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工程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3166发布日期:2019-03-22 21:0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洋工程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洋工程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占据地球71%的面积,蕴含有丰富的物资,使得人类不断的向海洋探索,现今海洋运输业作为三大运输通道之一,具有运输量大,运输费用低的特点,由于海洋面积过大,使得运输的船只需要不断的进行定位,避免船只偏离航道,目前船只通常使用卫星定位进行航线的确认,但在海上没有明确的参照坐标,使得船只在航行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偏差。

目前有关于海洋工程定位装置大多数为漂浮于海面上,使过往的船只能确认航道是否偏离,海上天气变化莫测,同时海上浪大风大,容易使海洋工程定位装置被浪击打损坏,或被海中的飓风吹至空中,从而导致损坏,而且设备在海中容易被鱼等生物啃食,导致内部进水,使设备发生故障,影响设备在海洋中的定位作用。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海洋工程定位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工程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易被浪击毁、易被鱼群啃食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海洋工程定位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海洋工程定位装置,其中,该海洋工程定位装置包括有:防水外壳、转台、连接柱、叶板、导水孔槽、处理器、信号接收器、信号发射器、储存器、防潮垫、浮板、扣槽、配重块、上浮球、下浮球、固定块、增重球、柱体、转轴、防水密封环、磁圈、s磁极、n磁极、导电板、扣板、挡柱、挡板、集电增重箱、密封环、变压器、放置板、蓄电池、配重底块、链条、锚体和驱鱼网,所述防水外壳底端焊接有柱体,所述柱体外壁通过扣板固定连接有浮板,且浮板内壁左右两侧嵌入设置有扣槽,且浮板底端四周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柱体底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挡柱,且挡柱外侧均焊接有挡板,所述柱体底端焊接有集电增重箱,所述集电增重箱底端中部焊接有链条,所述链条底端焊接有锚体,所述防水外壳外壁顶端设置有上浮球,所述上浮球底端通过驱鱼网固定连接有下浮球,所述下浮球外壁表面嵌入设置有固定块,所述下浮球内壁中部嵌入设置有增重球,所述防水外壳内壁中部嵌入设置有转轴,且转轴上下两端均粘黏有防水密封环,所述转轴顶端外壁焊接有转台,所述转台外壁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有叶板,所述防水外壳底端中部左右前后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导水孔槽,所述防水外壳内壁顶端粘黏有防潮垫,所述防潮垫顶端中部粘黏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顶端左侧焊接有信号接收器,所述处理器顶端右侧信号发射器,所述处理器顶端中部储存器,所述转轴底端外壁焊接有磁圈,所述柱体内壁左侧嵌入设置有s磁极,所述柱体内壁右侧嵌入设置有n磁极,所述柱体内壁底端焊接有导电板,所述集电增重箱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集电增重箱内壁顶端焊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端设置有变压器,所述集电增重箱内壁中部嵌入设置有蓄电池,所述集电增重箱内壁底端嵌入设置有配重底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水外壳底端呈圆盘状,且防水外壳底端内壁呈圆环状设置,且防水外壳顶端呈圆锥形,且防水外壳底部与防水外壳顶部中间设置有隔水板,且转轴顶端嵌入设置于隔水板中部,且防水外壳顶端内壁中部嵌入设置有空槽,且空槽呈圆台状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浮球和下浮球的数量均为4个,且上浮球和下浮球均呈方形设置,且上浮球和下浮球间均通过固定块相互连接有驱鱼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叶板的数量为8片,且叶板呈“米”字形设置,且叶板外部呈圆弧状,且叶板外侧顶点位于导水孔槽三分之二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电增重箱前后两端均呈圆弧状设置,且集电增重箱左右两侧均呈三棱柱形设置,且集电增重箱外壁表面电镀有锌镍合金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配重块和配重底块均为圆台状设置,且配重块和配重底块均为铅块,且配重块呈“十”字形等距设置于浮板底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电板通过电线连接有变压器,且变压器通过电线连接有蓄电池,且蓄电池通过导电线与处理器电性连接,且导电线嵌入设置于转轴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中,上浮球和下浮球的数量均为4个,且上浮球和下浮球均呈方形设置,且上浮球和下浮球间均通过固定块相互连接有驱鱼网,下浮球由于增重球的作用,使下浮球重于上浮球,使下浮球漂浮于上浮球底端,同时上浮球和下浮球间均连接有驱鱼网,驱鱼网具有良好的驱鱼作用,避免设备在海中被鱼群或其他海洋生物啃食,从而使设备损坏,同时通过挡柱对左右两侧的驱鱼网进行支撑,避免驱鱼网在海水中与防水外壳贴合,影响驱鱼效果。

2、本发明中,防水外壳底端呈圆盘状,且防水外壳底端内壁呈圆环状设置,且防水外壳顶端呈圆锥形,且防水外壳底部与防水外壳顶部中间设置有隔水板,且转轴顶端嵌入设置于隔水板中部,且防水外壳顶端内壁中部嵌入设置有空槽,且空槽呈圆台状设置,防水外壳能有效的隔绝外壁海水,同时通过隔水板,能避免在海水导入防水外壳底端内部时,使得防水外壳顶端设备被海水浸湿,同时防水外壳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避免因阻力过大,被海水中的暗潮过度击打,使防水外壳破损,同时海水涌动时,海水灌入导水孔槽,海水通过导水孔槽时,通过叶板带动转轴转动,从而进行发电。

3、本发明中,配重块和配重底块均为圆台状设置,且配重块和配重底块均为铅块,且配重块呈“十”字形等距设置于浮板底端,配重块和配重底块具有良好的增重效果,能有效的避免设备漂浮于海面上,避免设备被海水击打,而且避免设备被航行的船只误撞损坏,同时圆台状的设置使得底端的重量少于顶端的重量,避免设备在海水中,被海水涌动掀翻,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配重块“十”字形的设置,使浮板使用时更加平稳,避免因浮板四周重量不均,导致浮板被海水涌动而倾倒或颠覆。

4、本发明中,导电板通过电线连接有变压器,且变压器通过电线连接有蓄电池,且蓄电池通过导电线与处理器电性连接,且导电线嵌入设置于转轴中部,导电板将电能通过电线导入变压器中,再由变压器导入蓄电池内储存,使用时,蓄电池将电能传导至处理器,使处理器有充足的电能运作,在使用时,通过信号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信号发射器发送信号,使在海中航行的船只进行定位,避免船只偏离航线,同时将发射和接收的信号储存至储存器内,船只发生意外时,救援人员能更加快速的寻找船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防水外壳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防水外壳左侧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浮板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集电增重箱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集电增重箱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下浮球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锚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图2中a处放大图。

图中:1-防水外壳,101-转台,102-连接柱,103-叶板,104-导水孔槽,105-处理器,106-信号接收器,107-信号发射器,108-储存器,109-防潮垫,2-浮板,201-扣槽,202-配重块,3-上浮球,4-下浮球,401-固定块,402-增重球,5-柱体,501-转轴,5011-防水密封环,502-磁圈,503-s磁极,504-n磁极,505-导电板,506-扣板,6-挡柱,601-挡板,7-集电增重箱,701-密封环,702-变压器,703-放置板,704-蓄电池,705-配重底块,8-链条,9-锚体,10-驱鱼网。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至附图9,一种海洋工程定位装置,包括有:防水外壳1、转台101、连接柱102、叶板103、导水孔槽104、处理器105、信号接收器106、信号发射器107、储存器108、防潮垫109、浮板2、扣槽201、配重块202、上浮球3、下浮球4、固定块401、增重球402、柱体5、转轴501、防水密封环5011、磁圈502、s磁极503、n磁极504、导电板505、扣板506、挡柱6、挡板601、集电增重箱7、密封环701、变压器702、放置板703、蓄电池704、配重底块705、链条8、锚体9和驱鱼网10,防水外壳1底端焊接有柱体5,柱体5外壁通过扣板506固定连接有浮板2,且浮板2内壁左右两侧嵌入设置有扣槽201,且浮板2底端四周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202,柱体5底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挡柱6,且挡柱6外侧均焊接有挡板601,柱体5底端焊接有集电增重箱7,集电增重箱7底端中部焊接有链条8,链条8底端焊接有锚体9,防水外壳1外壁顶端设置有上浮球3,上浮球3底端通过驱鱼网10固定连接有下浮球4,下浮球4外壁表面嵌入设置有固定块401,下浮球4内壁中部嵌入设置有增重球402,防水外壳1内壁中部嵌入设置有转轴501,且转轴501上下两端均粘黏有防水密封环5011,转轴501顶端外壁焊接有转台101,转台101外壁通过连接柱102固定连接有叶板103,防水外壳1底端中部左右前后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导水孔槽104,防水外壳1内壁顶端粘黏有防潮垫109,防潮垫109顶端中部粘黏有处理器105,处理器105顶端左侧焊接有信号接收器106,处理器105顶端右侧信号发射器107,处理器105顶端中部储存器108,转轴501底端外壁焊接有磁圈502,柱体5内壁左侧嵌入设置有s磁极503,柱体5内壁右侧嵌入设置有n磁极504,柱体5内壁底端焊接有导电板505,集电增重箱7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环701,集电增重箱7内壁顶端焊接有放置板703,放置板703顶端设置有变压器702,集电增重箱7内壁中部嵌入设置有蓄电池704,集电增重箱7内壁底端嵌入设置有配重底块705。

进一步的,防水外壳1底端呈圆盘状,且防水外壳1底端内壁呈圆环状设置,且防水外壳1顶端呈圆锥形,且防水外壳1底部与防水外壳1顶部中间设置有隔水板,且转轴501顶端嵌入设置于隔水板中部,且防水外壳1顶端内壁中部嵌入设置有空槽,且空槽呈圆台状设置,防水外壳1能有效的隔绝外壁海水,同时通过隔水板,能避免在海水导入防水外壳1底端内部时,使得防水外壳1顶端设备被海水浸湿,同时防水外壳1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避免因阻力过大,被海水中的暗潮过度击打,使防水外壳1破损,同时海水涌动时,海水灌入导水孔槽104,海水通过导水孔槽104时,通过叶板103带动转轴501转动,从而进行发电。

进一步的,上浮球3和下浮球4的数量均为4个,且上浮球3和下浮球4均呈方形设置,且上浮球3和下浮球4间均通过固定块401相互连接有驱鱼网10,下浮球4由于增重球402的作用,使下浮球4重于上浮球3,使下浮球4漂浮于上浮球3底端,同时上浮球3和下浮球4间均连接有驱鱼网10,驱鱼网10具有良好的驱鱼作用,避免设备在海中被鱼群或其他海洋生物啃食,从而使设备损坏,同时通过挡柱6对左右两侧的驱鱼网10进行支撑,避免驱鱼网10在海水中与防水外壳1贴合,影响驱鱼效果。

进一步的,叶板103的数量为8片,且叶板103呈“米”字形设置,且叶板103外部呈圆弧状,且叶板103外侧顶点位于导水孔槽104三分之二处,叶板103具有良好的阻隔能力,海中常常有暗流涌动,同时鱼群游动时也会带动海水流动,通过流动的海水推动叶板103转动,使叶板103通过连接柱102带动转台101转动,转台101转动时通过转轴501带动磁圈502转动,磁圈502转动时切割磁感线发电,将产生的电能通过导电板505导入集电增重箱7,使得设备续航效果好,能进行长时间的工作。

进一步的,集电增重箱7前后两端均呈圆弧状设置,且集电增重箱7左右两侧均呈三棱柱形设置,且集电增重箱7外壁表面电镀有锌镍合金层,集电增重箱7增加设备的重量,使设备不会悬浮于海面上,从而被海浪拍打损坏,同时集电增重箱7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能有效的减少阻力,同时集电增重箱7长时间的设置于海中,锌镍合金层具有良好的防腐蚀能力,能有效的避免集电增重箱7被腐蚀损坏,能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配重块202和配重底块705均为圆台状设置,且配重块202和配重底块705均为铅块,且配重块202呈“十”字形等距设置于浮板2底端,配重块202和配重底块705具有良好的增重效果,能有效的避免设备漂浮于海面上,避免设备被海水击打,同时圆台状的设置使得底端的重量少于顶端的重量,避免设备在海水中,被海水涌动掀翻,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配重块202“十”字形的设置,使浮板2使用时更加平稳,避免因浮板2四周重量不均,导致浮板2被海水涌动而倾倒或颠覆。

进一步的,导电板505通过电线连接有变压器702,且变压器702通过电线连接有蓄电池704,且蓄电池704通过导电线与处理器105电性连接,且导电线嵌入设置于转轴501中部,导电板505将电能通过电线导入变压器702中,再由变压器702导入蓄电池704内储存,使用时,蓄电池704将电能传导至处理器105,使处理器105有充足的电能运作,在使用时,通过信号接收器106接收信号,通过信号发射器107发送信号,使在海中航行的船只进行定位,避免船只偏离航线,同时将发射和接收的信号储存至储存器108内,船只发生意外时,救援人员能更加快速的寻找船只。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使用时,将设备放置于需要定位的海中,由于配重块202和配重底块705的作用,使设备沉入海中,不会悬停于海面上,同时由于浮板2的作用,使设备漂浮于海水中,不会沉入海底,然后将锚体9沉入海底进行固定即可,使用时,防水外壳1能有效的隔绝外壁海水,同时通过隔水板,能避免在海水导入防水外壳1底端内部时,使得防水外壳1顶端设备被海水浸湿,同时防水外壳1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避免因阻力过大,被海水中的暗潮过度击打,使防水外壳1破损,同时海水涌动时,海水灌入导水孔槽104,海水通过导水孔槽104时,流动的海水推动叶板103转动,使叶板103通过连接柱102带动转台101转动,转台101转动时通过转轴501带动磁圈502转动,磁圈502转动时切割磁感线发电,将产生的电能通过导电板505导入变压器702中,再由变压器702导入蓄电池704内储存,使用时,蓄电池704将电能传导至处理器105,使处理器105有充足的电能运作,在使用时,通过信号接收器106接收信号,通过信号发射器107发送信号,使在海中航行的船只进行定位,避免船只偏离航线,同时将发射和接收的信号储存至储存器108内,船只发生意外时,救援人员能更加快速的寻找船只。

综上,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