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水轮机自动调速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33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水轮机自动调速器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通过数据线与单片机控制器连接;所述计算机通过GPRS网络与无线射频收发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功率变送器模块、外部电网频率监测模块、滤波模块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接地模块、信号放大模块、位置监测模块和液位监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分别与无线射频收发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库模块和动态模拟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液伺服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位置监测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和第三位置传感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液位监测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三液位传感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水轮机自动调速器的主配压阀上;

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水轮机自动调速器的接力器上;

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水轮机的导水机构上;

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水轮机自动调速器的油压装置内;

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水轮机自动调速器的回油箱内;

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水轮机自动调速器的压力罐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水轮机自动调速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控制器设置有信号非线性变换模块,所述信号非线性变换模块对接收信号s(t)进行非线性变换,按如下公式进行:

<mrow> <mi>f</mi> <mo>&lsqb;</mo> <mi>s</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rsqb;</mo> <mo>=</mo> <mfrac> <mrow> <mi>s</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i>ln</mi> <mo>|</mo> <mi>s</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row> <mrow> <mo>|</mo> <mi>s</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row> </mfrac> <mo>=</mo> <mi>s</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i>c</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row>

其中A表示信号的幅度,a(m)表示信号的码元符号,p(t)表示成形函数,fc表示信号的载波频率,表示信号的相位,通过该非线性变换后得到:

<mrow> <mi>f</mi> <mo>&lsqb;</mo> <mi>s</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rsqb;</mo> <mo>=</mo> <mi>s</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frac> <mrow> <mi>l</mi> <mi>n</mi> <mo>|</mo> <mi>A</mi> <mi>a</mi> <mrow> <mo>(</mo> <mi>m</mi> <mo>)</mo> </mrow> <mo>|</mo> </mrow> <mrow> <mo>|</mo> <mi>A</mi> <mi>a</mi> <mrow> <mo>(</mo> <mi>m</mi> <mo>)</mo> </mrow> <mo>|</mo> </mrow> </mfrac> <mo>.</mo> </mrow>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水轮机自动调速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设置有

第一步,将Reived_V1或Reived_V2中的射频或中频采样信号进行NFFT点数的FFT运算,然后求模运算,将其中的前NFFT/2个点存入VectorF中,VectorF中保存了信号x2的幅度谱;

第二步,将分析带宽Bs分为N块相等的Block,N=3,4,.....,每一个Block要进行运算的带宽为Bs/N,设要分析带宽Bs的最低频率为FL,这里FL=0,则块nBlock,n=1...N,所对应的频率区间范围分别是[FL+(n-1)Bs/N,FL+(n)Bs/N],将VectorF中对应的频段的频率点分配给每个block,其中nBlock分得的VectorF点范围是[Sn,Sn+kn],其中表示每段分得的频率点的个数,而表示的是起始点,fs是信号采样频率,round(*)表示四舍五入运算;

第三步,对每个Block求其频谱的能量∑|·|2,得到E(n),n=1...N;

第四步,对向量E求平均值

第五步,求得向量E的方差和

第六步,更新标志位flag,flag=0,表示前一次检测结果为无信号,此种条件下,只有当σsum>K2时判定为当前检测到信号,flag变为1;当flag=1,表示前一次检测结果为有信号,此种条件下,只有当σsum<K1时判定为当前未检测到信号,flag变为0,K1和K2为门限值,由理论仿真配合经验值给出,K2>K1;

第七步,根据标志位控制后续解调线程等是否开启:flag=1,开启后续解调线程等,否则关闭后续解调线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水轮机自动调速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置有睡眠调度和覆盖补偿覆盖保持模块,所述睡眠调度和覆盖补偿覆盖保持模块的睡眠调度和覆盖补偿的覆盖保持方法包括:

步骤一,确定邻居节点数:节点广播HELLO消息给周围节点,节点记录接受到的不同的HELLO消息的数目从而得到本身的邻居节点数N;

步骤二,估计节点冗余度:利用邻居节点数N得到节点冗余度的期望值为:

当E(ηN)≥α时认为是绝对冗余节点,当1-α<E(ηN)<α时为相对冗余节点,0≤E(ηN)≤1-α时为非冗余节点,其中,α为预先设定的阈值;

步骤三,估计节点经过信息交换阶段之后的剩余能量:发送机每传1bit信息消耗能量:Eelec-te,接收机每接收1bit信息消耗能量:Eelec-re,且有Eelec-te=Eelec-re;每传输1bit信息通过单位距离发送端放大器需消耗的能量:Eamp,发送端发送k bits信息到距离d的接收端需消耗的能量为Eelec-te*k+Eamp*k*d2,接收端接收k bits信息消耗能量为:Eelec-re*k;具有m个邻居节点的节点需要在信息交换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为:

(Eelec-te*k+Eamp*k*d2)*m+(Eelec-re*k)*m;

在信息交换过程之后具有m个邻居节点的剩余能量为:

Eest1=E1-(Eelec-te*k+Eamp*k*d2)*m-(Eelec-re*k)*m,其中,E1为信息交换前的节点的实时能量;

步骤四,发现潜在的死亡节点:如果节点能量满足:则为潜在的死亡节点,其中,为一个时间段内消耗的平均能量;

步骤五,节点信息交换:每个节点将包含本身的冗余度信息和是否为潜在的死亡节点的信息广播给所有的邻居节点;

步骤六,非潜在死亡节点估计是否可以移动到潜在的死亡节点的位置;

估计信息交换消耗的能量:所有可移动节点移动前要进行信息交换,此过程消耗能量为:

(Eelec-te*k+Eamp*k*d2)*L+(Eelec-re*k)*L,L为进行信息交换的节点的数目,k为信息的bit,d为信息传送的距离;

若节点移动,估计节点在移动后的剩余能量:

Eest2=E2-(Eelec-te*k+Eamp*k*d2)*L-(Eelec-re*k)*L-Emove*h,其中,h为移动到目标位置的距离,E2为移动前的节点的实时能量;

判断节点是否具有移动的能量:要求移动节点到底新位置后至少工作x个时间段,若节点能量满足:则此节点具有移动到目标位置的能量,否则,不具有此能力,其中,x为预先设定的阈值;

步骤七,决定移动节点:

根据如下规则在所有可移动的节点中选择最佳节点:

若在可移动节点中存在绝对冗余节点,根据目标距离判断,移动目标距离最小的绝对冗余节点;若存在多个绝对冗余节点的目标距离相等且均为最小,则再根据剩余能量Eest2的大小判断,选择剩余能量最大的节点;

若在可移动节点中只有相对冗余节点,则根据相对冗余节点的移动距离进行选择,相对冗余节点移动的距离为相对冗余节点的最大可移动距离,最大可移动距离是指在不影响覆盖区域的条件下节点可移动的最大距离,根据最大可移动距离确定相对冗余节点移动的目标位置;比较相对冗余节点的最大可移动距离,移动最大可移动距离最小的相对冗余节点,若存在多个相对冗余节点的最大可移动距离相等且均为最小,则再根据剩余能量Eest2的大小判断,选择剩余能量最大的节点,

步骤八,对剩余绝对冗余节点采用睡眠调度机制:在节点移动到目标位置后,将绝对冗余节点状态改变为睡眠。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