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泄漏检测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127827阅读:来源:国知局
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3、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热源侧热交换器5 (例如,室外热交换器)、减压装置6以及负载侧热交换器7 (例如,室内热交换器)依次连接为环状,从而构成制冷循环。另外,空调装置100是具有负载侧单元101(例如,配置于室内的室内机)和热源侧单元102(例如,配置于室外的室外机)的分体式装置。负载侧单元101与热源侧单元102之间,经由作为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的第一延长配管10a以及第二延长配管10b而连接。
[0037]作为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例如使用R32、HF0_1234yf、HF0-1234ze等微燃性制冷剂、或者使用R290、R1270等强燃性制冷剂。这些制冷剂可以作为单一制冷剂使用,也可以作为混合有两种以上的混合制冷剂使用。这些制冷剂在大气压下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特性。
[0038]制冷剂以将一定量预先封入到热源侧单元102内的状态出厂,在封入的制冷剂的量产生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现场作业进行补填。例如,在配置空调装置100时,在第一延长配管10a以及第二延长配管10b加长的情况下,补填增加的制冷剂。
[0039]压缩机3是对吸入的低压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其作为高压制冷剂而排出的流体机械。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是在制冷运转时与制热运转时对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的装置。作为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例如使用四通阀。热源侧热交换器5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散热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热交换器。在热源侧热交换器5中,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由后述的热源侧送风风扇5f(例如,室外送风风扇)送风的空气(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减压装置6是对高压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成为低压制冷剂的装置。作为减压装置6,例如使用能够调节开度的电子膨胀阀等。负载侧热交换器7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热交换器。在负载侧热交换器7中,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由后述的负载侧送风风扇7f送风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在此,制冷运转是指向负载侧热交换器7供给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的运转,制热运转是指向负载侧热交换器7供给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的运转。
[0040]在热源侧单元102收容有压缩机3、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热源侧热交换器5以及减压装置6。另外,在热源侧单元102收容有热源侧送风风扇5f,用于向热源侧热交换器5供给外部空气(吹送)。热源侧送风风扇5f与热源侧热交换器5对置地配置。通过热源侧热交换器5的空气流是通过使热源侧送风风扇5f旋转来吸引外部空气而生成的。作为热源侧送风风扇5f,例如使用螺旋桨式风扇。热源侧送风风扇5f配置于热源侧热交换器5的下游侧(热源侧送风风扇5f生成的空气流的下游侧)。
[0041]在热源侧单元102,作为制冷剂配管,配置有:第一热源侧制冷剂配管8a,其将气体侧(制冷运转时)的第一延长配管连接阀13a与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连接;吸入配管11,其连接于压缩机3的吸入侧;排出配管12,其连接于压缩机3的排出侧;第二热源侧制冷剂配管8b,其将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与热源侧热交换器5连接;第三热源侧制冷剂配管8c,其将热源侧热交换器5与减压装置6连接;以及第四热源侧制冷剂配管8d,其将减压装置6与液体侧(制冷运转时)的第二延长配管连接阀13b连接。
[0042]第一延长配管连接阀13a由能够进行开放以及关闭的切换的二通阀构成,在其一端安装有第一热源侧接头部16a。第一延长配管连接阀13a将第一延长配管10a与第一热源侧制冷剂配管8a连结。
[0043]第二延长配管连接阀13b由能够进行开放以及关闭的切换的三通阀构成,且安装有第一服务口 14a,该第一服务口 14a在抽真空时(在向空调装置100供给制冷剂之前的作业时)使用,且在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热源侧接头部16b。
[0044]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一热源侧接头部16a以及第二热源侧接头部16b也可以是扩口接头。虽未图示,但在第一热源侧接头部16a以及第二热源侧接头部16b为扩口接头的情况下,在扩口接头的第一热源侧制冷剂配管8a侧以及第四热源侧制冷剂配管8d侧,实施外螺纹加工。在热源侧单元102出厂时(例如,空调装置100出厂时),实施了内螺纹加工的扩口螺母(未图示)被安装于扩口接头的外螺纹的部分。
[0045]在制冷运转时以及制热运转时,在排出配管12均流动有由压缩机3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制冷运转时以及制热运转时,在吸入配管11均流动有经过了蒸发作用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制冷剂或二相制冷剂)。在吸入配管11连接有低压侧的带扩口接头(未图示)的第二服务口 14b,在排出配管12连接有高压侧的带扩口接头(未图示)的第三服务口 14c。第二服务口 14b以及第三服务口 14c在以下情况下使用:在安装、修理空调装置100时的试运转时,连接压力计来测量运转压力。
[0046]另外,对第二服务口 14b以及第三服务口 14c的扩口接头实施外螺纹加工。在热源侧单元102出厂时(例如,空调装置100出厂时),实施了内螺纹加工的扩口螺母(未图示),安装于第二服务口 14b以及第三服务口 14c的扩口接头的外螺纹的部分。
[0047]在负载侧单元101收容有负载侧热交换器7。另外,在负载侧单元101配置有负载侧送风风扇7f (例如,室内送风风扇),用于向负载侧热交换器7供给空气。通过使负载侧送风风扇7f旋转,生成通过负载侧热交换器7的空气流。作为负载侧送风风扇7f,根据负载侧单元101的形态而使用离心风扇(例如,多叶片式风扇、涡轮风扇等)、横流风扇、斜流风扇、轴流风扇(例如,螺旋桨式风扇)等。本实施方式1中的负载侧送风风扇7f,虽然配置在该负载侧送风风扇7f所生成的空气流中负载侧热交换器7的上游侧,但也可以配置于负载侧热交换器7的下游侧。
[0048]在负载侧单元101,作为制冷剂配管,配置有:第一负载侧制冷剂配管9a,其将负载侧热交换器7与第一延长配管10a连接;第二负载侧制冷剂配管%,其将第二延长配管10b与负载侧热交换器7连接。在第一负载侧制冷剂配管9a的与第一延长配管10a的连接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延长配管10a的第一负载侧接头部15a。另外,在第二负载侧制冷剂配管9b的与第二延长配管10b的连接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延长配管10b的第二负载侧接头部15b。
[0049]由此,第一延长配管10a的两端,能够拆装地连接在第一热源侧接头部16a与第一负载侧接头部15a之间,第二延长配管10b的两端,能够拆装地连接在第二热源侧接头部16b与第二负载侧接头部15b之间。S卩,利用第一延长配管10a以及第二延长配管10b,将负载侧单元101与热源侧单元102连接而形成制冷剂回路,从而构成使由压缩机3压缩后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压缩式热栗循环)。
[0050]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一负载侧接头部15a以及第二负载侧接头部15b也可以是扩口接头。虽未图示,但在第一负载侧接头部15a以及第二负载侧接头部15b为扩口接头的情况下,在扩口接头实施外螺纹加工,用于将第一延长配管10a以及第二延长配管10b连接。在负载侧单元101出厂时(例如,空调装置100出厂时),实施了内螺纹加工的扩口螺母(未图示)安装于扩口接头的外螺纹的部分。
[0051]在负载侧单元101设置有:对被负载侧送风风扇7f吸入的外部空气(例如,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91、对负载侧热交换器7的制冷运转时的入口部(制热运转时的出口部)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检测的热交换器入口温度传感器92、以及对负载侧热交换器7的二相部的制冷剂温度(蒸发温度或冷凝温度)进行检测的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93等。这些传感器类构成为:向控制负载侧单元101或空调装置100整体的第一控制部30a输出检测信号。
[0052]第一控制部30a具有微型计算机,该微型计算机具备CPU、ROM、RAM、I/O端口等。第一控制部30a构成为能够在后述的操作部26以及第二控制部30b之间相互进行数据通信。第一控制部30a基于来自操作部26的操作信号、来自传感器类的检测信号等,对包括负载侧送风风扇7f的动作的负载侧单元101、或空调装置100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第一控制部30a可以设置于负载侧单元101的框体内,也可以设置于热源侧单元102的框体内。
[0053]本实施方式1的负载侧单元101具备:因制冷剂的泄漏而旋转的螺旋桨式第一叶轮120a和第二叶轮120b、检测第一叶轮120a的旋转的第一旋转检测传感器130a、以及检测第二叶轮120b的旋转的第二旋转检测传感器130b。第一旋转检测传感器130a以及第二旋转检测传感器130b构成为向第二控制部30b输出检测信号。如后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一叶轮120a、第二叶轮120b、第一旋转检测传感器130a、第二旋转检测传感器130b以及第二控制部30b,构成制冷剂泄漏检测装置140。
[0054]接下来,对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循环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制冷运转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