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壁锥状胶固的高压电场隔离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4103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壁锥状胶固的高压电场隔离接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中的高压电场隔离接口毛细管电泳(CE)是一种新兴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毛细管电泳仪通常由高压电源、进样系统、分离毛细管、检测器和数据记录处理五部分组成。
检测技术是毛细管电泳的核心技术之一,商品化的检测器主要有紫外和荧光(或激光诱导荧光)两种。紫外检测器灵敏度低(十几个ppm),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灵敏度虽高(ppb),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其推广与应用。电化学检测器(如安培检测器、电导检测器)的响应不依赖光路长度,灵敏度高(ppm-ppb),制作简单,造价低廉,易于普及。
电化学检测可广泛用于生化分析、医学、环境、食品、天然物质等领域,是90年代以来分析化学学科中最活跃的课题之一。1995~1998年,就有多项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安培检测的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国外象Ewing、Lunte、Baldwin等研究小组都投入了较大的精力研究安培检测器与检测方法。目前,电化学检测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微小的检测信号如电流(nA-pA)容易受到毛细管电泳分离高压电场(500-1000V/cm)的严重影响,噪音较大,影响了检测灵敏度。研究表明,用性能优良的高压电场的隔离接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已有的多孔玻璃接口(Wallingford R A,Ewing A G,Analytical Chemistry,1987,59卷,1762-1766页)是将毛细管折断对接后用多孔玻璃管将其固定;多孔石墨管接口(Yik Y K,Lee H K.Li S F M,Khoo S B,J.Chromatography,1991,585卷,139-144页)也是将毛细管折断对接后,用石墨管固定,这两种接口的制作虽然简单,但接口的强度低,体积大,溶液易泄露,增加了附加体积;CO2激光钻孔—烧结玻璃接口(Huang X,Zare R N,Analytical Chemistry,1990,62卷,443-448页)虽然接口强度大,体积小,但是制作复杂,重复性差,成功率低;Nafion膜接口(Voegel P D,ZhouW,Baldwin,R P,Analytical Chemistry,1997,69卷,951-957页)的毛细管折断处是用Nafion膜封堵后,固定在一个载玻片上,其强度较低,接口的体积大,存在附加体积。综上可见,目前的接口存在如下问题(a)尽管制作方法简单,但接口的强度低,体积大,易漏液,附加体积大,影响检测结果;(b)尽管可获得强度较大,体积较小的接口,但是其制作方法复杂,重复性差,易漏液,附加体积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壁锥状胶固的高压电场隔离接口,接口的制作方法简单,体积小,强度高,不漏液,附加体积小,隔离高压电场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单壁锥状胶固的高压电场隔离接口的技术实施方案以

图1(剖面图)加以说明,其中1—毛细管的通道,2—分离毛细管,3—锥状小孔,4—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混合物(简称胶,混合比=1∶1~20∶1),5—检测毛细管,6—毛细管壁,7—毛细管。通常将带有高压电场隔离接口的毛细管7分为两部分,其中从毛细管电泳高压正极端到锥状小孔3这一段用于毛细管电泳分离的毛细管叫分离毛细管2,从锥状小孔3到毛细管的另一端这一段毛细管叫检测毛细管5。
如图1所示,在毛细管7的外壁6上开一锥状小孔3,锥状小孔3可以是圆柱状的,也可以是锥状,但锥状最佳(因为锥状比圆柱状小孔引起的毛细管7的强度降低的程度小)。用胶4封填锥状小孔3(既要严密封堵,又要保证不读塞毛细管通道1),并环绕锥状小孔3附近的毛细管外壁涂上胶4(以便进一步提高接口的强度),室温固化1~2小时,制成高压电场隔离接口,该接口距检测毛细管5的末端大约2~4厘米,分离毛细管2的长度可以视需要而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改进之处在于采用胶4将锥状小孔3封堵固化,制作方法简单,体积小,强度高,不漏液,附加体积小,甚至无附加体积,隔离高压电场效果好。
权利要求1.一种单壁锥状胶固的高压电场隔离接口,由孔和胶组成,其特征是孔的形状为锥状,胶为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壁锥状胶固的高压电场隔离接口,具特征是锥状小孔3由胶4封填,并环绕锥状小孔3附近的毛细管外壁涂上胶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壁锥状胶固的高压电场隔离接口。它基本上解决了毛细管电泳分离高压电场对电化学微小检测信号的干涉问题。该接口的主要特征包括锥状小孔和封堵锥状小孔的胶。该接口的制作方法简单,接口体积小,强度高,不漏液,附加体积小,隔离高压电场效果好。
文档编号G01N27/447GK2410640SQ99248968
公开日2000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8日
发明者张书胜, 袁倬斌 申请人:张书胜, 袁倬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