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其整机跌落测试方法

文档序号:10611049阅读:1154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及其整机跌落测试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整机跌落测试方法,用于移动终端的整机跌落测试,该移动终端包括机壳、显示面板以及挡墙,显示面板设置在机壳内,挡墙设置在显示面板侧边且位于机壳与显示面板之间,挡墙在靠近机壳的拐角处设置有倒角。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避免显示面板受到挡墙挤压导致的损坏。
【专利说明】
移动终端及其整机跌落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整机跌落测试方法。【背景技术】
[0002]为了保证质量,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出厂前都要进行整机跌落测试。整机在跌落测试中,各个部位受到外力,尤其显示屏的LCD端子,LCD端子很薄,很脆,受到一定的外力就会破裂,显示异常。
[0003]显示屏设置在机壳内,显示屏的侧边设置挡墙,背光挡墙和机壳会有间隙,当整机跌落时,各个部位受到外力,机壳会往显示屏方向变形,进而挤压背光挡墙,背光挡墙受力再往LCD端子方向挤压,当外力达到某一程度时,背光挡墙和LCD端子接触,然后破裂,显示出现异常。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整机跌落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整机跌落测试方法,能够避免显示面板受到挡墙挤压导致的损坏。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用于移动终端的整机跌落测试,该移动终端包括机壳、显示面板以及挡墙,显示面板设置在机壳内,挡墙设置在显示面板侧边且位于机壳与显示面板之间,挡墙在靠近机壳的拐角处设置有倒角。
[0007]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主体和显示面板端子,显示面板端子,显示面板端子位于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
[0008]其中,挡墙为背光胶框挡墙。
[0009]其中,倒角的角度为10度至30度。
[0010]其中,挡墙至少包括沿第一方向的第一挡墙部和沿第二方向的第二挡墙部,第一挡墙部位于显示面板端子和机壳之间,第二挡墙部位于显示面板主体和机壳之间,倒角的倾斜面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倒角的倾斜面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以使得第一挡墙部与机壳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挡墙部与机壳之间的间隙。
[0011]其中,挡墙分段设置于显示面板侧边。
[0012]其中,移动终端为手机。
[0013]其中,移动终端为平板电脑。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整机跌落测试方法,该整机跌落测试方法包括:在移动终端的显示面板和机壳之间的挡墙的拐角处进行倒角处理;对移动终端进行整机跌落测试。
[0015]其中,在移动终端的显示面板和机壳之间的挡墙的拐角处进行倒角处理包括:在挡墙的拐角处进行10度至30度的倒角处理。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在挡墙靠近机壳的拐角处设置倒角,可以增大挡墙与机壳之间的间隙,因此有足够的间隙来容纳机壳向内的变形,以保护显示面板,能够避免显示面板受到挡墙挤压损坏。【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发明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整机跌落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1]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用于移动终端的整机跌落测试。移动终端包括机壳11、显示面板12以及挡墙13,显示面板12设置在机壳11内,挡墙13设置在显示面板12侧边且位于机壳11与显示面板12之间,挡墙13在靠近机壳11的拐角处设置有倒角14。
[0022]挡墙13在靠近机壳11的拐角处设置有倒角14,增加了挡墙13和机壳11之间的间隙,由于机壳和挡墙13之间的间隙增加,即便机壳11在整机跌落测试过程中往里变形,机壳 11也接触不到挡墙13,或者即使接触到,受力也很小,挡墙13往里传导的力也很小,所以挡墙13的变形量也很小,显示面板12和挡墙13的间隙还是存在,显示面板12受不到外力,不会损坏。[〇〇23] 优选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主体121和显示面板端子122。显示面板端子122, 显示面板端子122位于显示面板12的边缘区域。显示面板端子122S卩IXD端子122,LCD端子 122是指LCD的引线伸出部分,也就是IXD用于连接电路或者1C的部分,通常IXD端子122包括玻璃基材和设置在玻璃基材上的透明导电膜,因此LCD端子122很薄,很脆。
[0024] 优选地,挡墙13为背光胶框挡墙13。挡墙13亦称为中框、胶框。用于承载、固定、以及缓冲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〇〇25]优选地,倒角14的角度为10度至3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倒角14的角度也可以为其他度数,例如45度倒角。
[0026]请进一步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挡墙的结构示意图。优选地,挡墙13至少包括沿第一方向A的第一挡墙部131和沿第二方向B的第二挡墙部132。第一挡墙部131位于显示面板端子122和机壳11之间,第二挡墙部132位于显示面板主体121和机壳11之间。倒角14的倾斜面141与第一方向A的夹角a小于倒角14的倾斜面141与第二方向B的夹角0,以使得第一挡墙部131与机壳11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挡墙部132与机壳11之间的间隙。倒角14的角度为10度至30度,也就是说a的角度为10度至30度。优选地,第一方向A为图中所示的横向,第二方向B 为图中所不的纵向。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其中一者为机壳11的长度方向和另一者为机壳 11的宽度方向。[〇〇27]由于IXD端子122很薄,很脆,以上设置将第一挡墙部131与机壳11之间的间隙设置为大于第二挡墙部131与机壳11之间的间隙,可以更好的保护LCD端子122,而由于显示面板主体121由于较厚不需要过大的间隙保护,即便挡墙13压在显示面板主体121也不会损坏显示面板121主体。[〇〇28] 优选地,挡墙13分段设置于显示面板12侧边。
[0029]优选地,移动终端为手机。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可以为平板电脑或者掌上电脑。
[0030] 移动终端还包括终端主体,终端主体包括电池、基带芯片、处理器等等。
[0031]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整机跌落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 移动终端的整机跌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〇〇32]步骤S11:在移动终端的显示面板和机壳之间的挡墙的拐角处进行倒角处理。[〇〇33]步骤S11中,在移动终端的显示面板12和机壳11之间的挡墙13的拐角处进行倒角处理包括:在挡墙13的拐角处进行10度至30度的倒角处理。具体倒角14如何设置参见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0034]步骤S12:对移动终端进行整机跌落测试。
[0035]在步骤S12中,例如,对移动终端进行整机跌落测试可以包括:移动终端开机状态下,(屏幕小于3.0寸跌落高度1.0M,屏幕3.0-4.0寸跌落0.8M,4.0寸及以上屏幕跌落0.5M) 跌落于20mm厚大理石板上,6个面4个角各跌落2次,共20次。移动终端处于开机状态,进行 7cm重复跌落6000次,3000次跌正面,3000次跌反面,跌落频率:30次/min,跌落面:PVC聚氯乙稀板面(厚度4mm,硬度80ShoreD)。
[0036]本发明通过在挡墙靠近机壳的拐角处设置倒角,可以增大挡墙与机壳之间的间隙,因此有足够的间隙来容纳机壳向内的变形,以保护显示面板,能够避免显示面板受到挡墙挤压损坏。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移动终端,用于移动终端的整机跌落测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机 壳、显示面板以及挡墙,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挡墙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侧 边且位于所述机壳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挡墙在靠近所述机壳的拐角处设置有倒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主体和显 示面板端子,所述显示面板端子,所述显示面板端子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为背光胶框挡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的角度为10度至30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至少包括沿第一方向的第一 挡墙部和沿第二方向的第二挡墙部,所述第一挡墙部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端子和所述机壳之 间,所述第二挡墙部位于显示面板主体和所述机壳之间,所述倒角的倾斜面与所述第一方 向的夹角小于所述倒角的倾斜面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挡墙部与所述机 壳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二挡墙部与所述机壳之间的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分段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侧 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平板电脑。9.一种移动终端的整机跌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机跌落测试方法包括:在移动终端的显示面板和机壳之间的挡墙的拐角处进行倒角处理;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整机跌落测试。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整机跌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移动终端的显示面 板和机壳之间的挡墙的拐角处进行倒角处理包括:在所述挡墙的拐角处进行10度至30度的倒角处理。
【文档编号】G01M7/08GK105973557SQ201610453082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发明人】彭念彬, 倪漫利, 邹少林
【申请人】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