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高度微调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7486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体高度微调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高度微调器结构。
背景技术
化工生产中,对槽体中溶液的液位控制很重要。针对不同的要求,经常需要将溶液的液位控制在一定的高位之内。特别是中转高位槽,在不同的时间段,要求的溶液液位高度不一样。生产中常常针对不同液位高度的要求,安置不同的中转高位槽。这样在生产上不但使用麻烦,而且场地占用也很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液体高度微调器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使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现实的。一种液体高度微调器结构,包括槽体,槽体上设有进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上设有液体高度微调装置,该液体高度微调装置包括高位排液管和低位排液管,低位排液管设在高位排液管的下方。所述低位排液管上设有控制排出液通量的阀门。所述高位排液管和低位排液管出液端并合连通。所述高位排液管和低位排液管均为单独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的管线连接,通过控制进液口和排液口的通量大小来使得槽体内的液位高度控制在要求的高度上。在低位排液管上设有阀门,这样通过阀门的开合度可以更好的控制液位高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_槽体、2-高位排液管、3-低位排液管、4-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液体高度微调器结构,包括槽体1,槽体I上设有进液口,所述槽体I上还设有液体高度微调装置,该液体高度微调装置包括高位排液管2和低位排液管3,低位排液管3设在高位排液管2的下方。低位排液管3上设有控制排出液通量的阀门4。高位排液管2和低位排液管3出液端并合连通。本实用新型液体高度微调器结构的基本原理为:在没有外界增加的压力下,当进液管的通量与排液管的通量不相等时,会出现两种情况:a、当进液管的通量小于或等于排液管的通量时,槽体内的液位高度稳定于排液管的高度。b、当进液管的通量大于排液管的通量时,槽体内的液位高度将高于排液管的高度。这是由于排液管的通量小,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液体体积也少,在进液管的通量稳定的情况下,槽体内的液体将增加,液位就会升高。但这个高度不会无限制地升高,当液位高过排液口时,高出部分所产生的压力将使排液管内液体的流速增加,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液体体积也将增加,当与进液管进入的体积相等时,两者达到平衡,液位的高度将达到稳定状态。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调整低位排液管3上的阀门4的开合度来控制排液管的通量,进而达到控制槽体内液位高度的目的。当阀门4全开时,槽体I进液管的通量与低位排液管3的通量是相等的,槽体I内的液位稳定在低位排出口处。当关小阀门4时,低位排液管3的通量变小,槽体I内的液位将升高,控制好一定的开合度,就能将液位稳定在要求的高度上。高位排液管2是用来限制最高液位的,即使阀门4全关,液体也能全部由高位排液管2流出,这样槽体I内的液位就可以稳定在高位排液口处。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液体高度微调器结构,包括槽体1,槽体I上设有进液口,所述槽体I上设有液体高度微调装置,该液体高度微调装置包括高位排液管2和低位排液管3,低位排液管3设在高位排液管2的下方。低位排液管3上设有控制排出液通量的阀门4。所述高位排液管2和低位排液管3均为单独的管道,分别安装在槽体I上。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现方式,实施例中提到的内容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
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高度微调器结构,包括槽体(1),槽体(I)上设有进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I)上设有液体高度微调装置,该液体高度微调装置包括高位排液管(2)和低位排液管(3),低位排液管(3)设在高位排液管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高度微调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位排液管(3)上设有控制排出液通量的阀门(4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高度微调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排液管(2)和低位排液管(3)的出液端并合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高度微调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排液管(2)和低位排液管(3)均为单独 的管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高度微调器结构,包括槽体,槽体上设有进液口,所述槽体上设有液体高度微调装置,该液体高度微调装置包括高位排液管和低位排液管,低位排液管设在高位排液管的下方。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的管线连接,通过控制进液口和排液口的通量大小来使得槽体内的液位高度控制在要求的高度上。在低位排液管上设有阀门,这样通过阀门的开合度可以更好的控制液位高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G05D9/00GK203102025SQ201320105869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8日
发明者黄晓阳, 肖湛志 申请人:英德佳纳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