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3773发布日期:2019-10-15 22:3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向复杂地况延伸,为了更好的勘探地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地质勘查方法。其中,地震勘探应用最广。它是利用仪器检测、记录人工激发地震的反射波、折射波的传播时间、振幅、波形等,进行分析判断地层界面、地层性质、地震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现有的地震勘探设备一般包括结构相互独立的采集装置、供电装置以及尾椎组件,尾椎组件贯穿供电装置与采集装置螺纹连接,如此可通过尾椎组件实现采集装置和供电装置的可拆卸连接。目前可拆卸连接的地震勘探设备一般采用人工进行装配或拆卸,拆装效率较低。在对陆地或海洋进行地震勘探后,也需要对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分析,现有的下载方式一般都是通过网络传输方式将其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服务器,这种下载方式往往会受制于宽带网络网速的限制,传输速度较为缓慢。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旨在提高地震勘探设备的拆装效率,且提高采集装置中数据的传输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包括:

地震勘探设备,所述地震勘探设备包括采集装置、供电装置及尾椎组件,所述尾椎组件贯穿所述供电装置并与所述采集装置螺纹连接,以将所述采集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固定,所述采集装置具有用于数据传输的第一电性接头;

至少一拆装机,所述拆装机包括:

机座,所述机座设有容置腔;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部分贯穿所述机座并显露于所述机座的表面,所述驱动机构的显露部用以传动连接所述尾椎组件;以及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于所述机座的表面,并邻近所述驱动机构的显露部设置,用以夹持所述供电装置;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尾椎组件转动,以使得所述采集装置远离或靠近所述尾椎组件移动;

下载柜,所述下载柜设有第二电性接头,所述第一电性接头于所述采集装置安装于所述下载柜时电性抵接于所述第二电性接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驱动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座的容置腔内,且驱动机构部分贯穿机座并显露于机座的表面,驱动机构的显露部用以传动连接于尾椎组件。同时在机座的表面设置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地震勘探设备的供电装置。如此的设置,当需要进行地震勘探设备的拆卸操作时,直接将地震勘探设备的尾椎组件传动连接于驱动机构的显露部,并启动驱动机构以带动尾椎组件正向转动,由于地震勘探设备的采集装置与尾椎组件为螺纹连接,则采集装置在尾椎组件的正向转动下朝远离尾椎组件的方向移动。并且,地震勘探设备的供电装置由于被夹持组件进行夹持固定,则不会随采集装置发生移动,如此便可完成地震勘探设备的拆卸操作。反之,当需要进行地震勘探设备的装配操作时,只需启动驱动机构以带动尾椎组件反向转动,采集装置在尾椎组件的反向转动下朝靠近尾椎组件的方向移动,即可完成其装配操作。本发明采用拆装机来完成地震勘探设备的拆装操作,相较于现有的人工拆装操作,其拆装效率大大提升,而且,也能大幅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并且,下载柜设置有与地震勘探设备中采集装置的第一电性接头相适配的第二电性接头。如此,当需要对采集装置中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传输时,将采集装置安装于下载座,且第一电性接头电性抵接于第二电性接头,使得采集装置与外部数据处理服务器电性导通,可以进行数据下载传输操作。由于该数据传输方式并不依靠于网络传输,不会受到宽带网络网速的限制,其数据传输速度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拆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拆装机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拆装机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地震探勘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向的截面图;

图7本发明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充电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地充电柜的支撑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地震探勘设备的供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地震探勘设备的采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下载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下载柜的下载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卡勾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2、图7、图11,本发明提出一种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包括:

地震勘探设备x200,所述地震勘探设备x200包括采集装置x210、供电装置x230及尾椎组件x250,所述尾椎组件x250贯穿所述供电装置x230并与所述采集装置x210螺纹连接,以将所述采集装置x210与所述供电装置x230固定,所述采集装置x210具有用于数据传输的第一电性接头m230;

至少一拆装机x100,所述拆装机x100包括:

机座x10,所述机座x10设有内腔x11;

驱动机构x20,所述驱动机构x2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内腔x11内,且部分贯穿所述机座x10并显露于所述机座x10的表面,所述驱动机构x20的显露部用以传动连接所述尾椎组件x250;以及

夹持组件x50,所述夹持组件x50设于所述机座x10的表面,并邻近所述驱动机构x20的显露部设置,用以夹持所述供电装置x230;

所述驱动机构x20驱动所述尾椎组件x250转动,以使得所述采集装置x210远离或靠近所述尾椎组件x250移动;

下载柜m100,所述下载柜m100设有第二电性接头m55,所述第一电性接头m230于所述采集装置x210安装于所述下载柜m100时电性抵接于所述第二电性接头m55。

请参阅图5、图6、图9、图10,地震勘探设备x200包括采集装置x210、供电装置x230及尾椎组件x250,尾椎组件x250贯穿供电装置x230并与所述采集装置x210螺纹连接,以将采集装置x210与供电装置x230固定,拆装机x100包括:机座x10,机座x10设有内腔x11;驱动机构x20,驱动机构x2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座x10内,且部分贯穿机座x10并显露于机座x10的表面,驱动机构x20的显露部用以传动连接于尾椎组件x250;以及夹持组件x50,夹持组件x50设于机座x10的表面,并邻近驱动机构x20的显露部设置,用于夹持供电装置x230;驱动机构x20驱动尾椎组件x250转动,以使得所述采集装置x210远离或靠近尾椎组件x250移动。

具体地,请参阅图6,地震勘探设备x200中采集装置x210和供电装置x230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携带和拆装操作。其中采集装置x210包括第一壳体x211、设于第一壳体x211内的检波器x213以及与检波器x213电性连接的控制板,用于储存现场勘探过程中采集的数据。供电装置x230包括第二壳体x231和位于第二壳体x231内的电源x233,第二壳体x231大致呈圆筒状,中部形成有贯穿孔n211,电源x233主要为地震勘探设备x20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供电,该电源x233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电池为可充电电池,在没有外部输入电源x233的情况下,电源x233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为地震勘探设备x200持续供电,以维持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正常工作。采集装置x210和供电装置x230通过尾椎组件x250来实现可拆卸连接,其中尾椎组件x250包括连接件x253和与连接件x253相连接的尾椎件x2501,连接件x253穿过第二壳体x231中间的贯穿孔n211,并与第一壳体x211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可以实现第一壳体x211、第二壳体x231及尾椎组件x250的可拆卸连接,也即实现采集装置x210、供电装置x230及尾椎组件x25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地震勘探设备x200用于勘探地震数据时,一般将尾椎组件x250插接在待勘探区域,从而便于检波器x213的数据采集,并且在经过一段时间收集数据后,再将地震勘探设备x200收集。

请参阅图3、图4,机座x10为中空的座体结构,内部形成有内腔x11,驱动机构x20一部分安装于内腔x11内,其安装方式可以直接螺钉固定或卡扣固定连接于内腔x11的内壁,也或者通过在内腔x11内设置固定件以固定安装驱动机构x20。驱动机构x20的另一部分贯穿机座x10的上表面并显露于机座x10的表面,且相对于机座x10转动,驱动机构x20的显露部用以传动连接于尾椎组件x250,一般二者是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传动连接。并且,机座x10的上表面设置有夹持组件x50,当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尾椎组件x250的尾椎件x2501插接于安装架后,夹持组件x50夹持固定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供电装置x230。如此的设置,当需要对地震勘探设备x200进行拆卸操作时,将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尾椎组件x250的尾椎件x2501传动连接于驱动机构x20的显露部,启动驱动机构x20以驱动尾椎组件x250转动,由于尾椎组件x250与采集装置x210为螺纹连接,则采集装置x210在尾椎组件x250的转动下朝远离尾椎组件x250的方向(即向上)移动,而供电装置x230由于被夹持组件x50限位固定,则不会随着采集组件移动,如此便可完成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拆卸操作。反之,在对地震勘探设备x200进行装配时,只要驱动机构x20驱动尾椎组件x250反向转动,便可使得采集装置x210朝靠近尾椎组件x250的方向(即向下)移动,以完成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装配操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驱动机构x20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座x10的内腔x11内,且驱动机构x20部分贯穿机座x10并显露于机座x10的表面,驱动机构x20的显露部用以传动连接于尾椎组件x250。同时在机座x10的表面设置夹持组件x50,用于夹持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供电装置x230。如此的设置,当需要进行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拆卸操作时,直接将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尾椎组件x250传动连接于驱动机构x20的显露部,并启动驱动机构x20以带动尾椎组件x250正向转动,由于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采集装置x210与尾椎组件x250为螺纹连接,则采集装置x210在尾椎组件x250的正向转动下朝远离尾椎组件x250的方向移动。并且,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供电装置x230由于被夹持组件x50进行夹持固定,则不会随采集装置x210发生移动,如此便可完成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拆卸操作。反之,当需要进行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装配操作时,只需启动驱动机构x20以带动尾椎组件x250反向转动,采集装置x210在尾椎组件x250的反向转动下朝靠近尾椎组件x250的方向移动,即可完成其装配操作。本发明采用拆装机x100来完成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拆装操作,相较于现有的人工拆装操作,其拆装效率大大提升,而且,也能大幅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并且,下载柜m100设置有与地震勘探设备x200中采集装置x210的第一电性接头m230相适配的第二电性接头m55。如此,当需要对采集装置x210中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传输时,将采集装置x210安装于下载座m50,且第一电性接头m230电性抵接于第二电性接头m55,使得采集装置x210与外部数据处理服务器f10电性导通,可以进行数据下载传输操作。由于该数据传输方式并不依靠于网络传输,不会受到宽带网络网速的限制,其数据传输速度大大提高。可以理解的是,拆装机x1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从而提高拆装的效率,并且部分拆装机x100可以用于拆卸地震勘探设备x200,以使数据采集装置x210和供电装置x230分离,另一部分拆装机x100用于安装地震勘探设备x200,以使数据采集装置x210和供电装置x230装配。

请再次参阅图3、图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x20包括:电机x21,电机x21设于内腔x11内,传动架x25传动连接于电机x21的输出轴,传动架x25背离电机x21的端部贯穿机座x10并显露于机座x10的表面,用以传动连接于尾椎组件x250。

具体地,具体地,电机x21可选用步进电机x21,固定安装于内腔x11的内壁,其固定安装方式可以为螺钉固定,或者通过安装件进行安装固定。传动架x25的横截面外轮廓形状大致呈圆形,且尺寸沿背离电机x21的方向逐渐增大。传动架x25的下端伸入内腔x11内,上端贯穿机座x10并显露于机座x10的表面,传动架x25的下端传动连接于电机x21的输出轴,上端用以传动连接于尾椎组件x250。如此的设置,电机x21启动会带动传动架x25转动,进而带动尾椎组件x250转动。该驱动方式设置简单且有效。

进一步,尾椎组件x250包括相连接的尾椎件x2501和连接件x253,连接件x253背离尾椎件x2501的一端贯穿供电装置x230并与采集装置x210螺纹连接;传动架x25背离电机x21的端面开设有插接孔x251,用以插接尾椎件x2501。

具体地,尾椎件x2501的横截面沿远离连接件x253的方向呈逐渐减小,其横截面最大的端部与连接件x253连接,这里尾椎件x2501的形状可以是圆锥状、四棱锥状、三棱锥状、五棱锥状、圆盘状或者其中合理且有效的形状。连接件x253包括相连接盘和连接柱,连接盘大致呈圆盘性,连接柱大致呈圆柱形,连接盘套接于连接柱朝向尾椎件x2501的一端,其套接方式可以螺纹连接或卡接,连接柱背离连接盘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采集装置x210形成有连接槽,连接槽大致呈圆柱状,且槽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则连接柱背离连接盘的一端穿过供电装置x230中间的贯穿孔n211并与采集装置x210的连接槽螺纹连接。需要说明的时,当装配完成后,连接盘抵接于供电装置x230,如此便可将供电装置x230和采集装置x210固定在一起。

传动架x25背离电机x21的端面开设有插接孔x251,插接孔x251的尺寸与尾椎件x2501的尺寸相适配。如此,当尾椎件x2501插设于插接孔x251内,尾椎件x2501的外壁面与插接孔x251的内壁面抵接,以加强尾椎件x2501与传动架x25的连接稳固性,进行保证其转动过程的稳定性,以使得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拆装操作正常进行。

进一步地,尾椎件x2501形成有限位结构x2511,插接孔x251内壁面设置有与限位结构x2511相适配的配合结构。

具体地,插接孔x251的内壁面设置有与限位结构x2511相适配的配合结构,可以理解,若限位结构x2511为限位凸筋,则配合结构为限位凹槽,且二者相适配;若限位结构x2511为限位凹槽,则配合结构为限位凸筋,且二者相适配。如此的设置,当需要对地震勘探设备x200进行拆装时,只需将尾椎组件x250的尾椎件x2501插设于插接孔x251内,此时配合结构和限位结构x2511相配合,以保证尾椎件x2501与传动架x25的固定连接,进而保证尾椎组件x250随传动架x25转动,保证了拆装操作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x2511和配合结构均可以为多个,多个配合结构沿传动架x25的周向间隔设于插接孔x251的内壁,且一限位结构x2511和一配合结构配合,以进一步加强尾椎件x2501与传动架x25的连接稳固性,进而加强转动过程的稳定性,保证地震勘探设备x200拆装操作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机座x10的表面开设有连通内腔x11的安装孔,拆装机x100还包括安装筒x30,安装筒x30的一端插接于安装孔内,另一端显露于机座x10的表面,并套设于传动架x25背离电机x21的端部。安装筒x30的设置,以对传动架x25的周向进行限位,以保证传动架x25于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或偏移。这里安装筒x30的外表面形成呈台阶面,安装筒x30的下端插接于安装孔内,台阶面抵接于机座x10的表面,这样可以保证安装筒x30的安装稳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安装筒x30设置有两个,即包括第一子安装筒x31和第二子安装筒x33,第一子安装筒x31和第二子安装筒x33同轴设置,并相连接,第一安装筒x30的下端插接于安装孔内,第二子安装筒x33套设于传动架x25的显露端,由于尾椎件x2501是插接于传动架x25的显露端,通过设置第二子安装筒x33,可以使得供电装置x230的下部抵接于第二子安装筒x33背离第一子安装筒x31的端面,如此便可进一步保证供电装置x230的限位稳定性,从而保证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拆装操作顺利且快速的进行。

进一步地,由于电机x21运转的速度较高,为了保证传动架x25和尾椎组件x250转动过程较为平缓,驱动机构x20需要设置减速器x23,减速器x23设于电机x21和传动架x25之间,减速器x23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机x21的输出轴,输出端连接于传动架x25的伸入部。

请再次参阅图,在本实用的一实施例中,机座x10内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连接于内腔x11的内壁,并位于传动架x25与减速器x23之间,且固定架对应减速器x23处开设有让位孔(未图示),减速器x23固定安装于固定架的一侧,且输出端贯穿让位孔连接于传动架x25,这里固定架为相连接的至少二固定板,二固定板相垂直设置,且均连接于内腔x11的内壁。通过固定架的设置,以实现减速器x23和电机x21的固定安装,且安装方式简单有效。

请再次参阅图2、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夹持组件x50包括至少二夹持件x51,二夹持组件x50相对设置于机座x10的表面,且围合形成夹持空间,用以夹持限位供电装置x230。

具体地,二夹持件x51相对设置,并围合形成夹持空间,供电装置x230夹持于该夹持空间内,以保证供电装置x230不随采集装置x210移动而移动,从而完成供电装置x230和采集装置x210的拆装操作。当然地,夹持件x51也可以设置有三个、四个、或更多,多个夹持件x51沿安装筒x3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共同围合形成夹持空间,用以夹持固定采集装置x210,如此进一步加强采集装置x210的限位稳定性,从而更有利于其拆卸操作。

请再次参阅图3,夹持件x51包括第一固定部x511和卡持部x513,第一固定部x511固定于机座x10面向安装筒x30的表面,卡持部x513凸设于第一固定部x511背向机座x10的表面,卡持部x513朝向安装筒x30形成有限位槽,用以限位安装筒x30。

具体地,第一固定部x511大致呈板状,一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机座x10面向安装筒x30的表面,卡持部x513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部x511背向机座x10的表面,其固定连接方式可以螺钉固定、卡扣固定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二者焊接成一体结构。卡持部x513大致呈柱状,其轴线垂直于第一固定部x511的表面,且卡持部x513朝向安装筒x30的侧面形成限位槽,限位槽为弧形槽,并与安装筒x30的外壁面相适配,以进一步保证安装筒x30的安装稳固性。

请再次参阅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拆装机x100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安装于机座x10内,并电性连接于驱动机构x20。

具体地,控制装置安装于内腔x11内,并电性连接于驱动机构x20,用于控制驱动机构x20的暂停或运转,当需要对地震勘探设备x200进行拆装操作时,只需通过控制装置便可实现其拆装操作的自动进行,也即,控制装置的设置能够使得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拆装操作实现自动化,进一步提升其拆装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用于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拆装机x100还包括旋转按钮x80、停止按钮x90及换向按钮x70,旋转按钮x80、停止按钮x90及换向按钮x70均贯穿机座x10的表面,并均电性连接于控制装置。

具体地,机座x10的表面开设有三个安装口(未标示),分别用于安装旋转按钮x80、停止按钮x90及换向按钮x70,旋转按钮x80、停止按钮x90及换向按钮x70并排设置,并均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控制装置。当需要对地震勘探设备x200进行拆卸操作时,将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尾椎组件x250插接于传动架x25的插接孔x251内,首先按下旋转按钮x80,此时控制装置会控制电机x21正向转动,并带动减速器x23、传动架x25及尾椎组件x250正向转动,以使得采集装置x210朝远离尾椎组件x250的方向移动,供电装置x230由于被夹持组件x50进行限位固定,则不会随采集装置x210发生移动,如此便可完成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拆卸操作。反之,当需要对地震勘探设备x200进行装配时,只需扭动换向按钮x70,再按下旋转按钮x80,控制装置会控制电机x21反向转动,并带动减速器x23、传动架x25及尾椎组件x250反向转动,进而使得采集装置x210朝靠近尾椎组件x250的方向移动,以完成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装配操作。当需要停止拆装机x100时,按下停止按钮x90,拆装机x100则停止工作。本发明采用自动拆装机x100对地震勘探设备x200进行拆装操作,其拆装效率更进一步提升,而且更进一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拆装机x100还包括急停按钮,该急停按钮可以控制拆装机x100电源的通断,若因特殊情况需要停止拆装机x100运作,可以按急停按钮使其暂停。

请再次参阅图2,机座x10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内腔x11的散热口x15,以对内腔x11内部零件进行散热,从而保证其使用寿命。这里散热口x15可以为格栅结构。当然地,在内腔x11的内壁面也可设置散热风扇(未图示),散热风扇邻近散热口x15设置,以将机座x10内零部件工作时散发的热量排出,进一步保障其使用寿命。

请再次参阅图2至图4,机座x10的底部还设置有四个万向轮,以便于机座x1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移动,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参照图1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柜m10的外轮廓形状大致呈长方体状,电路板和下载座m50均安装于第一支撑柜m10内,其安装方式可以是螺钉固定、卡扣固定、或其他合理且有效的安装方式。电路板表面设置有连接插头(未图示),连接插头可以usb插头或其他连接插头,且电路板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外部数据处理服务器f10。下载座m50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性接头m55,第二电性接头m55通过数据线电性连接于连接插头,使得下载座m50和电路板及外部电路板电性导通。当需要对采集装置x210中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传输时,将采集装置x210安装于下载座m50,且第一电性接头m230电性抵接于第二电性接头m55,使得采集装置x210与外部数据处理服务器f10电性导通,可以进行数据下载传输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性接头m55设置于下载座m50,并贯穿下载座m50的两侧,一侧用于电性抵接第一电性接头m230,另一侧通过数据线电性连接于连接插头,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常进行。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载柜m100包括第一支撑柜m10和设于第一支撑柜m10内的电路板和下载座m50,电路板设置有连接插头,并用以电性连接于外部数据处理服务器f10;下载座m50设置有与地震勘探设备x200中采集装置x210的第一电性接头m230相适配的第二电性接头m55,且第二电性接头m55电性连接于连接插头,使得下载座m50与电路板电性导通。如此,当需要对采集装置x210中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传输时,将采集装置x210安装于下载座m50,且第一电性接头m230电性抵接于第二电性接头m55,使得采集装置x210与外部数据处理服务器f10电性导通,可以进行数据下载传输操作。由于该数据传输方式并不依靠于网络传输,不会受到宽带网络网速的限制,其数据传输速度大大提高。

请再次参阅图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柜m10包括:第一柜主体m11,第一柜主体m11设有一侧开口的第一容置腔m13;和安装板m15,安装板m15安装于第一容置腔m13内,并面向第一容置腔m13的开口设置;下载座m50安装于安装板m15,电路板位于安装板m15背向下载座m50的一侧,第二电插头贯穿安装板m15并电性连接于连接插头。

具体地,第一柜主体m11大致呈长方体柜结构,且为中空结构,形成有第一容置腔m13,第一容置腔m13的一侧开口。安装板m15安装于第一容置腔m13内,且安装板m15的一板面面向第一容置腔m13的开口,安装板m15将第一容置腔m13分隔成一封闭的腔室和一开口的腔室,下载座m50位于一开口的腔室,并固定安装于安装板m15朝向开口的表面;电路板位于封闭的腔室内。并且,安装板m15对于下载座m50的第二电性接头m55开设有让位孔,以供第二电性接头m55穿过并通过数据线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连接插头。安装板m15的设置可以保证下载座m50的安装稳定性,从而保证采集装置x210数据下载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将下载座m50和电路板分开设置,可以使得二者互不影响,且将导线隐藏于封闭腔内,使得下载柜m100使用较安全。

请参阅图10,采集装置x210设置有第一插接部m210,下载座m50设置有与第一插接部m210相适配的插孔m51,用以安装固定采集装置x210。下载座m50大致呈中空结构,其表面凹陷形成插孔m51。第一插接部m210大致呈柱状,插孔m51也大致呈柱形状,且插孔m51的尺寸与第一插接部m210尺寸相适配,当需要对采集装置x210中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传输时,将采集装置x210的第一插接部m210直接插接于插孔m51内即可进行下载传输操作,操作简单且有效。

进一步地,第一插接部m210的表面设置有定位结构m211,插孔m51的孔壁设置有与定位结构m211相适配的配合结构,用以固定所述第一插接部m210。

具体地,定位结构m211为限位槽,限位凹槽大致呈长条状,设于第一插接部m210的表面并沿其轴向延伸设置。插孔m51的内壁面设置有限位槽相适配的配合凸筋结构。当采集装置x210的第一插接部m210插接于下载座m50的插孔m51内时,配合凸筋插接于限位凹槽,以保证采集装置x210与下载座m50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保证其数据下载传输操作的可靠性。可选地,这里配合凸筋设置有多个,且相邻两配合凸筋的间距不同,对应地,限位凹槽也设置有多个,一限位凹槽对应于一配合凸筋,这样既能保证采集装置x210的插接稳定性,还能对采集装置x210的插接操作起到防呆作用,以方便于其下载传输操作。当然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结构m211可以凸筋结构,配合结构为凹槽结构,二者相适配,这样也能实现采集装置x210的插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将相邻两配合结构的间距设置不同,以起到插接操作的防呆作用,以避免采集装置x210插错而影响下载传输操作。当然地,也可以是多个配合结构的尺寸不相同,也能起到防呆作用。

请参阅图7、图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包括:充电柜n100,所述充电柜n100包括第二支撑柜n10,第二支撑柜n10设置有电插头,用以电性连接电源x233;和多个充电座n30,多个充电座n30间隔设于第二支撑柜n10内,所述充电座n30内设有与所述电插头连接的第四电性接头n311,所述供电装置x230包括第三电性接头n217,所述第三电性接头n217于所述供电装置x230安装于所述充电座n30时电性抵接于所述第四电性接头n311,且每一充电座n30包括第二固定部n31和第二插接部n33,第二固定部n31固定于第二支撑柜n10的内壁,并电性连接于电插头,第二插接部n33凸设于第二固定部n31背向第二支撑柜n10的表面;一供电装置x230插接于一第二插接部n33并电性抵接于对应第二固定部n31。

具体地,第二支撑柜n10大致呈长方体柜体结构,一般是由钣金材质板制作而成,第二支撑柜n10设置有电插头,用于电性连接电源x233,电插头一般由第二支撑柜n10的底部引出,以便于插接于电源x233。第二支撑柜n10安装有多个充电座n30,多个充电座n30可以沿第二支撑柜n1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也可以沿第二支撑柜n1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当然也可以是成排间隔设置。每一充电座n30的第二固定部n31均固定于第二支撑柜n10的内壁面,其固定方式可以为螺钉固定、卡扣固定、或者其他合理且有效的固定方式。第二插接部n33凸设于第二固定部n31背向第二支撑柜n10的表面,其外轮廓形状大致与供电装置x230的贯穿孔n211形状相同,且其尺寸与贯穿孔n211尺寸相适配。这里第二插接部n33和第二固定部n31可以是一体结构。第二固定部n31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电插头,当需要对供电装置x230进行充电操作时,供电装置x230通过贯穿孔n211插接于第二插接部n33的外表面,此时供电装置x230与第二固定部n31抵接并电性连接,以将供电装置x230和电插头电性连通,随后只需将电插头接通电源x233,便可对每一供电装置x230进行充电操作。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第二支撑柜n10设置用以电性连接电源x233的电插头和多个充电座n30,且每一充电座n30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n31和第二插接部n33,第二固定部n31固定于第二支撑柜n10,并电性连接于电插头,第二插接部n33用以插接一供电装置x230。如此,当需要对多个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供电装置x230进行充电时,只需将第二支撑柜n10的电插头接通电源x233,将一供电装置x230电性插接于一充电座n30的第二插接部n33,此时该供电装置x230电性抵接于对应的第二固定部n31,这样便可实现对多个供电装置x230进行同时充电,其充电操作较为方便快捷。同时,多个充电座n30均安装于第二支撑柜n10内,这样便形成模组化结构,方便于组装、维修及运输操作。

请再次参阅图7,在本发明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柜n10包括:第二柜主体n11,第二柜主体n11设有一侧开口的第二容置腔n111;和多个支撑座n13,多个支撑座n13沿第二柜主体n11的高度方向并排设于第二容置腔n111内,且均由第二容置腔n111的开口显露,每一支撑座n13设置有充电座n30。

具体地,第二柜主体n11大致呈长方体结构,且为中空结构,形成有一侧开口的第二容置腔n111。每一支撑座n13均设于第二容置腔n111内,且均由第二容置腔n111的开口显露,这样可以通过第二容置腔n111的开口来安装充电座n30和后续的充电操作。并且,每一支撑座n13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容置腔n111的两相对侧壁,多个支撑座n13沿第二柜主体n11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这样可以有效节省整个充电座n30的占用空间。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支撑座n13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相邻两支撑座n13的间距相同,这样可以使得其布局合理紧凑,节约空间,且外形较美观。

参照图8,进一步地,每一支撑座n13设有多个充电座n30,多个充电座n30间隔设置于支撑座n13。如此的设置,不仅能够同时充电多个供电装置x230,而且更进一步地节省了整个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占用空间。

可选地,多个充电座n30沿第二柜主体n1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相邻两排的支撑座n13上的充电座n30对应设置,如此多个充电座n30呈阵列分布,布局较为合理紧凑,节约空间,且外形更美观。

请再次参阅,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支撑座n13包括安装部n131和支撑部n133,安装部n131固定于第二容置腔n111开口相对的内壁,充电座n30安装于安装部n131面向第二容置腔n111开口的表面,支撑部n133设于安装部n131面向充电座n30的表面,并朝向第二容置腔n111的开口延伸设置,用以支撑供电装置x230。

具体地,安装部n131固定于第二容置腔n111开口相对的内壁面,其固定方式一般为螺钉固定、焊接、或其他合理且有效固定方式。支撑部n133固定安装部n131面向第二容置腔n111开口的表面,且邻近安装部n131的下侧设置,支撑部n133可以通过螺钉或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安装部n131。充电座n30的第二固定部n31固定于安装部n131面向支撑部n133的表面,其固定方向一般是螺钉固定或卡扣固定。当对地震勘探设备x200的供电装置x230进行充电时,将供电装置x230通过其贯穿孔n211插接于充电座n30的第二插接部n33外表面,并电性抵接于充电座n30对应的第二固定部n31;此时,供电装置x230的下侧抵接于支撑部n133的表面,如此便可保证供电装置x230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支撑部n133朝向充电座n30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结构n1331,用以定位供电装置x230。这里固定结构n1331可以是槽、或孔、或凸筋结构,主要起到对供电装置x230进行定位作用,以防止供电装置x230在供电过程发生晃动,从而保证供电装置x230充电操作较为稳定的进行。

请参阅图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支撑部n133朝向充电座n30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贯穿支撑部n133的两表面,当供电装置x230电性插接于充电座n30时,供电装置x230的下侧部分卡接于定位孔内,如此,可有效地防止供电装置x230发生晃动,从而保证供电装置x230充电操作的可靠性。可选地,定位孔的孔壁还设置有弹性板,弹性板背离定位孔的端部朝向充电座n30延伸,如此,当供电装置x230电性插接于充电座n30时,弹性板弹性卡接于供电装置x230的下侧,进一步加强供电装置x230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支撑部n133背离安装部n131的一侧朝向充电座n30倾斜设置。将支撑部n133与安装部n131的夹角稍小于90°,如此,当供电装置x230电性插接于充电座n30时,支撑部n133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使得供电装置x230能够顺利且快速地插接于充电座n30第二插接部n33。并且也能够较好地卡接于供电装置x230的下部,以加强供电装置x230的稳固性,从而保证供电装置x230充电操作的可靠性。

请再次参阅图8,支撑座n13还包括加强板n135,加强板n135连接安装部n131和支撑部n133。如此可以加强支撑座n13的整体稳固性,从而保证供电装置x230于充电过程的稳固性和其充电操作的可靠性。可选地,加强板n135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支撑座n1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且每一加强板n135均连接于安装部n131和支撑部n133,如此进一步加强支撑座n13的整体稳固性,进一步保证供电装置x230于充电过程的稳固性和其充电操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柜n10还包括门体,门体的一侧转动连接于第二容置腔n111开口的侧壁,门体于转动过程中盖合或打开第二容置腔n111。门体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防护第二支撑柜n10内充电座n30和其他电元件受外界环境影响,对其起到保护作用,当需要充电操作或充满取出操作时,只需打开门体便可,常态下关闭门体以闭合第二容置腔n11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门体的开合更加方便,可以门体背向第二容置腔n111表面设置把手部。为了能够观察里面的充电操作,可以在门体设置有显示口。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还包括夹持传送装置,所述夹持传送装置用于抓取所述采集装置x210,并将所述采集装置x210安装于所述下载柜m10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传送装置包括:

机架;

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活动连接于所述机架;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于所述平移机构,并可沿垂直于所述平移机构的活动方向移动;

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成对设置的卡勾61,并对工件进行卡持。

可以理解的是,机架可以设置在下载柜m100和充电柜n100之间,从而通过平移机构,将采集装置x210或供电装置x230分别送到不同的下载柜m100进行下载或送到充电柜n100充电,该平移机构可以包括皮带结构或者包括丝杠结构或者包括蜗杆结构或者包括齿轮结构或者包括链条结构,或者为前述任意的组合,以及平移机构还包括用于产生动力的电机x21组件,该电机x21可以为有刷电机x21或者无刷电机x21。

升降机构用于将采集装置x210或供电装置x230送到不同的高度进行下载或充电,该升降机构可以包括皮带结构或者包括丝杠结构或者包括蜗杆结构或者包括齿轮结构或者包括链条结构,或者为前述任意的组合,以及平移机构还包括用于产生动力的电机组件,该电机x21可以为有刷电机x21或者无刷电机x21。

参照图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电机x21、转动杆和取料板65,所述取料板65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驱动电机63固定于所述取料板65,所述转动杆连接所述驱动电机63的输出轴,所述卡勾61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其中,驱动电机63为小型的步进驱动电机63,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取料板65的一侧,在驱动电机63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上,于取料板65上固定有两个轴承固定座64,转动杆两端分别与轴承固定座64内的轴承配合,并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63的输出轴相连,两个卡勾61均固定连接于两个轴承固定座64之间的转动杆上。卡勾61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611和卡接部612,连接部611与转动杆62固定连接,卡持部x513弯曲形成一定的弧度,方便对工件进行卡持。

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还包括数据处理服务器f10,下载柜m100的电路板电性连接于数据处理服务器f10。采集装置x210中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线下载传输至数据处理服务器f10,数据处理服务器f10接收到数据后便可对其进行分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