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面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0409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液面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液面检测装置,其对汽车的燃料罐内的燃料的液面进行检测。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现有的液面检测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I公开的类型。该液面检测装置由浮子臂、臂保持架、支架构成,该浮子臂具有浮于液面的浮子,该臂保持架保持浮子臂,并且伴随浮子臂的摆动而运动,支架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臂保持架,在支架上设置由通孔构成的轴承部,在臂保持架上设置插入于轴承部的轴部,在该轴部上设置具有卡扣爪的可弹性形变的卡扣片,将轴部插入于轴承部,通过卡扣爪而卡扣于轴承部的卡扣部,将臂保持架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架。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2415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但是,关于现有的液面检测装置,将保持架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架的部件仅通过设置于臂保持架的卡扣爪而卡扣于支架的轴承部的卡扣部,人们一直希望能够更加牢固地将保持架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架。
[0008]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了上述缺点,将保持架以可摆动的方式牢固地支承于支架的液面检测装置。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本发明的液面检测装置具有:保持架,该保持架伴随追随液面而动作的浮子的动作,使电路基板摆动;端子,该端子具有包括接点部的弹性片,该接点部与电路基板的电极部接触;以及支架,该支架内置有上述端子的一部分,在上述支架的外周部分上具有轴承部,该轴承部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保持于上述保持架的浮子臂的端部,在上述保持架上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具有上片和下片,以将上述轴承部设置于上述上片和下片的中间,上述支架具有第I引导部和第2引导部,该第I引导部可使上述保持架的保持部的下片在上述保持架的摆动轴方向移动,该第2引导部可使上述保持部的下片在与上述保持架的摆动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0011]另外,关于设置于上述支架的轴承部,在该轴承部的上述保持架一侧设置突出部,在上述保持架上设置第3引导部,在使上述轴承部沿着上述支架的第2引导部移动时,该第3引导部对上述突出部进行引导。
[0012]另外,上述轴承部和上述保持部的上片与下片上分别设置供浮子臂的端部插入的通孔,上述浮子保持于上述浮子臂的一端部,在上述保持架的表面具有第I卡扣部,该第I卡扣部朝与上述保持架的摆动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开口,并且保持上述浮子臂,上述保持架的表面设置止脱用的第2卡扣部,该第2卡扣部防止上述浮子臂从第I卡扣部上脱开。
[0013]另外,在上述支架的侧面上设置有对上述臂保持架的摆动进行限制的第1、第2挡板部,将沿着上述支架侧面延伸的下垂部设置于上述保持架,在该下垂部上设置与上述第1、第2挡板部抵接的抵接面,上述第1、第2挡板部与上述下垂部的接触面的角度基本垂直。
[0014]另外,上述支架的第1、第2挡板部由凸状部构成,该凸状部的厚度比上述支架的侧面的摆动轴方向的厚度更薄。
[0015]另外,上述支架的第1、第2挡板部具有防脱壁,该防脱壁防止上述抵接面从上述第1、第2挡板部上脱开。
[0016]发明的效果
[0017]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将保持架以可摆动的方式牢固地支承于支架的液面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液面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2为该实施方式的液面检测装置的后视图;
[0020]图3为该实施方式的保持架的立体图;
[0021]图4为该实施方式的保持架的立体图;
[0022]图5为该实施方式的端子和配线的侧视图;
[0023]图6为该实施方式的端子和配线的后视图;
[0024]图7为该实施方式的支架和配线的立体图;
[0025]图8为该实施方式的安装部的关键部位立体图;
[0026]图9为该实施方式的支架和保持架的立体图;
[0027]图10为该实施方式的支架和保持架的立体图;
[0028]图11为该实施方式的液面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0029]图12为该实施方式的液面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0030]图13为图12中的A-A线的液面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面检测装置F主要由支架1、保持架2、浮子臂3、电路基板4、端子5构成。又,端子5上固定有配线6。另外,液面检测装置F固定于由燃料泵、安装撑条等的合成树脂等构成的安装部7。
[0033]支架I由合成树脂比如聚缩醛构成,一体地具有基部11、挡板部12、钩部13以及轴承部14。另外,支架I通过插入成型而内置有端子5的一部分。
[0034]基部11具有向保持架2的摆动轴S方向(图13中的上下方向)开口的四个矩形的第I?第4开口部IA?1D,第I开口部IA和第3开口部1C、第2开口部IB和第4开口部ID构成一组,各沿着两根端子5而设置。在第1、第3开口部1A、1C上露出了具有后述的端子5的接点部5A的弹性片K),第1、第3开口部1A、IC在端子5的接点部5A和弹性片的形成时使用。第2、第4开口部1B、1D上露出了后述的端子5的铆接部5B,在铆接部5B的铆接作业时使用。
[0035]第2、第4开口部IB、ID通过从支架I 一体形成的保护壁15而形成,保护端子5的铆接部5B。另外,在该保护壁15上,作为将配线6引出至保护壁15的外侧的配线引出部16设置有狭缝。又,该配线引出部16可为贯通的孔。
[0036]另外,第I开口部IA的安装部7侧设置有滑块导轨1A1,该滑块导轨IAl插入有后述的安装部7的定位部7B。该滑块导轨IAl与定位部7B —样呈T字形状,以稍微大于定位部7B的方式形成,以便插入定位部7B。
[0037]挡板部12限制保持架2的摆动,具有第I挡板部12A和第2挡板部12B。第I挡板部12A在与引出配线6的方向的相反侧从基部11的侧面突出形成,从顶面看基本呈三角形。第2挡板部12B在与轴承部14的相反侧从基部11的侧面突出延伸而形成,从顶面看基本呈二角形。
[0038]另外,第1、第2挡板部12A、12B为突出的凸状部。该凸状部的保持架2的摆动轴S方向的厚度比支架I的侧面的保持架2的摆动轴S方向的厚度更薄。第1、第2挡板部12AU2B的厚度设定为支架I的侧面的厚度的约1/2。通过如此构成,能够抑制成形造成的第1、第2挡板部12A、12B的扭曲,能够确保良好的平面度。
[0039]综上,通过第1、第2挡板部12A、12B限制保持架2的摆动角度,即浮子臂3的动作范围。另外,通过将挡板部12A、12B设为凸状部,从而可确保保持架2的摆动角度的精度。
[0040]另外,第1、第2挡板部12A、12B的附近设置有防脱壁12A2、12B2,其防止保持架2跨越第1、第2挡板部12A、12B而摆动。该防脱壁12A2、12B2将保持架2的摆动轴S作为中心,设置于保持架2的外侧位置。
[0041]钩部13具有卡扣部13A和弹性片13B,弹性片13B可弹性形变,朝与基部11的第2挡板部12B相反侧突出,面向端子5的铆接部5B侧,并且按照与安装部7的安装面基本平行的方式延长形成。该弹性片13B的前端具有卡扣部13A。该卡扣部13A卡扣于设置于安装部7的卡扣部7A,支架I固定于安装部7。
[0042]为了使支架I固定于安装部7上,将安装部7的定位部7B插入到滑块导轨IAl,使支架I朝图1所示的箭头C方向沿着安装部7的安装面移动,通过将卡扣部13A卡扣于卡扣部7A而完成固定。又,图1的7C为第2定位部,相对于固定到支架I的安装部7时的移动方向(图1中的箭头C方向),限制沿着安装部7的安装面的垂直方向的位置。
[0043]轴承部14设置于支架I的外周部分,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保持架2,具有浮子臂3的端部所插入的通孔14A。
[0044]另外,轴承部14在摆动轴S方向上具有突出于保持架2侧的突出部14B。该突出部14B在将保持架2安装到支架I上时会发挥引导的作用。
[0045]另外,支架I具有第I引导部17和第2引导部18。第I引导部17为可使保持架2的后述的保持部的下片朝保持架2的摆动轴S方向移动的槽。该第I引导部17凹陷到比轴承部14的通孔14A更靠近支架I的内侧(换句话说,与端子5的长度方向和摆动轴S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位置。另外,第2引导部18为使保持架2的后述的保持部的下片在与保持架2的摆动轴S方向垂直的方向朝端子5的长度方向可移动的槽。该第2引导部18凹陷到比轴承部14的通孔14A更靠近支架I的内侧(换句话说,与端子5的长度方向和摆动轴S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位置,在该第2引导部18上设置轴承部14的安装部7侧的通孔14A。第2引导部18与第I引导部17相连。
[0046]设置于基部11的两个孔IlA通过将端子5插入成形于支架I上时对端子5进行定位的销而形成,设置于孔IlA的中间位置的孔IlB用于切断端子5的上述连结部而设置,该端子5的上述连结部通过支架I成形时未图示的连结部而一体形成。将切断的工具插入到该孔11B,从而分割端子5。
[0047]保持架2伴随追随液面而动作的浮子的动作,使电路基板4摆动。保持架2由合成树脂,比如聚缩醛构成,具有:配置电路基板4的板状形状的电路基板收纳部2A ;将支架I的轴承部14配置在中间的凹状的保持部2B ;保持浮子臂3的第1、第2卡扣部2C1、2C2 ;以及下垂部2E,该下垂部2E具有抵接面2D,该抵接面2D与支架I的挡板部12抵接。
[0048]电路基板收纳部2A按照将形成于电路基板4的未图示的电极部露出于表面的方式而设置,并且在收纳部2A上,通过多个钩部2A1而固定电路基板4的外周部。
[0049]保持部2B具有兼用上片的电路基板收纳部2A和下片2B2,在该电路基板收纳部2A与下片2B2之间设置有轴承部14。在电路基板收纳部2A和下片2B2上分别设置有通孔2A2、2B3。在该通孔2A2、2B3上插入有浮子臂3的端部。通过将浮子臂3插入到支架I和保持架2的通孔14A、2A2、2B3上,由此贯通通孔14A和通孔2A2、2B3,将保持架2组合于支架I的轴承部14,将浮子臂3的端部作为摆动中心,以可相对于支架I摆动的方式配置保持架2。
[0050]第I卡扣部2C1和第2卡扣部2C2设置于保持架部2的电路基板收纳部2A的表面。
[0051]第I卡扣部2C1设置于保持架2的表面中央部分,呈C字状形状,该C字状形状具有朝与保持架2的摆动轴S方向垂直的方向开放的开口 2C3。可使该浮子臂3从沿保持架2的表面的水平方向嵌入。
[0052]第2卡扣部2C2为如下结构:将浮子臂3安装于第I卡扣部2C1后,以不使浮子臂3从第I卡扣部2C1上脱开的方式进行止脱,可在保持架2的摆动轴S方向弹性形变。因此,将浮子臂3嵌入于第I卡扣部2C1上时,第2卡扣片2C2可向电路基板4侧变形,并且使浮子臂3朝第I卡扣部2C1引导,将浮子臂3固定于第I卡扣部2C1后,第2卡扣部2C2通过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发挥不使浮子臂3从第I卡扣部2C1上脱开的作用。
[0053]下垂部2E在将保持架2安装于支架I上时,沿着支架I的侧面而朝保持架2的摆动轴S方向延伸。该下垂部2E位于最远离保持架2的摆动中心的位置,并且在保持架2的电路基板收纳部2A的角部作为直角的L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