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3661发布日期:2020-06-02 20:5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膜厚仪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膜厚测试仪,分为手持式和台式二种,手持式又有磁感应镀层测厚仪,电涡流镀层测厚仪,荧光x射线仪镀层测厚仪,手持式的磁感应原理时,利用从测头经过非铁磁覆层而流入铁磁基体的磁通的大小,来测定覆层厚度,也可以测定与之对应的磁阻的大小,来表示其覆层厚度,采用磁感应原理时,利用从测头经过非铁磁覆层而流入铁磁基体的磁通的大小,来测定覆层厚度,也可以测定与之对应的磁阻的大小,来表示其覆层厚度,覆层越厚,则磁阻越大,磁通越小,利用磁感应原理的测厚仪,原则上可以有导磁基体上的非导磁覆层厚度,一般要求基材导磁率在500以上,如果覆层材料也有磁性,则要求与基材的导磁率之差足够大。

现有的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在对被测试膜进行测试使用时,都是需要抓住膜厚仪并下压使得膜厚仪底部的测试探头充分与被测试膜接触,这样才能够对被测试膜进行精确测试,而在下压膜厚仪使得测试探头与被测试膜接触时,因为该操作过程都是人为控制的,这样容易造成使用者下压膜厚仪的下压力度过大,从而会造成测试探头与被测试膜接触时会对被测试膜产生较大的压力,这样会使得被测试膜受压过大而容易产生形变,从而会影响到测试探头对被测试膜的测试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下压膜厚仪使得测试探头与被测试膜接触时,因为该操作过程都是人为控制的,这样容易造成使用者下压膜厚仪的下压力度过大,从而会造成测试探头与被测试膜接触时会对被测试膜产生较大的压力,这样会使得被测试膜受压过大而容易产生形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包括探头连接座和测试主机,所述探头连接座安装在测试主机的下端,所述探头连接座的下端连接有测试探头,所述探头连接座的外部套接有按压保护装置,所述按压保护装置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在测试探头的左右两侧,所述测试主机左端外壁内部设置有状态指示灯,所述测试主机靠近上侧前端外壁上设置有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数据显示屏,所述显示面板下侧的测试主机前端外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键,所述按压保护装置上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套接在探头连接座靠近上侧外部,所述固定套左右两端外壁上均设置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靠外侧竖向内部均设置有微调螺孔,两个所述微调螺孔内部均连接有竖向的伸缩螺管,两个所述伸缩螺管的上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微调螺孔的内部,两个所述伸缩螺管的下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块的下端外部,两个所述伸缩螺管最上端内部均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微调内孔,两个所述伸缩螺管下半段内部均设置有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最下端均分别设置在两个伸缩螺管的下端外部,两个所述伸缩杆的最下端均连接有按压保护片,两个所述按压保护片的底部均连接有硅胶防刮垫,两个所述伸缩螺管分别设置在测试探头和探头连接座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连接块与两个按压保护片之间的两个伸缩螺管外部均套接有按压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测试主机后端外壁内部设置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内部设置有内置电池,所述电池槽最外侧开口内部设置有电池盖,所述电池盖和电池槽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所述测试探头、测试主机、控制按键、状态指示灯和数据显示屏均通过内置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状态指示灯通电后可发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光源色,所述状态指示灯显示绿色光源色时表示测试主机充电和开机状态,所述状态指示灯显示黄色光源色时表示测试主机和测试探头正在进行测试工作,所述状态指示灯显示红色光源色时表示测试主机处于故障状态。

优选的,所述内置电池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内置电池均采用的为锂电池进行供电,两个所述内置电池的电池容量均为一千毫安。

优选的,所述硅胶防刮垫是由软硅胶材质构成,所述硅胶防刮垫和按压保护片通过粘接剂固定连接,所述硅胶防刮垫底部为光滑壁。

优选的,所述伸缩螺管最下侧圆周内壁上还连接有限位挡圈,所述伸缩杆最上端还连接有限位挡片,所述限位挡片设置在限位挡圈上侧的伸缩螺管内部,所述限位挡片直径大于限位挡圈的开口内径。

优选的,所述探头连接座左右两侧外部的两组伸缩螺管和伸缩杆均与探头连接座保持竖向平行状态,两组所述伸缩螺管和伸缩杆的形状大小和结构组成均相同,两组所述伸缩螺管和伸缩杆外部套接的按压复位弹簧的长度以及弹力系数均保持一致。

优选的,所述测试主机的外壳是由前盖和后盖组成,所述测试主机的前盖和后盖通过卡扣和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测试主机的前盖和后盖上端两角处均采用弧面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的探头连接座上增加有一个新型的按压保护装置,该按压保护装置上具有按压保护的两个部件则分别连接在测试探头左右两侧外部,而通过该新型的按压保护装置能够对正在按压进行测试的测试探头以及与测试探头接触的膜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使用该膜厚仪时因为按压力大过大而造成膜损坏和对膜按压力度过大使得膜产生的形变过大而造成测试精度较差的情况出现,该按压保护装置能够使得测试探头在与被测试的膜刚好接触时而阻止测试探头因为压力而继续下压,从而保证测试探头与被测试膜既能够完整贴合接触又不会造成膜受压过大产生形变,从而增加整个膜厚仪的测量精度;

2、本实用新型的按压保护装置的具体使用方式和原理如下,首先该按压保护装置是通过固定套而套接固定在探头连接座外部的,而起到按压保护作用的两个部件则分别安装在固定套左右两端的连接块底部,当需要通过使用膜厚仪底部的测试探头来测量膜的厚度时,此时只需要握住测试主机并把探头连接座底部的测试探头对准被测试膜,然后下压使得测试探头与被测试膜接触,而在下压使测试探头与被测试膜接触时,此时首先与被测试膜接触的是两个按压保护部件上按压保护片底部的硅胶防刮垫,并且在继续下压测试主机使得测试探头与被测试膜接触的过程中,两个按压保护头上端的伸缩杆则会受压向着伸缩螺管内部活动减小两个按压保护部件的长度,而在伸缩杆收缩到伸缩螺管内部的同时套接在其外部的按压复位弹簧则会受压收缩,在两个按压复位弹簧受压收缩时会产生反向弹力并回馈到按压者的手上,提醒使用者测试探头快要与被测试膜接触,从而使得被测试者会收敛继续下压测试主机的下压力度,当把测试探头下压到刚好与被测试膜接触后,此时按压保护片顶部则刚好与伸缩螺管底部接触,从而阻止住伸缩杆继续向着伸缩螺管内部伸缩,同时也会阻止住测试探头继续下压的力度,这样就能够使得测试探头在刚好与被测试膜接触的同时又不会受压继续下压,从而避免测试探头对被测试膜下压的压力过大而造成被测试膜产生形变而造成测试精度较差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压保护装置竖向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工作流程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测试探头;2、探头连接座;3、测试主机;4、控制面板;5、控制按键;6、状态指示灯;7、显示面板;8、数据显示屏;9、按压保护装置;10、电池槽;11、内置电池;12、电池盖;13、固定套;14、微调内孔;15、按压复位弹簧;16、伸缩杆;17、硅胶防刮垫;18、按压保护片;19、伸缩螺管;20、连接块;21、微调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包括探头连接座2和测试主机3,探头连接座2安装在测试主机3的下端,测试主机3的外壳是由前盖和后盖组成,测试主机3的前盖和后盖通过卡扣和螺丝固定连接,测试主机3的前盖和后盖上端两角处均采用弧面处理,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测试主机3上端两角处因为过于尖锐而划伤或者膈伤到使用者,从而使得整个膜厚仪在使用时能够更加安全舒适,探头连接座2的下端连接有测试探头1,探头连接座2的外部套接有按压保护装置9,按压保护装置9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在测试探头1的左右两侧,测试主机3左端外壁内部设置有状态指示灯6,状态指示灯6通电后可发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光源色,状态指示灯6显示绿色光源色时表示测试主机3充电和开机状态,状态指示灯6显示黄色光源色时表示测试主机3和测试探头1正在进行测试工作,状态指示灯6显示红色光源色时表示测试主机3处于故障状态,这样能够使得膜厚仪在使用时使用者能够直接通过状态指示灯6所发出的光源色来直观的判断膜厚仪的使用状态,从而能够使得膜厚仪在产生故障时使用者能够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维修,测试主机3靠近上侧前端外壁上设置有显示面板7,显示面板7上设置有数据显示屏8,显示面板7下侧的测试主机3前端外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4,控制面板4上设置有控制按键5,测试主机3后端外壁内部设置有电池槽10,电池槽10内部设置有内置电池11,电池槽10最外侧开口内部设置有电池盖12,电池盖12和电池槽10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测试探头1、测试主机3、控制按键5、状态指示灯6和数据显示屏8均通过内置电池11电性连接,内置电池11共设置有两个,两个内置电池11均采用的为锂电池进行供电,两个内置电池11的电池容量均为一千毫安,两个内置电池11的总容量则为两千毫安,这样能够使得整个膜厚仪在不充电只依靠两个内置电池11进行供电使用的时长能够更加长久,从而避免反复给膜厚仪进行充电再使用的繁琐操作。

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按压保护装置9上设置有固定套13,固定套13套接在探头连接座2靠近上侧外部,固定套13左右两端外壁上均设置有连接块20,两个连接块20靠外侧竖向内部均设置有微调螺孔21,两个微调螺孔21内部均连接有竖向的伸缩螺管19,两个伸缩螺管19的上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微调螺孔21的内部,两个伸缩螺管19的下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块20的下端外部,两个伸缩螺管19最上端内部均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微调内孔14,两个伸缩螺管19下半段内部均设置有伸缩杆16,两个伸缩杆16最下端均分别设置在两个伸缩螺管19的下端外部,两个伸缩杆16的最下端均连接有按压保护片18,两个按压保护片18的底部均连接有硅胶防刮垫17,两个伸缩螺管19分别设置在测试探头1和探头连接座2的左右两侧,两个连接块20与两个按压保护片18之间的两个伸缩螺管19外部均套接有按压复位弹簧15,硅胶防刮垫17是由软硅胶材质构成,硅胶防刮垫17和按压保护片18通过粘接剂固定连接,硅胶防刮垫17底部为光滑壁,使用时只需要握住测试主机3并把探头连接座2底部的测试探头1对准被测试膜,然后下压使得测试探头1与被测试膜接触,而在下压使测试探头1与被测试膜接触时,此时首先与被测试膜接触的是两个按压保护部件上按压保护片18底部的硅胶防刮垫17,并且在继续下压测试主机3使得测试探头1与被测试膜接触的过程中,两个按压保护头上端的伸缩杆16则会受压向着伸缩螺管19内部活动减小两个按压保护部件的长度,而在伸缩杆16收缩到伸缩螺管19内部的同时套接在其外部的按压复位弹簧15则会受压收缩,在两个按压复位弹簧15受压收缩时会产生反向弹力并回馈到按压者的手上,提醒使用者测试探头1快要与被测试膜接触,从而使得被测试者会收敛继续下压测试主机3的下压力度,当把测试探头1下压到刚好与被测试膜接触后,此时按压保护片18顶部则刚好与伸缩螺管19底部接触,从而阻止住伸缩杆16继续向着伸缩螺管19内部伸缩,同时也会阻止住测试探头1继续下压的力度,这样就能够使得测试探头1在刚好与被测试膜接触的同时又不会受压继续下压,从而避免测试探头1对被测试膜下压的压力过大而造成被测试膜产生形变而造成测试精度较差的情况发生,伸缩螺管19最下侧圆周内壁上还连接有限位挡圈,伸缩杆16最上端还连接有限位挡片,限位挡片设置在限位挡圈上侧的伸缩螺管19内部,限位挡片直径大于限位挡圈的开口内径,探头连接座2左右两侧外部的两组伸缩螺管19和伸缩杆16均与探头连接座2保持竖向平行状态,两组伸缩螺管19和伸缩杆16的形状大小和结构组成均相同,两组伸缩螺管19和伸缩杆16外部套接的按压复位弹簧15的长度以及弹力系数均保持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在使用该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时,首先需要把两个内置电池11均安装到电池槽10内部,然后需要把电池盖12安装到电池槽10的内部从而对内置电池11起到保护作用,然后通过控制面板4上的控制按键5来打开测试主机3使得测试主机3通电工作,然后在需要对被测试膜进行测试时,此时只需要握住测试主机3并下压,使得探头连接座2底部的测试探头1与被测试膜接触,测试探头1与被测试膜接触后,测试主机3则会发出高频交流信号在测试探头1内部的测头线圈中产生电磁场,测头靠近导体时,就在其中形成涡流,测头离导电基体愈近,则涡流愈大,反射阻抗也愈大,这个反馈作用量表征了测头与导电基体之间距离的大小,也就是导电基体上非导电覆层厚度的大小,从而把被测量的数据通过电讯号输送到数据显示屏8上并以数字的方式给实时显示出来,并且在膜厚仪快速自适应加载力测试装置的探头连接座2上增加有一个新型的按压保护装置9,该按压保护装置9上具有按压保护的两个部件则分别连接在测试探头1左右两侧外部,而通过该新型的按压保护装置9能够对正在按压进行测试的测试探头1以及与测试探头1接触的膜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使用该膜厚仪时因为按压力大过大而造成膜损坏和对膜按压力度过大使得膜产生的形变过大而造成测试精度较差的情况出现,该按压保护装置9能够使得测试探头1在与被测试的膜刚好接触时而阻止测试探头1因为压力而继续下压,从而保证测试探头1与被测试膜既能够完整贴合接触又不会造成膜受压过大产生形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