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安全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夹手门扇及门。
背景技术:
门一般是安装在房屋内,可采用推拉平移式、平开门、折叠门等,包括相配合的门扇与门套,家庭平常安装的门推拉平移式和平开门较为常见,然而由于在关闭门扇的过程中,人们不小心将手放在门扇与门套之间,会在门扇关闭的同时被夹到手,特别对于有小朋友的家庭来说,小朋友关门时极易造成手指被夹到,严重时会将手指夹伤。
综上所述,如何使门扇在正常开关的前提下,并具有防夹手的功能,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夹手门扇,通过距离传感器和障碍物检测装置来检测门扇关闭时,在门扇的闭合端与门套之间是否有手、脚等障碍物,同时反馈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防夹手装置作用,弹出弹出杆抵住门套,起到缓冲作用,使门不能正常闭合,从而较好的防止手被夹伤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了一种门,具有上述的防夹手门扇,该门能够较好的防止人们在关门时不小心夹伤手指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夹手门扇,用于与门套配合,该防夹手门扇包括门扇主体、防夹手装置、距离传感器、障碍物检测装置以及控制器;门扇主体包括闭合端,闭合端开设有第一凹槽,防夹手装置嵌设于第一凹槽内,距离传感器和障碍物检测装置固定设置于闭合端的靠近门套的一侧;防夹手装置包括弹出杆,防夹手装置具有弹出杆从第一凹槽弹出且抵住门套的防夹手状态和弹出杆位于第一凹槽内的缩进状态;控制器预设有安全距离阈值,距离传感器检测闭合端与门套之间的距离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小于安全距离阈值,且障碍物检测装置检测到闭合端与门套之间有障碍物时,控制器控制弹出杆弹出。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防夹手门扇为闭合门扇,闭合端包括与门套的门挡板相配合的第一闭合面和与门套的门口板相配合的第二闭合面,第一闭合面和第二闭合面的交汇处为易夹手部;第一凹槽设置于易夹手部,易夹手部还开设有第二凹槽,距离传感器嵌设于第二凹槽内,第二闭合面开设有第三凹槽,障碍物检测装置嵌设于第三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防夹手门扇为推拉门扇,闭合端还开设有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距离传感器和障碍物检测装置一一对应的分别嵌设于第四凹槽、第五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防夹手装置还包括弹性件和电磁阀,弹出杆包括弹出端、嵌设端以及侧壁,弹性件固定连接于嵌设端,侧壁开设卡槽,电磁阀的活塞杆具有卡接在卡槽内的锁紧状态和与卡槽分离的解锁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门扇主体还包括连接端、码头和门线;连接端与码头的一端榫接,闭合端与码头的另一端榫接,门线嵌设于码头、闭合端和连接端围合成的区域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门扇主体还包括芯板,芯板嵌设于门线内,且芯板由多组拼接组件构成;每个拼接组件包括一个第一拼板和两个第二拼板,两个第二拼板位于第一拼板两侧且分别与第一拼板榫接,每个第二拼板的靠近第一拼板的一侧开设多个防变形槽,防变形槽沿第二拼板的宽度方向贯穿整个第二拼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拼板和第二拼板的纹理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防夹手门扇还包括防火板层,防火板层设置于门扇主体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防夹手门扇涂覆有防水油漆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门,包括门套和上述的防夹手门扇,防夹手门扇设置于门套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夹手门扇在闭合过程中,当检测到有手、脚或其他障碍物时,经过控制器的判断,控制防夹手装置弹出弹出杆,从而抵住门扇,该防夹手门扇不能正常闭合,同时也起到缓冲作用,较好的解决了关闭门扇时手指和/或脚被夹伤的问题。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夹手门扇及门,能够较好的解决人们关门时所夹伤手指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小朋友在玩耍或者关门的过程中发生的夹伤手指或者脚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夹手门扇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门扇主体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该防夹手门扇是闭合门时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该防夹手门扇是推拉门时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防夹手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弹出杆和弹出件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防夹手门扇中的芯板的剖示图。
图标:100-防夹手门扇;10-门扇主体;13-闭合端;132-第一凹槽;14-第一闭合面;15-第二闭合面;16-易夹手部;162-第二凹槽;164-第三凹槽;18-第四凹槽;20-第五凹槽;22-连接端;24-码头;26-门线;28-芯板;283-拼接组件;285-第一拼板;287-第二拼板;30-防变形槽;40-防夹手装置;41-弹出杆;415-卡槽;43-弹性件;45-电磁阀;47-距离传感器;50-障碍物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其中图1—图6对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图7对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夹手门扇100,包括门扇主体10、防夹手装置40、距离传感器47、障碍物检测装置50以及控制器。
下面对该防夹手门扇100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详细介绍门扇主体10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2所示,门扇主体10包括闭合端13、连接端22、码头24、门线26以及芯板28。当门扇主体10固定在门套上时,连接端22为门扇与门套连接的一端。即:当防夹手门扇100为闭合门时,连接端22为设置有连接件的一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连接件为合页,通过合页将门扇的连接端22与门套铰接。当防夹手门扇100为推拉门时,连接端22为门扇嵌入到门套里的一端,门扇通过在设置有轨道的门套内滑动来闭合或/和打开门。无论是闭合门还是推拉门,闭合端13为门扇与门套自由闭合/打开的一端,闭合端13开设有第一凹槽132,该第一凹槽132用于嵌设防夹手装置40。
请参考图3所示,当该防夹手门扇100为闭合门扇时,与门扇配合使用的门套包括门挡板和门口板,门挡板为门扇闭合时的限位板,门扇只能闭合到门挡板限制的位置;门口板与门挡板配合使门扇闭合,一般情况下,门扇闭合后,门口板与闭合端13之间留有缝隙。该门扇在闭合时,门扇绕合页旋转,使闭合端13与门套配合来闭合门,门挡板是限制门扇只能旋转到闭合的位置。闭合端13包括第一闭合面14和第二闭合面15。其中,闭合门扇时,第一闭合面14与门挡板相配合,第二闭合面15与门口板相配合。第一闭合面14与第二闭合面15的交汇处为易夹手部1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易夹手部16倒圆角处理。
第一凹槽132设置于易夹手部16,该易夹手部16还开设有第二凹槽162,该第一凹槽132和第二凹槽162设置于易夹手部16沿长度方向的任何位置,由于考虑到第一凹槽132内设置防夹手装置40,故,第一凹槽132应避开人手开启门扇时的高度区域,优选的,第一凹槽132设置于易夹手部16的远离地板的一端,第二凹槽162设置于易夹手部16的任何位置均可,第二闭合面15设置有第三凹槽164,第三凹槽164用于设置障碍物检测装置50。
请参考图4所示,当该防夹手门扇100为推拉门扇时,闭合端13与门套相配合来开启和/或关闭门。该闭合端13除了第一凹槽132,还开设有第四凹槽18和第五凹槽2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第一凹槽132用于设置防夹手装置40,考虑到防夹手装置40在弹出时碰到手导致手受伤,故设置防夹手装置40的第一凹槽132开设于闭合端13的远离地板的一端。第四凹槽18和第五凹槽20可以设置在闭合端13的任意位置。其中,凹槽的形状为多种,其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椭圆形等均可,优选地,凹槽的形状与内置的部件形状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码头24包括上码头、中码头及下码头,连接端22为第一立柱,闭合端13为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立柱也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端22通过码头24与闭合端13固定连接。具体为:上码头的一端与第一立柱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上码头的另一端与第二立柱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位于上码头的同一侧;中码头的一端与第一立柱的中间段固定连接,中码头的另一端与第二立柱的中间段固定连接;下码头的一端与第一立柱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下码头的另一端与第二立柱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上码头、第一立柱的一部分、中码头以及第二立柱的一部分围合成第一区域,下码头、第一立柱的另一部分、中码头以及第二立柱的另一部分围合成第二区域;门线26分别嵌设于上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门线26是榫接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芯板28嵌设于上述门线26内。
其次,详细介绍防夹手装置40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图5和图6所示,防夹手装置40包括弹出杆41、弹性件43和电磁阀45,弹出杆41包括弹出端、嵌设端以及侧壁,侧壁位于弹出端和嵌设端之间。弹性件43与嵌设端固定连接,侧壁开设有卡槽415,电磁阀45的活塞杆卡接在卡槽415内。安装时,防夹手装置40均嵌设于第一凹槽132内,弹性件43设置于弹出杆41与第一凹槽132之间,弹出端相对于嵌设端靠近于第一凹槽132的出口。在正常情况下,即防夹手装置40处于缩进状态,该防夹手装置40全部嵌设于第一凹槽132内,且弹出杆41的弹出端与闭合端13相平齐。在该防夹手装置40工作时,即防夹手装置40处于防夹手状态,该弹出杆41从第一凹槽132内弹出,抵住门套使门套与闭合端13不能正常闭合。
再次,详细介绍该防夹手门扇100与距离传感器47、障碍物检测装置50、防夹手装置40的相互连接关系。
当该防夹手门扇100为闭合门时,距离传感器47设置在易夹手部16的第二凹槽162内,预先给控制器设置一个安全距离阈值,当门扇在闭合的过程中,距离传感器47用于检测门扇的闭合端13与门套之间的实际距离,并将实际距离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对实际距离与安全距离阈值进行比较。障碍物检测装置50设置在上述的第三凹槽164,在闭合门扇的过程中,障碍物检测装置50检测门扇与门套之间是否有障碍物,当检测到有手、脚或其他障碍物时,反馈信息给控制器,控制器作出判断,同时,控制防夹手装置40作用,使弹出杆41弹出,即防夹手装置40处于防夹手状态。
当该防夹手门扇100为推拉门时,距离传感器47和障碍物检测装置50分别固定设置于上述的第四凹槽18和第五凹槽20内。控制器设置在门扇旁边的墙壁,也可以设置在与门扇相配合的门套上均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夹手门扇100的工作原理是:预先给控制器预设有安全距离阈值,在防夹手门扇100闭合的过程中,距离传感器47检测门扇的闭合端13到门套的实际距离,并将检测到的实际距离反馈给控制器。障碍物检测装置50检测门扇的闭合端13与门套之间是否有障碍物,该障碍物包括手、脚、以及其他东西。当障碍物检测装置50检测到门扇与门套之间有障碍物时,障碍物检测装置50反馈信号到控制器。
控制器对接收到的实际距离与之前预设的安全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当实际距离小于安全距离阈值,且控制器接收到障碍物信号时,作出判断,即实际距离小于安全距离阈值,且门套与闭合端13之间有障碍物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防夹手装置40的弹出杆41弹出,该弹出杆41正好抵在闭合端13与门套之间,使门扇闭合速度减慢,同时不能正常闭合,就可以起到防夹手的作用。
当距离传感器47检测到的实际距离小于之前预设的安全距离阈值,但是障碍物检测装置50检测到门套与闭合端13之间无障碍物;或者当障碍物检测装置50检测到门套与闭合端13之间有障碍物,但是距离传感器47检测到的实际距离大于之前预设的安全距离阈值时。控制器接收到反馈的信号,作出闭合端13与门套之间安全的判断,发出可以闭合指令,这种情况下,防夹手装置40一直处于缩进状态。即弹出杆41嵌设在第一凹槽132内,且弹出杆41的弹出端与闭合端13平齐,该防夹手门扇100作为普通门扇正常闭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夹手门扇100可以为实木门,也可以为防盗门等其他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夹手门扇100的有益效果是:
人们在关门时,经常由于不注意会将手指夹伤,特别是家里有小朋友的更是常见,当小朋友在玩耍或者关门时,经常将手指放置在门扇的闭合端13,在门扇与门套即将闭合时,手指还没有完全的退出来,导致手指被夹伤的情况经常发生。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距离检测装置、障碍物检测装置50来检测关门时,闭合端13与门套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是否还存在障碍物。一旦检测出有障碍物时,控制器控制防夹手装置40作用,弹出杆41从门扇闭合端13的第一凹槽132内弹出,抵住门套,使该防夹手门扇100不能正常闭合,同时也起到缓冲作用,较好的解决了关闭门扇时手指和/或脚被夹伤的问题。
实施例2
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夹手门扇100,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可作出下述可选的其他结构方案,具体说明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该防夹手门扇100为实木门,在具备上述防夹手的作用时,还可以添加如下结构:
请参照图7所示,该防夹手门扇100中的芯板28是由多组拼接组件283构成,每个拼接组件283包括一个第一拼板285和两个第二拼板287,两个第二拼板287位于第一拼板285两侧,每个第二拼板287的靠近第一拼板285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防变形槽30,每个防变形槽30沿着该第二拼板287的长度方向贯穿整个第二拼板287。且第二拼板287与第一拼板285榫接,由于该芯板28为实木板,实木板具有自身生长纹理,在榫接时,优选地,相连的第一拼板285和第二拼板287的纹理相反设置。
在芯板28上开设防变形槽30时,也可以沿着第二拼板287的宽度方向贯穿整个第二拼板287设置。其防变形槽30的形状为多种,例如:长方形、半圆形、弧形以及不规则形状等,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优选地,第一拼板285为松木拼板,防变形槽30为圆形,且防变形槽30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二拼板287厚度尺寸的三分之一,第二拼板287上开设有两个防变形槽30,与第一拼板285相榫接的两个第二拼板287的防变形槽30的开口端相对设置,且两个防变形槽30沿第二拼板287的厚度方向对称分布,第一拼板285的厚度尺寸与第二拼板287的厚度尺寸相同,相邻的第一拼板285和第二拼板287之间的纹理180°反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防夹手门扇100的有益效果是:
在具备实施例1的防夹手的功能前提下,还可以具有防变形的功能,木门的含水率较高,随着使用过程中含水率的降低,木材的内应力会慢慢显露,最终导致变形、开裂,且木门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面积较大,固定点少,容易变形和开裂。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由于芯板28中设置有多个防变形槽30,且相邻的第一拼板285和第二拼板287在拼接时纹理相反。可以抵消木条变形产生的一部分应力,能够很好的防止该防夹手门扇100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
实施例3
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夹手门扇100,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可作出下述可选的其他结构方案,具体说明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该防夹手门扇100为实木门,在具备上述防夹手的作用和防变形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添加如下结构:
第一种,该防夹手门扇100还包括防火板层,该防火板层设置于防夹手门扇100的两侧,该防火板可为多种,例如:矿棉板、玻璃面板、水泥板、防火石膏板材、硅酸钙纤维板、氯氧镁防火板等。
第二种,该防夹手门扇100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防水油漆。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防夹手门扇100在具有防夹手的功能时,还具有防火或防水的作用。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防夹手门扇100,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可以将实施例2中提出的防变形的方案与实施例3中提出的防火的方案进一步结合。
该防夹手门扇100同时具备防夹手、防变形以及防火的功能,一方面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门,包括门套和上述的防夹手门扇100,该防夹手门扇100与门套配合使用,防夹手门扇100设置于门套内。
由于该防夹手门扇100具有防夹手作用,还可以具有防变形、防火的作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门产生的优点:第一,在该门关闭时,不会夹伤手指或脚,保证了安全;第二,该门可以防止长期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变形,延长使用寿命;第三,该门可以防火,进一步提供了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