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门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3583发布日期:2020-12-22 10:3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门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尾门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研发前期阶段,需要对各部件进行验证;在汽车尾门验证时,由于不同车型的尾门在整车上的位置不同,因此针对各车型的验证,需要分别设置不同的尾门模型,以适应不同车型的尾门布置要求,项目设计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尾门调整机构,能够适应多种车型的尾门布置要求,提高尾门验证的灵活性,提高尾门验证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门调节机构,其包括:主框架、调节机架、安装架及尾门模拟骨架、第一调节装置及第二调节装置;

所述调节机架通过所述第一调节装置与所述主框架相连,且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机架相对于所述主框架沿y方向滑动;

所述安装架通过所述第二调节装置与所述调节机架相连,且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安装架相对于所述调节机架沿z方向滑动;

所述尾门模拟骨架与所述安装架相连,且所述尾门模拟骨架可相对所述安装架绕x方向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一滚珠丝杠,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第一滚珠丝杠包括第一螺杆及啮合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外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杆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且沿y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螺母安装于所述调节机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及第二滚珠丝杠,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调节机架上,所述第二滚珠丝杠包括第二螺杆及啮合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外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杆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且沿x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螺母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尾门模拟骨架与所述安装架铰接相连,且所述尾门模拟骨架与所述安装架之间还转动连接有支撑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尾门模拟骨架包括弓形连接板、尾部组件及两个纵向支撑件,所述弓形连接板沿x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纵向支撑件分别设于所述弓形连接板在x方向上的两端,且所述纵向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弓形连接板及所述尾部组件;

所述弓形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架铰接,各所述纵向支撑件远离所述弓形连接板的一端均通过一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安装架相连,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纵向支撑件之间、以及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安装架之间均通过球铰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框架与所述调节机架之间设有配合导向的第一导向组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架沿x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及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导向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导轨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第一滑块安装于所述调节机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架与所述安装架之间设有配合导向的第二导向组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架沿x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沿z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及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导向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导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滑块安装于所述调节机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尾门调整机构包括一个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及两个所述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调节装置位于所述调节机架沿x方向的中间位置处,两个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分别位于所述调节机架沿x方向的两端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架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竖直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沿x方向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竖直连接板形成有第一外延部,所述下连接板沿x方向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竖直连接板形成有第二外延部,相对的所述第一外延部与第二外延部之间间隔连接有至少两个加强板;

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连接所述主框架及所述竖直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调节装置一一相对应安装于各所述第一外延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框架与所述调节机架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一基准块及第一长度刻度尺,第一长度刻度尺上设有沿y方向的刻度;

所述调节机架及所述安装架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二基准块及第二长度刻度尺,第二长度刻度尺上设有沿z方向的刻度;

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尾门模拟骨架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三基准块及角度刻度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尾门调整机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尾门调整机构,设置有主框架、调节机架、安装架、第一调节装置及第二调节装置,其中第一调节装置能够使得调节机架相对于主框架沿y方向滑动,第二调节装置能够使得安装架相对于调节机架沿z方向滑动,尾门模拟骨架安装于安装架上且能够相对于安装架绕x方向转动;在尾门验证时,通过调节尾门模拟骨架的位置,能够模拟出不同车型尾门的布置位置,以适应各类车型尾门的验证,从而有效提高尾门验证的灵活性,并大幅度提高尾门验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尾门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尾门调整机构隐藏了主框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尾门调整机构隐藏了主框架及其上的导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主框架;2、调节机架;21、上连接板;211、第一外延部;212、导向板;22、下连接板;221、第二外延部;23、竖直连接板;24、加强板;25、第二基准块;26、端部连接板;3、安装架;31、第三基准块;32、导轨支撑板;33、三角板;34、第二长度刻度尺;4、尾门模拟骨架;41、弓形连接板;42、纵向支撑件;43、尾部组件;44、角度刻度尺;45、骨架连接块;46、铰链块;5、第一调节装置;51、第一驱动机构;52、第一螺杆;53、第一螺母;6、第二调节装置;61、第二驱动机构;62、第二螺杆;63、第二螺母;7、支撑杆;8、第一导向组件;81、第一导轨;82、第一滑块;9、第二导向组件;91、第二导轨;92、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x方向”相当于沿主框架的宽度方向,“y方向”相当于沿主框架的长度方向,“z方向”相当于沿主框架的高度方向。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出一种尾门调节机构,其包括:主框架1、调节机架2、安装架3及尾门模拟骨架4、第一调节装置5及第二调节装置6;所述调节机架2通过所述第一调节装置5与所述主框架1相连,且所述第一调节装置5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机架2相对于所述主框架1沿y方向滑动;所述安装架3通过所述第二调节装置6与所述调节机架2相连,且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安装架相对于所述调节机架2沿z方向滑动;所述尾门模拟骨架4与所述安装架3相连,且所述尾门模拟骨架4可相对所述安装架3绕x方向转动;其中,所述x方向、所述y方向及所述z方向中的任意两个方向均相垂直,具体参考附图1中的x-y-z坐标系所示。

其中,主框架1模拟的是汽车的车顶位置,在利用该尾门调整机构针对各类型汽车尾门进行验证时,根据车型需要,首先需要对尾门模拟骨架4的具体位置进行调节,具体调节方法为:通过第一调节装置5使得调节机架2沿y方向滑动,即调整尾门模拟骨架4相对于主框架1长度方向的位置,通过第二调节装置6使得安装架3沿x方向滑动,即调整尾门模拟骨架4相对于主框架1的高度位置,同时通过转动尾门模拟骨架4能够调节其相对于主框架1的角度位置关系;基于该技术方案,由于能够根据不同车型尾门,将尾门模拟骨架4调整至相应的位置,从而实现不同车型尾门验证的自适应,可提高汽车尾门验证的灵活性以及验证效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调节机架2沿y方向实现自动、稳定移动,所述第一调节装置5包括第一驱动机构51及第一滚珠丝杠,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1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上,所述第一滚珠丝杠包括第一螺杆52及啮合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52外的第一螺母53,所述第一螺杆52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1的动力输出端沿且y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螺母53安装于所述调节机架2上;启动第一驱动机构51后,能够带动第一螺杆52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螺母53沿第一螺杆52的轴向进行滑动,最终带动调节机架2、安装架3及尾门模拟骨架4整体相对于主框架1沿y方向滑动。

同样地,为了使得安装架3相对于调节机架2沿z方向自动、平稳地移动,所述第二调节装置6包括第二驱动机构61及第二滚珠丝杠,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1安装于所述调节机架2上,所述第二滚珠丝杠包括第二螺杆62及啮合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62外的第二螺母63,所述第二螺杆62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1的动力输出端且沿x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螺母63安装于所述安装架3上;当启动第二驱动机构61后,带动第二螺杆62旋转,进而使得第二螺母63沿第二螺杆62的轴向发生移动,最终带动安装架3及其上的尾门模拟骨架4相对于调节机架2沿z方向移动。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尾门模拟骨架4与所述安装架3铰接相连,且所述尾门模拟骨架4与所述安装架3之间还转动连接有支撑杆7;通过手动转动尾门模拟骨架4便能够调整其角度位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尾门验证的可靠性,所述尾门模拟骨架4包括弓形连接板41、尾部组件43及两个纵向支撑件42,所述弓形连接板41沿x方向延伸,尾部组件43呈框格状,两个所述纵向支撑件42分别设于所述弓形连接板41在x方向上的两端,且所述纵向支撑件4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弓形连接板41及所述尾部组件43。

更具体地,为了便于调整尾门模拟骨架4的角度且将其稳定地锁定在具体的角度位置上,所述弓形连接板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架3铰接,各所述纵向支撑件42远离所述弓形连接板41的一端均通过一所述支撑杆7与所述安装架3相连,且所述支撑杆7与纵向支撑件42之间、以及支撑杆7与安装架3之间均通过球铰转动相连。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架3的两端均安装有三角板33,且在尾部组件43的两端均连接有一骨架连接板45,两个纵向支撑件42一一相对应连接于各骨架连接板45,且支撑杆7的一端通过球铰与三角板33相连,支撑杆7的另一端通过球铰与骨架连接板45相连。

示例性地,弓形连接板4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铰链块46,弓形连接板41通过两铰链块46与安装架3铰接相连。

进一步地,本实施中,为了实现调节机架2沿主框架1平稳地移动,在所述主框架1与所述调节机架2之间设有配合导向的第一导向组件8。

具体地,所述调节机架2沿x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导向组件8,所述第一导向组件8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81及与所述第一导轨81配合导向的第一滑块82,所述第一导轨81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上,所述第一滑块82安装于所述调节机架2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组件8包括两组第一导轨81及第一滑块82,其中一组第一滑块82设于调节机架2的顶部,且该第一滑块82的滑槽开口朝顶部开设,另一组第一滑块82设于调节机架2的侧部,且该第一滑块82的滑槽开口朝侧面开设,从而实现多个方向的限位导向作用。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调节机架2与所述安装架3之间设有配合导向的第二导向组件9,从而能够使得安装架3沿调节机架2的稳定滑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架2沿x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导向组件9,所述第二导向组件9包括沿z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91及与所述第二导轨91配合导向的第二滑块92,所述第二导轨91安装于所述安装架3上,所述第二滑块92安装于所述调节机架2上;示例性地,第二导向组件9均包括两组第二导轨91及第二滑块92,其中一组第二滑块92设于调节机架2的前侧,且该第二滑块92的滑槽开口朝前,另一组第二滑块92设于调节机架2的后侧,且该第二滑块92的滑槽开口朝后。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架3上安装有导轨支撑板32,各第二导轨92均通过一导轨支撑板32与安装架3相连,且调节机架2上相对于各导轨支撑板32的位置上均安装有导向板212,导向板212与导轨支撑板32配合接触从而可进行导向。

同样为了实现平稳地移动调节,本实施例中的尾门调整机构包括一个所述第一调节装置5及两个所述第二调节装置6,所述第一调节装置5位于所述调节机架2沿x方向的中间位置处,两个所述第二调节装置6分别位于所述调节机架2沿x方向的两端处。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调节机架2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上连接板21及下连接板22,所述上连接板21与所述下连接板22之间连接有竖直连接板23,所述上连接板21沿x方向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竖直连接板23形成有第一外延部211,所述下连接板22沿x方向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竖直连接板23形成有第二外延部221,相对的所述第一外延部211与第二外延部221之间间隔连接有至少两个加强板24;所述第一调节装置5连接所述主框架1及所述竖直连接板23,两个所述第二调节装置6一一相对应安装于各所述第一外延部211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各第一外延部211与第二外延部221之间沿x方向均依次间隔设有三个加强板24;本实施例中,由于调节支架及其上安装的部件均呈左右对称分布,因此仅以左侧部分各部件的装配关系进行举例说明,具体如附图4所示:

其中,最左端的加强板24连接于第一外延部211与第二外延部221的末端,最右端的加强板24连接第一外延部211、第二外延部221及竖直连接板23,中间的加强板24将第一外延部211与第二外延部221之间限定成的空间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第二驱动机构61安装在第一外延部211上位于右侧腔室上方的位置处,两组第二滑块92分别安装在位于中间位置的加强板24的前、后两侧面上;另外,在最左端的加强板24外侧还安装有端部连接板26,端部连接板26的上部凸出于第一外延部211的上表面,上述一组第一滑块82安装在第一外延部211上位于左侧腔室的上方位置处,另一组第一滑块82安装在端部连接板26凸出于第一外延部211部分的内侧。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上连接板21位于第一外延部211的部分相较于其它部分的宽度较大,下连接板22位于第二外延部221的部分相较于其它部分的宽度较大。

为了在调节过程中准确获取位置关系,所述主框架1与所述调节机架2之间设有相配合读数的第一基准块及第一长度刻度尺(附图中未示出),所述调节机架2及所述安装架3之间设有相配合读数的第二基准块25及第二长度刻度尺34;所述安装架3和所述尾门模拟骨架4之间设有相配合读数的第三基准块31及角度刻度尺44。

具体地,第一长度刻度尺设有沿y方向的刻度值,可将第一基准块安装在主框架1上、第一长度刻度尺安装在调节机架2上,也可将第一基准座安装在调节机架2上、第一长度刻度尺安装在主框架1上;通过读取第一基准块在第一长度刻度尺上的刻度,从而能够准确得到第一调节架2相对于主框架1在y方向的移动距离。

具体地,第二长度刻度尺34设有沿z方向的刻度值,可将第二基准块25安装在调节机架2上、第二长度刻度尺34安装在安装架3上(如图4所示),或者将第二基准块25安装在安装架3上,第二长度刻度尺34安装在调节机架2上;通过读取第二基准块25在第二长度尺34上的刻度,从而能够准确及时地得到安装架3相对于调节机架2在z方向的移动距离。

具体地,可将第三基准块31安装在安装架3上,角度刻度尺44安装在尾门模拟骨架4上(具体如图4所示),也可将第三基准块31安装在尾门模拟骨架4上,角度刻度尺44安装在安装架3上;通过读取第三基准块31在角度刻度尺44上的读数,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尾门模拟骨架4相对于安装架3的旋转角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尾门调整机构能够用于汽车调试用人机验证装置。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尾门调整机构,该尾门调整机构设置有主框架、调节机架、安装架、第一调节装置及第二调节装置,其中第一调节装置能够使得调节机架相对于主框架沿y方向滑动,第二调节装置能够使得安装架相对于调节机架沿z方向滑动,尾门模拟骨架安装于安装架上且能够相对于安装架绕x方向转动;在尾门验证时,通过调节尾门模拟骨架的位置,能够模拟出不同车型尾门的布置位置,以适应各类车型尾门的验证,从而有效提高尾门验证的灵活性,并大幅度提高尾门验证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