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阻隔装置以及流体监测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609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湿气阻隔装置以及流体监测站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阻隔装置,特别是一种湿气阻隔装置以及包含此湿气阻隔装置的流体监测站。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制造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废水。为了符合环保法规,废水的监测指标需符合标准值才能进行排放。为了监测制造厂商是否符合环保法规,监管机关亦需要监测放流水的水质以作为管理的依据。过去放流水是以人工采样化验的方式进行前处理管制稽查工作,然而,人工采样化验是属随机采样,因此不具时效性,且无法建立长期观测数据。此外,人工采样化验耗费人力,且水质分析费用昂贵,不符经济效益。
[0003]比较可行的方案则是设立自动化的监测站于水质监测点,以长期量测水质数据。然而,水质监测点多位于排放管汇流处,因此自动化的电子设备容易受到湿气侵蚀而损坏。有鉴于此,如何避免湿气造成监测站中的电子设备损坏便是目前极需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气阻隔装置以及流体监测站,其是利用湿气阻隔装置将流体监测站分隔成上部空间以及下部空间,且借由吸湿材料吸收湿气,以减少下部空间的湿气侵入上部空间而造成上部空间中的电子装置损坏。
[000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湿气阻隔装置是设置于一流体监测站内。湿气阻隔装置包含一阻隔板、一收集盒以及一吸湿材料。阻隔板将流体监测站分隔为一上部空间以及一下部空间。收集盒设置于阻隔板下方,其中,收集盒包含一底部以及与底部连接的侧壁,且收集盒的顶端与阻隔板间具有一间隙。吸湿材料设置于收集盒内,以吸收湿气。
[0006]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流体监测站包含一壳体、一湿气阻隔装置、一检测装置以及一流体采样箱。湿气阻隔装置设置于壳体内。湿气阻隔装置包含一阻隔板、一收集盒以及一吸湿材料。阻隔板将壳体内分隔为一上部空间以及一下部空间。收集盒设置于阻隔板下方,其中,收集盒包含一底部以及与底部连接的侧壁,且收集盒的顶端与阻隔板间具有一间隙。吸湿材料设置于收集盒内,以吸收湿气。检测装置具有至少一传感器,且检测装置设置于壳体内的上部空间。流体采样箱抽取一待检测的流体于流体采样箱中,以供传感器量测流体的一监测数值。
[0007]以下借由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湿气阻隔装置。
[0009]图2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湿气阻隔装置的剖面结构。
[0010]图3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体监测站。
[0011]【符号说明】
[0012]10湿气阻隔装置
[0013]100流体监测站
[0014]11阻隔板
[0015]111滑动槽
[0016]12收集盒
[0017]121 底部
[0018]122 侧壁
[0019]123 把手
[0020]124突出部
[0021]13吸湿材料
[0022]14连接件
[0023]141滑动部
[0024]20检测装置
[0025]21传感器
[0026]30流体采样箱
[0027]31 进流口
[0028]31P进流管
[0029]31V进流阀
[0030]32 排出口[0031 ]32P排出管
[0032]32V排出阀
[0033]33阻流板
[0034]34 盖体
[0035]40通信单元
[0036]50发电单元
[0037]DSP下部空间
[0038]G 间隙
[0039]SPl进流空间
[0040]SP2量测空间[0041 ]USP上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将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作为例示。除了该多个详细说明之外,本实用新型亦可广泛地施行于其它的实施例中,任何所述实施例的轻易替代、修改、等效变化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并以申请专利范围为准。在说明书的描述中,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有较完整的了解,提供了许多特定细节;然而,本实用新型可能在省略部分或全部特定细节的前提下,仍可实施。此外,众所周知的步骤或元件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不必要的限制。图式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以相同或类似符号来表示。特别注意的是,图式仅为示意之用,并非代表元件实际的尺寸或数量,有些细节可能未完全绘出,以求图式的简洁。
[0043]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湿气阻隔装置10是设置于一流体监测站100内,以减少湿气侵入流体监测站100内的电子装置而造成损坏。举例而言,流体监测站100包含一壳体101,检测装置20等电子装置即设置于壳体101内。湿气阻隔装置10包含一阻隔板11、一收集盒12以及一吸湿材料13。阻隔板11将流体监测站100的壳体101内分隔为一上部空间USP以及一下部空间DSP。适当设计的阻隔板11可减少湿气从下部空间DSP进入上部空间USP。于一实施例中,阻隔板11的材料可为一高分子聚合物。举例而言,阻隔板11可为发泡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
[0044]收集盒12设置于阻隔板11的下方,即下部空间DSP。收集盒12包含一底部121以及与底部121连接的侧壁122,以定义出一容置空间。收集盒12的顶端与阻隔板11间具有一间隙G,使容置空间为一开放状态。吸湿材料13设置于收集盒12的容置空间内,以吸收湿气。于一实施例中,吸湿材料13可为可重复使用的吸湿材料。如此一来,吸收湿气达饱和的吸湿材料13可利用日晒、烘干等干燥方法去除湿气后重新使用,以减少吸湿材料13的消耗。
[0045]依据上述结构,阻隔板11可减少湿气从下部空间DSP进入上部空间USP。此外,下部空间DSP的湿气可利用吸湿材料13加以吸收,以降低下部空间DSP的湿度,如此可进一步防止湿气从下部空间DSP进入上部空间USP。换言之,设置于上部空间USP的电子装置即可减少因湿气侵蚀而损坏的情形,以降低流体监测站100的维护人力及成本。
[0046]请再参照图1以及图2,于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湿气阻隔装置10更包含一连接件14,其设置于阻隔板11的下表面。收集盒12设置于连接件14上而位于阻隔板11下方的下部空间DSP。于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4包含一滑动部141,而收集盒12的侧壁122包含一突出部124。突出部124对应于连接件14的滑动部141,且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部141上。举例而言,滑动部141可为一滑轨或沟槽,收集盒12的突出部124即可跨设于相对的滑动部141上滑动。依据此结构,收集盒12而可沿着滑动部141的方向抽出,以利干燥或更换收集盒12中的吸湿材料13。于一实施例中,收集盒12具有一把手123,其设置于收集盒12的侧壁122外侧。使用者可通过把手123施力,轻易地将收集盒12沿着滑动部141的方向抽出。简言之,收集盒12相对于滑动部141即类似于抽屉结构。同样的,于一实施例中,阻隔板11具有一滑动槽
111。如此,阻隔板11或湿气阻隔装置10即可滑动地设置于流体监测站100内。
[0047]请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体监测站100包含一壳体101、一湿气阻隔装置10、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