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扫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0126发布日期:2018-09-21 20:2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ct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ct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进步,我国近年来制造出了许多的大型设备,同时也就需要使用到很多大型的零件,同时为了保障设备的使用,对于这些零件的制造也十分严格,在生产出零件后需要进行内部检测以判断出零件内部是否存在裂纹或者气泡等影响工件使用的缺陷,而如今使用的探伤设备一般都较小,探测效率低,同时也会出现漏测的现象,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对工件进行探伤的一种ct扫描装置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t扫描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ct扫描装置,包括主架,设置于所述主架内的扫描装置,设置于所述扫描装置上的照亮设备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架内的承台装置,所述扫描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架内且开口向上的环形的第一旋槽,所述第一旋槽的外侧内壁内设置有转承槽,所述转承槽与所述第一旋槽之间设置有连通所述转承槽与所述第一旋槽的旋接连槽,所述主架靠近周侧端面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环形的齿圈,所述第一旋槽内设置有可移滑的旋块,所述旋块的左侧且位于所述转承槽内设置有可移滑的转承块,所述转承块右侧端面与所述旋块左侧端面之间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旋接连槽内移滑的旋动连块,所述旋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机固块,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的左端动力连接有旋轴,所述旋轴与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块的左侧端面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密闭圈,所述旋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齿圈上端面齿合配合连接的第一齿圈,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块的上端面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柱,所述连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收放块,所述收放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缩放槽,所述限滑柱靠近右侧的端面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收放驱块,所述收放驱块内设置有收放驱腔,所述收放驱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连通所述收放驱腔与所述缩放槽的连槽,所述收放驱腔的后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收放电动机,所述收放电动机的前侧且位于所述收放驱腔内设置有上端延伸延伸通入所述连槽内的收放齿圈,所述收放齿圈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收放齿圈轴,所述收放齿圈轴的后端动力连接于所述收放电动机的前端,所述收放齿圈轴的前端通过轴承旋动配合连接于所述收放驱腔的前侧内壁上,所述缩放槽内设置有可左右移滑且下端面与所述收放齿圈齿合配合连接的收放块,所述收放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收放固块,所述收放固块与所述收放块的上侧端面上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收放固块的右侧端面上通过ct连柱固定连接有ct扫描设备,所述ct扫描设备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ct连柱右端的第二电动机固块,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上端通过转轴动力连接有第二齿圈,动力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动机上端的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块的上侧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闭圈,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块的外侧面下端设置有圈槽,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块的左侧设置有转承块,所述转承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转承槽,所述转承槽的上下侧内壁之间通过转承轴旋动配合连接有转承轮,所述转承轮与所述圈槽滚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块的右侧设置有ct固块,所述ct固块上侧端面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齿圈齿合配合连接的第三齿圈,所述转承块通过转向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ct固块的下侧端面上,所述ct固块靠近左侧部分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滑导槽,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滑导槽内的滑导块,所述ct固块的右侧通过ct连座固定配合连接有ct扫描头,所述ct扫描头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发射头,所述主架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用以控制本装置的工作动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台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架内的升移腔,所述升移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升移腔与外界的升移口,所述升移腔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升移块,所述升移块内设置有升移槽,所述升移槽的左右两侧内壁内设置有开槽,所述升移块的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动机,所述第三电动机的上端动力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升移槽下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密闭圈,所述螺杆的上端通过轴承旋动配合连接于所述升移槽的上侧内壁上,所述升移槽内设置有可上下移滑且螺纹配合连接于所述螺杆上的升移螺块,所述升移螺块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升移连柱,所述升移块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旋动配合连接于所述升移腔下侧内壁上的第一升移片,所述第一升移片内设置有移滑腔,所述移滑腔靠近所述升移块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开滑腔,所述移滑腔内设置有可上下移滑的移滑固块,所述移滑固块靠近所述升移块的一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开滑腔内的开滑块,所述升移连柱远离所述升移块的一端旋动配合连接于所述开滑块上,所述升移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下缓块,所述升移块的上侧设置有承板,所述承板下端面左右对称且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升移片,所述第二升移片的下端通过铰链旋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升移片的上端,所述承板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下缓块相配合的上缓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块下侧端面与所述主架的上侧端面之间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架的上侧端面上的环形的凹口,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块靠近右侧端面的下侧端面上行固定设置有支承固块,所述支承固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凹部,所述凹部内设置有通过支撑转轴旋动配合连接于所述凹部左右两侧内壁之间的支承轮,所述支承轮与所述凹口滚动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收放固块上侧端面上的限滑块,所限滑块左侧且位于所述收放块上侧端面的左端固定设置有限滑导块,所述限滑块的左侧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限滑柱,所述限滑柱的左端延伸通过所述限滑导块并于左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照亮设备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收放驱块下侧端面上的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照亮灯,所述照亮灯用以工作人员观察工件的扫描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工件进行扫描探伤时,工作人将工件放置于承板的上侧端面上,此时第二电动机旋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二齿圈旋动,进而通过第二齿圈与第三齿圈之间的齿合配合连接带动第三齿圈旋动,进而带动ct固块绕着第二电动机固块旋动,进而可调整ct扫描头的指向,进而适应对工件外侧面以及上下侧面之间扫描工作的转换,同时,收放电动机启动,进而通过收放齿圈轴带动收放齿圈旋动,进而通过收放齿圈与收放块下侧端面之间的齿合配合连接带动收放块在缩放槽内左右移滑,进而带动ct扫描头左右移动并靠近工件的外表面,同时第一电动机旋动,进而通过旋轴带动第一齿圈旋动,进而通过第一齿圈与齿圈上侧端面的齿合配合连接带动旋块在第一旋槽内绕着承台装置旋动,进而带动ct扫描设备绕着承台装置旋动,在此过程中,转承块与转承槽之间的导位作用可使得ct扫描设备在旋动时保持平稳的状态,在ct扫描设备旋动的同时,第三电动机启动,进而通过螺杆带动升移螺块在升移槽内升降,进而通过升移连柱带动移滑固块在移滑腔内升降,进而带动第一升移片绕着第一升移片与升移腔下侧内壁的旋动铰链旋动,进而带动承板上升,进而带动放置于承板上侧端面上的工件升降,此时配合ct扫描设备的旋动及移动可实现对工件表面不同平面上的扫描,通过本装置对工件进行探伤工作不仅可以检测出工件内部存在的气泡裂纹进而评估工件的可使用度,同时较人工手持探伤的工作效率提高的不少。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ct扫描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ct扫描设备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收放齿圈与收放块的左视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ct扫描装置,包括主架11,设置于所述主架11内的扫描装置,设置于所述扫描装置上的照亮设备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架11内的承台装置,所述扫描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架11内且开口向上的环形的第一旋槽23,所述第一旋槽23的外侧内壁内设置有转承槽21,所述转承槽21与所述第一旋槽23之间设置有连通所述转承槽21与所述第一旋槽23的旋接连槽,所述主架11靠近周侧端面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环形的齿圈24,所述第一旋槽23内设置有可移滑的旋块26,所述旋块26的左侧且位于所述转承槽21内设置有可移滑的转承块28,所述转承块28右侧端面与所述旋块26左侧端面之间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旋接连槽内移滑的旋动连块27,所述旋块2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机固块29,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块29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动机31,所述第一电动机31的左端动力连接有旋轴33,所述旋轴33与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块29的左侧端面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密闭圈34,所述旋轴3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齿圈24上端面齿合配合连接的第一齿圈32,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块29的上端面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柱35,所述连柱3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收放块36,所述收放块36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缩放槽37,所述限滑柱39靠近右侧的端面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收放驱块47,所述收放驱块47内设置有收放驱腔49,所述收放驱腔49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连通所述收放驱腔49与所述缩放槽37的连槽52,所述收放驱腔49的后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收放电动机53,所述收放电动机53的前侧且位于所述收放驱腔49内设置有上端延伸延伸通入所述连槽52内的收放齿圈48,所述收放齿圈48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收放齿圈轴51,所述收放齿圈轴51的后端动力连接于所述收放电动机的前端,所述收放齿圈轴51的前端通过轴承旋动配合连接于所述收放驱腔49的前侧内壁上,所述缩放槽37内设置有可左右移滑且下端面与所述收放齿圈48齿合配合连接的收放块41,所述收放块4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收放固块44,所述收放固块44与所述收放块36的上侧端面上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收放固块44的右侧端面上通过ct连柱45固定连接有ct扫描设备,所述ct扫描设备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ct连柱45右端的第二电动机固块59,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块59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动机65,所述第二电动机65上端通过转轴动力连接有第二齿圈67,动力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动机65上端的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块59的上侧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闭圈66,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块59的外侧面下端设置有圈槽58,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块59的左侧设置有转承块62,所述转承块62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转承槽63,所述转承槽63的上下侧内壁之间通过转承轴61旋动配合连接有转承轮64,所述转承轮64与所述圈槽58滚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块59的右侧设置有ct固块54,所述ct固块54上侧端面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齿圈67齿合配合连接的第三齿圈68,所述转承块62通过转向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ct固块54的下侧端面上,所述ct固块54靠近左侧部分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滑导槽56,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块59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滑导槽56内的滑导块57,所述ct固块54的右侧通过ct连座69固定配合连接有ct扫描头73,所述ct扫描头73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发射头72,所述主架11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控制板71,所述控制板71用以控制本装置的工作动作。

有益地,所述承台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架11内的升移腔74,所述升移腔74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升移腔74与外界的升移口91,所述升移腔74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升移块75,所述升移块75内设置有升移槽86,所述升移槽86的左右两侧内壁内设置有开槽87,所述升移块75的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动机76,所述第三电动机76的上端动力连接有螺杆88,所述螺杆88与所述升移槽86下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密闭圈77,所述螺杆88的上端通过轴承旋动配合连接于所述升移槽86的上侧内壁上,所述升移槽86内设置有可上下移滑且螺纹配合连接于所述螺杆88上的升移螺块85,所述升移螺块85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升移连柱84,所述升移块7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旋动配合连接于所述升移腔74下侧内壁上的第一升移片83,所述第一升移片83内设置有移滑腔81,所述移滑腔81靠近所述升移块75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开滑腔82,所述移滑腔81内设置有可上下移滑的移滑固块78,所述移滑固块78靠近所述升移块75的一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开滑腔82内的开滑块79,所述升移连柱84远离所述升移块75的一端旋动配合连接于所述开滑块79上,所述升移块75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下缓块89,所述升移块75的上侧设置有承板93,所述承板93下端面左右对称且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升移片92,所述第二升移片92的下端通过铰链旋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升移片83的上端,所述承板93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下缓块89相配合的上缓块94。

有益地,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块29下侧端面与所述主架11的上侧端面之间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架11的上侧端面上的环形的凹口25,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块29靠近右侧端面的下侧端面上行固定设置有支承固块96,所述支承固块96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凹部97,所述凹部97内设置有通过支撑转轴97旋动配合连接于所述凹部97左右两侧内壁之间的支承轮95,所述支承轮95与所述凹口25滚动配合连接。

有益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收放固块44上侧端面上的限滑块43,所限滑块43左侧且位于所述收放块36上侧端面的左端固定设置有限滑导块42,所述限滑块43的左侧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限滑柱39,所述限滑柱39的左端延伸通过所述限滑导块42并于左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38。

有益地,所述照亮设备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收放驱块47下侧端面上的第一支杆111,所述第一支杆1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112,所述第二支杆11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照亮灯113,所述照亮灯113用以工作人员观察工件的扫描情况。

初始状态时,旋块26位于第一旋槽23的最左侧位置,此时带有ct扫描设备的收放固块44的一侧端面指向向右,此时收放块41的左侧端面与缩放槽37的左侧内壁相抵接,此时收放固块44与收放块36的右侧端面相抵接,此时ct固块54带有ct扫描头73的一侧端面指向向右,同时下缓块89的上侧端面与上缓块94的下侧端面相抵接,此时升移螺块85的下侧端面与升移槽86的下侧内壁相抵接,此时承板93的上端面与主架11的上端面处于齐平的状态。

通过本装置工件进行扫描探伤时,工作人将工件放置于承板93的上侧端面上,此时第二电动机65旋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二齿圈67旋动,进而通过第二齿圈67与第三齿圈68之间的齿合配合连接带动第三齿圈68旋动,进而带动ct固块54绕着第二电动机固块59旋动,进而可调整ct扫描头73的指向,进而适应对工件外侧面以及上下侧面之间扫描工作的转换,同时,收放电动机53启动,进而通过收放齿圈轴51带动收放齿圈48旋动,进而通过收放齿圈48与收放块41下侧端面之间的齿合配合连接带动收放块41在缩放槽37内左右移滑,进而带动ct扫描头73左右移动并靠近工件的外表面,同时第一电动机31旋动,进而通过旋轴33带动第一齿圈32旋动,进而通过第一齿圈32与齿圈24上侧端面的齿合配合连接带动旋块26在第一旋槽23内绕着承台装置旋动,进而带动ct扫描设备绕着承台装置旋动,在此过程中,转承块28与转承槽21之间的导位作用可使得ct扫描设备在旋动时保持平稳的状态,在ct扫描设备旋动的同时,第三电动机76启动,进而通过螺杆88带动升移螺块85在升移槽86内升降,进而通过升移连柱84带动移滑固块78在移滑腔81内升降,进而带动第一升移片83绕着第一升移片83与升移腔74下侧内壁的旋动铰链旋动,进而带动承板93上升,进而带动放置于承板93上侧端面上的工件升降,此时配合ct扫描设备的旋动及移动可实现对工件表面不同平面上的扫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工件进行扫描探伤时,工作人将工件放置于承板的上侧端面上,此时第二电动机旋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二齿圈旋动,进而通过第二齿圈与第三齿圈之间的齿合配合连接带动第三齿圈旋动,进而带动ct固块绕着第二电动机固块旋动,进而可调整ct扫描头的指向,进而适应对工件外侧面以及上下侧面之间扫描工作的转换,同时,收放电动机启动,进而通过收放齿圈轴带动收放齿圈旋动,进而通过收放齿圈与收放块下侧端面之间的齿合配合连接带动收放块在缩放槽内左右移滑,进而带动ct扫描头左右移动并靠近工件的外表面,同时第一电动机旋动,进而通过旋轴带动第一齿圈旋动,进而通过第一齿圈与齿圈上侧端面的齿合配合连接带动旋块在第一旋槽内绕着承台装置旋动,进而带动ct扫描设备绕着承台装置旋动,在此过程中,转承块与转承槽之间的导位作用可使得ct扫描设备在旋动时保持平稳的状态,在ct扫描设备旋动的同时,第三电动机启动,进而通过螺杆带动升移螺块在升移槽内升降,进而通过升移连柱带动移滑固块在移滑腔内升降,进而带动第一升移片绕着第一升移片与升移腔下侧内壁的旋动铰链旋动,进而带动承板上升,进而带动放置于承板上侧端面上的工件升降,此时配合ct扫描设备的旋动及移动可实现对工件表面不同平面上的扫描,通过本装置对工件进行探伤工作不仅可以检测出工件内部存在的气泡裂纹进而评估工件的可使用度,同时较人工手持探伤的工作效率提高的不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