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料机构、螺旋采样机、全断面螺旋采样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22445阅读:来源:国知局
轮位于升降框架下方,第一传动链条1051与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啮合,升降框架1052连接在第一传动链条上(优选地为刚性连接)。电机驱动第一链轮转动,第一传动链条将第一链轮的转动传递至第二链轮,升降框架跟随第一传动链条的运动做上下运动,并带动卸料管上下运动,以使出料口在U型卸料槽中上下移动。升降框架带动出料口 104上下移动使得U型卸料槽102的敞开侧包括位于出料口 104上方的上部敞开侧和位于出料口 104下方的下部敞开侧。可理解,随着出料口 104的上下移动,上部敞开侧和下部敞开侧的敞开面积也随之变化。长螺旋采样头采完样后,经过缩分,留样由留样料斗103收集,弃样经未封闭的U型卸料槽102排放到汽车上。在弃料排放过程中,卸料管101须上下移动,而敞开式的U型卸料槽102不影响卸料管101移动。卸料管101在U型卸料槽102内上下移动时会有振动产生,因此煤样在卸料过程中,会导致漏煤、喷粉,尤其是弃样从下部敞开漏出、喷出,从而影响采样环境。
[0034]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卸料过程中弃样不会漏出和喷出的用于螺旋采样机的卸料机构、螺旋采样机、全断面螺旋采样机。
[0035]参照图5至图7,本发明的全断面螺旋采样机的一个实施例,其包括本发明的用于螺旋采样机的卸料机构的一个实施例。如下,具体描述该卸料机构。
[0036]该卸料机构包括卸料管201、U型卸料槽202、驱动组件205、下卷帘206和下卷筒207。其中,驱动组件205驱动卸料管201运动以使卸料管201的出料口 204在U型卸料槽202中上下移动,U型卸料槽202的敞开侧包括位于出料口 204上方的上部敞开侧和位于出料口 204下方的下部敞开侧,可理解,随着出料口 204的上下移动,上部敞开侧和下部敞开侧的敞开面积也随之变化。下卷帘206的两端分别连接(优选地为固定连接)在出料口204的下端和下卷筒207上,下卷帘206随着出料口 204的上下移动以始终覆盖U型卸料槽202的下部敞开侧的方式伸缩运动,其中,下卷帘206向上运动为伸出运动,随着下部敞开侧的敞开面积增大,下卷帘206做伸出运动来覆盖敞开面积增大的下部敞开侧;反之,下卷帘206向下运动为缩回运动,随着下部敞开侧的敞开面积减小,下卷帘206做缩回运动来覆盖敞开面积减小的下部敞开侧。上述伸出运动和上述缩回运动即为伸缩运动。这种伸缩运动能够使得下卷帘206在密封下部敞开侧的同时能够抵抗住弃料的冲击。
[0037]如此,在弃样卸料的过程中,U型卸料槽202的下部敞开侧始终由下卷帘206密封,由此,在不影响弃样排放的同时,杜绝了卸料过程中弃样喷出和漏出的问题,保证了采样现场工作环境的干净整洁。
[0038]进一步,继续参照图5至图7,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上卷帘208和上卷筒209,上卷帘208的两端分别连接(优选地为固定连接)于出料口 204的上端和上卷筒209,上卷帘208随着出料口 204的上下移动以始终覆盖U型卸料槽202的上部敞开侧的方式伸缩运动。其中,上卷帘208向下运动为伸出运动,随着上部敞开侧的敞开面积增大,上卷帘208做伸出运动来覆盖敞开面积增大的上部敞开侧;反之,上卷帘208向上运动为缩回运动,随着上部敞开侧的敞开面积减小,上卷帘208做缩回运动来覆盖敞开面积减小的上部敞开侧。上述伸出运动和上述缩回运动即为伸缩运动。这种伸缩运动能够使得上卷帘208在密封上部敞开侧的同时能够抵抗住弃料的冲击。
[0039]如此,在弃样卸料的过程中,U型卸料槽202的上部敞开侧始终由上卷帘208密封,由此,在不影响弃样排放的同时,尤其杜绝了卸料过程中少量弃料由上部敞开侧喷出的问题,保证了采样现场工作环境的干净整洁。
[0040]优选地,上卷帘和下卷帘的材料为橡胶或帆布。
[0041 ] 采用设置有上卷帘和下卷帘的卸料机构,在卸料时,弃料永远落在出料口的下方并且始终被密封在U型卸料槽里面。
[0042]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上卷筒209为弹簧卷筒且上卷筒209支撑于U型卸料槽202的顶端。由此,在出料口 204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上卷帘208随之从上卷筒209中舒展并向下运动;在出料口 204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上卷帘208向上运动,并且因上卷帘208的向上运动而引起弹簧卷筒的转动,进而上卷帘208自动卷绕在弹簧卷筒上。由此,上卷帘208随出料口 204的上下移动而舒卷,始终覆盖U型卸料槽202的上部敞开侧。其中,优选地,弹簧卷筒为永久性弹簧卷筒。
[0043]进一步,驱动组件205包括电机、第一链轮、第一传动链条、升降框架、第二链轮2053、传动轴2051、第三链轮2052、第二传动链条2054、第四链轮2055。
[0044]卸料管201安装在升降框架上,第一链轮位于升降框架上方,第二链轮2053位于升降框架下方,第一传动链条与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2053啮合,升降框架连接在第一传动链条上(优选地为刚性连接)。电机驱动第一链轮转动,第一传动链条将第一链轮的转动传递至第二链轮2053,升降框架跟随第一传动链条的运动做上下运动,并带动卸料管201上下运动,以使出料口 204在U型卸料槽202中上下移动。
[0045]传动轴2051以与第二链轮2053同步转动的方式与第二链轮2053连接,即第二链轮2053的转动会带动传动轴2051转动,且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轴2051与第二链轮2053同轴。第三链轮2052以与传动轴2051同步转动的方式与传动轴2051连接,即传动轴2051的转动会带动第三链轮2052转动,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链轮2052与传动轴2051同轴。第二传动链条2054与第三链轮2052和第四链轮2055啮合。下卷筒207以随第四链轮2055同步转动的方式与第四链轮2055连接,即第四链轮2055的转动会带动下卷筒207转动,且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链轮2055与下卷筒207同轴。
[0046]第二链轮2053的转动依次经过传动轴2051、第三链轮2052、第二传动链条2054、第四链轮2055传递至下卷筒207。
[0047]其中,第二链轮2053、第三链轮2052、第四链轮2055和下卷筒207的尺寸以及下卷帘206卷绕在下卷筒207上的长度相互配合设置,以使下卷帘206的舒卷速度与出料口204的移动速度相一致。即,在第一传动链条带动出料口 204向上移动时,第四链轮2055随之带动下卷筒207转动,下卷筒207使下卷帘206的一部分舒展开,并且同时出料口 204带动下卷帘206向上运动,下卷帘206的舒展速度等于下卷帘206的向上运动速度和出料口的移动速度;反之,在第一传动链条带动出料口 204向下移动时,下卷帘206向下运动,同时第四链轮2055带动下卷筒207转动,下卷帘206卷在下卷筒207上,下卷帘206的卷绕速度等于下卷帘206的向下运动速度和出料口的移动速度。
[0048]总而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下卷帘206和出料口 204的动力源均来源于驱动组件205,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公知常识来设置第二链轮2053的尺寸、第三链轮2052的尺寸、第四链轮2055的尺寸、下卷筒207的尺寸以及下卷帘206卷绕在下卷筒207上的长度,以使下卷帘206运动的线速度等于出料口移动的线速度。例如,第二链轮、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的大小一致,下卷帘206卷绕在下卷筒207上后的整体直径等于(或基本等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