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物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8517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颗粒物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颗粒物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颗粒物传感器。
【背景技术】
[0002]室内空气质量参数主要包括PM2.5浓度、甲醛浓度和CO2浓度等,其中我国以PM2.5和甲醛浓度最受关注,对应的检测PM2.5浓度和甲醛浓度的颗粒物传感器种类也较多。但这些颗粒物传感器的体积一般比较大,作为元件直接应用在空气净化设备中时,会使得空气净化设备的体积较大;而且现有技术中的颗粒物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弱;当所述颗粒物传感器被污染需要清洗时,维护过程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颗粒物传感器,其解决了现有产品抗干扰能力较弱和维护复杂的问题,而且本颗粒物传感器的体积较小。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颗粒物传感器,其包括中部框架、上壳和下壳;
[0005]所述中部框架的周向上设置有上卡扣组和下卡扣组,所述上卡扣组位于所述下卡扣组的上方;所述上卡扣组包括多个上卡扣,所述下卡扣组包括多个下卡扣;
[0006]所述上壳的周向上开设有与所述上卡扣组的上卡扣相配合的孔,所述上壳扣合于所述中部框架的上部,所述上卡扣组的上卡扣插入所述上壳的孔内;
[0007]所述下壳的周向上开设有与所述下卡扣组的下卡扣相配合的孔,所述下壳扣合于所述中部框架的下部,所述下卡扣组的下卡扣插入所述下壳的孔内;
[0008]所述上壳和下壳均采用金属材料制备。
[0009]可选的,所述中部框架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第一挡板和横板;所述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均竖直设置,所述横板水平设置,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左侧壁的两端,且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相互平行,均垂直于所述左侧壁;所述后侧壁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右侧壁的一端,所述右侧壁与所述左侧壁相互平行;所述右侧壁的另一端与所述前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横板固定于所述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中部;所述第一挡板竖直设置,且平行于所述左侧壁,所述第一挡板固定于所述前侧壁和横板上,且与所述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横板围合一区域,所述区域为空气流通通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区域内的横板上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靠近所述后侧壁,且贯穿所述横板;所述横板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激光器安装槽;所述横板的下表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光陷阱;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形成第一光阑,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之间形成有第二光阑;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激光器安装槽之间具有通孔,激光器所发射的激光从所述通孔中穿出,并穿过所述第一光阑和第二光阑,以及所述第三凹槽,抵达光陷阱;所述横板的下表面上还开设有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第三凹槽均与所述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连通,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五凹槽与出风口连通;所述横板上还开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三凹槽连通,感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孔内。
[0010]可选的,所述中部框架还包括风扇固定座,所述风扇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第一挡板、横板和右侧壁上;风扇固定于所述风扇固定座上,位于所述间隙内。
[0011]可选的,所述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第一挡板、风扇固定座和横板一体注塑成型。
[0012]可选的,所述中部框架的前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上壳对应所述进风口的位置开设有进风孔;所述中部框架的前侧壁与所述右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出风口,所述上壳和下壳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出风孔;且所述风扇的排风口正对所述上壳和下壳的出风孔。
[0013]可选的,所述上卡扣组的多个上卡扣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下卡扣组的多个下卡扣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0014]可选的,所述上卡扣和下卡扣的数量均为6个。
[0015]可选的,2个上卡扣位于所述中部框架的前侧壁上;1个上卡扣位于所述右侧壁上,且位于所述中部框架的前侧;3个位于所述中部框架的后侧壁上;所述下卡扣分别位于所述上卡扣的正下方。
[0016]可选的,所述上卡扣为从所述中部框架上凸出的凸块,所述上卡扣的横截面为方形,且所述上卡扣远离所述中部框架的一端的上棱边处为一圆角;所述下卡扣为从所述中部框架的上凸出的凸块,所述下卡扣的横截面为方形,且所述下卡扣远离所述中部框架的一端的下棱边处为一圆角。
[0017]可选的,所述横板上还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的气体采集腔和甲醛传感器的探测头,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的气体采集腔和甲醛传感器的探测头位于所述区域内。
[00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颗粒物传感器采用了中部框架,其他元件如激光器等均可以设置于所述中部框架内,使得所述颗粒物传感器的结构紧凑,体积较小;所述上壳和下壳以卡扣形式固定在中部框架上,颗粒物传感器全部都在上壳和下壳包围之内(除外配连接线之外),提高了所述颗粒物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更进一步,当所述颗粒物传感器需要清洗时,将所述上壳和下壳从所述中部框架上取下即可,维护过程简单。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颗粒物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颗粒物传感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部框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部框架的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2的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示意为:1-中部框架;11-前侧壁;12-后侧壁;13-左侧壁;14-右侧壁;15-第一挡板;16_风扇固定座;17_横板;170_通风孔;171_激光器安装槽;172_第一凹槽;173_第二凹槽;174_第三凹槽;175_光陷阱;176_第一光阑;177_第二光阑;178_第四凹槽;179-第五凹槽;2_上壳;3_下壳;4_上卡扣;5_下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颗粒物传感器,其包括中部框架1、上壳2和下壳3;所述颗粒物传感器可以为激光颗粒物传感器。
[0029]所述中部框架I的周向上设置有上卡扣组和下卡扣组,所述上卡扣组位于所述下卡扣组的上方;所述上卡扣组包括多个上卡扣4,所述下卡扣组包括多个下卡扣5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卡扣4的数量为6个,所述6个上卡扣4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其中,3个上卡扣4位于所述中部框架I的前侧;3个上卡扣4位于所述中部框架I的后侧;所述下卡扣5的数量也为6个,所述每一个下卡扣5与一个上卡扣4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卡扣组的六个上卡扣4均为从所述中部框架I上凸出的凸块,所述上卡扣4的横截面为方形,且所述上卡扣4远离所述中部框架I的一端的上棱边处为一圆角。所述下卡扣组的六个下卡扣5均为从所述中部框架I的上凸出的凸块,所述下卡扣5的横截面为方形,且所述下卡扣5远离所述中部框架I的一端的下棱边处为一圆角;以通过所述上卡扣4的圆角实现对所述上壳2的导向,并通过所述下卡扣5的圆角实现对所述下壳3的导向。
[0031]所述上壳2为金属材料制备,且所述上壳2的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上均开设有与所述上卡扣组的上卡扣4相配合的孔,所述上壳2扣合于所述中部框架I的上部,所述上卡扣组的上卡扣4插入所述上壳2的孔内;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金属材料为不锈钢。
[0032]所述下壳3与所述上壳2的结构相同,所述下壳3扣合于所述中部框架I的下部,所述下卡扣组的下卡扣5插入所述下壳3的孔内;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下壳3也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
[0033]所述上壳2的下缘与所述下壳3的上缘可以相接触,从而使得所述上壳2和下壳3组成一个完整的壳体。
[0034]现有的激光颗粒物浓度传感器进风口和出风口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使用所述激光颗粒物浓度传感器的空气净化设备需要在不同方向上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设计不同的开口,并且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还要设置隔离结构,以避免空气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做小范围循环,同时还要避免空气净化设备内部气压和气流对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产生影响,这就大大增加了空气净化设备结构设计的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框架I的前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上壳2对应所述进风口的位置开设有进风孔;所述中部框架I的前侧壁11上还开设有出风口,所述上壳2和下壳3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出风孔;风扇安装于所述中部框架11上,且所述风扇的排风口正对所述上壳2和下壳3的出风孔,本实用新型的颗粒物传感器通过将进风口与出风口设计在同一个平面上,使得净化器设备只要在外壁上某个平面上开孔,并将本实用新型的颗粒物传感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在的平面紧贴在净化器设备外壁的开孔处即可;方便了使用本实施例的颗粒物传感器的其他设备的设计。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框架I包括前侧壁11、后侧壁12、左侧壁13、右侧壁14、第一挡板15、风扇固定座16和横板17 ;所述前侧壁11、后侧壁12、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均竖直设置,所述横板17水平设置,所述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左侧壁13的两端,且所述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相互平行,均垂直于所述左侧壁13 ;所述后侧壁12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右侧壁14的一端,所述右侧壁14与所述左侧壁13相互平行;所述右侧壁14的另一端与所述前侧壁1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横板17固定于所述前侧壁11、后侧壁12、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的中部;所述第一挡板15竖直设置,且平行于所述左侧壁13,所述第一挡板15固定于所述前侧壁11和横板17上,且与所述前侧壁11、后侧壁12、左侧壁13和横板17围合一区域,所述区域为空气流通通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区域内的横板17上开设有通风孔170,所述通风孔170靠近所述后侧壁12,且贯穿所述横板17 ;所述横板17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激光器安装槽171 ;所述横板17的下表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172、第二凹槽173、第三凹槽1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