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6430发布日期:2019-01-18 19:5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厚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厚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一般包括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其中,显示面板的一侧通常安装有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装配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A)。在生产显示面板和检验新产品的过程中,均需要测量显示面板的厚度,以确保显示面板的规格满足预定指标。

在现有技术中,测量显示面板的厚度时,通常采用游标卡尺分别对显示面板的各边缘处逐一进行测量,在此过程中,需要分别在显示面板的各边缘处的不同位置进行至少三个点的测量,并取所有测量点中的最大测量值作为被测显示面板的厚度。然而,采用在这种测量方式对显示面板进行测量时,需要通过人工调节游标卡尺对每个测量点逐一进行测量,存在着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的问题。此外,用游标卡尺对每个测量点进行测量时,游标卡尺会与显示面板卡合接触,从而刮伤显示面板的表面,造成额外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厚度检测装置,通过采用距离检测装置对显示面板的厚度进行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调节游标卡尺对显示面板的厚度进行检测而产生的人力损耗大、时间损耗大以及损伤显示面板的表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厚度检测装置,所述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架,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架对显示面板提供支撑;以及距离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其中,当所述支撑架上未放置所述显示面板时,所述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其与所述支撑架的距离;当所述支撑架上放置所述显示面板时,所述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厚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区,所述第一检测区检测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部分的厚度;以及第二检测区,所述第二检测区检测所述显示面板的电路板部分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框架,位于所述底座上,围成可容纳所述显示部分的形状,并且具有供所述显示部分置入的开口;第一支撑部,与所述框架连接,沿所述框架的至少部分内轮廓布置,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部分。

优选地,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单元,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对应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显示部分呈矩形,所述框架、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呈具有一边开口的矩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对应所述显示部分的其中三边分别设有多个测距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相隔预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框架连接,沿所述框架的部分外轮廓布置,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部分。

优选地,所述距离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对应布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方,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设有多个红外测距仪。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调节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调节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通过支撑架对放置于其上的显示面板提供支撑,并采用位于支撑架上的距离检测装置分别检测支撑架上未放置显示面板时距离检测装置与支撑架的距离,以及支撑架上放置显示面板时距离检测装置与显示面板的距离,达到了测量显示面板的厚度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距离检测装置位于被测显示面板上方,显示面板不会与距离检测装置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刮伤显示面板的表面的问题。此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不需要通过人工调节游标卡尺对显示面板的厚度进行检测,从而减少了人力损耗与时间损耗。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厚度检测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检测区以及第二检测区,第一检测区与第二检测区分别对显示面板的显示部分与电路板部分进行厚度检测,距离检测装置可以包括位于第一检测区的第一检测单元以及位于第二检测区的第二检测单元,第一检测单元对应显示模组的显示部分的其中三边可以分别设有多个红外测距仪,第二检测单元也可以设有多个红外测距仪,使得在一次测量中可以完成显示部分的多个边的多个点的测量或者完成电路板部分的多个点的测量,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架还包括位于第二检测单元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调节装置,可以调节第二检测单元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初始距离。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显示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A、图2B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检测显示模组的显示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检测显示模组的电路板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显示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待检测的显示面板900例如是液晶面板,其包括显示部分910以及与显示部分910连接的电路板部分920。其中,显示部分910可以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液晶层,电路板部分920可以是包括驱动电路的装配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A)。显示面板900的显示部分910可以是矩形,具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电路板部分920为矩形,可以与显示部分910的其中一个长边相连,并且电路板部分920的总体长度略小于显示部分910的长边。

图2A、图2B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的立体图,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的俯视图,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的局部截面图,图5、图6分别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检测显示模组的显示部分以及电路板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在图3中的A-A线处示出图4的截取位置。

本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100包括底座110、支撑架120以及距离检测装置130,其中,支撑架120包括:框架121、第一支撑部122以及第二支撑部123,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架120还包括:调节装置125与第三支撑部126;距离检测装置130包括:第一检测单元131、第二检测单元132以及多个测距装置133,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测距装置133可以包括红外测距仪。然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用其他测距装置代替红外测距仪。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0呈矩形板状,支撑架120位于底座110上,可以对放置于其上的显示面板900提供支撑,距离检测装置130安装在支撑架120上。其中,距离检测装置130与终端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包括电脑。当支撑架120上未放置显示面板900时,距离检测装置130检测自身与支撑架120的距离,记为初始距离,此时,终端将会录入该初始距离并进行存储;当支撑架120上放置显示面板900时,距离检测装置130检测其与显示面板900的距离,记为检测距离,此时,终端将会录入该检测距离进行存储,并根据存储的初始距离与检测距离之间的差值计算被测显示面板900的厚度,最终,终端根据计算出的厚度与规定的合格厚度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被测显示面板900是否合格,此外,被测显示面板900的厚度与判断结果会自动录入终端,方便后续产品的管控。

具体地,如图2B所示,在第一检测单元131与第二检测单元132上具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对应设置一个测距装置133,测距装置133可插拔的安装在通孔134上。如图4所示,测距装置133的两端贯穿第一检测单元131上下两个表面,并且,测距装置133的第一端突出第一检测单元131上表面一定距离,测距装置133的第二端与第一检测单元131下表面平齐,当第一支撑部122上未放置显示部分910时,测距装置133可以检测第一检测单元131下表面与第一支撑部122上表面的距离,记为初始距离,第一支撑部122、框架121以及第一检测单元131形成开放式的容置空间,此容置空间记为第一检测区100a。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部分910呈矩形,框架121位于底座110上,围成可容纳显示部分910的形状,并且具有供显示部分910置入的开口,第一支撑部122与框架121连接,第一支撑部122沿框架121的至少部分内轮廓布置,用于支撑显示部分910,第一检测单元131与框架121连接,并且第一检测单元131对应布置于第一支撑部122的上方,第一检测单元131沿框架121的至少部分内轮廓布置,其中,框架121、第一支撑部122以及第一检测单元131与显示面板900对应均呈具有一边开口的矩形。

如图5所示,当显示部分910不与电路板部分920连接的其他三个边可以通过开口横向置入第一检测区100a,测距装置133可以检测第一检测单元131下表面与显示部分910的多个点的距离,记为检测距离,此时,与距离检测装置130相连的终端就可以通过初始距离与检测距离之间的差值计算被测显示部分910的边缘厚度并进行存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单元131上对应显示部分910的每个边分别具有三个以上测距装置133。然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用对测距装置133的数量进行其他设置。

类似地,对于电路板部分920的厚度检测方式与显示部分910大体一致,如图2A、图3所示,第二支撑部123、框架121以及第二检测单元132形成开放式的容置空间,此容置空间记为第二检测区100b。第二支撑部123与框架121连接,第二支撑部123沿框架121的部分外轮廓布置,用于支撑电路板部分920,第二检测单元132与框架121连接,并且第二检测单元132对应布置于第二支撑部123的上方,第二检测单元132沿框架121的部分外轮廓布置,第二检测单元132上具有多个通孔134,每个通孔134对应设置一个测距装置133,测距装置133的两端贯穿第二检测单元132上下两个表面,并且,测距装置133的第一端突出第二检测单元132上表面一定距离,测距装置133的第二端与第二检测单元132下表面平齐,当第二支撑部123上未放置电路板部分920时,测距装置133可以检测第二检测单元132下表面与第二支撑部123上表面的距离,记为初始距离。

如图6所示,当电路板部分920朝向第二检测单元132,并使得电路板部分920的长边方向与第二检测单元132的长边方向平行,当电路板部分920横向置入第二检测区100b时,测距装置133可以检测第二检测单元132下表面与电路板部分920的多个点的距离,记为检测距离,与距离检测装置130相连的终端就可以通过初始距离与检测距离之间的差值计算被测电路板部分920的边缘厚度并进行存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单元132上对应电路板部分920的每个边分别具有三个以上测距装置133。然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用对测距装置133的数量进行其他设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在底座110上还设置有第三支撑部126,第三支撑部126与第二支撑部123分别显示部分910与电路板部分920。

在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二检测单元132与第二支撑部123之间还设置有调节装置125,可以调节第二检测单元132与第二支撑部123之间的初始距离,此外,还可以在第一检测单元131与第一支撑部122之间设置调节装置,以调节第一检测单元131与第一支撑部122之间的初始距离,以适应不同的规格的显示面板9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还可以快速判断产品厚度是否合格,具体地,例如在第一检测单元131与第一支撑部122之间相隔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例如与显示部分910的合格厚度相同,通过观察显示显示部分910能否通过上述开口置入第一检测区100a内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通过支撑架对放置于其上的显示模组提供支撑,并采用位于支撑架上的距离检测装置分别检测支撑架上未放置显示模组时距离检测装置与支撑架的距离,以及支撑架上放置显示模组时距离检测装置与显示模组的距离,达到了测量显示模组的厚度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距离检测装置位于被测显示模组上方,显示模组不会与距离检测装置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刮伤显示模组的表面的问题。此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检测装置不需要通过人工调节游标卡尺对显示模组的厚度进行检测,从而减少了人力损耗与时间损耗。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厚度检测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检测区以及第二检测区,第一检测区与第二检测区分别对显示模组的显示部分与电路板部进行厚度检测,距离检测装置可以包括位于第一检测区的第一检测单元以及位于第二检测区的第二检测单元,第一检测单元对应显示模组的显示部分的其中三边可以分别设有多个红外测距仪,第二检测单元也可以设有多个红外测距仪,使得在一次测量中可以完成显示部分的多个边的多个点的测量或者完成电路板部分的多个点的测量,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架还包括位于第二检测单元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调节装置,可以调节第二检测单元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初始距离。

此外,距离检测装置上的多个测距装置可以连接至终端,从而将多个点的厚度数据自动反馈至终端中,终端根据预设条件对每一个显示模组是否符合合格厚度进行判断与记录,提高检测效率。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