却作用的储水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为绝缘线的耐压测试提供了一个狭小的空间,通过绝缘底座,避免待测绝缘线直接与实验台或者地板接触,同时起到有效防止漏电的效果,而通过盖罩,可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的火花飞溅以及排除测试没有及时清理而可能带来其他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等轴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又一等轴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一绝缘底座等轴侧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绝缘底座,11-第一导电板,111-第一高压导电杆,12-第二导电板,121- 第二高压导电杆;13-储水槽;2-罩盖,21-导线孔,22-把手;3-铰链;4-扣式结构,41-固定部,42-活动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无物理接触,指的是两个物体不相互靠近,在空间上有间隔。

请一并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进行说明。

包括绝缘底座1以及透明且绝缘的罩盖2,该罩盖2的一侧与绝缘底座1 的对应侧可相对活动连接,该罩盖2可扣合在绝缘底座1上,该绝缘底座1具有面向罩盖2的表面,所述表面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一导电板11和第二导电板 12。第一导电板11与第二导电板12相互有间隔无物理接触;第一导电板11 上设有若干直立且相互无物理接触的第一高压导电杆111,第二导电板12上同样设有若干直立且相互无物理接触的第二高压导电杆121。

具体地,该罩盖2是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可以是方形中空腔体,也可以是穹顶结构的腔体,只要是具有罩住绝缘底座1上的第一导电板11、第二导电板12功能的罩盖结构,均属于本使用新型的设计思路。

由于该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在对绝缘线进行测试时,需要采用将耐压测试装置的两端电极引出至绝缘板1上的第一导电板11、第二导电板12上,因此,需要在该罩盖2的一壁面上开设有能够将第一导电板11、第二导电板12 分别引出的导线孔21。该导线孔21应当足够宽,避免连接第一导电板11、第二导电板12的导线相互接触放热时不能及时散热。该导线孔21也可以分成两个并排的小孔,或者也可以是在罩盖2的一壁面上开设有一个缺口或者两个缺口,以通过耐压测试装置的导线,并不局限于导线孔21,只要能够实现将导线自外引入罩盖2内,都具有可行性,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

该罩盖2扣合在绝缘板1的表面上,并且罩盖2与绝缘底座1活动可相对活动连接,通过可相对活动连接,避免了绝缘底座1和罩盖2因保管不善而丢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为绝缘线的耐压测试提供了一个狭小的空间,通过绝缘底座,避免待测绝缘线直接与实验台或者地板接触,同时起到有效防止漏电的效果,而通过盖罩,可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的火花飞溅以及排除测试没有及时清理而可能带来其他安全隐患,因此,是一款非常适合于工业生产线现场或者实验室的简易辅助设备。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罩盖2和绝缘底座1的活动连接为采用铰链3进行连接。通过铰链3,方便的扣合或者掀开罩盖2。

更进一步地,开设有导线孔21的罩盖2壁面上可拆卸的安装有方便开闭罩盖2的把手22,以避免直接触碰罩盖2可能发生其他不安全隐患。更为优选地,把手22的材质为绝缘且绝热材料。

更进一步地,第一导电板11、第二导电板12通过螺栓固定于绝缘底座1 面向罩盖2的表面上,第一导电板11上安装有若干第一高压导电杆111(图示包括两根第一高压导电杆);第二导电板12上安装有第二高压导电杆121(图示包括两根第二高压导电杆)。在测试时,耐压测试装置引出的正极导线电连接于其中一根第一高压导电杆111上,而负极导线电连接于其中一根第二高压导电杆121上,待测试的绝缘线的两端分别与另一根第一高压导电杆111、另一根第二高压导电杆121电连接,使得形成完整的电流回路。检查接触良好后,启动耐压测试装置,调节输出电压,即可进行检测。

当然,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所描述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只要是能够形成回路并且对绝缘线进行有效的耐压测量,均属于可行的连接方式。

更进一步地,第一导电板11、第二导电板12的厚度均等于或大于1cm,避免厚度过小,绝缘线尚未熔断而导电板已经发生熔断。

更进一步地,第一导电板11和第二导电板12平行设置且间距为 400~500mm,通过平行设置的第一导电板11、第二导电板12以及限定两者之间的间距,确保了第一高压导电杆111、第二高压导电杆121也相互平行,且符合绝缘线的测试标准。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绝缘耐压测试防护罩上还开设有用于将绝缘底座1和罩盖2进行紧扣的扣合结构4,该扣合结构4在罩盖2与绝缘底座1进行盖合时,将罩盖2与绝缘底座1进行扣合。通过扣合结构4,避免在绝缘线耐压测试过程中因为发生其他意外而弹飞罩盖2的可能性。为了起到很好的紧扣效果,扣合结构4应当安装在与所述铰链3相对的另一端。

更进一步地,扣合结构4包括固定部41和与固定部41相互匹配的活动扣 42。其中,固定部41安装于绝缘底座1上,而活动扣42则安装于罩盖外壁面上。在绝缘线测试准备工作结束后,将活动扣42扣合于固定部41上,最后再启动电源进行耐压测试。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保护绝缘底座1,在绝缘底座1的面向罩盖2的表面上开设有一储水槽13,该储水槽13位于第一导电板11、第二导电板12之间。也就是绝缘线耐压测试时,待测试的绝缘线恰好位于该储水槽13 的正上方,如果绝缘线发生击穿,击穿时产生的火花直接落入盛装有水的储水槽13里,快速进行冷却,而测试结束,散落在绝缘底座1面向罩盖2的表面的火花及其他高温碎片,也可以直接扫入该储水槽13里。

此外,请一并参阅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线耐压测试防护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避免飞溅的火花从绝缘底座1和罩盖2相接部位可能存在的缝隙中飞出,在罩盖2与绝缘底座1盖合时相互接触的端面还附有一层用于防止火花飞溅出罩盖2外部的橡胶垫(图中未标出),该橡胶垫可以附着于罩盖2上,也可以附着于绝缘底座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