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勘察用静力触探平台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7660发布日期:2019-04-16 23:3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勘察用静力触探平台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台支撑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工程勘察用静力触探平台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静力触探车,包括一支撑平台,在支撑平台上放置静力触探所需要的一切设备,这对支撑平台是一个考验。现有的支撑平台,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用汽车底盘改装而成,这样的车辆需要持殊车辆牌照,需要发改委批准,造价比较大;另一种情况为货车运输到指定工作地点,然后用人工把静力触探车搬到地上工作,不安全而且费时费人力,如果直接放置在普通货车上工作,不能调整平台平整度还会压爆轮胎。

现有的工程勘察用静力触探平台支撑装置,参照图1,包括平台1和位于平台1底壁上的支座11,平台1上放置静力触探所需设备。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由于地点的各种限制而使货车无法移动至指定地点时,通过人力将静力触探所需设备搬运至工作地点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较大,但如果直接在支座11底部安装滚轮,在上下搬运设备时会由于滚轮滚动而存在安全威胁,该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勘察用静力触探平台支撑装置,其具有方便移动和固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工程勘察用静力触探平台支撑装置,包括呈长方型的平台,所述平台底壁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平台的底壁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平台底壁四角处还设置有滚轮,所述升降装置升高平台时,所述滚轮远离地面,所述升降装置降低平台时,所述滚轮与地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升降装置将平台升高,使得滚轮远离地面,此时支撑台与地面相抵接,从而固定平台的位置,令静力触探平台支撑装置的搬运更加稳定。利用升降装置降低平台,令滚轮与地面接触,此时支撑台处于悬空状态,从而可以方便移动平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平台底壁上的支杆,所述支杆底壁上沿支杆的轴向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撑台的顶壁上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与螺纹孔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动螺杆使其在螺纹孔的配合结构下相对于平台发生位移,从而实现平台的升降,使支撑台和滚轮分别与地面接触,从而实现平台的移动和固定,操作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与支撑台之间设置有承接块,所述承接块的顶部与螺杆固定连接,所述承接块的底部与支撑台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承接块使其自转,螺杆即可随承接块转动,从而达到了升降平台的效果。由于承接块与支撑台转动连接,因此在承接块转动时,支撑台保持静止,从而避免了支撑台与地面发生摩擦,从而有效减小了转动螺杆的阻力,使操作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的顶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远离承接块的一端同轴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插槽均呈圆柱型,所述插槽的孔径小于限位槽的孔径;所述承接块底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远离承接块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插杆与插槽卡嵌配合,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卡嵌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槽与插杆的卡嵌配合结构能够实现承接块自转且支撑台保持静止,方便操作。限位块与限位槽的卡嵌配合结构可以避免承接块脱离支撑台,保持两者的连接,从而提高了升降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的圆周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与限位槽的侧壁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滚珠将限位槽与限位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有效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操作更轻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呈圆台型,所述支撑台底壁面积大于顶壁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台型结构增大了支撑台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静力触探平台支撑装置的放置更加平稳,提高了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轮可转动连接在平台上;所述平台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平台的底壁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与空腔相通,所述连接板与滚轮通过穿孔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在空腔内活动,从而方便滚轮转动,进而能够实现灵活地改变平台的移动方向,使得平台的搬运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的顶壁上滚动设置有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与空腔的顶壁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滚珠将连接板和空腔侧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有效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滚轮的转动更轻松,进而方便移动平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升降装置、滚轮和支撑台的设置,使滚轮和支撑台交替与地面接触,从而达到了方便移动和固定平台的效果;

2.通过螺杆和螺纹孔的配合结构的设置,从而方便升降平台,从而达到了方便移动和固定平台的效果;

3.通过连接板和空腔的设置,实现了滚轮和平台的转动连接,从而达到了方便移动平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中,1、平台;11、支座;12、空腔;13、连接板;14、穿孔;15、第二滚珠;2、支撑台;21、螺杆;22、插槽;23、限位槽;3、滚轮;4、支杆;41、螺纹孔;5、承接块;51、插杆;52、限位块;53、滑槽;54、第一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工程勘察用静力触探平台支撑装置,包括呈长方型的平台1。平台1的底壁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台2,支撑台2呈上窄下宽的圆台型,即支撑台2底壁面积大于顶壁面积。支撑台2与平台1的底壁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

参照图3,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平台1底壁上的支杆4,支杆4底壁上沿支杆4的轴向设置有螺纹孔41,支撑台2的顶壁上设置有螺杆21,螺杆21与螺纹孔41螺纹配合。平台1的底壁四角处还设置有滚轮3。转动螺杆21使其相对于支杆4向下移动,此时平台1升高,滚轮3远离地面,支撑台2与地面相抵接,从而固定平台1的位置,令静力触探平台支撑装置的搬运更加稳定。转动螺杆21使其相对于支杆4向上移动,此时平台1下降,滚轮3与地面接触,支撑台2处于悬空状态,从而方便借助滚轮3移动平台1。

为了减小在转动螺杆21时,支撑台2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参照图3,在螺杆21与支撑台2之间设置承接块5,承接块5的顶部与螺杆21固定连接。承接块5的底壁上设置有插杆51,插杆51沿竖直方向设置。插杆51顶端与承接块5固定连接,底端设置有限位块52,限位块52呈圆柱型。支撑台2的顶壁上设置有插槽22,插槽22沿竖直方向延伸,插槽22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23。插槽22与限位槽23均呈圆柱型且同轴设置,插槽22的孔径小于限位槽23的孔径。插杆51与插槽22卡嵌配合,限位块52与限位槽23卡嵌配合,并且插杆51与限位块52能够分别在插槽22和限位块52内自转。插杆51和限位块52能够使承接块5绕自身轴心旋转,并且相对于支撑台2的竖直位置不变。通过旋动承接块5使螺杆21随承接块5转动,螺杆21通过螺纹孔41与支杆4发生相对位移,从而改变螺杆21伸出支杆4的长度,进而方便调整升降装置。

为了进一步减小在转动螺杆21时产生的不必要的摩擦力,参照图3,在限位块52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滑槽53,滑槽53沿限位块52的周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滑槽53的截面为半圆形。滑槽53内设置有第一滚珠54,第一滚珠54能够在滑槽53内滑动。第一滚珠54部分伸出滑槽53且伸出滑槽53的部分与限位槽23的侧壁接触。当转动承接块5时,插杆51和限位块52分别在插槽22和限位槽23中转动,第一滚珠54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从而方便转动承接块5。

参照图3,平台1内设置有空腔12,空腔12内设置有连接板13,平台1的底壁上设置有穿孔14,穿孔14与空腔12相通,连接板13与滚轮3通过穿孔14固定连接。连接板13的顶壁上滚动设置有第二滚珠15,第二滚珠15与空腔12的顶壁接触,减小了转动滚轮3转动时连接板13与空腔12侧壁之间的摩擦力。在滚轮3与地面接触时,可以利用连接板13与空腔12之间的转动结构调整平台1移动的方向,从而方便搬运平台1。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转动螺杆21使其相对于支杆4向下移动,此时平台1升高,滚轮3远离地面,支撑台2与地面相抵接,从而固定平台1的位置,令静力触探平台支撑装置的搬运更加稳定。转动螺杆21使其相对于支杆4向上移动,此时平台1下降,滚轮3与地面接触,支撑台2处于悬空状态,从而方便借助滚轮3移动平台1。

实施例2:

一种工程勘察用静力触探平台支撑装置,参照图2,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支撑装置为液压缸,液压缸的驱动端与平台1的底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液压缸驱动平台1升降,令滚轮3悬空或者与地面接触,从而实现平台1的固定与移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