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钟表机芯的功能的校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9706发布日期:2019-06-05 22:56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用于钟表机芯的功能的校正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钟表机芯的功能的校正机构和包括在该机构中的校正器。

本发明还涉及设置有这种机构的机芯以及包括这种机芯的钟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经常需要校正在钟表的机芯中的功能,特别是显示功能,例如日历(年历、万年历、周历/月历、等等),或者月相、潮汐、am/pm显示等的指示器。这种功能校正通常使用校正机构实现,一般使用上条柄轴。然而,使用这种机构,这种功能校正经常是不可能的或者太慢而不能实现。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还存在其它已知的校正机构,如图1所示,其通常包括自由安装在钟表表壳的中间部件上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机械连接到校正器100以及定位杆(jumper)102,所述定位杆102设置成将齿轮101(也称为星形轮)保持在标定位置(即,被标记定位的位置)中。在该布局中,当进行校正时,可以在表壳中间部件中在两个相反的运动方向t1、t2上移动的推动件被驱动,以便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在校正器100上,从而在由两个止动部限定的角向路径上使校正器100实现围绕旋转轴线a在第一方向v1上的旋转运动,其压缩附接到该校正器100的主体的或者附接到机芯中的其它位置的校正器弹簧104。在这种沿第一方向v1的旋转期间,在校正器100与两个止动部中的一个止动部接触之前,该校正器100能够驱动齿轮101进行旋转运动,所述齿轮101由布置在该齿轮101的第一空间中的定位杆102标定位置,所述第一空间限定在该齿轮的两个齿之间。

更具体地,这种校正器100具有运动的自由刚性传动端105,所述自由刚性传动端105设置成与该齿轮101的齿接触,以使该齿轮旋转运动。在该旋转期间,该端部105具有足够的行程以将定位杆102的头部的斜面定位在齿轮101的将所述齿轮101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隔开的齿的顶点上,从而通过依次驱动齿轮101使定位杆102进入执行该校正功能的位置,依次驱动齿轮101可以将定位杆102定位在第二空间中,以便一旦推动件被释放就将该齿轮101锁定在最终的标定的校正位置。

然而,由于预期校正的执行情况的随机性质,这种校正器机构100通常缺乏鲁棒性。实际上,通常齿轮不处于最终标定位置,这是例如由于定位杆102不能克服与例如摩擦相关的齿轮的阻力矩,或者由于在定位杆102上设置的以避免不希望的动态效应的浅斜面。在这些条件下,一旦推动件被释放,校正器弹簧就在校正器100上施加回复力,使得其端部不再与齿轮的齿接合,从而引起齿轮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v2上的旋转运动,这将该齿轮101移回到初始的标定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包括校正器的校正机构来部分或完全克服上述缺点,所述校正器自身可以将齿轮移动到最终的标定位置。

为此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校正器,该校正器被设计成结合到用于钟表的机芯的功能的校正机构中,所述功能特别是显示功能,所述校正器具有运动的柔性自由传动端,其特别地设有弹性件。

在校正器的柔性自由端处存在这样的弹性件有助于增加其行程,所述行程于是显著地大于现有技术中的校正器的行程,特别是刚性校正器的行程。在这些条件下,校正器因而能够从最终止动位置运动到初始止动位置,而不会引起钟表机构部件(clockworkpart)例如齿轮的任何运动,该齿轮因此处于最终标定位置并且校正器能够与该齿轮配合以帮助校正钟表的机芯的一个或多个功能。

在其它实施例中:

-所述柔性端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在彼此相反的第一变形方向和第二变形方向中变形,所述弹性件设计成:当所述弹性件在第一变形方向中受到应力时,所述弹性件停靠于所述校正器的刚性部分的承载区,

–所述校正器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能在彼此相反的第一变形方向和第二变形方向中变形,

–所述弹性件能在基本平行于或平行于校正器的第一运动方向和第二运动方向的第一变形方向和第二变形方向中变形,

–所述弹性件具有限定在所述弹性件的外表面上的第一接触区,该第一接触区设计成:当校正器在第一运动方向中被驱动时,该第一接触区将运动传递到校正机构的钟表机构部件,

-所述弹性件具有限定在所述弹性件的内表面上的第二接触区,所述第二接触区设计成:当所述弹性件受到应力时,所述第二接触区停靠于所述校正器的刚性部分上的承载区,

-所述弹性件仅在其连接端机械地连接到校正器的第一部分,

–所述校正器具有附接端,该附接端设置有与校正机构的校正器弹簧机械连接的连接区,

–所述校正器包括由旋转轴线穿过的安装区,所述校正器能够围绕该旋转轴线在第一运动方向和第二运动方向中运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钟表的机芯的功能的校正机构,所述功能特别是显示功能,所述校正机构包括这种校正器,以及至少一个钟表机构部件,特别是齿轮,其中,所述钟表机构部件可通过与校正器的运动的柔性传动端配合而借助运动来驱动。

有利地,该校正机构包括能够将钟表机构部件保持在标定位置的定位杆。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钟表的机芯,该机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校正机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机芯的钟表。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在下面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提供的描述中清楚地阐述了其它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用于钟表功能的校正机构的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钟表功能的校正机构在该机构的空闲阶段中的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钟表功能的校正机构在该机构的启动阶段中的视图,

-图4和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钟表功能的校正机构在从机构的启动阶段到空闲阶段的配置期间的视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设置有所述校正机构的机芯的钟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钟表机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诸如手表的钟表200的机芯201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校正机构1。这些机构1可以由钟表200的使用者控制,或者由钟表200的机芯201控制的自动驱动机构自动地控制。

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特别可以包括显示功能,例如日历(年历、万年历、周历/月历、等等)或者月相、潮汐、am/pm显示的指示等。在此上下文中,这种校正机构1旨在校正和更新显示机构,显示机构因而能与这些校正机构1中的至少一个校正机构配合以校正显示功能。当然,这些被校正的功能可以是除了显示功能之外的机芯201的其它功能。

在图2至图5中,作为一个非限制性且非排他的示例,该校正机构1包括推动件、校正器2、定位杆12、诸如齿轮的钟表机构部件11、校正器弹簧(未示出)和定位杆弹簧13。在该校正机构1中,推动件(也被称为“推动件/校正器”)可移动地安装在钟表200的表壳中间部件内。该推动件设计成例如由钟表200的使用者在所述表壳中间部件的可见启动区域(未示出)中手动地致动,因为需要多次来校正该显示功能。该推动件直接地或者经由校正机构1的传动系统间接地连接到校正器2,以便当该推动件被致动时使校正器2围绕旋转轴线a1在第一运动方向p1(图2中示出)上运动。

在该校正机构1中,校正器2具有安装区10,其有助于确保校正器2可移动地附接到钟表200的机板上。该安装区10将第一部分14a和第二部分14b连接在一起,使得校正器2的形状基本上类似于字母“l”。该安装区10具有能被螺钉穿过的开口,该螺钉具有能与机板的螺纹孔配合的螺纹端。因此,该校正器2可相对于旋转轴线a1运动,旋转轴线a1垂直于安装区10的该开口。除了该安装区10之外,该校正器2还具有在该校正器2的第二部分14b中的附接端8b和位于该校正器2的第一部分14a中的运动的柔性自由传动端8a,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运动是旋转运动。在这种布局中,安装区10位于这两端8a、8b之间。

在该校正器2中,运动的柔性自由传动端8a(下文称为运动的柔性传动端)包括弹性件3。该弹性件3是柔性部分,特别是校正器2的专门设计成将运动传递给齿轮11的仅有的柔性部分。该弹性件3具有第一接触区4a和第二接触区4b。第一接触区4a在所述弹性件3的外表面上限定,并且涉及将运动传递到校正机构1的齿轮11。第二接触区4b在所述弹性件3的内表面上限定。该第二接触区4b设计成:当该弹性件3受到应力或变形时,该第二接触区4b抵靠在所述校正器2的第一部分14a的刚性部分6上的承载区5上。承载区5和第二接触区4b之间的间隙限定了该弹性件3在其受压或变形期间的行程。该弹性件3还具有连接端7,该连接端7同样机械地连接到所述校正器2的第一部分14a的刚性部分6。该连接端7是校正器2的弹性件3和第一部分14a之间的唯一机械连接。

该校正器2的附接端8b具有连接区9,该连接区9机械地连接到校正器弹簧或者仅抵靠该弹簧。这种连接区9可以设置在校正器2中的其它位置,例如在其第一部分14a中。该连接区9可包括螺纹开口,该螺纹开口能够与螺钉配合,以便形成在该弹簧和校正器2之间的机械连接的一部分。在该布局中,校正器弹簧是片簧,该弹簧的一端附接到钟表200的表壳,特别是该表壳的板件,并且该弹簧的另一端机械地连接到或者仅抵靠校正器2的连接区9。在校正机构1的空闲阶段,该弹簧将校正器2保持在其中校正器2的柔性端未接合在齿轮11的齿17中的位置。在被称为校正机构1的启动阶段的另一个阶段,该弹簧由此在校正器2围绕旋转轴线a1运动的作用下受到应力,校正器2的所述运动是由于钟表200的使用者致动推动件而产生的。

该校正机构1还具有两个止动部,所述止动部被设计成在校正器2围绕旋转轴线a1运动期间限制校正器2的行程。更具体地,校正机构1包括初始止动部和最终止动部,在机构1的空闲阶段期间当校正器2处于初始止动位置时校正器2搁置在所述初始止动部上,在机构1的启动阶段期间当校正器2处于最终止动位置时校正器2搁置在所述最终止动部上。校正器2的这种行程也可以称为“运动行程”或“校正行程”或“最大校正行程”。

在该校正机构1中,定位杆12被设计成在除了机芯201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校正阶段之外的所有时间都阻挡齿轮11。该定位杆12同样在该钟表200的机板上围绕旋转轴线a3可旋转移动地安装。该定位杆12具有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具有在该定位杆12的尖端p处形成钝角的第一斜面15a和第二斜面15b(在图3中所示)。该自由端特别地设计成将布置在齿轮11的两个连续的齿17之间的空间16a、16b中,其中斜面15a、15b与这些齿17接触,从而将该齿轮11保持在标定位置中。该定位杆12还具有设置有开口18的附接端,该开口18可以被螺钉穿过,该螺钉具有能够与机板的螺纹孔配合的螺纹端。因此,该定位杆12可关于旋转轴线a3移动,该旋转轴线a3垂直于在定位杆12的该附接端中限定的该开口18。

定位杆12还具有支承区19,该支承区19从该定位杆12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突出并且能够与定位杆弹簧13配合。该支承区19位于在附接端中限定的开口18和定位杆12的自由端之间,并且与相距自由端相比更靠近所述开口18。定位杆弹簧13是片簧,其一端附接到钟表200的机板,另一端能够抵靠该定位杆12的支承区19。在校正机构1的空闲阶段,该弹簧13将定位杆12保持在其中定位杆12的自由端接合在齿轮11的连续的齿17之间的空间16a、16b中的位置,以便在除了机芯201的一个或更多功能的校正阶段以及机构的正常操作阶段以外的所有时间都阻挡该齿轮11。在校正机构1的启动阶段,该弹簧13因而在定位杆12围绕旋转轴线a3运动的作用下受到应力,定位杆12的所述运动是由于校正器2在推动件的致动之后的运动产生的。

这种校正机构1可以执行用于钟表200的机芯201的功能的一种校正方法。

这种方法包括在启动阶段中用于校正机构1的配置步骤,在启动阶段期间齿轮11被设定到标定的校正位置。在该标定的校正位置中,齿轮此时能够更新齿轮与之配合的显示机构,并且其涉及传递/输出机芯201的经校正的显示功能。

在此步骤期间,推动件被致动并从空闲位置运动到启动位置以作用在校正器2上,从而使校正器2围绕旋转轴线a1在第一方向s1上移动。在校正器2的这种运动过程中,形成其柔性端的弹性件3与齿轮11的齿17进入接触,以便将该运动传递给齿轮11,从而驱动齿轮11绕旋转轴线a2旋转运动。更具体地并且参考图3,在此运动传递期间,弹性件3通过与该齿17接触而在第一方向p1上变形,直到承载区5和第二接触区4b之间的间隙为零。换句话说,弹性件3发生变形,直到该第二接触区4b停靠于校正器2的第一部分14a的刚性部分6的承载区5。在该机构1中,由弹性件3施加到齿轮11的转矩小于由定位件12施加到齿轮11的保持转矩。

因此,由于该第二接触区4b停靠于承载区5,校正器2于是驱动齿轮11绕旋转轴线a2旋转运动,直到校正器2抵靠最终止动部,所述最终止动部标记所述校正器的行程终端位置。在齿轮11的这种旋转运动期间,在完成经校正的功能之前,即,将该齿轮11锁定在最终标定校正位置之前,与该齿轮11的齿17接触的定位杆12也实现围绕旋转轴线a3的旋转运动,从而引起定位杆弹簧13的变形,直到定位杆12的尖端p定位在齿轮11的齿17的顶点20的另一侧,其中所述顶点20将定位杆12最初位于的第一空间16a与该定位杆12然后位于的齿轮11的第二连续空间16b分开。优选地,校正器2的最终止动位置使得可以将在所述第一空间16a和第二空间16b之间的齿17,特别是齿17的顶点20,移动到定位杆的第二斜面15b。因此,在该机构1中,校正器2的行程因而被特别地限定为确保齿轮11的以下运动,即,该运动使得定位杆12的自由端从第一空间16a运动到第二空间16b。在校正器2的此行程结束时,特别是当其第一接触区4a不再与齿17接触时,弹性件3伸展开以恢复到其初始形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校正器2从其初始止动位置运动到其最终止动位置时,该校正器2致动齿轮,使得该齿17的顶点20首先在第一斜面15a的一部分或全部上移动,然后在该定位杆12的尖端p上移动,最后在第二斜面15b的一部分或全部上移动。

该方法然后包括在空闲阶段中用于校正机构1的配置步骤。当校正器2由此抵靠在端部止动部时,推动件此时被布置在其空闲位置中,已经被钟表200的使用者释放。在这种情况下,校正器2于是在校正器弹簧施加在该校正器2上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其初始位置,该校正器弹簧能驱动校正器2围绕旋转轴线a1在第二方向s2上运动。该第二方向s2与第一方向s1相反。校正器2的这种运动对齿轮11的标定校正位置没有影响。实际上,当校正器2回复到其初始位置时,弹性件3在其第一接触区4a处与齿轮11的齿17进入接触,于是沿与第一方向p1相反的第二方向p2变形,而不会驱动该齿轮11绕旋转轴线a2运动。在该机构1中,由弹性件3施加到齿轮11的转矩小于由定位杆12施加到齿轮11的保持转矩。在这方面,图5示出了当弹性件3与齿17的顶点20接触时该弹性件3的最大变形。在该变形期间,承载区5和第二接触区4b之间的间隙变小但从未达到零。换句话说,弹性件3在第二接触区4b不会贴靠校正器2的第一部分14a的刚性部分6的承载区5的情况下发生变形。另外,该弹性件3能在第一和第二变形方向p1、p2中变形,所述第一和第二变形方向p1、p2基本平行于或平行于校正器2的第一和第二运动方向s1、s2。

换句话说,所述柔性端设置有弹性件,该弹性件可在这些彼此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变形方向p1、p2中变形,所述弹性件设计成:当所述弹性件在第一变形方向p1上受到应力时,所述弹性件停靠于所述校正器的刚性部分的承载区。因此,该校正器的行程增加,使得该校正器能够从其最终止动位置运动到其初始止动位置,而不会引起钟表机构部件例如齿轮随后在最终标定位置中的运动,并且所述校正器能与所述钟表机构部件配合以帮助校正钟表的机芯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实际上,作为现有技术中的一般规则,定位杆通过对齿轮进行标定/定位并锁定该齿轮的位置来完成校正功能。然而,该齿轮并不总是能够克服阻力矩(摩擦等),或者有时为了防止不期望的动态效应,定位杆的斜面保持为浅的并且不能使齿轮运动到标定位置。在后一种情况下,需要延长该刚性校正器的行程,以便通过在校正期间将齿轮运动到接近终端位置来代替定位杆完成功能。然而,这种行程的延长必然导致当校正器回复到其初始位置时校正器再次驱动齿轮。

此外,当校正器2被设置到其初始位置时,校正器2抵靠标记校正器2的行程终端位置的初始止动部。

因此,本发明使得可以简化对钟表200的机芯201的功能的校正,特别是通过与现有技术中的校正器的行程相比增加最大校正行程,同时改善其鲁棒性而不需要增加另外的部件,例如附接的可移除指形件。此外,这种机构1不占用钟表200的表壳中的额外空间,并且易于结合到现有的机芯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