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传感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826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传感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机器人传感器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变的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家用机器人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特别是扫地机器人其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能自主地进行房间的清洁打扫,碰到对自身有危险的悬崖则会后退,提高可持续打扫的时间,使智能扫地机器人的使用更省心省力。

有公告为CN204759201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碰撞和防跌落检测模块,包括固定连接的前盖和后盖,在空腔内设置有PCB板;在PCB板下部设置有竖直红外发射管和竖直红外接收管,在后盖下部设置有分别与竖直红外发射管和竖直红外接收管位置相对应的竖直红外发射管导光槽和竖直红外接收管导光槽,在竖直红外发射管导光槽和竖直红外接收管导光槽的下部分别设有竖直红外发射管安装卡槽和竖直红外接收管安装卡槽,在竖直红外发射管导光槽和竖直红外接收管导光槽的末端分别设有红外透光板插槽,在红外透光板插槽内设置有红外透光板;竖直红外发射管中轴线和竖直红外接收管中轴线在竖直平面内形成一个夹角。其具体工作原理是通过竖直红外发射管发送红外信号,正常地面上运行时,红外信号会发生反射,竖直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信号后,通过线路将信号发送到主控MCU,主控MCU收到此信号则判定机器运行于正常地面上,当前方出现悬空状态时,竖直红外发射管发送的红外信号得不到反射,竖直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反射信号,导致主控MCU收不到信号,于是主控MCU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滚轮后退以避开前方出现的悬空。

但是在安装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时需要焊接连线,使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引脚与专门的母端子连接,然后母端子再与其他公端子连接,实现控制扫地机器人的目的,一方面焊接工序费事费力,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方式会增加额外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方便安装且能减少成本的机器人传感器模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传感器模块,包括前盖、后盖、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具有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的前盖覆盖安装在所述的后盖上,且所述的前盖和所述的后盖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的第一容置腔通过第一隔板分隔成发射端安装腔和用于供母端子插入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的发射端倾斜设置在所述的发射端安装腔内,且所述的发射端的两个引脚折弯后穿过所述的第一隔板伸入所述的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的第二容置腔通过第二隔板分隔成接收端安装腔和用于供母端子插入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的接收端倾斜设置在所述的接收端安装腔内,且所述的接收端的两个引脚折弯后穿过所述的第二隔板伸入所述的第二安装腔内。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安装腔具有第一开口,且所述的第一安装腔的后侧壁上并列设置有第一卡槽。该结构中,第一开口的设置方便母端子插入,与发射端的引脚连接,第一卡槽与母端子上的卡扣配合,使相互连接可靠。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安装腔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槽,所述的第一通槽位于两个所述的第一卡槽之间。该结构中,第一通槽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母端子反向插入第一安装腔。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安装腔具有第二开口,且所述的第二安装腔的后侧壁上并列设置有第二卡槽。该结构中,第二开口的设置方便母端子插入,与接收端的引脚连接,第二卡槽与母端子上的卡扣配合,使相互连接可靠。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安装腔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槽,所述的第二通槽位于两个所述的第二卡槽之间。该结构中,第二通槽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母端子反向插入第二安装腔。

优选地,所述的前盖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的后盖连接。其好处在于使前盖和后盖连接可靠,不易分离。

优选地,所述发射端的中轴线和接收端的中轴线形成一个夹角。其好处在于使信号反射感应区域位于设定的距离,设定的距离可以通过夹角的大小调节。

优选地,所述的机器人传感器模块还包括一种板材,所述板材无损所述传感器收发的信号,所述板材设置在所述的前盖和后盖之间。该结构中,所述板材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保护发射端和接收端,另一方面不影响它们的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前盖和后盖组装,将发射端和接收端设置在其中,保护了发射端和接收端;第一容置腔通过第一隔板分隔成发射端安装腔和第一安装腔,发射端倾斜设置在发射端安装腔内,稳定可靠,发射端的引脚穿过第一隔板伸入到第一安装腔内,组成类似于“公端子”的结构,当母端子插入到第一安装腔内时,直接与发射端的引脚接触,电性连通,无需采用额外的结构,也无需焊接,直接将第一安装腔做成标准电气接插件,方便安装,减少成本;第二容置腔通过第二隔板分隔成接收端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发射端倾斜设置在发射端安装腔内,稳定可靠,接收端的引脚穿过第二隔板后伸入到第二安装腔内,母端子可直接插入到第二安装腔与接收端的引脚连接,直接将第二安装腔做成标准电气接插件,减少浪费;本实用新型方便安装且能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将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扫地机器人上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机器人传感器模块,包括前盖3、后盖4、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具有发射端5和接收端6,前盖3覆盖安装在后盖4上,且前盖3和后盖4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7和第二容置腔8,第一容置腔7通过第一隔板71分隔成发射端安装腔72和用于供母端子插入的第一安装腔73,发射端5倾斜设置在发射端安装腔72内,且发射端5的两个引脚折弯后穿过第一隔板71伸入第一安装腔73内,第二容置腔8通过第二隔板81分隔成接收端安装腔82和用于供母端子插入的第二安装腔83,接收端6倾斜设置在接收端安装腔82内,且接收端6的两个引脚折弯后穿过第二隔板81伸入第二安装腔83内。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一种机器人传感器模块,包括前盖3、后盖4、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具有发射端5和接收端6,前盖3覆盖安装在后盖4上,且前盖3和后盖4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7和第二容置腔8,第一容置腔7通过第一隔板71分隔成发射端安装腔72和用于供母端子插入的第一安装腔73,发射端5倾斜设置在发射端安装腔72内,且发射端5的两个引脚折弯后穿过第一隔板71伸入第一安装腔73内,第二容置腔8通过第二隔板81分隔成接收端安装腔82和用于供母端子插入的第二安装腔83,接收端6倾斜设置在接收端安装腔82内,且接收端6的两个引脚折弯后穿过第二隔板81伸入第二安装腔83内。

其中机器人传感器模块为三个,分别竖直安装在扫地机器人本体1内,主要用于测量与水平地面的距离,一旦发现即将处于悬空状态,发射端发送的信号得不到反射,接收端接收不到反射信号,导致主控MCU收不到信号,于是主控MCU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滚轮后退以避开前方出现的悬空。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73具有一朝上的第一开口74,且第一安装腔73的后侧壁上并列设置有第一卡槽75。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73后侧壁上竖直设置有第一通槽76,第一通槽76位于两个第一卡槽75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腔83具有一朝上的第二开口84,且第二安装腔83的后侧壁上并列设置有第二卡槽85。

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腔83后侧壁上竖直设置有第二通槽86,第二通槽86位于两个第二卡槽85之间。

其中,第一卡槽75、第二卡槽85是兼容于标准端子的固定卡,第一通槽76、第二通槽86是兼容于标准端子的防反插结构。本实用新型直接将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做成标准电气接插件,减少生产成本,便于安装。

实施例三:如图所示,一种机器人传感器模块,包括前盖3、后盖4、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具有发射端5和接收端6,前盖3覆盖安装在后盖4上,且前盖3和后盖4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7和第二容置腔8,第一容置腔7通过第一隔板71分隔成发射端安装腔72和用于供母端子插入的第一安装腔73,发射端5倾斜设置在发射端安装腔72内,且发射端5的两个引脚折弯后穿过第一隔板71伸入第一安装腔73内,第二容置腔8通过第二隔板81分隔成接收端安装腔82和用于供母端子插入的第二安装腔83,接收端6倾斜设置在接收端安装腔82内,且接收端6的两个引脚折弯后穿过第二隔板81伸入第二安装腔83内。

其中机器人传感器模块为三个,分别水平安装在扫地机器人本体1内,分别安装于机器人前部与侧部,主要用于测量与障碍物的距离。当扫地机器人装入开始运行后,主控制芯片(MCU)通过排线向本模块发送控制信号,发射端开始发射信号,在前方没有障碍物的时候,接收端接收不到水平发射端所发射的信号,并将此检测结果反馈到主控制芯片(MCU),主控制芯片(MCU)接收信号后驱动轮子继续前进。当前方出现障碍物,障碍物反射的信号让接收端接收到,并将此检测结果反馈到主控制芯片(MCU),主控制芯片(MCU)接收到此信号则驱动轮子转向避让。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73具有第一开口74,且第一安装腔73的后侧壁上并列设置有第一卡槽75。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73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槽76,第一通槽76位于两个第一卡槽75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腔83具有第二开口84,且第二安装腔83的后侧壁上并列设置有第二卡槽85。

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腔83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槽86,第二通槽86位于两个第二卡槽85之间。

其中,第一卡槽75、第二卡槽85是兼容于标准端子的固定卡,第一通槽76、第二通槽86是兼容于标准端子的防反插结构。本实用新型直接将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做成标准电气接插件,减少生产成本,便于安装。

本实施例中,前盖3通过卡扣结构与后盖4连接。

本实施例中,发射管5为红外发射管,接收管6为红外接收管,其好处在于成本较低,且能够稳定运行,所述发射管5的中轴线和接收管6的中轴线在水平平面内形成一个夹角。所述的机器人传感器模块还包括一种板材,所述板材无损所述传感器收发的信号,所述板材设置在所述的前盖和后盖之间,此时所述板材为红外透光板。

实施例四:如图所示,一种机器人传感器模块,包括前盖3、后盖4、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具有发射端5和接收端6,前盖3覆盖安装在后盖4上,且前盖3和后盖4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7和第二容置腔8,第一容置腔7通过第一隔板71分隔成发射端安装腔72和用于供母端子插入的第一安装腔73,发射端5倾斜设置在发射端安装腔72内,且发射端5的两个引脚折弯后穿过第一隔板71伸入第一安装腔73内,第二容置腔8通过第二隔板81分隔成接收端安装腔82和用于供母端子插入的第二安装腔83,接收端6倾斜设置在接收端安装腔82内,且接收端6的两个引脚折弯后穿过第二隔板81伸入第二安装腔83内。

本实施例中,发射管5为红外发射管,接收管6为红外接收管,其好处在于成本较低,且能够稳定运行,所述发射管5的中轴线和接收管6的中轴线在水平平面内形成一个夹角。所述的机器人传感器模块还包括一种板材,所述板材无损所述传感器收发的信号,所述板材设置在所述的前盖和后盖之间,此时所述板材为红外透光板。

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多种具有发射端与接收端的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用于机器人信号探测,因此,可竖直安装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在机器人底部,探测机器人底部与地面的距离,起到防止机器人跌落的作用;可水平安装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在机器人前、侧部,用于探测机器人运行方向的障碍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