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脑片神经网络振荡记录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79743阅读:来源:国知局
入口,混合氧气输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气体供给装置,人工脑脊液(ACSF)循环输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灌流给药装置,ACSF循环的管路上设置有四通道蠕动泵8 (MINIPULS-3),管路采用塑料软管。供脑片储存槽的人工脑脊液管路11和供脑片记录槽的人工脑脊液管路12均通过四通道蠕动泵8。
[0042]具体尺寸见图2、图3、图4:脑片记录槽顶盖3边长10cm,为钢化玻璃制造,厚度1mm ;凹槽长6cm,两边各开有六个通气孔2,通气孔2的直径为0.5cm ;为了设置凹槽,顶盖上开有梯级槽,第一级深度0.3cm、第二级深度0.3cm,第二级槽宽度2.3cm即为凹槽的宽度。图3为图2的分解图,其中,凹槽深度为2cm,凹槽的弧形部分壁厚0.3cm。当脑片记录槽顶盖上放置载玻片时,载玻片不与通气孔接触,与通气孔(通气孔的气是从下面长方体腔体冒出的)所在的第一级间隔0.3cm。
[0043]图5为没有装入凹槽的脑片记录槽的立体图;图6为没有装入凹槽的脑片记录槽的俯视图(图5开有三个孔的壁为后壁,即,有凹槽前侧的弧形部分4的壁为前壁)。参见图3右下角的小图,脑片记录槽顶盖3通过0.7cm的螺栓固定在侧壁上。
[0044]电极固定及操纵装置(微电极操纵器成仪STW-3)上固定二个玻璃微电极,从所述脑片记录槽的顶盖3上插入并深入到凹槽内;所述玻璃微电极连接有操纵单元并通过导线、信号传出装置(micix)3.0接口)、滤波器、放大器连接神经网络信号记录装置;解剖显微镜位于所述脑片记录槽的正上方。
[0045]所述的离体脑片神经网络振荡记录系统,还包括照明及温度控制装置、屏蔽及接地装置及系统防震装置;温度控制装置(TC324B温控装置)包括可加热的热电阻,热电阻套在人工脑脊液循环的管路外,以及有片状的热电阻7(超薄热电阻)置于脑片记录槽10的去离子三蒸水中,供脑片储存槽的人工脑脊液管路11在腔体内盘绕两圈,从而将经过的管路中的人工脑脊液混合氧气循环保持温度为30-32? ;所述屏蔽及接地装置为长方体,将所述脑片记录槽、气体供给装置、灌流给药装置、照明及温度控制装置、电极固定及操纵装置、神经网络信号记录装置放置在该长方体内,该长方体通过导线接地。所述系统防震装置为气压防震台,所述玻璃微电极、操纵单元和解剖显微镜放置在气压防震台上。
[0046]进一步地,所述脑片记录槽侧壁设置两个镀氯化银的银丝,银丝的尖端插入到凹槽中。银丝的另外一端连接在电极固定及操纵装置上,该操纵装置接地。在记录槽外的前壁上装有两根连接于解剖显微镜的银丝,银丝前端经过KCl溶液电镀处理,经处理过的银丝表面镀以氯化银,把电镀处理后的氯化银丝尖端紧贴记录槽前壁插入前端凸出的凹槽中,可以有效地减少神经网路振荡记录记录过程中出现的噪音干扰。
[0047]所述的离体脑片神经网络振荡记录系统,还包括一个形状和脑片记录槽一样的脑片储存槽9。储存槽设置是独立于记录槽之外的ACSF循环设置,其只用于脑片的储存,而不作神经网络振荡的记录。混合氧气储存瓶13通过混合氧气管路14为所述的离体脑片神经网络振荡记录系统提供混合氧气。
[0048]采用本发明的离体脑片神经网络振荡记录系统,进行离体脑片神经网络振荡记录的方法包括步骤:
[0049]将离体脑片置于脑片记录槽的凹槽中,所述凹槽底部铺设Lens CleaningTissue (镜头清洁纸);控制所述人工脑脊液的温度为30-32°C,将人工脑脊液混合氧气循环通入所述凹槽,通过玻璃微电极传输离体脑片的神经网络信号,记录在神经网络信号记录装置中。离体脑片用LEICA VT1000S切片机制备。
[0050]其中,所述混合氧气为体积比的95% 02+5% CO2,脑片记录槽的长方体腔体内装有去离子三蒸水。所述去离子三蒸水可采用Mill1-Q水。记录神经网络信号时,所述凹槽的通气孔上覆盖有载玻片。
[0051]在界面式浸浴浴槽内部装载的是去离子三蒸水,其下接入由浸浴浴槽后壁混合氧气入输入口输入的混合氧气,混合氧气通过界面浴槽上方的通气孔直接扩散至盛有脑片的界面式浸浴浴槽内;界面凹槽处铺满Lens Cleaning Tissue用于引流循环中的ACSF,在界面式浴槽上方使用载玻片将其界面处封盖,以便于氧气的弥漫。
[0052]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一方面混合氧气通过浸浴浴槽内部的去离子三蒸水来供给氧气,另一方面人工脑脊液有混合氧气供给脑片等组织氧气,形成双灌流系统,保证氧气供应,使脑片等组织的存活时间从2-3小时,增加至12小时以上。图3灌流槽上面的6个直径0.5cm的孔可使混合氧气从灌流槽里面出来,进而补充脑片所耗的氧气,脑片半浸润在脑脊液里,从而使没浸润在脑脊液里的脑片也能得到氧气供应,凹槽前方设置一个橡胶垫(起到密封的作用),上方有载玻片,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充满混合氧气。
[0053]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离体脑片神经网络振荡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脑片记录槽、脑片储存槽、气体供给装置、灌流给药装置、温度控制装置、电极固定及操纵装置、神经网络信号记录装置、解剖显微镜; 所述脑片记录槽为长方体形状的容器,容器壁上开有混合氧气输入口 ;容器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投影形状为两条相对短边为弧形、两条相对长边为直线的轴对称图形,凹槽前侧的弧形部分突出到长方体的外部;所述凹槽两侧开有孔;所述凹槽后侧的弧形部分开有人工脑脊液循环输入口,所述混合氧气输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气体供给装置,所述人工脑脊液循环输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灌流给药装置,所述人工脑脊液循环输入口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蠕动泵; 所述脑片储存槽和脑片记录槽结构一样,脑片储存槽的人工脑脊液循环输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灌流给药装置,人工脑脊液循环的管路通过所述的蠕动泵; 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加热的热电阻,所述热电阻设置在脑片记录槽的长方体腔体内和/或围绕在至少一部分的人工脑脊液循环的管路外; 所述电极固定及操纵装置上固定二个玻璃微电极,玻璃微电极从所述脑片记录槽的顶盖上插入到凹槽内;所述玻璃微电极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神经网络信号记录装置;所述解剖显微镜位于所述脑片记录槽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脑片神经网络振荡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的热电阻设置在脑片记录槽的长方体腔体内,脑片记录槽的长方体腔体内装有去离子三蒸水,通过加热记录槽内的水控制温度,人工脑脊液循环输入口所连接的管路通过腔体并在腔体内盘绕1-5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脑片神经网络振荡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蔽及接地装置及系统防震装置,所述屏蔽及接地装置为长方体,将所述脑片记录槽、气体供给装置、灌流给药装置、温度控制装置、电极固定及操纵装置、神经网络信号记录装置放置在该长方体内,该长方体通过导线接地;所述系统防震装置为气压防震台,玻璃微电极、操纵装置和解剖显微镜放置在气压防震台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脑片神经网络振荡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脑片记录槽侧壁设置两个镀氯化银的银丝,银丝的尖端插入到凹槽内;银丝的另外一端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体脑片神经网络振荡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脑脊液循环的管路上设置有四通,所述管路通过四通分别连接脑片储存槽和灌流给药装置,所述蠕动泵为四通道恒流蠕动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体脑片神经网络振荡记录系统,包括脑片记录槽、气体供给装置、灌流给药装置、电极固定及操纵装置、神经网络信号记录装置;所述脑片记录槽为长方体形状的容器,容器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两侧开有通气孔,后侧的弧形部分开有混合氧气输入口和人工脑脊液循环输入口,混合氧气输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气体供给装置,所述人工脑脊液循环输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灌流给药装置,所述人工脑脊液循环的管路上设置有蠕动泵。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进型的离体脑片神经网路振荡记录系统,对传统的记录系统进行了诸多改进,通过混合氧气和人工脑脊液循环通入,使脑片长时间储存且保持其生物活性,可诱导出稳定的长时程的神经网络振荡活动。
【IPC分类】G01N27/00
【公开号】CN204630964
【申请号】CN201520063547
【发明人】路承彪, 王洋, 姜洪波, 王亚莉, 王建刚, 刘智华, 赵静曦, 杜爱林
【申请人】新乡医学院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