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自动氦气检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3376发布日期:2019-04-03 01:22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自动氦气检漏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自动氦气检漏机。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顶盖板的防爆阀、翻转片、正负极柱的密封性对动力电池的使用安全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在动力电池顶盖板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保证良好的密封性是对产品质量的最大保障。传统的动力电池顶盖板检测密封性的方法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由于人为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产品在检测过程中的检测时间、检测操作以及检测判断标准均不一致的现象,检测误差较大,自动化程度低,检测速度慢,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自动氦气检漏机,结构紧凑且设计合理,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实现全自动化充氦操作和氦检操作,有效提高动力电池顶盖板的检测效率与检测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自动氦气检漏机,包括充氦装置,所述充氦装置分别连接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充氦工作台与第二充氦工作台,所述第一充氦工作台与第二充氦工作台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氦检装置与第二氦检装置,所述第一充氦工作台内设置有注氦管道,所述第一充氦工作台的下部设置有与注氦管道连接的注氦部,所述第一氦检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推送气缸,所述推送气缸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推送板,所述推送板并列设置有若干个检测腔体,所述检测腔体设置有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用于对顶盖板进行上料的上料腔,所述推送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板与第二接口板,所述第一接口板设置有第一挡板阀,所述第一挡板阀通过第一接口板与上料腔连接,所述第一挡板阀的一端连接有真空泵,所述第二接口板设置有第二挡板阀,所述第二挡板阀通过第二接口板与上料腔连接,所述第二挡板阀的一端连接有氦检仪。

优选的,所述充氦装置设置有氦气输送管,所述氦气输送管并排设置有若干个控制挡板阀,所述控制挡板阀的一端连接有导流管,所述第一充氦工作台与第二充氦工作台的上部均设置有若干个进气法兰,所述导流管通过进气法兰与注氦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送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校正顶盖板位置的位置校正组件,所述位置校正组件设置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校正块。

优选的,所述上料腔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杆,所述推送板设置有与导向杆滑动连接的导向套。

优选的,所述第一充氦工作台与第二充氦工作台的底部均设置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设置有导轨,所述推送板设置有与导轨滑动连接的滑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自动氦气检漏机,包括充氦装置,所述充氦装置分别连接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充氦工作台与第二充氦工作台,所述第一充氦工作台与第二充氦工作台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氦检装置与第二氦检装置,所述第一充氦工作台内设置有注氦管道,所述第一充氦工作台的下部设置有与注氦管道连接的注氦部,所述第一氦检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推送气缸,所述推送气缸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推送板,所述推送板并列设置有若干个检测腔体,所述检测腔体设置有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用于对顶盖板进行上料的上料腔,所述推送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板与第二接口板,所述第一接口板设置有第一挡板阀,所述第一挡板阀通过第一接口板与上料腔连接,所述第一挡板阀的一端连接有真空泵,所述第二接口板设置有第二挡板阀,所述第二挡板阀通过第二接口板与上料腔连接,所述第二挡板阀的一端连接有氦检仪。

开始工作时,推送气缸驱动推送板将多个检测腔体拉出至第一充氦工作台的外部,通过外部的物料搬运机械手对多个检测腔体的上料腔进行顶盖板的自动上料操作,当完成自动上料操作之后,外部的物料搬运机械手对第二氦检装置的上料腔进行同样的顶盖板自动上料操作;推送气缸驱动推送板将多个检测腔体推入至第一充氦工作台的内部,顶升气缸顶起上料腔,使上料腔与第一充氦工作台的注氦部相互贴合连接,与真空泵连接的第一挡板阀打开,与氦检仪连接的第二挡板阀关闭,打开真空泵,真空泵通过第一挡板阀与第一接口板连接,第一接口板通过多个接口和气管的配合使用与对应的多个上料腔连接,对上料腔进行抽真空操作,关闭第一挡板阀,接着通过充氦装置往第一充氦工作台充入氦气,氦气流经注氦管道通过注氦部对上料腔进行充氦操作,氦气的压强不低于0.15MPa,保压一段时间,打开第二挡板阀,氦检仪通过第二挡板阀与第二接口板连接,第二接口板通过多个接口和气管的配合使用与对应的多个上料腔连接,对上料腔进行氦气含量检测操作,若氦气含量少于或者等于时,则说明氦气没有泄漏,判定顶盖板的气密性合格,若氦气含量大于时,则说明氦气已经泄漏,判定顶盖板的气密性不合格。当对顶盖板的氦检操作完成之后,关闭充氦装置和第二挡板阀,顶升气缸降下上料腔,推送气缸驱动推送板将多个检测腔体拉出至第一充氦工作台的外部,通过外部的物料搬运机械手进行顶盖板的自动下料操作,与此同时第二充氦工作台与第二氦检装置相互配合对顶盖板进行同样的自动充氦操作与氦检操作,避免中间停顿时间,极大提高检测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且设计合理,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实现全自动化充氦操作和氦检操作,有效提高动力电池顶盖板的检测效率与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藏真空泵与氦检仪之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充氦工作台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充氦装置 11——氦气输送管 12——控制挡板阀

13——导流管

2——第一充氦工作台 21——注氦管道 22——注氦部

3——第二充氦工作台

4——第一氦检装置 41——推送气缸 42——推送板

43——检测腔体 431——顶升气缸 432——上料腔

433——导向杆 434——导向套 44——第一接口板

45——第二接口板 46——第一挡板阀 47——第二挡板阀

48——位置校正组件 481——驱动气缸 482——安装板

483——校正块 49——滑块

5——第二氦检装置 6——真空泵 7——氦检仪

8——进气法兰 9——安装底板 91——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自动氦气检漏机,包括充氦装置1,所述充氦装置1分别连接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充氦工作台2与第二充氦工作台3,所述第一充氦工作台2与第二充氦工作台3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氦检装置4与第二氦检装置5,所述第一充氦工作台2内设置有注氦管道21,所述第一充氦工作台2的下部设置有与注氦管道21连接的注氦部22,所述第一氦检装置4的底部设置有推送气缸41,所述推送气缸41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推送板42,所述推送板42并列设置有若干个检测腔体43,所述检测腔体43设置有顶升气缸431,所述顶升气缸431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用于对顶盖板进行上料的上料腔432,所述推送板4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板44与第二接口板45,所述第一接口板44设置有第一挡板阀46,所述第一挡板阀46通过第一接口板44与上料腔432连接,所述第一挡板阀46的一端连接有真空泵6,所述第二接口板45设置有第二挡板阀47,所述第二挡板阀47通过第二接口板45与上料腔432连接,所述第二挡板阀47的一端连接有氦检仪7。

开始工作时,推送气缸41驱动推送板42将多个检测腔体43拉出至第一充氦工作台2的外部,通过外部的物料搬运机械手对多个检测腔体43的上料腔432进行顶盖板的自动上料操作,当完成自动上料操作之后,外部的物料搬运机械手对第二氦检装置5的上料腔432进行同样的顶盖板自动上料操作;推送气缸41驱动推送板42将多个检测腔体43推入至第一充氦工作台2的内部,顶升气缸431顶起上料腔432,使上料腔432与第一充氦工作台2的注氦部22相互贴合连接,与真空泵6连接的第一挡板阀46打开,与氦检仪7连接的第二挡板阀47关闭,打开真空泵6,真空泵6通过第一挡板阀46与第一接口板44连接,第一接口板44通过多个接口和气管的配合使用与对应的多个上料腔432连接,对上料腔432进行抽真空操作,关闭第一挡板阀46,接着通过充氦装置1往第一充氦工作台2充入氦气,氦气流经注氦管道21通过注氦部22对上料腔432进行充氦操作,氦气的压强不低于0.15MPa,保压一段时间,打开第二挡板阀47,氦检仪7通过第二挡板阀47与第二接口板45连接,第二接口板45通过多个接口和气管的配合使用与对应的多个上料腔432连接,对上料腔432进行氦气含量检测操作,若氦气含量少于或者等于时,则说明氦气没有泄漏,判定顶盖板的气密性合格,若氦气含量大于时,则说明氦气已经泄漏,判定顶盖板的气密性不合格。当对顶盖板的氦检操作完成之后,关闭充氦装置1和第二挡板阀47,顶升气缸431降下上料腔432,推送气缸41驱动推送板42将多个检测腔体43拉出至第一充氦工作台2的外部,通过外部的物料搬运机械手进行顶盖板的自动下料操作,与此同时第二充氦工作台3与第二氦检装置5相互配合对顶盖板进行同样的自动充氦操作与氦检操作,避免中间停顿时间,极大提高检测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且设计合理,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实现全自动化充氦操作和氦检操作,有效提高动力电池顶盖板的检测效率与检测精度。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充氦装置1设置有氦气输送管11,所述氦气输送管11并排设置有若干个控制挡板阀12,所述控制挡板阀12的一端连接有导流管13,所述第一充氦工作台2与第二充氦工作台3的上部均设置有若干个进气法兰8,所述导流管13通过进气法兰8与注氦管道21连接。具体地,多个控制挡板阀12并排设置于氦气输送管11的上部,氦气输送管11输送氦气至控制挡板阀12,作为优选,进气法兰8设置有三个且分别与三条注氦管道21连接,控制挡板阀12通过导流管13与进气法兰8连接,控制挡板阀12用来控制开启或者关闭往注氦管道21所输送的氦气量,结构紧凑,自动化控制调节氦气输送量,有效防止漏气,工作稳定可靠。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推送板42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校正顶盖板位置的位置校正组件48,所述位置校正组件48设置有驱动气缸481,所述驱动气缸481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安装板482,所述安装板482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校正块483。具体地,当外部的物料搬运机械手对多个检测腔体43的上料腔432完成顶盖板的自动上料操作时,设置于推送板42两侧的驱动气缸481驱动安装板482往上料腔432的中部靠拢,通过设置于安装板482的校正块483分别对多个放置于上料腔432的顶盖板进行位置校正,有利于对顶盖板的充氦操作的顺利进行,操作简便,位置校正效果好。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上料腔432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杆433,所述推送板42设置有与导向杆433滑动连接的导向套434。具体地,当顶升气缸431顶起或者下降上料腔432时,设置于上料腔432两侧的导向杆433同时沿着导向套434上下移动,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导向性好。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充氦工作台2与第二充氦工作台3的底部均设置有安装底板9,所述安装底板9设置有导轨91,所述推送板42设置有与导轨91滑动连接的滑块49。具体地,推送气缸41与导轨91均装设于安装底板9上,作为优选,导轨91设置有两条且分别设置于推送气缸41的两侧,推送气缸41的输出端驱动推送板42移动,同时也带动设置于推送板42两侧的滑块49沿着导轨91移动,不仅提高第一氦检装置4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而且有效减少摩擦阻力,移动更平稳迅速。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