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6600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器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器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内部组件功耗及发热量的不断提升,需要采用散热器用来加快传导、释放功率器件产生的热量。目前常用的散热方式有水冷式、风冷式及被动式散热,其中水冷式散热产品价格偏高,安装繁琐;被动式散热的性能偏低,风冷式散热性能优良、价格低廉、安装简便,但风冷式散热由于使用风扇将热量进行传导,风扇持久运作导致其实际使用寿命普遍不高。
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前提下如何延长风扇的使用寿命,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保证散热效果且延长风扇使用寿命的散热器温控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温控装置,其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控制电路单元及调温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散热器上,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输入端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单元输出端与所述调温单元输入端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单元设置有若干检测电路单元,所述检测电路单元分布在散热器的不同部位,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包括若干个选择电路单元,所述选择电路单元与所述检测电路单元电性连接,所述选择电路单元的输出端分别同时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选择电路单元的输出端共同组成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电路单元包括热敏电阻、分压电阻及电容,所述热敏电阻一端电性连接有第一直流电源,所述热敏电阻另一端与所述分压电阻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分压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与分压电阻并联连接;所述选择电路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第一二极管,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热敏电阻及分压电阻之间,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对应所述选择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电路单元为数字集成温度检测芯片。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参考温度电压,所述第一电阻一端与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及第二电阻一端与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及所述第三电阻一端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电性连接有第二直流电源,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对应所述控制电路单元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调温单元包括驱动电路单元及风扇模组,所述驱动电路单元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单元控制驱动所述风扇模组工作。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路单元包括驱动器、达林顿管、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所述驱动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 阻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达林顿管的基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之间,所述达林顿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达林顿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风扇模组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风扇模组包括第二二极管及风扇单元,所述风扇单元一端及第二二极管阴极电性连接有第三直流电源,所述风扇单元另一端及第二二极管阳极与所述达林顿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风扇模组包括第二二极管、继电器及风扇单元,所述继电器的正输入端及第二二极管阴极电性连接有第三直流电源,所述继电器的负输入端及第二二极管阳极与所述达林顿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的正输出端与所述风扇单元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风扇单元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有火线,所述继电器的负输出端电性连接有零线。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温控装置通过在散热器上设置温度检测单元,配合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检测出散热器的最高温度,所述控制电路单元将最高温度电压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输出电平信号给所述调温单元,进而控制风扇模组是否工作来达到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型高、检测灵敏、智能化程度高,可有效地防止散热器过温情况的发生,同时延长了风扇的使用寿命。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温控装置包括温度检测单元10、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20、控制电路单元30及调温单元40,所述温度检测单元10设置在散热器上,所述温度检测单元10设置有若干检测电路单元11,所述检测电路单元11分布在散热器的不同部位,所述检测电路单元11包括热敏电阻RT、分压电阻R及电容C,所述热敏电阻RT —端电性连接有第一直流电源VCC1,所述热敏电阻RT另一端与所述分压电阻R —端电性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与分压电阻R并联连接;所述检测电路单元11也可以为数字集成温度检测芯片。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20输入端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10电性连接,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20包括若干个选择电路单元21,所述选择电路单元21与所述检测电路单元11电性连接,所述选择电路单元21包括运算放大器U1、第一二极管D1,所述运算放大器Ul的型号为0P07,所述运算放大器Ul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热敏电阻RT及分压电阻R之间,所述运算放大器Ul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电性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l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对应所述选择电路单元21的输出端,所述选择电路单元21的输出端分别同时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30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选择电路单元21的输出端共同组成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20的输出端。所述控制电路单元30为迟滞比较器电路构造,所述控制电路单元3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比较器U2,所述比较器U2的型号为LM311,所述比较器U2的反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参考温度电压VREF,所述第一电阻Rl —端与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20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l另一端及第二 电阻R2 —端与所述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另一端及所述第三电阻R3 —端与所述比较器U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另一端电性连接有第二直流电源VCC2,所述比较器U2的输出端对应所述控制电路单元30输出端。所述调温单元40包括驱动电路单元41及风扇模组42,所述驱动电路单元41控制驱动所述风扇模组42工作,所述驱动电路单元41包括驱动器U3、达林顿管Q、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阻R5,所述驱动器U3的型号为74HC245,所述达林顿管Q的型号为TIP122,所述驱动器U3的输入端与所述比较器U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器U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 —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 —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另一端接地,所述达林顿管Q的基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阻R5之间,所述达林顿管Q的发射极接地,所述达林顿管Q的集电极与所述风扇模组42电性连接;所述风扇模组42包括第二二极管D2及风扇单元U4,所述风扇单元U4 —端及第二二极管D2阴极电性连接有第三直流电源VCC3,所述风扇单元U4另一端及第二二极管D2阳极与所述达林顿管Q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风扇模组42还可以采用第二二极管D2、继电器K及风扇单元U4组合结构,所述继电器K的正输入端及第二二极管D2阴极电性连接有第三直流电源VCC3,所述继电器K的负输入端及第二二极管D2阳极与所述达林顿管Q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的正输出端与所述风扇单元U4 —端电性连接,所述风扇单元U4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有火线L,所述继电器K的负输出端电性连接有零线N。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热敏电阻RT对散热器上对应部位的温度进行侦测,所述检测电路单元11将温度电压信号传送到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20,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20对散热器上各部位的温度电压信号进行比较进而将最高温度电压信号输出;所述控制电路单元30接收最高温度信号并与参考温度电压VREF进行比较,当最高温度电压信号大于参考温度电压VREF时,所述控制电路单元30输出一电平信号给所述调温单元40,所述驱动电路单元41的达林顿管Q导通进而控制驱动所述风扇模组42所在电路回路导通,所述风扇模组42开始工作,对散热器进行散热。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温控装置通过在散热器上设置温度检测单元10,配合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20,检测出散热器的最高温度,所述控制电路单元30将最高温度电压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输出电平信号给所述调温单元40,进而控制风扇模组42是否工作来达到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型高、检测灵敏、智能化程度高,可有效地防止散热器过温情况的发生,同时延长了风扇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 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检测单元(10)、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20)、控制电路单元(30)及调温单元(40),所述温度检测单元(10)设置在散热器上,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20 )输入端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10 )电性连接,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20 )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30 )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单元(30 )输出端与所述调温単元(40)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10)设置有若干检测电路单元(11 ),所述检测电路单元(11)分布在散热器的不同部位,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20 )包括若干个选择电路单元(21),所述选择电路单元(21)与所述检测电路单元(11)电性连接,所述选择电路单元(21)的输出端分别同时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30)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选择电路单元(21)的输出端共同组成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20)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单元(11)包括热敏电阻(RT)、分压电阻(R)及电容(C),所述热敏电阻(RT)—端电性连接有第一直流电源(VCC1),所述热敏电阻(RT)另一端与所述分压电阻(R)—端电性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与分压电阻(R)并联连接;所述选择电路单元(21)包括运算放大器(U1)、第一ニ极管(D1),所述运算放大器(Ul)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热敏电阻(RT)及分压电阻(R)之间,所述运算放大器(Ul)的输出端与第一ニ极管(Dl)的阳极电性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l)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ニ极管(Dl)的阴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ニ极管(Dl)的阴极对应所述选择电路单元(21)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单元(11)为数字集成温度检测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3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比较器(U2),所述比较器(U2)的反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參考温度电压(VREF),所述第一电阻(Rl)—端与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20)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l)另一端及第ニ电阻(R2)—端与所述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另一端及所述第三电阻(R3)—端与所述比较器(U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另一端电性连接有第二直流电源(VCC2),所述比较器(U2)的输出端对应所述控制电路单元(30)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単元(40)包括驱动电路单元(41)及风扇模组(42),所述驱动电路单元(41)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30)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单元(41)控制驱动所述风扇模组(42)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单元(41)包括驱动器(U3)、达林顿管(Q)、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阻(R5),所述驱动器(U3)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30)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器(U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 —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另一端接地,所述达林顿管(Q)的基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阻(R5)之间,所述达林顿管(Q)的发射极接地,所述达林顿管(Q)的集电极与所述风扇模组(42)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模组(42)包括第ニニ极管(D2)及风扇单元(U4),所述风扇単元(U4)—端及第ニニ极管(D2)阴极电性连接有第三直流电源(VCC3),所述风扇単元(U4)另一端及第ニニ极管(D2)阳极与所述达林顿管(Q)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模组(42)包括第ニニ极管(D2)、继电器(K)及风扇单元(U4),所述继电器(K)的正输入端及第ニニ极管(D2)阴极电性连接有第三直流电源(VCC3),所述继电器K的负输入端及第ニニ极管(D2)阳极与所述达林顿管(Q)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的正输出端与所述风扇単元(U4) —端电性连接,所述风扇単元(U4)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有火线(L),所述继电器(K)的负输出端电性连接有零线(N)。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温控装置,其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控制电路单元及调温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散热器上,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输入端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单元输出端与所述调温单元输入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温控装置通过在散热器上设置温度检测单元,配合最大值选择电路单元,检测出散热器的最高温度,所述控制电路单元将最高温度电压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输出电平信号给所述调温单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型高、检测灵敏、智能化程度高,可有效地防止散热器过温情况的发生,同时延长了风扇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G05D23/24GK202443344SQ20122000098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4日
发明者徐海波, 韩军良 申请人: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