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51853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包括测试机架、位于测试机架一侧的测试操作台、对被测试气瓶进行加压的加压装置、安装在测试机架上的测试箱和供多个被测试气瓶平稳放置并能将被测试气瓶平移至测试机架前侧的测试小车;水压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机架、测试操作台、加压装置、测试箱和测试小车;水压辅助测试装置包括气瓶夹具、运送小车和对被测试气瓶进行倒水及烘干处理的气瓶倒水及烘干处理设备,运送小车上部设置有供气瓶夹具水平放置的水平放置平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完成多个碳纤维气瓶的变形量与承压能力同步测试过程,并能简便对测试后的多个碳纤维气瓶进行倒水及烘干处理。
【专利说明】
-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瓶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设及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气瓶是一种承受压力的容器,其生产过程的最后工序是要进行水压测试(也称水 压试验,详见《气瓶水压试验方法》国家标准GB/T9251 -1997 ),W测量在水压作用下的变形 量和承压能力,并W此判断气瓶的质量是否合格。并且,实际使用过程中也需定期对气瓶进 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气瓶的变形量与承压能力、气密性等。其中,对气瓶的变形量与承压 能力进行测试时,采用水压测试方法(也称水压试验方法)。目前,所采用的水压试验方法主 要有量管法和称重法,其中称重法的应用比较广泛。
[0003] 碳纤维气瓶属于复合气瓶,其采用金属内胆,通过外面缠绕碳纤维并经高溫固化 加工而成,耐压可达到30MPa。相比金属气瓶(无缝钢瓶等),碳纤维气瓶具有更好的性能,且 重量减轻了50% W上,操作使用更加轻松,尤其是深层地下(如矿井等、石油石化等)危险区 域遇到救护情况或严重灾害情况下使用时更为方便。另外,复合气瓶也是电的不良导体,并 且复合气瓶在侵蚀和腐蚀场合下呈现中和性,因而使用更加安全。根据法律法规和实际使 用规范要求,必须对气瓶进行定期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完成后必须对气瓶进行烘干处理,保 证其洁净干燥,W方便使用。但现如今,市面上还未出现一套能对碳纤维气瓶的变形量与承 压能力进行测试的专用测试设备,并且现有的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使用操 作不便、测试效率低、测试精度低等缺陷和不足。另外,目前还未出现一套水压试验完成后 能对碳纤维气瓶进行倒水并烘干的碳纤维气瓶水压辅助测试装置,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能依 靠人为完成,存在使用操作不便、烘干效率低、费工费时等缺陷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碳纤 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完成多 个碳纤维气瓶的变形量与承压能力同步测试过程,并能简便对测试后的多个碳纤维气瓶进 行倒水及烘干处理。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 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多个被测试气瓶的变形量与承压能力进行测试的水压测试装置 和位于所述水压测试装置后侧的水压辅助测试装置;
[0006] 所述水压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机架、位于测试机架一侧的测试操作台、对被测试气 瓶进行加压的加压装置、安装在测试机架上的测试箱和供多个被测试气瓶平稳放置并能将 被测试气瓶平移至测试机架前侧的测试小车,装于测试小车上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均呈 竖直向布设;所述被测试气瓶为碳纤维气瓶,所述碳纤维气瓶的瓶口上装有密封接头;
[0007] 所述测试机架为巧车式机架;所述巧车式机架包括下部支撑架、位于所述下部支 撑架上方且能在水平面上进行前后移动的平移支架和能在竖直面上进行上下移动的竖向 吊装架,所述竖向吊装架安装在所述平移支架上;所述下部支撑架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 的承重支架,两个所述承重支架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上部均安装有一个供所述平移支架 前后移动的第一平移轨道,两个所述第一平移轨道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均布设在同一水平 面上,两个所述第一平移轨道呈平行布设;所述竖向吊装架包括一个能在竖直面上进行上 下移动的上支架、位于上支架正下方的安装座、多个均安装在安装座上的竖向连接管和多 个分别与多个所述竖向连接管连接的第二分支加压管,所述上支架和安装座均呈水平布 设;多个所述第二分支加压管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竖向连接管的正上方,每个所述第二分 支加压管的底端均与位于其下方的竖向连接管上端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二分支加压管上部 均固定在上支架上;每个所述竖向连接管底部均装有一个用于与密封接头进行连接的连接 接头;所述上支架和安装座均呈水平布设,且上支架与第一平移轨道呈垂直布设;所述平移 支架包括左右两个带动上支架进行上下移动的第一竖向提升架,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 均呈竖直向布设,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承重支架的正上方且二者呈 对称布设,所述上支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上;两个所述第一 竖向提升架的底部均安装有一个能沿第一平移轨道前后移动的第一滑移座,所述第一滑移 座安装于第一平移轨道上;两个所述承重支架的后侧上部均设置有一个带动第一滑移座进 行前后移动的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机构位于第一滑移座后侧且 其与第一滑移座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分支加压管和竖向连接管的数量相同且二者均为 刚性管;
[0008] 所述测试箱包括一个安装于两个所述承重支架之间后侧的水槽和多个均布设于 水槽内的水套,多个所述水套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水槽呈水平布设,且 多个所述水套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个所述水套均为上部开口的圆柱形套体;所述测 试小车位于两个所述承重支架之间前侧,且测试小车位于水槽前侧;
[0009] 所述水套的数量与竖向连接管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竖向连接管上均同轴套装有 一个对水套的上部开口进行封堵的上压盖,多个所述水套的布设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上压 盖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多个所述上压盖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位于安装座下方, 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带动多个所述上压盖进行上下移动的压紧驱动机构,多个所述上压盖 均与所述压紧驱动机构连接;
[0010] 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主加压管、与供水装置连接的供水管、与供气装置连接的供气 管、多个分别与主加压管的出口连接的第一分支加压管和一个与主加压管的出口连接的水 槽供水管,所述第一分支加压管的数量与第二分支加压管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一分支 加压管的出口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分支加压管的上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分支加压管上均 装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一压力检测单元;所述供水管和供气管的出口均与主加压管的进口连 接,所述主加压管上安装有电液增压累;所述水槽供水管上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水槽底部 装有水槽排水管,所述水槽排水管上装有水溫检测单元;
[0011] 所述测试操作台包括水平操作台、第一监控装置和多个均布设在水平操作台上的 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的数量与水套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称重装置上均平放有一个水 容器;每个所述水套底部均伸出至水槽外侧,且每个所述水套的底部均开有一个下开口,多 个所述水套的下开口分别通过多个第一排水管与多个所述水容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排水 管上均装有一个第四控制阀;
[0012] 所述第一监控装置包括第一主控器W及分别与第一主控器连接的第一参数设置 单元和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水溫检测单元和多个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单元均与第一主控器连 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四控制阀均由第一主控器进行控制且其均与第一主 控器连接;所述电液增压累由第一主控器进行控制且其与第一主控器连接;所述压紧驱动 机构、两个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机构和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均由第一主控器进行控 制且其均与第一主控器连接;
[0013] 所述水压辅助测试装置包括对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进行夹持的气瓶夹具、对气瓶 夹具与所夹持被测试气瓶进行运送的运送小车和对被测试气瓶进行倒水及烘干处理的气 瓶倒水及烘干处理设备,所述运送小车呈水平布设且其上部设置有供气瓶夹具水平放置的 水平放置平台;所述气瓶夹具上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多个所述 被测试气瓶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气瓶夹具呈垂直布设;所述气瓶倒水及烘干处理设备位 于测试机架后侧;
[0014] 所述气瓶倒水及烘干处理设备包括倒水及烘干处理机架、第二监控装置、对气瓶 夹具进行180°翻转的翻转倒水装置和对被测试气瓶进行烘干处理的烘干装置,所述翻转倒 水装置安装在倒水及烘干处理机架上;
[0015] 所述倒水及烘干处理机架包括主支撑架、位于所述主支撑架上方且能在水平面上 进行前后移动的平移支架、在竖直方向上对气瓶夹具进行提升的提升装置和对气瓶夹具进 行水平夹持的夹紧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安装在所述平移支架上;所述主支撑架包括左右两 个对称布设的竖向支架,两个所述竖向支架呈平行布设且二者上部均安装有一个供所述平 移支架前后移动的第二平移轨道,两个所述第二平移轨道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均布设在同 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第二平移轨道呈平行布设;所述平移支架为口式支架且其包括上横 梁和两个分别支撑于上横梁左右两端下方的竖向立柱,所述上横梁呈水平布设,两个所述 竖向立柱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竖向立柱的底部均安装有一个能沿第二平移轨道前后移动 的第二滑移座,所述第二滑移座安装于第二平移轨道上;两个所述竖向支架的后侧上部均 设置有一个带动第二滑移座进行前后移动的第二水平移动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水平移动驱 动机构位于第二滑移座后侧且其与第二滑移座进行传动连接;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一个水平 吊装架和两个对水平吊装架进行上下提升的第二竖向提升架,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的 结构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竖向立柱内侧 且二者的上部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立柱的内侧壁上部,所述水平吊装架的左右两侧分 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左右两侧底部且其位于两个所述竖向立柱之间;所述夹 紧固定机构安装在水平吊装架上且其位于水平吊装架的正下方;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左右两 个分别对气瓶夹具的左右两侧进行水平夹持的夹紧机构,两个所述夹紧机构的结构相同且 二者对称布设在水平吊装架的左右两侧下方;
[0016] 两个所述竖向支架之间的区域由后向前分为吊装入口区、入口侧倒水烘干区、出 口侧倒水烘干区和吊装出口区;所述翻转倒水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入口侧倒水烘 干区和所述出口侧倒水烘干区内的翻转倒水机构;所述烘干装置包括两个烘干设备和两个 分别伸入至所述入口侧倒水烘干区和所述出口侧倒水烘干区内的烘干管道,两个所述烘干 管道分别为伸入至所述入口侧倒水烘干区内的入口侧烘干管道和伸入至所述出口侧倒水 烘干区内的出口侧烘干管道,两个所述烘干设备分别为与所述入口侧烘干管道连接的入口 侧烘干设备和与所述出口侧烘干管道连接的出口侧烘干设备;
[0017] 所述运送小车包括能平推入所述吊装入口区或所述吊装出口区内的第二车架和 多个均安装在第二车架底部的行走轮,所述吊装入口区和吊装出口区内均留有供运送小车 放置的小车放置空间;所述水平放置平台位于第二车架上部;
[0018] 所述第二监控装置包括第二主控器、对所述平移支架的水平位移进行实时检测的 水平位移检测单元、对水平吊装架的提升高度进行实时检测的高度检测单元W及分别与第 二主控器连接的第二参数设置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所述水平位移检测单元和高度检测 单元均与第二主控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水平移动驱动机构、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两 个所述夹紧机构、两个所述翻转倒水机构和两个所述烘干设备均由第二主控器进行控制。
[0019] 上述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每个所述上压盖上均装有排气管, 所述排气管上装有排气开关;
[0020] 每个所述水套的下开口均装有一个与排水通道连接的第二排水管,每个所述第二 排水管上均装有一个第五控制阀;所述供水装置分别通过多个注水管与多个所述水套的下 开口连接,每个所述注水管上均装有一个第六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均由 第一主控器进行控制且其均与第一主控器连接;
[0021] 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水枪和与所述供水装置的供水口连接的蓄能器,所述主加压 管的进口与蓄能器的出口连接;多个所述注水管的进口均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水枪的出 水口连接,所述水枪的进水口与蓄能器的出口连接。
[0022] 上述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测试小车包括第一车架、多个 分别供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放置的气瓶放置架、安装在第一车架内侧中上部的水平托板和 多个均安装在所述第一车架底部的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一车架呈水平布设;所述气瓶放置 架的数量与水套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气瓶放置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 上;多个所述气瓶放置架的布设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水套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每个所述 气瓶放置架均包括一个上限位板、一个位于上限位板正下方的下限位板和多个分别支撑于 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之间的支撑杆,所述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的中部 均开有一个供被测试气瓶放置的圆形通孔,每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均固定在上限位板上且 其下端均固定在水平托板上,所述上限位板、下限位板和水平托板上均开有多个供支撑杆 安装的安装孔。
[0023] 上述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多个所述竖向连接管分两列进行 布设,每列所述竖向连接管均包括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竖向连接管,两列所述竖向连接管 呈左右对称布设;所述安装座包括上部支座和两个分别安装在上部支座左右两侧下方的下 压座,两个所述下压座分别布设于两列所述竖向连接管的正上方;每个所述竖向连接管上 均同轴套装有一个对上压盖进行下压的下压套管,所述下压套管位于下压座下方,所述下 压套管的上端安装在下压座上且其下端与上压盖连接;所述压紧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压紧驱动机构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下压座上。
[0024] 上述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紧驱动机构为第二气缸,两 个所述第二气缸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两个所述第二气缸的上部 均安装在上部支座上且二者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压座连接;
[0025] 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机构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呈水平布设且两个所述第 一气缸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00%]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均为第Ξ气缸,两个所述第Ξ气缸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 者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0027] 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与供气管连接的第Ξ连接管和Ξ个分别与第Ξ连接管的出 口连接的分支管,Ξ个所述分支管的出口分别与Ξ个电磁换向阀的进口连接;Ξ个所述分 支管分别为第一分支管、第二分支管和第Ξ分支管,Ξ个所述电磁换向阀均为气动电磁换 向阀且Ξ者分别为与所述第一分支管、第二分支管和第Ξ分支管连接的第一电磁换向阀、 第二电磁换向阀和第Ξ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第 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Ξ 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第Ξ气缸连接。
[0028] 上述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运送小车还包括上托板和位 于上托板正下方的下托板,所述上托板和下托板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托板位于第二车架 上部且其为所述水平放置平台,所述上托板上开有多个分别供气瓶夹具上所夹持的多个所 述被测试气瓶放置的圆形通孔;所述下托板位于第二车架的内侧中上部;
[0029] 所述上托板底部设置有多个分别对气瓶夹具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进 行限位的上限位套筒,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 圆形通孔的正下方;所述下托板上部设置有多个分别对气瓶夹具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 试气瓶进行限位的下限位套筒,多个所述下限位套筒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的正 下方;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和多个所述下限位套筒均呈竖直向布设。
[0030] 上述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翻转倒水机构的结构相 同;每个所述翻转倒水机构均包括一个呈水平布设的翻转轴、对翻转轴进行驱动的翻转驱 动机构和左右两个分别对气瓶夹具的左右两侧进行夹持的竖向夹持板,所述翻转驱动机构 与翻转轴进行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竖向夹持板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翻转轴 与竖向支架呈垂直布设,所述翻转轴位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之间且其左右两端分别安装在 两个所述竖向支架上,两个所述竖向夹持板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二者分别安装在翻转 轴的左右两侧;所述翻转轴为能进行180°旋转的旋转轴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 两个所述竖向支架上;所述翻转驱动机构由第二主控器进行控制且其与第二主控器连接。
[0031] 上述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瓶夹具包括夹持框架、两个 均安装在所述夹持框架内的竖向限位板和多个分别对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进行限位的气 瓶限位件,所述夹持框架为平面框架,所述夹持框架、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和多个所述气瓶 限位件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夹持框架为矩形且其由前后两个呈平行布设的侧挡板 和左右两个能在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进行左右水平移动的夹持板拼接而成,两个所述夹持 板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夹持于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两个所述侧挡板和两个所述夹持板均 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32] 两个所述侧挡板分别为位于两个所述夹持板前后两侧的前挡板和后挡板,两个所 述夹持板分别为左夹持板和位于左夹持板右侧的右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均与前挡板呈 垂直布设;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之间通过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进行连接,两个所述竖向限 位板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与前挡板呈垂直布设,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分别为左限位板 和位于左限位板右侧的右限位板;多个所述气瓶限位件分左右两列进行布设,两列所述气 瓶限位件呈对称布设;每列所述气瓶限位件均包括多个从前至后布设在同一直线上的所述 气瓶限位件,多个所述气瓶限位件的结构均相同且每个所述气瓶限位件均包括左右两个对 称布设的夹持块,两个所述夹持块分别夹持于被测试气瓶的中部左右两侧;两列所述气瓶 限位件中位于所述夹持框架左侧的一列所述气瓶限位件为左侧气瓶限位件,且位于所述夹 持框架右侧的一列所述气瓶限位件为右侧气瓶限位件;所述左侧气瓶限位件中的两个所述 夹持块分别固定在左夹持板和左限位板上,所述右侧气瓶限位件中的两个所述夹持块分别 固定在右限位板和右夹持板上。
[0033] 上述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烘干设备均为热风机,两 个所述烘干管道均为热风管;所述入口侧烘干管道为入口侧热风管,所述出口侧烘干管道 为出口侧热风管;所述入口侧烘干设备为入口侧热风机,所述出口侧烘干设备为出口侧热 风机;两个所述热风机均由第二主控器进行控制且其与第二主控器连接。
[0034] 上述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运送小车还包括上托板和位 于上托板正下方的下托板,所述上托板和下托板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托板位于第二车架 上部且其为所述水平放置平台,所述上托板上开有多个分别供气瓶夹具上所夹持的多个所 述被测试气瓶放置的圆形通孔;所述下托板位于第二车架的内侧中上部;
[0035] 所述上托板底部设置有多个分别对气瓶夹具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进 行限位的上限位套筒,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 圆形通孔的正下方;所述下托板上部设置有多个分别对气瓶夹具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 试气瓶进行限位的下限位套筒,多个所述下限位套筒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的正 下方;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和多个所述下限位套筒均呈竖直向布设。
[0036]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W下优点:
[0037] 1、所采用的测试机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该测试 机架为巧车式机架,整体采用不诱钢框架结构,并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0038] 2、所采用的测试机架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被测试气瓶的吊装、水套上压 盖的压紧和被测试气瓶工位移位工作均采用无杆气缸组成的二维巧车式机架完成,结构设 计合理且控制简便,操作过程易于控制。测试机架吊装气瓶安全可靠、移位平稳。
[0039] 3、所采用的测试箱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简便、使用效果好,包括一个水 槽和多个均布设于水槽内的水套,通过水槽对水套内水溫进行控制,同时水槽与水套内相 互隔离,互不影响,能有效保障变形量与承压能力的测试准确性。
[0040] 4、所采用的加压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操作简便且加压效果好,能实现多个被 测试气瓶的同步加压,并且各气瓶的加压管路相互独立加压过程互不影响。气瓶承压实验 过程中的保压、泄压操作,由人工在操作台前完成,远离气瓶。
[0041] 5、所采用的纤维气瓶变形量及承压能力测试装置能同步完成多个气瓶的变形量 及承压能力测试过程,并且被测试气瓶的数量可调,灵活性强。
[0042] 6、所采用的纤维气瓶变形量及承压能力测试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测试效率高且省 工省时,并且能简便进行泄压,可保证设备安全。
[0043] 7、所采用的测试小车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 好,能供多个呈竖直向布设的被测试气瓶平稳放置,并能简便、快速对多个被测试气瓶进行 平移,通过多个气瓶放置架对各被测试气瓶进行限位,确保被测试气瓶始终处于竖直状态。
[0044] 8、所采用的水压测试装置使用效果好且测试精度高,测验过程中,通过第一主控 器自动记录测试结果,所记录的测试结果包括加压试验过程中水溫检测单元所检测的水溫 信息、各压力检测单元所检测的压力信息、各称重装置输出的初始称重值、保压后称重值与 泄压后称重值W及计算得出的各被测试气瓶的全变形量、残余变形量、残余变形率和弹性 变形量,所记录数据全面且能实现同步自动记录,并且数据后期查询简便。
[0045] 9、所采用的纤维气瓶变形量及承压能力测试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实现方 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多个碳纤维气瓶的变形量与承压能力同步测试过程,并 且测试精度较高,测试过程安全、可靠。
[0046] 10、所采用的倒水及烘干处理机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 较低。该倒水及烘干处理机架整体采用不诱钢或其它合金(如侣合金)框架结构,并且结构 紧凑、占用空间小,为平移支架、提升装置、夹紧装置和翻转倒水装置提供固定平台,保证各 结构的稳定性。
[0047] 11、所采用的倒水及烘干处理机架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平移支架、提升装 置和夹紧装置相配合能简便完成气瓶夹具的吊装、平移和上下提升过程,并且气瓶夹具的 吊装、平移和上下提升过程均可控,结构设计合理且控制简便,操作过程易于控制。倒水及 烘干处理机架吊装、平移和上下提升气瓶过程安全可靠且平稳。
[0048] 其中,夹紧装置用于在提升前对多个碳纤维气瓶进行夹紧,其夹紧稳定可靠,通过 夹持气瓶夹具对碳纤维气瓶进行稳固夹持,能保证碳纤维气瓶表面不会损伤,同时夹紧装 置与平移支架和提升装置相配合,并结合水平位移检测单元与高度检测单元,形成闭环控 审IJ。所采用的提升装置对气瓶夹具的升降位置进行调整,提升、下降平稳,用于精确地对夹 紧后的多个碳纤维气瓶进行提升、下降;平移支架对气瓶夹具的平移位置进行精确定位,保 证能准确将提升起来的多个碳纤维气瓶下降到翻转倒水装置上。
[0049] 12、所采用的气瓶夹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 好,能简便、快速对多个气瓶同步进行平稳夹持,并且夹持牢靠。
[0050] 13、所采用的气瓶夹具中通过前后夹持块对气瓶进行夹持,不仅夹持牢靠,并且不 会对气瓶造成任何损伤。
[0051] 14、所采用的运送小车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 好,与气瓶夹具相配合,将多个呈竖直向布设的被测试气瓶平稳放置在第二车架上,并能简 便、快速对多个被测试气瓶进行平移。
[0052] 15、所采用的翻转倒水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拆装方便、使用 效果较好,采用双向夹持与旋转翻转的方式,实现方便且翻转过程易于控制,能对翻转倒水 位置进行精确控制,并能有效保证将多个碳纤维气瓶内的水倒干净。
[0053] 16、所采用的烘干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布设方便、使用操作简便、使用 效果好,能对倒完水的多个碳纤维气瓶同步进行烘干,W将翻转倒水后气瓶内剩余水分简 便、快速烘干,并且烘干溫度可自由设定,烘干时间也可自由设定,节能、高效,能对碳纤维 气瓶进行简便、快速烘干。
[0054] 17、所采用的水压辅助测试装置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方式灵活,既可W仅进行入 口侧烘干或出口侧烘干,也可W入口侧烘干与出口侧烘干均进行;并且,能采用主动或自动 两种控制方式,控制过程简单,实现方便。
[0055] 18、所采用的水压辅助测试方法简单、设计合理且实现方便、使用效果好,将水压 试验完成后的碳纤维气瓶通过水压辅助测试装置,进行平移、提升、翻转、烘干等流程,达到 对碳纤维气瓶进行倒水、烘干的自动化作业,所采用的气瓶夹具能同时夹持多个碳纤维气 瓶,并且能同步对两个气瓶夹具上的碳纤维气瓶进行翻转倒水及烘干处理,实现方便、烘干 效率高,对碳纤维气瓶的整个倒水烘干过程进行自动化作业,能精确、高效率地完成气瓶倒 水烘干过程。
[0056] 19、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能简便完成多个碳纤维气瓶的变形 量与承压能力同步测试过程,并能简便对测试后的多个碳纤维气瓶进行倒水及烘干处理。
[0057]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5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59]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水压测试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60]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测试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0061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测试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62]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测试小车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0063]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水压测试装置的气路与水路原理图。
[0064]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水压测试装置的电路原理框图。
[0065]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水压辅助测试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66] 图2-2为本实用新型气瓶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67]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气瓶夹具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0068] 图2-4为本实用新型运送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69] 图2-5为本实用新型运送小车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0070] 图2-6为本实用新型气瓶夹具在运送小车上的放置位置示意图。
[0071 ]图2-7为本实用新型运送小车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72] 图2-8为本实用新型水压辅助测试装置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3]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对多个被测试气瓶2的变形量与承压能力进行测 试的水压测试装置和位于所述水压测试装置后侧的水压辅助测试装置。
[0074] 结合图1-1,所述水压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机架1、位于测试机架1 一侧的测试操作台 4、对被测试气瓶2进行加压的加压装置、安装在测试机架1上的测试箱和供多个被测试气瓶 2平稳放置并能将被测试气瓶2平移至测试机架1前侧的测试小车3,装于测试小车3上的多 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被测试气瓶2为碳纤维气瓶,所述碳纤维气瓶的 瓶口上装有密封接头5。
[0075] 所述测试机架1为巧车式机架。如图1-2所示,所述巧车式机架包括下部支撑架、位 于所述下部支撑架上方且能在水平面上进行前后移动的平移支架和能在竖直面上进行上 下移动的竖向吊装架,所述竖向吊装架安装在所述平移支架上。所述下部支撑架包括左右 两个对称布设的承重支架1-1,两个所述承重支架1-1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上部均安装有 一个供所述平移支架前后移动的第一平移轨道1-2,两个所述第一平移轨道1-2均呈水平布 设且二者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第一平移轨道1-2呈平行布设。所述竖向吊装架 包括一个能在竖直面上进行上下移动的上支架1-4、位于上支架1-4正下方的安装座1-5、多 个均安装在安装座1-5上的竖向连接管1-6和多个分别与多个所述竖向连接管1-6连接的第 二分支加压管1-8,所述上支架1-4和安装座1-5均呈水平布设。多个所述第二分支加压管1- 8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竖向连接管1-6的正上方,每个所述第二分支加压管1-8的底端均与 位于其下方的竖向连接管1-6上端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二分支加压管1-8上部均固定在上支 架1-4上。每个所述竖向连接管1-6底部均装有一个用于与密封接头5进行连接的连接接头 1-7。所述上支架1-4和安装座1-5均呈水平布设,且上支架1-4与第一平移轨道1-2呈垂直布 设;所述平移支架包括左右两个带动上支架1-4进行上下移动的第一竖向提升架1-3,两个 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1-3均呈竖直向布设,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1-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 承重支架1-1的正上方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上支架1-4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 第一竖向提升架1-3上;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1-3的底部均安装有一个能沿第一平移轨 道1-2前后移动的第一滑移座1-9,所述第一滑移座1-9安装于第一平移轨道1-2上。两个所 述承重支架1-1的后侧上部均设置有一个带动第一滑移座1-9进行前后移动的第一水平移 动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机构位于第一滑移座1-9后侧且其与第一滑移座1-9进 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分支加压管1-8和竖向连接管1-6的数量相同且二者均为刚性管。本 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支加压管1-8和竖向连接管1-6均为不诱钢管,所述第二分支加压管 1-8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为螺旋形。
[0076] 所述测试箱包括一个安装于两个所述承重支架1-1之间后侧的水槽1-12和多个均 布设于水槽1-12内的水套1-11,多个所述水套1-11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呈竖直向布设,所 述水槽1-12呈水平布设,且多个所述水套1-11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个所述水套1-11 均为上部开口的圆柱形套体;所述测试小车3位于两个所述承重支架1-1之间前侧,且测试 小车3位于水槽1-12前侧。
[0077] 所述水套1 -11的数量与竖向连接管1 -6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竖向连接管1 -6上均 同轴套装有一个对水套1-11的上部开口进行封堵的上压盖1-10,多个所述水套1-11的布设 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上压盖1-10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多个所述上压盖1-10均布设于同一 水平面上且其均位于安装座1-5下方,所述安装座1-5上安装有带动多个所述上压盖1-10进 行上下移动的压紧驱动机构,多个所述上压盖1-10均与所述压紧驱动机构连接。
[0078] 结合图1-5,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主加压管6-1、与供水装置连接的供水管6-5、与供 气装置连接的供气管6-6、多个分别与主加压管6-1的出口连接的第一分支加压管6-2和一 个与主加压管6-1的出口连接的水槽供水管6-10,所述第一分支加压管6-2的数量与第二分 支加压管1-8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一分支加压管6-2的出口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分支加 压管1-8的上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分支加压管6-2上均装有第一电磁阀6-3和第一压力检 巧峰元6-4。所述供水管6-5和供气管6-6的出口均与主加压管6-1的进口连接,所述主加压 管6-1上安装有电液增压累6-7。所述水槽供水管6-10上装有水溫检测单元1-23和第二电磁 阀6-11。
[0079] 所述测试操作台4包括水平操作台4-1、第一监控装置和多个均布设在水平操作台 4-1上的称重装置4-3,所述称重装置4-3的数量与水套1-11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称重装置 4-3上均平放有一个水容器4-2。每个所述水套1-11底部均伸出至水槽1-12外侧,且每个所 述水套1-11的底部均开有一个下开口,多个所述水套1-11的下开口分别通过多个第一排水 管1-16与多个所述水容器4-2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排水管1-16上均装有一个第四控制阀1- 17。
[0080] 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监控装置包括第一主控器7-1W及分别与第一主控器7-1 连接的第一参数设置单元7-2和第一显示单元7-3,所述水溫检测单元1-23和多个所述第一 压力检测单元6-4均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6-3、第二电磁阀6-11和第四控 制阀1-17均由第一主控器7-1进行控制且其均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所述电液增压累6-7 由第一主控器7-1进行控制且其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所述压紧驱动机构、两个所述第一 水平移动驱动机构和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1-3均由第一主控器7-1进行控制且其均与 第一主控器7-1连接。
[0081] 如图2-1、图2-8所示,所述水压辅助测试装置包括对多个被测试气瓶2进行夹持的 气瓶夹具11、对气瓶夹具11与所夹持被测试气瓶2进行运送的运送小车13和对被测试气瓶2 进行倒水及烘干处理的气瓶倒水及烘干处理设备,所述运送小车13呈水平布设且其上部设 置有供气瓶夹具11水平放置的水平放置平台。所述气瓶夹具11上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 瓶2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气瓶夹具11呈垂直布 设。所述被测试气瓶2为碳纤维气瓶。所述气瓶倒水及烘干处理设备位于测试机架1后侧。
[0082] 所述气瓶倒水及烘干处理设备包括倒水及烘干处理机架14、第二监控装置、对气 瓶夹具11进行180°翻转的翻转倒水装置和对被测试气瓶2进行烘干处理的烘干装置,所述 翻转倒水装置安装在倒水及烘干处理机架14上。
[0083] 所述倒水及烘干处理机架14包括主支撑架、位于所述主支撑架上方且能在水平面 上进行前后移动的平移支架、在竖直方向上对气瓶夹具11进行提升的提升装置和对气瓶夹 具11进行水平夹持的夹紧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安装在所述平移支架上。所述主支撑架包括 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竖向支架14-1,两个所述竖向支架14-1呈平行布设且二者上部均安装 有一个供所述平移支架前后移动的第二平移轨道14-2,两个所述第二平移轨道14-2均呈水 平布设且二者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第二平移轨道14-2呈平行布设。所述平移 支架为口式支架且其包括上横梁14-3和两个分别支撑于上横梁14-3左右两端下方的竖向 立柱14-4,所述上横梁14-3呈水平布设,两个所述竖向立柱14-4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竖向 立柱14-4的底部均安装有一个能沿第二平移轨道14-2前后移动的第二滑移座14-5,所述第 二滑移座14-5安装于第二平移轨道14-2上。两个所述竖向支架14-1的后侧上部均设置有一 个带动第二滑移座14-5进行前后移动的第二水平移动驱动机构18,所述第二水平移动驱动 机构18位于第二滑移座14-5后侧且其与第二滑移座14-5进行传动连接。所述提升装置包括 一个水平吊装架14-7和两个对水平吊装架14-7进行上下提升的第二竖向提升架14-8,两个 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14-8的结构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14-8 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竖向立柱14-4内侧且二者的上部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立柱14-4的 内侧壁上部,所述水平吊装架14-7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14-8左 右两侧底部且其位于两个所述竖向立柱14-4之间。所述夹紧固定机构安装在水平吊装架 14-7上且其位于水平吊装架14-7的正下方;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左右两个分别对气瓶夹具11 的左右两侧进行水平夹持的夹紧机构14-9,两个所述夹紧机构14-9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对称 布设在水平吊装架14-7的左右两侧下方。
[0084] 两个所述竖向支架14-1之间的区域由后向前分为吊装入口区、入口侧倒水烘干 区、出口侧倒水烘干区和吊装出口区。所述翻转倒水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入口侧 倒水烘干区和所述出口侧倒水烘干区内的翻转倒水机构17;所述烘干装置包括两个烘干设 备和两个分别伸入至所述入口侧倒水烘干区和所述出口侧倒水烘干区内的烘干管道,两个 所述烘干管道分别为伸入至所述入口侧倒水烘干区内的入口侧烘干管道和伸入至所述出 口侧倒水烘干区内的出口侧烘干管道,两个所述烘干设备分别为与所述入口侧烘干管道连 接的入口侧烘干设备和与所述出口侧烘干管道连接的出口侧烘干设备。
[0085] 如图2-4、图2-5、图2-6及图2-7所示,所述运送小车13包括能平推入所述吊装入口 区或所述吊装出口区内的第二车架13-1和多个均安装在第二车架13-1底部的第二行走轮 13-2,所述吊装入口区和吊装出口区内均留有供运送小车13放置的小车放置空间。所述水 平放置平台位于第二车架13-1上部。
[0086] 如图2-8所示,所述第二监控装置包括第二主控器16-3、对所述平移支架的水平位 移进行实时检测的水平位移检测单元16-4、对水平吊装架14-7的提升高度进行实时检测的 高度检测单元16-5W及分别与第二主控器16-3连接的第二参数设置单元16-1和第二显示 单元16-2,所述水平位移检测单元16-4和高度检测单元16-5均与第二主控器16-3连接;两 个所述第二水平移动驱动机构18、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14-8、两个所述夹紧机构14-9、 两个所述翻转倒水机构17和两个所述烘干设备均由第二主控器16-3进行控制。
[0087]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控器7-1布设在第一控制柜内,所述第一控制柜位于水平 操作台4-1 一侧,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单元7-2和第一显示单元7-3均布设在所述第一控制柜 的外侧壁上。
[0088] 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监控装置也可W布设在水平操作台4-1上。
[0089]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水套1-11的下开口均装有一个与排水通道连接的第二排水 管1-18,每个所述第二排水管1-18上均装有一个第五控制阀1-19;所述供水装置分别通过 多个注水管与多个所述水套1-11的下开口连接,每个所述注水管上均装有一个第六控制阀 1-20;所述第五控制阀1-19和第六控制阀1-20均由第一主控器7-1进行控制且其均与第一 主控器7-1连接。
[0090]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上压盖1-10上均装有排气管1-21,所述排气管1-21上装有 排气开关1-22。所述排气开关1-22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
[0091]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竖向连接管1-6分两列进行布设,每列所述竖向连接管1-6 均包括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竖向连接管1-6,两列所述竖向连接管1-6呈左右对称布设;所 述安装座1-5包括上部支座1-51和两个分别安装在上部支座1-51左右两侧下方的下压座1- 52,两个所述下压座1-52分别布设于两列所述竖向连接管1-6的正上方;每个所述竖向连接 管1-6上均同轴套装有一个对上压盖1-10进行下压的下压套管1-15,所述下压套管1-15位 于下压座1-52下方,所述下压套管1-15的上端安装在下压座1-52上且其下端与上压盖1-10 连接;所述压紧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压紧驱动机构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下压 座1-52上。实际使用时,下压座1-52通过下压套管1-15对上压盖1-10进行下压。
[0092]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供水装置的供水口连接的 蓄能器6-12,所述主加压管6-1的进口与蓄能器6-12的出口连接。
[0093] 并且,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水枪,多个所述注水管的进口均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 述水枪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枪的进水口与蓄能器6-12的出口连接。通过所述水枪从下至 上向水套1-11内注水时,能有效减少水套1-11内的气泡,确保测试精度,并且使用操作简 便。同时,由于水套1-11内采用从下至上的注水方式,能确保水套1-11与水槽1-12内的水完 全隔离,进一步确保测试精度。并且,水槽1-12的水位低于水套1-11的上沿口。
[0094] 实际使用时,所述主加压管6-1的进口通过供水管6-5与蓄能器6-12的出口连接, 所述供水管6-5上装有第二压力检测单元6-16,所述第二压力检测单元6-16与第一主控器 7-1连接。
[0095] 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水装置的供水口与蓄能器6-12的进口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6- 13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6-13上装有第一控制阀6-8,所述第一控制阀6-8由第一主控 器7-1进行控制且其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并且,所述供水装置为水源8。
[0096] 实际使用时,所述水槽排水管6-22上装有由第一主控器7-1进行控制的第Ξ电磁 阀6-29。
[0097] 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气装置为压力为30MPa的气源9。所述供气管6-6上装有第二控 制阀6-9,所述第二控制阀6-9由第一主控器7-1进行控制且其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
[0098]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装于主加压管6-1上的第Ξ控制阀6-20,所述第 Ξ控制阀6-20由第一主控器7-1进行控制且其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
[0099] 并且,所述供气管6-6上装有第Ξ压力检测单元6-21,所述第Ξ压力检测单元6-21 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
[0100] 所述供气管6-6上装有第一减压阀6-17和第二空气过滤器6-18。所述第一减压阀 6- 17由第一主控器7-1进行控制且其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6-13上装有 第一空气过滤器6-14,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6-14与主排水管6-15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排水 管1-18均与主排水管6-15连接。
[0101]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加压管6-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主加压管6-1的进口连接 且二者的出口连接;每个所述主加压管6-1上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第Ξ控制阀6-20和一个所 述电液增压累6-7。并且,两个所述电液增压累6-7分别为增压累GYB1和增压累GYB2。
[0102] 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主加压管6-1的数量进行相应调整。本实施例中, 两个所述主加压管6-1为并联连接且二者互不影响。
[010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监控装置还包括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7- 5,多个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单元6-4均通过数据采集装置7-5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并且,所 述第二压力检测单元6-16通过数据采集装置7-5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
[0104]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称重装置4-3均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
[0105] 如图1-6所示,多个所述称重装置4-3与第一主控器7-1之间均通过串行通信接口 7- 4进行连接。
[0106] 本实施例中,所述称重装置4-3为电子天平。
[0107]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紧驱动机构为第二气缸1-14,两个所述第二气缸1-14均呈竖 直向布设且二者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两个所述第二气缸1-14的上部均安装在上部支座 1-51上且二者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压座1-52连接。
[0108] 并且,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机构为第一气缸1-13,所述第一气缸1-13呈水平布 设且二者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1-13为无杆气缸。
[0109] 实际布设安装时,两个所述第一气缸1-1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滑移座1-9的正 后方。
[0110]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1-3均为第Ξ气缸1-24,两个所述第Ξ气缸 1-24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0111] 如图1-5所示,两个所述第一气缸1-13分别为气缸SJG1和气缸SJG2,两个所述第Ξ 气缸1-24分别为气缸ZDG1和气缸ZDG2,两个所述第二气缸1-14分别为气缸PDG1和气缸 PDG2〇
[0112]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接头5和连接接头1-7均为快速接头。
[0113] 如图1-2所示,所述上支架1-4与承重支架1-1呈垂直布设。
[0114] 实际加工时,所述承重支架1-1为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为型钢框架。所述承重 支架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挡板。并且,两个所述承重支架1-1的之间后侧设置有呈竖直 向布设的后挡板。
[0115]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承重支架1-1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第一平移轨道1-2均与 承重支架1-1呈平行布设。
[0116] 如图1-5所示,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与供气管6-6连接的第Ξ连接管6-23和Ξ个分 别与第Ξ连接管6-23的出口连接的分支管6-24,Ξ个所述分支管6-24的出口分别与Ξ个电 磁换向阀6-25的进口连接;Ξ个所述分支管6-24分别为第一分支管、第二分支管和第Ξ分 支管,Ξ个所述电磁换向阀6-25均为气动电磁换向阀且Ξ者分别为与所述第一分支管、第 二分支管和第Ξ分支管连接的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和第Ξ电磁换向阀,所述 第一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气缸1-13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 两个工作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气缸1-14连接,所述第Ξ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口分别与 两个所述第Ξ气缸1-24连接。
[0117] 本实施例中,Ξ个所述电磁换向阀6-25均为Ξ位五通电磁换向阀。每个所述分支 管6-24上均装有第二减压阀6-26。
[0118] 同时,所述第Ξ连接管6-23上装有第四压力检测单元6-27,所述第四压力检测单 元6-27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
[0119]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Ξ连接管6-23上装有第Ξ空气过滤器6-28。
[0120] 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二分支加压管1-8、竖向连接管1-6和连接接头1-7的数量均相 同且其数量均为Μ个,其中Μ为正整数且M=2~8。
[0121] 本实施例中,M=4,4个所述连接接头1-7分别布设在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角上。实 际使用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Μ的取值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012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支加压管6-2的数量为4个且其数量与第二分支加压管1- 8的数量相同。4个所述第一分支加压管6-2上所装的第一电磁阀6-3分别为电磁阀JZF1、电 磁阀JZF2、电磁阀JZF3和电磁阀JZF4,4个所述第一分支加压管6-2上所装的压力表6-19分 别为压力表PZ1、压力表PZ2、压力表PZ3和压力表PZ4。
[0123] 相应地,所述第一排水管1-16和第二排水管1-18的数量均为4个,4个所述第一排 水管1-16上所装的第四控制阀1-17分别为控制阀STF1、控制阀STF2、控制阀STF3和控制阀 STF4,4个所述第二排水管1-18上所装的第五控制阀1-19分别为控制阀SF1、控制阀SF2、控 制阀SF3和控制阀SF4。
[0124]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分支加压管6-2上均装有一个压力表6-19。
[0125] 如图1-3、图1-4所示,所述测试小车3包括第一车架3-3、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被测 试气瓶2放置的气瓶放置架3-2、安装在第一车架3-3内侧中上部的水平托板3-4和多个均安 装在所述第一车架底部的第一行走轮3-1,所述第一车架3-3呈水平布设;所述气瓶放置架 3-2的数量与水套1-1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气瓶放置架3-2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布设于同 一水平面上;每个所述气瓶放置架3-2均包括一个上限位板3-21、一个位于上限位板3-21正 下方的下限位板3-26和多个分别支撑于上限位板3-21与下限位板3-26之间的支撑杆3-22, 所述上限位板3-21和下限位板3-26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的中部均开有一个供被测试气瓶2 放置的圆形通孔,每个所述支撑杆3-22的上端均固定在上限位板3-21上且其下端均固定在 水平托板3-4上,所述上限位板3-21、下限位板3-26和水平托板3-4上均开有多个供支撑杆 3-22安装的安装孔。每个所述气瓶放置架3-2均呈竖直向布设。
[0126]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架3-3为长方体第一车架。
[0127] 并且,所述长方体第一车架包括第一上框架3-31和位于第一上框架3-31正下方的 第一下框架3-32,所述第一上框架3-31和第一下框架3-3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均为 矩形框架;所述第一上框架3-31和第一下框架3-32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之间通过四个第一 竖向支撑柱3-33进行连接,四个第一竖向支撑柱3-33分别支撑于第一上框架3-31的四个顶 角下方。
[0128] 实际加工时,所述水平托板3-4与四个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柱3-33均固定连接。
[0129]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框架3-32上设置有四个对水平托板3-4进行支撑的竖向 支杆3-5,四个所述竖向支杆3-5的上端均固定在水平托板3-4上且其底端均固定在第一下 框架3-32上。
[0130] 并且,所述第一下框架3-32由四个水平连杆连接而成,四个所述竖向支杆3-5的底 端分别固定四个所述水平连杆的中部。
[013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框架3-31和第一下框架3-32均为不诱钢框架,所述第一 竖向支撑柱3-33为不诱钢柱体,所述水平托板3-4为不诱钢板。所述上限位板3-21和下限 位板3-26均为不诱钢板。
[0132] 实际使用时,多个所述气瓶放置架3-2的布设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水套1-11的布 设位置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气瓶放置架3-2的上限位板3-21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多个所 述气瓶放置架3-2的下限位板3-26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133]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瓶放置架3-2的数量为四个。
[0134]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3-22的上下两端均为螺纹段,所述支撑杆3-22的上端装 有上限位螺母3-23且其下端装有第一限位螺母3-24和第二限位螺母3-25,所述第一限位螺 母3-24位于第二限位螺母3-25上方;所述上限位螺母3-23位于上限位板3-21上方,所述第 一限位螺母3-24支撑于下限位板3-26与水平托板3-4之间,所述第二限位螺母3-25位于水 平托板3-4下方。
[0135] 实际加工时,多个所述上限位板3-2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分两列进行布设, 每列所述上限位板3-21均包括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上限位板3-21,每列所述上限位板3-21 中的多个所述上限位板3-21均呈均匀布设;多个所述下限位板3-26与上限位板3-21的结构 和尺寸均相同。
[0136]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限位板3-21为正方形平板。
[0137]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气瓶放置架3-2中所包括支撑杆3-22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 所述支撑杆3-22分别支撑于上限位板3-21的四个顶角上。
[0138] 并且,所述上限位板3-2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上限位板3-21分别布设在一个 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
[0139] 同时,为平推简便,所述第一车架3-3的上部后侧设置有第一水平推把3-6。
[0140] 实际进行装车时,将多个内部注满水并加盖密封接头1的被测试气瓶2分别由上至 下放入测试小车3的多个所述气瓶放置架3-2内即可,使用操作非常简便。
[0141]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竖向支架14-1之间由后向前设置有第一分隔杆14-14、第二 分隔杆14-15和第Ξ分隔杆14-16,所述第一分隔杆14-14、第二分隔杆14-15和第Ξ分隔杆 14-16均呈水平布设且其均与竖向支架14-1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一分隔杆14-14、第二分隔 杆14-15和第Ξ分隔杆14-16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吊装入口区与所述入口侧倒水烘 干区之间通过第一分隔杆14-14进行分隔,所述入口侧倒水烘干区与所述出口侧倒水烘干 区之间通过第二分隔杆14-15进行分隔,所述出口侧倒水烘干区与所述吊装出口区之间通 过第Ξ分隔杆14-16进行分隔。
[0142] 并且,所述第一分隔杆14-14、第二分隔杆14-15和第Ξ分隔杆14-16均位于两个所 述竖向支架14-1的上部之间。
[0143] 如图2-4、图2-5所示,所述运送小车13还包括上托板13-3和位于上托板13-3正下 方的下托板13-4,所述上托板13-3和下托板13-4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托板13-3位于第二 车架13-1上部且其为所述水平放置平台,所述上托板13-3上开有多个分别供气瓶夹具11上 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放置的圆形通孔。所述下托板13-4位于第二车架13-1的内 侧中上部。
[0144] 所述上托板13-3底部设置有多个分别对气瓶夹具11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 气瓶2进行限位的上限位套筒13-5,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13-5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分 别布设在多个所述圆形通孔的正下方;所述下托板13-4上部设置有多个分别对气瓶夹具11 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进行限位的下限位套筒13-6,多个所述下限位套筒13-6 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13-5的正下方;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13-5和多个所述下限 位套筒13-6均呈竖直向布设。
[0145]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下限位套筒13-6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0146] 实际加工时,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13-5和多个所述下限位套筒13-6均为不诱钢圆 形套筒。并且,所述上限位套筒13-5和下限位套筒13-6的内径相同。
[0147]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车架13-1为长方体第二车架。
[014引实际加工时,所述长方体第二车架包括第二上框架13-11和位于第二上框架13-11 正下方的第二下框架13-12,所述第二上框架13-11和第二下框架13-1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 同且二者均为矩形框架;所述第二上框架13-11和第二下框架13-12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之 间通过四个第二竖向支撑柱13-13进行连接,四个第二竖向支撑柱13-13分别支撑于第二上 框架13-11的四个顶角下方。
[0149]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托板13-3支撑于第二上框架13-11上,所述下托板13-4与四个 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柱13-13均固定连接。
[0150] 并且,所述第二上框架13-11和第二下框架13-12均为不诱钢框架,所述第二竖向 支撑柱13-13为不诱钢柱体,所述上托板13-3和下托板13-4均为不诱钢板。
[0151]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托板13-3上所开圆形通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圆形通孔 分别布设在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
[0152] 相应地,所述上限位套筒13-5和下限位套筒13-6的数量均为四个。
[015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车架13-1的后侧上部设置有第二水平推把13-7。
[0154] 实际使用时,所述水平位移检测单元16-4布设在所述平移支架上,所述高度检测 单元16-5布设在水平吊装架14-7上。
[015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控器16-3安装在第二控制柜内,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单元 16- 1和第二显示单元16-2均安装在所述第二控制柜的前侧壁上。
[0156]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翻转倒水机构17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布设在同一水平面 上。
[0157] 并且,两个所述翻转倒水机构17的结构相同。每个所述翻转倒水机构17均包括一 个呈水平布设的翻转轴17-2、对翻转轴17-2进行驱动的翻转驱动机构17-3和左右两个分别 对气瓶夹具11的左右两侧进行夹持的竖向夹持板17-1,所述翻转驱动机构17-3与翻转轴 17- 2进行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竖向夹持板17-1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翻转轴 17-2与竖向支架14-1呈垂直布设,所述翻转轴17-2位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14-1之间且其左 右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支架14-1上,两个所述竖向夹持板17-1均布设在同一水平 面上且二者分别安装在翻转轴17-2的左右两侧。
[0158]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竖向夹持板17-1分别由两个第五气缸进行驱动,实现对气 瓶夹具11的夹紧或松开。
[0159] 实际使用时,两个所述竖向夹持板17-1也可W为电动夹持板,且两个所述竖向夹 持板17-1均由第二主控器16-3进行控制且其与第二主控器16-3连接。
[0160]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夹紧机构14-9分别由两个第四气缸进行驱动,实现对气瓶 夹具11的夹紧或松开。
[0161] 实际使用时,两个所述夹紧机构14-9也可W均为电动夹紧机构且二者均与第二主 控器16-3连接。
[0162] 所述翻转轴17-2为能进行180°旋转的旋转轴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 两个所述竖向支架14-1上。所述翻转驱动机构17-3由第二主控器16-3进行控制且其与第二 主控器16-3连接。因而,两个所述竖向夹持板17-1均安装在翻转轴17-2上且均能在翻转轴 17-2上右移动。
[0163]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翻转倒水机构17均为电动翻转机构,即翻转驱动机构17-3 为电动驱动机构,如驱动电机。
[0164] 实际使用时,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两个烘干箱15-3,两个所述烘干箱15-3分别位 于所述入口侧倒水烘干区和所述出口侧倒水烘干区内且二者均呈水平布设;两个所述烘干 箱15-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翻转倒水机构17的正下方。
[0165]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烘干设备均为热风机,两个所述烘干管道均为热风管;所述 入口侧烘干管道为入口侧热风管,所述出口侧烘干管道为出口侧热风管;所述入口侧烘干 设备为入口侧热风机15-1,所述出口侧烘干设备为出口侧热风机15-2;两个所述热风机均 由第二主控器16-3进行控制且其与第二主控器16-3连接。
[0166] 实际安装时,两个所述热风机均安装在所述第二控制柜内,所述第二控制柜的左 右侧壁上均开有一个供所述热风管安装的风管安装口。
[0167]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热风管分别伸入至两个所述烘干箱15-3内,每个所述烘干 箱15-3内均设置有多个与伸入至其内部的所述烘干管道连接的喷嘴,所述喷嘴的数量与气 瓶夹具11上所夹持被测试气瓶2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喷嘴的布设位置分别与气瓶夹具11 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
[0168] 如图2-2、图2-3、图2-6及图2-7所示,所述气瓶夹具11包括夹持框架、两个均安装 在所述夹持框架内的竖向限位板和多个分别对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进行限位的气瓶限位 件,所述夹持框架为平面框架,所述夹持框架、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和多个所述气瓶限位件 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夹持框架为矩形且其由前后两个呈平行布设的侧挡板和左右 两个能在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进行左右水平移动的夹持板拼接而成,两个所述夹持板呈平 行布设且二者均夹持于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两个所述侧挡板和两个所述夹持板均呈竖直 向布设且其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169] 两个所述侧挡板分别为位于两个所述夹持板前后两侧的前挡板11-3和后挡板1 Ι? α,两个所述夹持板分别为左夹持板 11-1 和位于左夹持板 11-1 右侧的右夹持板 11-2,两个所 述夹持板均与前挡板11-3呈垂直布设;所述前挡板11-3和后挡板11-4之间通过两个所述竖 向限位板进行连接,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与前挡板11-3呈垂直布 设,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分别为左限位板11-5和位于左限位板11-5右侧的右限位板11-6; 多个所述气瓶限位件分左右两列进行布设,两列所述气瓶限位件呈对称布设;每列所述气 瓶限位件均包括多个从前至后布设在同一直线上的所述气瓶限位件,多个所述气瓶限位件 的结构均相同且每个所述气瓶限位件均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夹持块11-7,两个所述夹 持块11-7分别夹持于被测试气瓶2的中部左右两侧;两列所述气瓶限位件中位于所述夹持 框架左侧的一列所述气瓶限位件为左侧气瓶限位件,且位于所述夹持框架右侧的一列所述 气瓶限位件为右侧气瓶限位件;所述左侧气瓶限位件中的两个所述夹持块11-7分别固定在 左夹持板11-1和左限位板11-5上,所述右侧气瓶限位件中的两个所述夹持块11-7分别固定 在右限位板11-6和右夹持板11-2上。
[0170] 如图2-3所示,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的中部之间通过水平连接板11-8进行连接,所 述水平连接板11-8上开有多个限位孔11-9,多个所述限位孔11-9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直线 上且其均位于水平连接板11-8的中屯、线上;所述水平吊装架14-7的中部下方设置有多个布 设在同一竖直面上且分别插入多个所述限位孔11-9内的竖向限位杆14-6,所述竖向限位杆 14-6的数量与限位孔11-9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竖向限位杆14-6的布设位置分别与多个所 述限位孔11-9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
[0171]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11-9的数量为Ξ个。实际使用时,可W根据具体需要,对 限位孔11 -9的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0172] 实际使用时,每个所述夹持板与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均通过紧固件11-10进行连 接,所述紧固件11-10安装在所述夹持板上,每个所述侧挡板的左右两侧均开有一个供紧固 件11 -10左右移动的水平滑槽。
[0173] 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11-10为连接螺栓。
[0174] 实际加工时,两个所述侧挡板、两个所述夹持板和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均为平直 钢板。所述夹持块11-7为树脂夹持块。每个所述夹持块11-7的外侧壁均为平面且其内侧壁 均为弧形面。
[0175] 实际安装时,每个所述夹紧机构14-9均通过前后两个吊杆14-10吊装在水平吊装 架14-7上,两个所述吊杆14-10底端均固定在夹紧机构14-9上且其顶端固定在水平吊装架 14-化。
[0176]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吊装架14-7上设置有一个上连接板14-11,所述上连接板 14-11与水平吊装架14-7呈垂直布设,两个所述吊杆14-10的顶端分别固定在上连接板14- 11的前后两侧。
[0177]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竖向支架14-1均呈水平布设。
[0178] 并且,所述竖向支架14-1为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为型钢框架。
[0179] 实际使用时,每个所述竖向支架14-1均通过多个错栓14-12紧固固定在地面上。并 且,所述竖向支架14-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挡板14-13。
[0180]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竖向支架14-1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第二平移轨道14-2均 与竖向支架14-1呈平行布设。
[018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水平移动驱动机构18为第Ξ气缸,所述第Ξ气缸呈水平布 设且二者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0182] 并且,所述第Ξ气缸为无杆气缸。两个所述第Ξ气缸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滑移 座14-5的正后方。
[0183]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14-8均为第四气缸,两个所述第四气缸均 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018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单元16-6包括六个按钮,六个所述按钮包括两个 分别对两个所述热风机进行启停控制的风机启停控制按钮、两个分别对两个所述第Ξ气缸 进行伸缩控制的第Ξ气缸伸缩控制按钮和两个分别对两个所述第四气缸进行伸缩控制的 第四气缸伸缩控制按钮。
[0185] 实际使用时,采用本实用新对碳纤维气瓶进行水压试验时,包括步骤:
[0186] 步骤一、水压测试:采用所述水压测试装置对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的变形量与承 压能力分别进行测试,测试过程如下:
[0187] 步骤1-1、测试前准备工作,过程如下:
[0188] 步骤1-101、气瓶注水及装车静置:向被测试气瓶2内注满水并加盖密封接头5,再 将被测试气瓶2装于测试小车3上,静置8小时W上;
[0189] 步骤1-102、测试小车推至吊装工位:将装有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的测试小车3平 推至吊装工位,此时测试小车3位于两个所述承重支架1-1之间前侧且其位于水槽1-12前 侧;
[0190] 步骤1-103、初始称重值记录:对多个所述称重装置4-3的初始称重值分别进行记 录;
[0191] 多个所述称重装置4-3中第i个称重装置4-3的初始称重值记作mio,其中i为正整数 且i = l、2、…、Μ,Μ为称重装置4-3的数量;
[0192] 步骤1-2、气瓶吊装:通过第一主控器7-1控制两个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机构, 将所述平移支架与所述竖向吊装架同步向前平移至吊装工位,再将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 分别吊装于所述竖向吊装架下方,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上所装的密 封接头5分别与多个所述连接接头1-7锁紧连接;此时,所述竖向吊装架位于水槽1-12前侧 且其位于步骤1-102中所述测试小车3上方;
[0193] 步骤1-3、气瓶移至测试工位:通过第一主控器7-1控制两个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 动机构,将所述平移支架、所述竖向吊装架与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同步向后平移至测试工 位;此时,吊装于所述竖向吊装架下方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分别位于水槽1-12内多个所 述水套1-11的正上方;
[0194] 步骤1-4、加压试验:过程如下:
[01M]步骤1-4011、气瓶下放及水套上压盖压紧密封:通过第一主控器7-1控制两个所述 第一竖向提升架1-3,对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同步进行竖直下放并分别浸入多个所述水套 1-11内;再通过第一主控器7-1控制所述压紧驱动机构,对多个所述上压盖1-10同步进行下 压,并将多个所述上压盖1-10分别压紧固定在多个所述水套1-11上,完成多个所述水套1- 11的密封过程;
[0196] 步骤1-4012、加压:打开各第一分支加压管6-2上所装的第一电磁阀6-3与各第一 排水管1-16上所装的第四控制阀1-17,再启动电液增压累6-7且通过电液增压累6-7对多个 所述被测试气瓶2分别进行加压,直至将各被测试气瓶2均加压至预先设定的测试压力值; 加压过程中,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单元6-4对各第一分支加压管6-2的管内压力分别 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同步传送至第一主控器7-1;
[0197] 步骤1-4013、保压:步骤1-4012中加压完成后,关闭电液增压累6-7与各第一分支 加压管6-2上所装的第一电磁阀6-3,并按照预先设计的保压时间,对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 分别进行保压;保压过程中,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单元6-4对各第一分支加压管6-2 的管内压力分别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同步传送至第一主控器7-1;
[0198] 步骤1-4014、保压后称重值记录:步骤1-4013中保压过程完成时,对此时多个所述 称重装置4-3的称重值分别进行记录,且此时各称重装置4-3的称重值均为保压后称重值;
[0199] 多个所述称重装置4-3中第i个称重装置4-3的保压后称重值记作mu;
[0200] 步骤1-4015、泄压:步骤1-4013中保压过程完成后,打开各第一分支加压管6-2上 所装的第一电磁阀6-3,对各被测试气瓶2分别进行泄压;
[0201 ] 步骤1-4016、泄压后称重值记录:步骤1-4015中泄压过程完成后,对此时多个所述 称重装置4-3的称重值分别进行记录,且此时各称重装置4-3的称重值均为泄压后称重值;
[0202] 多个所述称重装置4-3中第i个称重装置4-3的泄压后称重值记作mi2;
[0203] 步骤1-4017、气瓶起吊并向前平移至吊装工位:先通过第一主控器7-1控制所述压 紧驱动机构,对多个所述上压盖1-10同步进行上提;再通过第一主控器7-1控制两个所述第 一竖向提升架1-3,对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同步进行竖直上提并从多个所述水套1-11内提 出;之后,通过第一主控器7-1控制两个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机构,将所述平移支架、所述 竖向吊装架与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同步向前平移至吊装工位;
[0204] 步骤1-5、数据整理:人工根据步骤1-103中记录的各称重装置4-3的初始称重值、 步骤1-4014中记录的各称重装置4-3的保压后称重值和步骤1-4016中记录的各称重装置4- 3的泄压后称重值,计算得出各被测试气瓶2的全变形量、残余变形量、残余变形率和弹性 变形量;
[02化]步骤1-103中记录的各称重装置4-3的初始称重值、步骤1-4014中记录的各称重装 置4-3的保压后称重值和步骤1-4016中记录的各称重装置4-3的泄压后称重值均为该称重 装置4-3上所放水容器4-2内水的质量;
[0206] 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中第i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的全变形量、残余变形量、残余变 形率和弹性变形量,分别记作Vi〇、Vii、化和Vi2;步骤1-4011中第i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装入多 个所述水套1-11中第i个所述水套1-11内,第i个所述水套1-11通过第一排水管1-16与第i 个称重装置4-3上所放的水容器4-2连接;其中,= % = ^xl〇〇%, Vi2=Vio-Vii,P为水容器4-2内水的密度。
[0207] 步骤二、倒水及烘干处理:采用所述水压辅助测试装置对步骤一中水压测试完成 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进行倒水及烘干处理,过程如下:
[0208] 步骤2-1、气瓶夹持并装车:将完成水压试验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均夹持于气 瓶夹具11上,再将夹持有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的气瓶夹具11水平放置于运送小车13的所 述水平放置平台上;
[0209] 步骤2-2、运送小车平推至吊装入口区内:将步骤2-1中所述运送小车13平推至所 述吊装入口区内;
[0210] 步骤2-3、夹具夹紧及提升: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14-8 进行控制,将水平吊装架14-7竖直下放,直至两个所述夹紧机构14-9对称布设在气瓶夹具 11的左右两侧;再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两个所述夹紧机构14-9进行控制,使两个所述夹 紧机构14-9分别夹紧固定在气瓶夹具11的左右两侧,此时气瓶夹具11水平夹持于两个所述 夹紧机构14-9之间;之后,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14-8进行控制, 将气瓶夹具11与其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同步进行竖直向上提升,直至将多个 所述被测试气瓶2均从运送小车13内提出;
[0211] 步骤2-4、气瓶倒水及烘干处理,过程如下:
[0212] 步骤2-401、倒水烘干次数及各次倒水烘干的烘干设备设定:通过第二参数设置单 元16-6对步骤2-1中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的倒水烘干次数与各次倒水烘干的烘干设备分 别进行设定;
[0213] 其中,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的倒水烘干次数为一次或两次;当倒水烘干次数为一 次时,该次倒水烘干的烘干设备为所述入口侧烘干设备或所述出口侧烘干设备;当倒水烘 干次数为两次时,两次倒水烘干的烘干设备分别为所述入口侧烘干设备和所述出口侧烘干 设备;
[0214] 步骤2-402、倒水烘干处理:根据步骤2-401中所设定的倒水烘干次数及各次倒水 烘干的烘干设备,对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同步进行倒水烘干处理;
[0215] 其中,当步骤2-401中所设定的倒水烘干次数为一次且该次倒水烘干的烘干设备 为所述入口侧烘干设备时,倒水烘干处理过程如下:
[0216] 步骤2-40211、向前平移至入口侧烘干区: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两个所述第二水 平移动驱动机构18进行控制,将气瓶夹具11与其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同步向 前平移至所述入口侧倒水烘干区内;
[0217] 步骤2-40212、竖直下放至翻转倒水位置: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两个所述第二竖 向提升架14-8进行控制,将气瓶夹具11与其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同步进行竖 直下放,直至将气瓶夹具11下放至所述入口侧倒水烘干区内的翻转倒水机构17上;
[0218] 步骤2-40213、向下翻转倒水及烘干处理: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所述入口侧倒水 烘干区内的翻转倒水机构17进行控制,将气瓶夹具11与其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 2同步向下进行180°翻转,使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的瓶口均朝下,W将各被测试气瓶2内存 留的水倒出;之后,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所述入口侧烘干设备进行控制,并通过所述入口 侧烘干设备与所述入口侧烘干管道对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同步进行烘干处理;
[0219] 步骤2-40214、向上翻转复位及向上提升: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所述入口侧倒水 烘干区内的翻转倒水机构17进行控制,将气瓶夹具11与其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 2同步向上进行180°翻转,使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的瓶口均朝上;之后,通过第二主控器 16-3对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14-8进行控制,将气瓶夹具11与其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 测试气瓶2同步进行竖直向上提升,直至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均位于所述入口侧倒水烘干 区内的翻转倒水机构17上方;
[0220] 当步骤2-401中所设定的倒水烘干次数为一次且该次倒水烘干的烘干设备为所述 出口侧烘干设备时,倒水烘干处理过程如下:
[0221] 步骤2-40221、向前平移至出口侧烘干区: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两个所述第二水 平移动驱动机构18进行控制,将气瓶夹具11与其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同步向 前平移至所述出口侧倒水烘干区内;
[0222] 步骤2-40222、竖直下放至翻转倒水位置:按照步骤2-40212中所述的方法,通过第 二主控器16-3对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14-8进行控制,将气瓶夹具11与其上所夹持的多 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同步进行竖直下放,直至将气瓶夹具11下放至所述出口侧倒水烘干区 内的翻转倒水机构17上;
[0223] 步骤2-40223、向下翻转倒水及烘干处理: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所述入口侧倒水 烘干区内的翻转倒水机构17进行控制,将气瓶夹具11与其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 2同步向下进行180°翻转,使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的瓶口均朝下,W将各被测试气瓶2内存 留的水倒出;之后,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所述出口侧烘干设备进行控制,并通过所述出口 侧烘干设备与所述出口侧烘干管道对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同步进行烘干处理;
[0224] 步骤2-40224、向上翻转复位及向上提升: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所述出口侧倒水 烘干区内的翻转倒水机构17进行控制,将气瓶夹具11与其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 2同步向上进行180°翻转,使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的瓶口均朝上;之后,通过第二主控器 16-3对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14-8进行控制,将气瓶夹具11与其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 测试气瓶2同步进行竖直向上提升,直至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均位于所述出口侧倒水烘干 区内的翻转倒水机构17上方;
[0225] 当步骤2-401中所设定的倒水烘干次数为两次时,倒水烘干处理过程如下:
[0。6] 步骤2-40231、按照步骤2-40211至步骤2-40214中所述的方法,完成第一倒水烘干 处理;
[0227] 步骤2-40232、按照步骤2-40221至步骤2-40224中所述的方法,完成第二倒水烘干 处理;
[02%]步骤2-5、向前平移至吊装出口区: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两个所述第二水平移动 驱动机构18进行控制,将气瓶夹具11与其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同步向前平移 至所述吊装出口区内;
[0229] 本步骤中,将气瓶夹具11与其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同步向前平移至 所述吊装出口区内之前,将运送小车13平推至所述吊装出口区内;
[0230] 步骤2-6、吊装出口区内下放及夹具松开: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两个所述第二竖 向提升架14-8进行控制,将水平吊装架14-7竖直下放,直至气瓶夹具11水平放置于运送小 车13的所述水平放置平台上;再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两个所述夹紧机构14-9进行控制, 使两个所述夹紧机构14-9均松开气瓶夹具11;
[0231] 步骤2-7、上下提升及向后平移复位: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 升架14-8进行控制,将水平吊装架14-7竖直向上提升;之后,通过第二主控器16-3对两个所 述第二水平移动驱动机构18进行控制,将水平吊装架14-7向后平移至所述吊装入口区内。
[0232] 本实施例中,步骤1-101中在被测试气瓶2上加盖密封接头即寸,人工用电动力矩扳 手进行加盖。步骤1-2中进行气瓶吊装时,人工辅助将被测试气瓶2上的密封接头5与连接接 头1-7校正,自动连接锁紧。
[0233] 本实施例中,步骤1-4中进行加压试验之前,需先将各排气管1-21上所装的排气开 关1-22均打开;步骤1-4011中完成气瓶下放及水套上压盖压紧密封后,对各上压盖1-10上 所装排气管1-21内存在的气泡进行观测;待各排气管1-21内均无气泡后,将各排气管1-21 上所装的排气开关1-22均关闭。
[0234] 本实施例中,步骤1-4中进行加压试验之前,需先将水槽1-12内和多个所述水套1- 11内均注满水,所述水槽1-12的水位与水套1-11的上边沿相平齐;步骤1-4011中多个所述 被测试气瓶2分别浸入多个所述水套1-11内时,各水套1-11内均无水溢出;其中,向水槽1- 12内注水时,通过水槽供水管6-10进行注水;向各水套1-11内注水时,采用所述水枪且通过 与该水套1-11连接的所述注水管进行注水。
[0235] 本实施例中,步骤1-2中进行气瓶吊装之前,需先对各上压盖1-10对水套1-11的密 封情况进行检查,检查过程如下:
[0236] 步骤1-40111、水套内排水及上压盖压紧:打开各第二排水管1-18上所装的第五控 制阀1-19,将各水套1-11内的水排空;之后,通过第一主控器7-1控制所述压紧驱动机构,对 多个所述上压盖1-10同步进行下压,并将多个所述上压盖1-10分别压紧固定在多个所述水 套1-11上;
[0237] 步骤1-40112、水槽内注水:通过水槽供水管6-10向水槽1-12内注水,直至步骤1- 40111中多个所述上压盖1-10均浸入水下;
[0238] 步骤1 -40113、水套内注水:通过多个所述注水管分别向各水套1 -11内注水,注水 过程中对观察各上压盖1-10周侧是否有气泡产生,并根据观察结果,对各上压盖1-10对水 套1-11的密封情况进行判断;其中,当上压盖1-10周侧有气泡产生时,说明该上压盖1-10对 水套1-11的密封情况为不合格;否则,说明该上压盖1-10对水套1-11的密封情况为合格。
[0239] 由上述内容可知,对碳纤维气瓶变形量与承压能力进行测试时,采用称重法。本实 施例中,步骤1-4011中将多个所述上压盖1-10分别压紧固定在多个所述水套1-11上时,多 个所述水容器4-2内均存有水,即水容器4-2的初始水位;多个所述水容器4-2的初始水位均 高于水套1-11的下开口高度,此时电子天平输出初始称重值;步骤1-4中水压试验过程中, 被测试气瓶2受压之后产生变形,从水套1-11内挤出的水进入电子天平上的水容器4-2内, 水容器4-2内的水位上升,此时电子天平输出保压后称重值;待被测试气瓶2内缓慢泄压时, 被测试气瓶2的体积变小,水容器4-2内的水根据吸虹原理通过回流到水套1-11中,水容器 4-2内的水位下降,此时电子天平输出泄压后称重值。
[0240] 本实施例中,步骤1-4017中将所述平移支架、所述竖向吊装架与多个所述被测试 气瓶2同步向前平移至吊装工位后,将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从所述竖向吊装架拆卸下来, 人工用电动力矩扳手将各被测试气瓶2瓶口上安装的密封接头5卸掉。
[0241] W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 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W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W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多个被测试气瓶(2)的变形量与 承压能力进行测试的水压测试装置和位于所述水压测试装置后侧的水压辅助测试装置; 所述水压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机架(1)、位于测试机架(1) 一侧的测试操作台(4)、对被测 试气瓶(2)进行加压的加压装置、安装在测试机架(1)上的测试箱和供多个被测试气瓶(2) 平稳放置并能将被测试气瓶(2)平移至测试机架(1)前侧的测试小车(3),装于测试小车(3) 上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被测试气瓶(2)为碳纤维气瓶,所述碳 纤维气瓶的瓶口上装有密封接头(5); 所述测试机架(1)为桁车式机架;所述桁车式机架包括下部支撑架、位于所述下部支撑 架上方且能在水平面上进行前后移动的平移支架和能在竖直面上进行上下移动的竖向吊 装架,所述竖向吊装架安装在所述平移支架上;所述下部支撑架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 承重支架(1-1),两个所述承重支架(1-1)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上部均安装有一个供所述 平移支架前后移动的第一平移轨道(1-2),两个所述第一平移轨道(1-2)均呈水平布设且二 者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第一平移轨道(1-2)呈平行布设;所述竖向吊装架包括 一个能在竖直面上进行上下移动的上支架(1-4)、位于上支架(1-4)正下方的安装座(1-5)、 多个均安装在安装座(1-5)上的竖向连接管(1-6)和多个分别与多个所述竖向连接管(1-6) 连接的第二分支加压管(1-8),所述上支架(1-4)和安装座(1-5)均呈水平布设;多个所述第 二分支加压管(1-8)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竖向连接管(1-6)的正上方,每个所述第二分支加 压管(1-8)的底端均与位于其下方的竖向连接管(1-6)上端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二分支加压 管(1-8)上部均固定在上支架(1-4)上;每个所述竖向连接管(1-6)底部均装有一个用于与 密封接头(5)进行连接的连接接头(1-7);所述上支架(1-4)和安装座(1-5)均呈水平布设, 且上支架(1-4)与第一平移轨道(1-2)呈垂直布设;所述平移支架包括左右两个带动上支 架(1-4)进行上下移动的第一竖向提升架(1-3),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1-3)均呈竖直 向布设,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1-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承重支架(1-1)的正上方且二者 呈对称布设,所述上支架(1-4)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1-3)上; 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1-3)的底部均安装有一个能沿第一平移轨道(1-2)前后移动的 第一滑移座(1-9),所述第一滑移座(1-9)安装于第一平移轨道(1-2)上;两个所述承重支架 (1-1)的后侧上部均设置有一个带动第一滑移座(1-9)进行前后移动的第一水平移动驱动 机构,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机构位于第一滑移座(1-9)后侧且其与第一滑移座(1-9)进行 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分支加压管(1-8)和竖向连接管(1-6)的数量相同且二者均为刚性管; 所述测试箱包括一个安装于两个所述承重支架(1-1)之间后侧的水槽(1-12)和多个均 布设于水槽(1-12)内的水套(1-11 ),多个所述水套(1-11)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呈竖直向布 设,所述水槽(1-12)呈水平布设,且多个所述水套(1-11)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个所述 水套(1-11)均为上部开口的圆柱形套体;所述测试小车(3)位于两个所述承重支架(1-1)之 间前侧,且测试小车(3)位于水槽(1-12)前侧; 所述水套(1-11)的数量与竖向连接管(1-6)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竖向连接管(1-6)上 均同轴套装有一个对水套(1-11)的上部开口进行封堵的上压盖(1-10),多个所述水套(1-11)的布设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上压盖(1-10)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多个所述上压盖(1-10)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位于安装座(1-5)下方,所述安装座(1-5)上安装有带动 多个所述上压盖(1-10)进行上下移动的压紧驱动机构,多个所述上压盖(1-10)均与所述压 紧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主加压管(6-1)、与供水装置连接的供水管(6-5)、与供气装置连接 的供气管(6-6)、多个分别与主加压管(6-1)的出口连接的第一分支加压管(6-2)和一个与 主加压管(6-1)的出口连接的水槽供水管(6-10),所述第一分支加压管(6-2)的数量与第二 分支加压管(1-8)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一分支加压管(6-2)的出口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 分支加压管(1-8)的上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分支加压管(6-2)上均装有第一电磁阀(6-3) 和第一压力检测单元(6-4);所述供水管(6-5)和供气管(6-6)的出口均与主加压管(6-1)的 进口连接,所述主加压管(6-1)上安装有电液增压栗(6-7);所述水槽供水管(6-10)上装有 第二电磁阀(6-11 ),所述水槽(1-12)底部装有水槽排水管(6-22 ),所述水槽排水管(6-22) 上装有水温检测单元(1-23); 所述测试操作台(4)包括水平操作台(4-1 )、第一监控装置和多个均布设在水平操作台 (4-1)上的称重装置(4-3),所述称重装置(4-3)的数量与水套(1-11)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 称重装置(4-3)上均平放有一个水容器(4-2);每个所述水套(1-11)底部均伸出至水槽(1-12)外侧,且每个所述水套(1-11)的底部均开有一个下开口,多个所述水套(1-11)的下开口 分别通过多个第一排水管(1-16)与多个所述水容器(4-2)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排水管(1-16)上均装有一个第四控制阀(1 -17); 所述第一监控装置包括第一主控器(7-1)以及分别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的第一参 数设置单元(7-2)和第一显示单元(7-3),所述水温检测单元(1-23)和多个所述第一压力检 测单元(6-4)均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6-3)、第二电磁阀(6-11)和第四 控制阀(1-17)均由第一主控器(7-1)进行控制且其均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所述电液增 压栗(6-7)由第一主控器(7-1)进行控制且其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所述压紧驱动机构、 两个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机构和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1-3)均由第一主控器(7-1) 进行控制且其均与第一主控器(7-1)连接; 所述水压辅助测试装置包括对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进行夹持的气瓶夹具(11)、对 气瓶夹具(11)与所夹持被测试气瓶(2)进行运送的运送小车(13)和对被测试气瓶(2)进行 倒水及烘干处理的气瓶倒水及烘干处理设备,所述运送小车(13)呈水平布设且其上部设置 有供气瓶夹具(11)水平放置的水平放置平台;所述气瓶夹具(11)上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 气瓶(2)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气瓶夹具(11) 呈垂直布设;所述气瓶倒水及烘干处理设备位于测试机架(1)后侧; 所述气瓶倒水及烘干处理设备包括倒水及烘干处理机架(14)、第二监控装置、对气瓶 夹具(11)进行180°翻转的翻转倒水装置和对被测试气瓶(2)进行烘干处理的烘干装置,所 述翻转倒水装置安装在倒水及烘干处理机架(14)上; 所述倒水及烘干处理机架(14)包括主支撑架、位于所述主支撑架上方且能在水平面上 进行前后移动的平移支架、在竖直方向上对气瓶夹具(11)进行提升的提升装置和对气瓶夹 具(11)进行水平夹持的夹紧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安装在所述平移支架上;所述主支撑架包 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竖向支架(14-1),两个所述竖向支架(14-1)呈平行布设且二者上部 均安装有一个供所述平移支架前后移动的第二平移轨道(14-2),两个所述第二平移轨道 (14-2)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第二平移轨道(14-2)呈平行 布设;所述平移支架为门式支架且其包括上横梁(14-3)和两个分别支撑于上横梁(14-3)左 右两端下方的竖向立柱(14-4),所述上横梁(14-3)呈水平布设,两个所述竖向立柱(14-4) 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竖向立柱(14-4)的底部均安装有一个能沿第二平移轨道(14-2)前后 移动的第二滑移座(14-5),所述第二滑移座(14-5)安装于第二平移轨道(14-2)上;两个所 述竖向支架(14-1)的后侧上部均设置有一个带动第二滑移座(14-5)进行前后移动的第二 水平移动驱动机构(18),所述第二水平移动驱动机构(18)位于第二滑移座(14-5)后侧且其 与第二滑移座(14-5)进行传动连接;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一个水平吊装架(14-7)和两个对 水平吊装架(14-7)进行上下提升的第二竖向提升架(14-8),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14-8)的结构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14-8)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竖 向立柱(14-4)内侧且二者的上部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立柱(14-4)的内侧壁上部,所述 水平吊装架(14-7)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14-8)左右两侧底部 且其位于两个所述竖向立柱(14-4)之间;所述夹紧固定机构安装在水平吊装架(14-7)上且 其位于水平吊装架(14-7)的正下方;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左右两个分别对气瓶夹具(11)的左 右两侧进行水平夹持的夹紧机构(14-9),两个所述夹紧机构(14-9)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对称 布设在水平吊装架(14-7)的左右两侧下方; 两个所述竖向支架(14-1)之间的区域由后向前分为吊装入口区、入口侧倒水烘干区、 出口侧倒水烘干区和吊装出口区;所述翻转倒水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入口侧倒水 烘干区和所述出口侧倒水烘干区内的翻转倒水机构(17);所述烘干装置包括两个烘干设备 和两个分别伸入至所述入口侧倒水烘干区和所述出口侧倒水烘干区内的烘干管道,两个所 述烘干管道分别为伸入至所述入口侧倒水烘干区内的入口侧烘干管道和伸入至所述出口 侧倒水烘干区内的出口侧烘干管道,两个所述烘干设备分别为与所述入口侧烘干管道连接 的入口侧烘干设备和与所述出口侧烘干管道连接的出口侧烘干设备; 所述运送小车(13)包括能平推入所述吊装入口区或所述吊装出口区内的第二车架 (13-1)和多个均安装在第二车架(13-1)底部的行走轮(13-2),所述吊装入口区和吊装出口 区内均留有供运送小车(13)放置的小车放置空间;所述水平放置平台位于第二车架(13-1) 上部; 所述第二监控装置包括第二主控器(16-3)、对所述平移支架的水平位移进行实时检测 的水平位移检测单元(16-4)、对水平吊装架(14-7)的提升高度进行实时检测的高度检测单 元(16-5)以及分别与第二主控器(16-3)连接的第二参数设置单元(16-1)和第二显示单元 (16-2),所述水平位移检测单元(16-4)和高度检测单元(16-5)均与第二主控器(16-3)连 接;两个所述第二水平移动驱动机构(18)、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提升架(14-8)、两个所述夹紧 机构(14-9)、两个所述翻转倒水机构(17)和两个所述烘干设备均由第二主控器(16-3)进行 控制。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上压盖 (1-10)上均装有排气管(1-21),所述排气管(1-21)上装有排气开关(1-22); 每个所述水套(1-11)的下开口均装有一个与排水通道连接的第二排水管(1-18 ),每个 所述第二排水管(1-18)上均装有一个第五控制阀(1-19);所述供水装置分别通过多个注水 管与多个所述水套(1-11)的下开口连接,每个所述注水管上均装有一个第六控制阀(1-20);所述第五控制阀(1-19)和第六控制阀(1-20)均由第一主控器(7-1)进行控制且其均与 第一主控器(7-1)连接; 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水枪和与所述供水装置的供水口连接的蓄能器(6-12),所述主加 压管(6-1)的进口与蓄能器(6-12)的出口连接;多个所述注水管的进口均通过第二连接管 与所述水枪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枪的进水口与蓄能器(6-12)的出口连接。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小 车(3)包括第一车架(3-3)、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放置的气瓶放置架(3-2)、 安装在第一车架(3-3)内侧中上部的水平托板(3-4)和多个均安装在所述第一车架底部的 第一行走轮(3-1),所述第一车架(3-3)呈水平布设;所述气瓶放置架(3-2)的数量与水套 (1-1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气瓶放置架(3-2)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多个所述气瓶放置架(3-2)的布设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水套(1-11)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气瓶放置架(3-2)均包括一个上限位板(3-21)、一个位于上限位板(3-21)正下方 的下限位板(3-26)和多个分别支撑于上限位板(3-21)与下限位板(3-26)之间的支撑杆(3-22),所述上限位板(3-21)和下限位板(3-26)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的中部均开有一个供被 测试气瓶(2)放置的圆形通孔,每个所述支撑杆(3-22)的上端均固定在上限位板(3-21)上 且其下端均固定在水平托板(3-4)上,所述上限位板(3-21)、下限位板(3-26)和水平托板 (3-4)上均开有多个供支撑杆(3-22)安装的安装孔。4.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竖 向连接管(1-6)分两列进行布设,每列所述竖向连接管(1-6)均包括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竖 向连接管(1-6),两列所述竖向连接管(1-6)呈左右对称布设;所述安装座(1-5)包括上部支 座(1-51)和两个分别安装在上部支座(1-51)左右两侧下方的下压座(1-52),两个所述下压 座(1-52)分别布设于两列所述竖向连接管(1-6)的正上方;每个所述竖向连接管(1-6)上均 同轴套装有一个对上压盖(1-10)进行下压的下压套管(1-15),所述下压套管(1-15)位于下 压座(1-52)下方,所述下压套管(1-15)的上端安装在下压座(1-52)上且其下端与上压盖 (1-10)连接;所述压紧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压紧驱动机构分别安装在两个所 述下压座(1-52)上。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驱动机 构为第二气缸(1-14),两个所述第二气缸(1-14)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布设在同一竖直 面上;两个所述第二气缸(1-14)的上部均安装在上部支座(1-51)上且二者的下端分别与两 个所述下压座(1-52)连接; 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机构为第一气缸(1-13),所述第一气缸(1-13)呈水平布设且 两个所述第一气缸(1-13)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提升架(1-3)均为第三气缸(1-24),两个所述第三气缸(1-24)均呈 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与供气管(6-6)连接的第三连接管(6-23)和三个分别与第三连接 管(6-23)的出口连接的分支管(6-24 ),三个所述分支管(6-24)的出口分别与三个电磁换向 阀(6-25)的进口连接;三个所述分支管(6-24)分别为第一分支管、第二分支管和第三分支 管,三个所述电磁换向阀(6-25)均为气动电磁换向阀且三者分别为与所述第一分支管、第 二分支管和第三分支管连接的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和第三电磁换向阀,所述 第一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气缸(1-13)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 的两个工作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气缸(1-14)连接,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口分 别与两个所述第三气缸(1-24)连接。6.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小 车(13)还包括上托板(13-3)和位于上托板(13-3)正下方的下托板(13-4),所述上托板(13-3)和下托板(13-4)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托板(13-3)位于第二车架(13-1)上部且其为所述 水平放置平台,所述上托板(13-3)上开有多个分别供气瓶夹具(11)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 测试气瓶(2)放置的圆形通孔;所述下托板(13-4)位于第二车架(13-1)的内侧中上部; 所述上托板(13-3)底部设置有多个分别对气瓶夹具(11)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 气瓶(2)进行限位的上限位套筒(13-5),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13-5)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且其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圆形通孔的正下方;所述下托板(13-4)上部设置有多个分别对气 瓶夹具(11)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进行限位的下限位套筒(13-6),多个所述 下限位套筒(13-6)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13-5)的正下方;多个所述上限位套 筒(13-5)和多个所述下限位套筒(13-6)均呈竖直向布设。7.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翻 转倒水机构(17)的结构相同;每个所述翻转倒水机构(17)均包括一个呈水平布设的翻转轴 (17-2 )、对翻转轴(17-2)进行驱动的翻转驱动机构(17-3)和左右两个分别对气瓶夹具(11) 的左右两侧进行夹持的竖向夹持板(17-1),所述翻转驱动机构(17-3)与翻转轴(17-2)进行 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竖向夹持板(17-1)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翻转轴(17-2) 与竖向支架(14-1)呈垂直布设,所述翻转轴(17-2)位于两个所述竖向支架(14-1)之间且其 左右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支架(14-1)上,两个所述竖向夹持板(17-1)均布设在同 一水平面上且二者分别安装在翻转轴(17-2)的左右两侧;所述翻转轴(17-2)为能进行180° 旋转的旋转轴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支架(14-1)上;所述翻转驱 动机构(17-3)由第二主控器(16-3)进行控制且其与第二主控器(16-3)连接。8.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夹 具(11)包括夹持框架、两个均安装在所述夹持框架内的竖向限位板和多个分别对多个所述 被测试气瓶(2)进行限位的气瓶限位件,所述夹持框架为平面框架,所述夹持框架、两个所 述竖向限位板和多个所述气瓶限位件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夹持框架为矩形且其由 前后两个呈平行布设的侧挡板和左右两个能在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进行左右水平移动的 夹持板拼接而成,两个所述夹持板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夹持于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两个 所述侧挡板和两个所述夹持板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两个所述侧挡板分别为位于两个所述夹持板前后两侧的前挡板(11-3)和后挡板(1 ?α ), 两个所述夹持板分别为左夹持板 ( 11 -1) 和位于左夹持板 (11 -1) 右侧的右夹持板 ( 11 -2),两个所述夹持板均与前挡板(11-3)呈垂直布设;所述前挡板(11-3)和后挡板(11-4)之 间通过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进行连接,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与前 挡板(11-3)呈垂直布设,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分别为左限位板(11-5)和位于左限位板(11-5)右侧的右限位板(11-6);多个所述气瓶限位件分左右两列进行布设,两列所述气瓶限位 件呈对称布设;每列所述气瓶限位件均包括多个从前至后布设在同一直线上的所述气瓶限 位件,多个所述气瓶限位件的结构均相同且每个所述气瓶限位件均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 的夹持块(11-7),两个所述夹持块(11-7)分别夹持于被测试气瓶(2)的中部左右两侧;两列 所述气瓶限位件中位于所述夹持框架左侧的一列所述气瓶限位件为左侧气瓶限位件,且位 于所述夹持框架右侧的一列所述气瓶限位件为右侧气瓶限位件;所述左侧气瓶限位件中的 两个所述夹持块(11-7)分别固定在左夹持板(11-1)和左限位板(11-5)上,所述右侧气瓶限 位件中的两个所述夹持块(11 -7)分别固定在右限位板(11 -6)和右夹持板(11 -2)上。9.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烘 干设备均为热风机,两个所述烘干管道均为热风管;所述入口侧烘干管道为入口侧热风管, 所述出口侧烘干管道为出口侧热风管;所述入口侧烘干设备为入口侧热风机(15-1),所述 出口侧烘干设备为出口侧热风机(15-2);两个所述热风机均由第二主控器(16-3)进行控制 且其与第二主控器(16-3)连接。10.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小 车(13)还包括上托板(13-3)和位于上托板(13-3)正下方的下托板(13-4),所述上托板(13-3)和下托板(13-4)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托板(13-3)位于第二车架(13-1)上部且其为所 述水平放置平台,所述上托板(13-3)上开有多个分别供气瓶夹具(11)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 被测试气瓶(2)放置的圆形通孔;所述下托板(13-4)位于第二车架(13-1)的内侧中上部; 所述上托板(13-3)底部设置有多个分别对气瓶夹具(11)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 气瓶(2)进行限位的上限位套筒(13-5),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13-5)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且其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圆形通孔的正下方;所述下托板(13-4)上部设置有多个分别对气 瓶夹具(11)上所夹持的多个所述被测试气瓶(2)进行限位的下限位套筒(13-6),多个所述 下限位套筒(13-6)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13-5)的正下方;多个所述上限位套筒 (13-5)和多个所述下限位套筒(13-6)均呈竖直向布设。
【文档编号】G01N3/12GK205449677SQ201521081690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2日
【发明人】李振国, 白金亮, 俞涛, 吴荣宽, 马维强, 王天明, 张刚刚
【申请人】长庆石油勘探局技术监测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