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稳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615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稳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稳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稳压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的稳压器,一般是由整流电路、稳压电路和输出端组成,其极性一般较为固定,而且电压范围也是固定的,而在现在工厂、学校和科研单位的实验和教学当中对电源的要求较高,既需要不同的电流电压,还要求稳流稳压,而现有技术中的稳压器一般不能够同时满足这么多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电流连续可调,稳压与稳流自动转换的可调式稳压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调式稳压器,包括变压器、预稳控制电路、比较驱动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调整电路、与门电路、辅助稳压电路、基准电压电路、比较放大电路和采样电路,220V交流电源输入变压器,变压器分别与预稳控制电路和辅助稳压电路电连接,预稳控制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电连接,整流滤波电路和调整电路电连接,调整电路输出直流输出电源,直流输出电源分别反馈输入到比较驱动电路和采样电路,比较驱动电路与预稳控制电路电连接,采样电路和基准电压电路分别与比较放大电路电连接,比较放大电路与与门电路电连接,与门电路与调整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比较放大电路包括电流比较放大电路和电压比较放大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式稳压器的电路包括变压器,保险丝FUSE,开关K,电阻R0、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20、R21、R23、R24、R25、R26、R27、R28、R30、VR1和VR2,可调电阻PR1和PR2,二极管D0、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D15、D21、D22、D23和D24,电容C1、C2、C3、C4、C5、C6和C7,三极管BG1、BG2、BG3、BG5、BG6和BG7,运算放大器IC2A、IC2C、IC2D、IC2B、IC3B和IC3A,单刀双掷开关K1A、K2A和K3A,芯片IC1;变压器包括线圈L1、L21、L22和L23,线圈L1的1端串接保险丝FUSE和开关K后连接到220V交流电源的一端,线圈L1的2端串接开关K后连接到220V交流电源的另一端,线圈L21的1端分别连接到二极管D10的阳极和二极管D12的阴极,线圈L21的3端分别连接到二极管D11的阳极和二极管D13的阴极,线圈L21的2端分别连接到电容C1负极、电容C2正极、电阻R27的一端、二极管D6的阴极、芯片IC1的2脚、二极管D14的阴极、电容C6的负极、电阻28的一端、可调电阻RP1的一端和可调端、电阻R26的一端、二极管D0的阴极、电容C5的负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电阻R12的一端、三极管BG3的发射极、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BG2的发射极和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D10、二极管D11、电容C1的正极和电阻R27的公共端连接到分别连接到芯片IC1的1脚、继电器J1和二极管D5阴极的公共端、继电器J2和二极管D3阴极的公共端、继电器J3和二极管D2阴极的公共端,二极管D12、二极管D13和电容C2的公共端连接到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二极管D6的阳极、运算放大器IC2A的负电源输入端和运算放大器IC3A的负电源输入端,芯片IC1的3脚分别连接到电容C5的正极、运算放大器IC2A的正电源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3A的正电源输入端、电阻R17的一端、三极管BG4的集电极、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22的一端,继电器J1和二极管D5阳极的公共端连接到三极管BG5的集电极,三极管BG5的基极连接到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0的一端和运算放大器IC2C的输出端,电阻R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运算放大器IC2C的同相输入端和电阻R12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IC2C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13的一端和R14的一端,R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17的另一端和三极管BG4的发射极,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9的一端、运算放大器BG1的发射极、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到电阻R22的另一端,三极管BG4的基极连接到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到分别连接到继电器J2和二级管D3阳极的公共端、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三极管BG3的基极连接到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运算放大器IC2D的输出端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运算放大器IC2D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11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IC2D的同相输入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VR1的一端、电阻R20的一端和二极管D0阳极,电阻V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19的一端和可调电阻RP1的另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到电阻VR2的一端,电阻V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24的一端、电容C3的正极和可调电阻RP2的一端,继电器J3和二极管阴极的公共端连接到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三极管BG2的基极连接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4的一端、运算放大器IC2B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运算放大器IC2B的同相输入端和电阻R2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IC2B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三极管BG1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1的阳极;线圈L22的1端连接到单刀双掷开关K3A的1端,线圈L22的2端分别连接到单刀双掷开关K3A的3端和单刀双掷开关K2A的2端,线圈L23的4端连接到单刀双掷开关K2A的1端,线圈L23的3端连接到单刀双掷开关K2A的3端,线圈L23的1端连接到单刀双掷开关K1A的1端,线圈L23的2端连接到单刀双掷开关K1A的3端,单刀双掷开关K1A的2端连接到二极管D24的阳极和二极管D23的阴极,单刀双掷开关K3A的2端连接到二极管D21的阴极和二极管D22的阳极,二极管D21的阳极和二极管D23的阳极分别连接到电容C7的负极、电阻R30的一端、电容C6的正极、二极管D14的阳极、电容C3的负极、可调电阻RP2的另一端和可调端、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2的阴极和二极管D24的阴极分别连接到三极管BG6的集电极、三极管BG7的集电极、电容C7的正极、电阻R30的另一端、二极管D15的阴极,三极管BG6的发射极连接到三极管BG7的基极,三极管BG6的基极分别连接到二极管D7的阴极和电阻R23的一端,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到运算放大器IC3B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IC3B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到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28的另一端、二极管D15的阳极和三极管BG7的发射极,运算放大器IC3B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到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容C4的一端和运算放大器IC3A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IC3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到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二极管D9的阳极和二极管D8的阴极,运算放大器IC3A的同相输入端分别连接到二极管D9的阴极、二极管D8的阳极和电阻R24的另一端,二极管D14的两端输出直流输出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式稳压器的电路集成在一块芯片中。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稳压器是一种电压、电流连续可调,稳压与稳流自动转换的高精度稳定电源,输出电压能从零伏起调,在额定范围内任意选择,限流保护点可任意选择,输出电流能在而定范围内连续可调,能够满足用户各种电路实验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工厂、学校和科研单位的实验和教学之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稳压器,其模块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变压器、预稳控制电路、比较驱动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调整电路、与门电路、辅助稳压电路、基准电压电路、比较放大电路和采样电路,220V交流电源输入变压器,变压器分别与预稳控制电路和辅助稳压电路电连接,预稳控制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电连接,整流滤波电路和调整电路电连接,调整电路输出直流输出电源,直流输出电源分别反馈输入到比较驱动电路和采样电路,比较驱动电路与预稳控制电路电连接,采样电路和基准电压电路分别与比较放大电路电连接,比较放大电路与与门电路电连接,与门电路与调整电路电连接。所述比较放大电路包括电流比较放大电路和电压比较放大电路。

如图2所示为可调式稳压器的电路结构图,包括变压器,保险丝FUSE,开关K,电阻R0、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20、R21、R23、R24、R25、R26、R27、R28、R30、VR1和VR2,可调电阻PR1和PR2,二极管D0、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D15、D21、D22、D23和D24,电容C1、C2、C3、C4、C5、C6和C7,三极管BG1、BG2、BG3、BG5、BG6和BG7,运算放大器IC2A、IC2C、IC2D、IC2B、IC3B和IC3A,单刀双掷开关K1A、K2A和K3A,芯片IC1;变压器包括线圈L1、L21、L22和L23,线圈L1的1端串接保险丝FUSE和开关K后连接到220V交流电源的一端,线圈L1的2端串接开关K后连接到220V交流电源的另一端,线圈L21的1端分别连接到二极管D10的阳极和二极管D12的阴极,线圈L21的3端分别连接到二极管D11的阳极和二极管D13的阴极,线圈L21的2端分别连接到电容C1负极、电容C2正极、电阻R27的一端、二极管D6的阴极、芯片IC1的2脚、二极管D14的阴极、电容C6的负极、电阻28的一端、可调电阻RP1的一端和可调端、电阻R26的一端、二极管D0的阴极、电容C5的负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电阻R12的一端、三极管BG3的发射极、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BG2的发射极和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D10、二极管D11、电容C1的正极和电阻R27的公共端连接到分别连接到芯片IC1的1脚、继电器J1和二极管D5阴极的公共端、继电器J2和二极管D3阴极的公共端、继电器J3和二极管D2阴极的公共端,二极管D12、二极管D13和电容C2的公共端连接到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二极管D6的阳极、运算放大器IC2A的负电源输入端和运算放大器IC3A的负电源输入端,芯片IC1的3脚分别连接到电容C5的正极、运算放大器IC2A的正电源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3A的正电源输入端、电阻R17的一端、三极管BG4的集电极、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22的一端,继电器J1和二极管D5阳极的公共端连接到三极管BG5的集电极,三极管BG5的基极连接到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0的一端和运算放大器IC2C的输出端,电阻R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运算放大器IC2C的同相输入端和电阻R12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IC2C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13的一端和R14的一端,R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17的另一端和三极管BG4的发射极,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9的一端、运算放大器BG1的发射极、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到电阻R22的另一端,三极管BG4的基极连接到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到分别连接到继电器J2和二级管D3阳极的公共端、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三极管BG3的基极连接到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运算放大器IC2D的输出端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运算放大器IC2D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11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IC2D的同相输入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VR1的一端、电阻R20的一端和二极管D0阳极,电阻V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19的一端和可调电阻RP1的另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到电阻VR2的一端,电阻V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24的一端、电容C3的正极和可调电阻RP2的一端,继电器J3和二极管阴极的公共端连接到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三极管BG2的基极连接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4的一端、运算放大器IC2B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运算放大器IC2B的同相输入端和电阻R2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IC2B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三极管BG1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1的阳极;线圈L22的1端连接到单刀双掷开关K3A的1端,线圈L22的2端分别连接到单刀双掷开关K3A的3端和单刀双掷开关K2A的2端,线圈L23的4端连接到单刀双掷开关K2A的1端,线圈L23的3端连接到单刀双掷开关K2A的3端,线圈L23的1端连接到单刀双掷开关K1A的1端,线圈L23的2端连接到单刀双掷开关K1A的3端,单刀双掷开关K1A的2端连接到二极管D24的阳极和二极管D23的阴极,单刀双掷开关K3A的2端连接到二极管D21的阴极和二极管D22的阳极,二极管D21的阳极和二极管D23的阳极分别连接到电容C7的负极、电阻R30的一端、电容C6的正极、二极管D14的阳极、电容C3的负极、可调电阻RP2的另一端和可调端、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2的阴极和二极管D24的阴极分别连接到三极管BG6的集电极、三极管BG7的集电极、电容C7的正极、电阻R30的另一端、二极管D15的阴极,三极管BG6的发射极连接到三极管BG7的基极,三极管BG6的基极分别连接到二极管D7的阴极和电阻R23的一端,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到运算放大器IC3B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IC3B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到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阻R28的另一端、二极管D15的阳极和三极管BG7的发射极,运算放大器IC3B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到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容C4的一端和运算放大器IC3A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IC3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到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二极管D9的阳极和二极管D8的阴极,运算放大器IC3A的同相输入端分别连接到二极管D9的阴极、二极管D8的阳极和电阻R24的另一端,二极管D14的两端输出直流输出电源。所述可调式稳压器的电路集成在一块芯片中。

本实用新型的主电路采用“悬浮放大”和预稳等新型设计方案使电路调压范围宽,精度高,能保持长期稳定可靠工作。预稳控制电路是通过输出电压变化与辅助稳压电源进行比较,经驱动电路而改变的,以使调整管上的压降在整个输出电压范围内保持基本不变,既保证调整管长期安全可靠工作,又提高整机效率。

调整电路是串联线性调整的,由电压(电流)比较放大电路的输出控制,使电压(电流)恒定。

在恒压工作时,电压比较放大电路对调整管处于优先控制状态,当输出电压由于输入电压或负载的变化而使其偏离原来的电压值时,变化了的电压量通过取样电阻,送入比较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端设定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放大后,去控制调整管,使其输出电压趋于原来的水质,从而达到稳压目的。

电路恒流工作时,电流比较放大器处于空置优先,控制过程和恒压工作完全相同。

电路工作状态可自动转换,当负载在额定值范围内变动时,电路工作在稳压状态;当负载超过额定值时或输出端短路时,电路失去稳压作用,自动转到稳流状态,若负载电流减小到额定值时,或是开路,电路以自动转到稳压状态。

本电路工作在稳流状态时,稳流部分即为保护电路,电路工作在稳压状态时,稳压部分以起到限压作用,相互保护。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