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床的旋转角度测量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8872发布日期:2020-05-22 22: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床的旋转角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行编码器j1、通讯芯片u3、光电耦合门芯片u5、施密特触发反相器u7、51最小系统、锁存器芯片u1、锁存器芯片u6、缓冲器芯片u4、数码管led1、电阻r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2和电容c3;

所述缓冲器芯片u4包括缓冲器u4a和缓冲器u4b;

所述施密特触发反相器u7包括反相器u7a和反相器u7b;

所述串行编码器j1的+15v端2与外部15v电源的连接,其gnd端1接地,其同相时钟输入端3与通讯芯片u3的同相输出端6连接,其反相时钟输入端4与通讯芯片u3的反相输出端4连接,其同相数据输出端5与缓冲器u4a的数据输入端3连接,其反相数据输出端6与缓冲器u4b的数据输入端5连接;

所述缓冲器u4a的数据输出端2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2连接;

所述缓冲器u4b的数据输出端4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3连接;

所述光电耦合门芯片u5的正极3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其负极2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其gnd端5接地,其+3.3v端8与外部3.3v电源连接,其数据输出端6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和反相器u7a的输入端1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外部3.3v电源连接;

所述反相器u7a的输出端2与反相器u7b的输入端3连接,所述反相器u7b的输出端4与51最小系统连接;

所述通讯芯片u3的gn端5接地,其di输入端1与51最小系统连接,其de输出使能端3与vc端2均与外部3.3v电源连接;

所述锁存器芯片u1分别与51最小系统和数码管led1连接,其vcc端20与外部5v电源连接,其oc端1和gnd端10均与地连接;

所述锁存器芯片u6分别与51最小系统和数码管led1连接,其vcc端20与外部5v电源连接,其oc端1和gnd端10均与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床的旋转角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51最小系统包括单片机芯片u2、复位电路、起振电路和按键开关s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床的旋转角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电路包括:按键开关s1、电容c1和电阻r2,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按键开关s1的一端均与外部5v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2、按键开关s1的另一端和单片机芯片u2的rst复位引脚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床的旋转角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振电路包括电容c4、电容c5和晶振ct1,所述晶振ct1的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4的一端和单片机芯片u2的晶振引脚xtal2连接,所述晶振ct1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5和单片机芯片u2的晶振引脚xtal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床的旋转角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存器芯片u1的vcc端20与外部5v电源连接,其片选端oc端1与gnd端10均与地连接,其数据输入端d[1..8]与单片机芯片u2的p1[0..7]一一对应连接,其数据输出端q[1..8]分别与数码管led1的引脚a、引脚b、引脚c、引脚d、引脚e、引脚f、引脚g和引脚dp一一对应连接,其锁存控制端c与单片机芯片u2的p3.7引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床的旋转角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存器芯片u6的vcc端20与外部5v电源连接,其片选端oc端1与gnd端10均与地连接,其数据输入端d[1..8]与单片机芯片u2的p1[0..7]一一对应连接,其数据输出端q[1..4]分别与数码管led1的片选引脚cs1、片选引脚cs2、片选引脚cs3和片选引脚cs4一一对应连接,其锁存控制端c与单片机芯片u2的p3.6引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床的旋转角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芯片u2采用型号为stc12c5a52s2的增强型51单片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床的旋转角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芯片u3采用max3294,所述光电耦合门芯片u5采用hcpl0600,所述施密特触发反相器u7采用74hc14,所述锁存器芯片u1和锁存器芯片u6均采用74hc573,所述缓冲器芯片u4采用74hc405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疗床的旋转角度测量电路,包括串行编码器J1、通讯芯片U3、光电耦合门芯片U5、施密特触发反相器U7、51最小系统、锁存器芯片U1、锁存器芯片U6、缓冲器芯片U4、数码管LED1、电阻R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2和电容C3,解决了现有测量治疗床运动旋转角度使用并行格雷码编码多圈25位编码器,造成硬件电路布线困难、硬件电路繁杂、硬件成本高和体积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利尼科医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5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