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表面变形性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11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物表面变形性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测试仪器。
本实用新型发明以前,评价织物表面的变形性,如起毛起球、落水变形、褶裥耐久性等,都是用目光评级的方法,即采用被评价的试样与五级标准试样照片相比较的方法。这种目光评定方法属于手摸眼看的方法,分级粗糙,无严格的分级界限,且受评定者年龄、经验程度、心理状态、评定时客观条件等的影响,造成评定结果相差很大。到本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爱知教育大学的日下部信幸等介绍采用变角光度计的光反射法和触针法,就布的表面性能测试进行了研究探讨。但是在该研究报告中他指出光反射法不适合有色织物,触针法不适合柔软织物。为此他建议联合光反射法和触针法完成织物表面性能的测试,这将使测试仪器构造复杂,操作麻烦,且至今未见到有这类仪器问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织物表面变形性测试仪是利用光反射的原理研制成的一种新型仪器,因为织物表面状态不同,对光的反射作用不同,通过对织物变形前后反光强度的测试,算出变形系数,对织物表面的变形性能,如起毛起球、落水变形、褶裥耐久性等给出定量的数据,由于是同一种试样变形前后的测试数据算出的结果,故不受织物的颜色、光泽、织纹结构等影响,从此,对织物表面变形性的考核从目光评定迈进到仪器测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织物表面变形性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如图。点光源(1)发出的光经过透镜(2)成为平行光,这束平行光以固定入射角照到被测试样(3)上,从试样(3)反射的正反射光经过透镜(6)聚焦,聚焦后的光被置于焦点上的光电接收器(7)接收,再经放大器(8)到模数转换器(9),随后输入微型计算机(10)。其中光源(1)为8伏20瓦的白炽灯泡;透镜(2)和(6)为普通双凸透镜,照到试样(3)上光的入射角为固定角,可以是0至90度之间的任一固定角(不包括0度和90度),最好为50至80度之间的任一固定角;试样台(4)是一个能放试样的平面,另有步进电机(5)与它相连,使试样台(连同试样)能在平面内转动,这就能从试样的各个方向测试织物表面的反光强度,使测试结果更能反映织物表面的全貌,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被测试样的光照面积不是一点,而是一个面,光照面积随测试目的不同而不同,测起毛起球为直径30至80mm的圆形面积,最好为直径40至70mm的圆形面积,测落水变形为直径100至250mm的圆形面积,最好直径150至200mm的圆形面积,测褶裥耐久性最好为75×15mm的矩形面积;光电接收器(7)由普通光敏电阻组成并连有放大装置(8);模数转换(9)为一般的集成转换器;计算机(10)可以是各类微型计算机,除完成数据处理和测试结果显示打印外,还使仪器的校准、控制、测量、运算等自动化,提高了准确性和灵敏度,当然数据显示也可以不用计算机,而用普通数据显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织物表面变形性测试仪通过对织物变形前后反光强度的测试,算出变形系数表示织物表面的变形性,变形系数愈大,表示变形愈严重,变形系数的通式为B= (G1-G2)/(G1) ×100%。式中B为变形系数;G1为变形前的织物反光强度;G2为变形后的织物反光强度。
变形系数(B)可以是0~100%的任何数据,通过计算机可以把变形系数换算成传统的目光评级的五级标准。本仪器可以同时对变形系数和五级标准显示或打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织物表面变形性测试仪具有一机多用的结构特点,可以测出织物的起毛起球、落水变形、褶裥耐久性等。由于应用微型计算机,实现了全部操作过程的自动化,使测试迅速、准确,测试结果与传统的目光评级数值基本一致。
权利要求
1.一种织物表面变形性测试仪,由光源(1)、透镜(2)(6)、试样台(4)、光电接收器(7)、放大器(8)、模数转换器(9)和数据显示(10)组成,其特征在于被测试样的光照面积是一个平面;试样台(4)由与它相连的步进电机(5)传动并能在平面内转动;数据显示(10)为微型计算机。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测试仪,其特征在于被测试样的光照面积随测试目的的不同而不同,测起毛起球为直径30至80mm的圆形面积,最好为直径40至70mm的圆形面积,测落水变形为直径100至250mm的圆形面积,最好为直径150至200mm的圆形面积,测褶裥耐久性最好为75×15mm的矩形面积。
3.如权利要求
1和2所述的测试仪,其特征在于织物表面的变形性用变形系数表示,变形系数通式为B= (G1-G2)/(G1) ×100%,式中B为变形系数,G1为变形前的织物反光强度,G2为变形后的织物反光强度。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测试仪,其特征在于采用的计算机可以是单板机、单片机等各种微型计算机。
5.如权利要求
1和2所述的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可以对织物的起毛起球、落水变形、褶裥耐久性等多种表面性能进行测试。
专利摘要
织物表面变形性测试仪是一种新型的测试仪器。它是利用光反射的原理,通过测试织物变形前后的反光强度,得出变性系数,定量地表示织物的起毛起球、落水变形、褶裥耐久性等多种织物表面性能。测试结果不受织物的颜色、光泽、织纹结构等的影响。由于应用了微型计算机,使全部操作过程自动化,测试迅速、准确,测试结果与传统的目光评级基本一致。
文档编号G01N33/36GK86205111SQ86205111
公开日1987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1986年7月23日
发明者傅绪哲, 鲍洁, 安伯彦 申请人: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