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节理模块模具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5706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连续节理模块模具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箱,尤其是一种对岩体模拟受力后的强度及稳定性测试的连续节理模块模具箱。
【背景技术】
[0002]天然岩体是有岩块和节理共同组合的结构体,而节理对岩体的强度及稳定特性影响较大,但是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对天然岩体的研宄只能借助类岩材料。在室内试验时,节理一般采用在类岩材料内插入薄钢板并在初凝时拔出进行预制。对于单个的断续节理,由于钢板较少,位置较容易控制,制作较容易;而在预制连续节理时,由于节理数目较多,且节理位置需控制的更加精确,所以使用预制断续节理的方法预制连续节理很难达到要求的精度,且较难控制拔出薄钢板的时间。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在对天然岩体的研宄只能借助类岩材料、预制连续节理麻烦、精度不高、位置不准确及难以控制拔出时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节理模块模具箱,该模具箱不仅能够精确控制连续节理的位置及角度,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节理模块模具箱,包括:底盘、侧箱板、定位柱、固定箱板、插刀、连续节理、上盖;矩形的该模具箱上部开口、下部设有底盘,在底盘上,向上设有由固定箱板和侧箱板组装而成的模具框,其中,两侧箱板嵌装在固定箱板内,便于拆卸;在底盘的四个角上、垂直底盘固定连接设有定位柱,定位柱的高度大于模具框的深度;模具框匹配设有带定位孔的上盖,上盖的内部对角线方向,垂直固定连接设有阶梯形薄钢板做成的等高的插刀。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6]①可以精确控制连续节理的位置及角度:在预制节理时,由于薄钢板为一整体,稳定性良好,不会造成因钢板的摆动而造成连续节理位置及角度的改变;同时模型上下两部分含有滑道,从总体上控制了预制节理的方向。②操作方便:当砂浆在模具下半部分铺平到理想状态后,即可将薄钢板插入未初凝的砂浆中,待到砂浆初凝时,可以整体拔出薄钢板,操作简单,容易控制插入和拔出时间;同时不同位置的薄钢板在相同的时间点插入和拔出,使得预制节理性质离散性较小,有利于试验变量的控制。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平放,插刀向上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09]图2是连续节理模块模具箱的上盖在上,插刀即将向下插入混凝土模具箱的状态示意图。
[0010]图3是连续节理模块模具箱内装满混凝土被插刀插入后取出形成的被分割的两块连续节理俯视示意图。
[0011]图中1.底盘,2.侧箱板,3.定位柱,4.固定箱板,5.插刀,6.连续节理,6-1.混凝土,7.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在图中,一种连续节理模块模具箱,包括:底盘1、侧箱板2、定位柱3、固定箱板4、插刀5、连续节理6、上盖7;矩形的该模具箱上部开口、下部设有底盘1,在底盘I上,向上设有由固定箱板4和侧箱板2组装而成的模具框,其中,两侧箱板2嵌装在固定箱板4内,便于拆卸;在底盘I的四个角上、垂直底盘固定连接设有定位柱3,定位柱3的高度大于模具框的深度;模具框匹配设有带定位孔的上盖7,上盖7的内部对角线方向,垂直固定连接设有阶梯形薄钢板做成的等高的插刀5。
[0013]在使用时,将模具框内浇铸好混凝土6-1后,通过定位柱3匹配盖上上盖7,通过上盖7上方给以均匀向下施加压力,插刀5会均匀的插入混凝土内,并将木框内的混凝土切割成两半,趁混凝土 6-1呈半干状态,将上盖7连同插刀5拔出,使其与混凝土 6-1分离,下部的混凝土 6-1即为成型的连续节理6,该连续节理6即能够进行节理受力等试验。
【主权项】
1.连续节理模块模具箱,包括:底盘(I)、侧箱板(2)、定位柱(3)、固定箱板(4)、插刀(5)、连续节理(6)、上盖(7);其特征是:矩形的该模具箱上部开口、下部设有底盘(1),在底盘(I)上向上设有由固定箱板(4)和侧箱板(2)组装而成的模具框,其中,两侧箱板(2)嵌装在固定箱板(4)内;在底盘(I)的四个角上、垂直底盘固定连接设有定位柱(3),定位柱(3)的高度大于模具框的深度;模具框匹配设有带定位孔的上盖(7),上盖(7)的内部对角线方向,垂直固定连接设有阶梯形薄钢板做成的等高的插刀(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节理模块模具箱,矩形的该模具箱上部开口、下部设有底盘,在底盘上向上设有由固定箱板和侧箱板组装而成的模具框,其中,两侧箱板嵌装在固定箱板内;在底盘的四个角上、垂直底盘固定连接设有定位柱,定位柱的高度大于模具框的深度;模具框匹配设有带定位孔的上盖,上盖的内部对角线方向,垂直固定连接设有阶梯状薄钢板做成的等高的插刀;该模具箱不仅能够精确控制连续节理的位置及角度,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IPC分类】G01N1-28
【公开号】CN204373970
【申请号】CN201520031467
【发明人】田文岭, 韩观胜, 种玉配, 方刚, 胡朝亮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