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智能计量表的低成本阀门执行器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143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仪表检测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计量表的低成本阀门执行器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量表等仪表,是广泛使用的计量设备,智能仪表内的阀门执行器驱动电路主要功能是使后台管理者能够随时对智能仪表进行通断的控制,便于实现仪表的智能化管理。现有智能仪表内的阀门执行器驱动电路,主要工作原理是依靠智能仪表内的单片机IO口(控制端口)控制VALVE_OFF(关断信号输出端口)和VALVE_ON(打开信号输出端口)的高低输出电平,来实现阀门执行器驱动电路Q1至Q6三极管的通断,Q1至Q6三极管在其外围元件的配合作用下,进而获得驱动执行器的电压,执行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VALVE1和VALVE2分别用导线连接到执行器的电源两端;当单片机VALVE_OFF输出电平为高,VALVE_ON输出电平为低时,Q1、Q3、Q5处于截止状态,而Q2、Q4、Q6处于导通状态,这样在VALVE1和VALVE2之间形成一个负的压差,来驱动执行器进行关阀操作;反之,当VALVE_OFF为低,VALVE_ON为高时,Q1、Q3、Q5处于导通状态,而Q2、Q4、Q6处于截止状态,这样在VALVE1和VALVE2之间形成一个正的压差,来驱动执行器进行开阀操作。由于现有智能仪表内的阀门执行器驱动电路采用分立元器件搭建,Q1至Q6三极管的外围还需要大量元件进行配合才能正常工作,因采用的元器件数目较多,工作不可靠,发生故障的地方相应也会增加很多,给产品的稳定运行带来了隐患,并且不具有执行器开关到位检测的功能,同时也增加了产品故障维修成本,并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功耗,这对采用电池作为供电方式的智能仪表也是致命的,大大缩减了智能仪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应用于智能仪表内的阀门执行器驱动电路,因大量采用分立元件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采用一只集成电路,及其少量外围元件四只电阻和三只无极性电容,来取代现有阀门执行器驱动电路众多分立元件,分别和智能仪表内单片机上的VALVE_ON和VALVE_OFF、CCHK(反馈信号输入端)引脚连接,极大的减少了元器件的数量,故障点也减少了很多,工作中保障了智能仪表的稳定运行,并同时增加了执行器开关到位检测的功能,能够及时停止开关阀的操作,降低了开关阀操作时的功耗,可以有效降低智能仪表整体的功耗,延长智能仪表使用寿命的一种应用于智能计量表的低成本阀门执行器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智能计量表的低成本阀门执行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由控制集成电路、电阻和无极性电容构成,电阻有四只,瓷片电容有三只,控制集成电路、电阻和无极性电容通过导线连接并安装在智能仪表的电路板上,第一只电阻一端和第二只电阻一端、控制集成电路正极电源输入端2脚通过导线连接,第二只电阻另一端通过导线接地,第三只电阻一端和第一只无极性电容一端、控制集成电路第二个信号输入端3脚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只无极性电容另一端和第三只电阻另一端、第四只电阻一端、第二只无极性电容一端通过导线接地,第二只无极性电容另一端和第三只电阻另一端、控制集成电路的第一个信号输入端4脚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集成电路的正极电源输入端5脚和智能仪表的电路板上3.3V直流电源正极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集成电路的输出端1脚、6脚分别和第三只无极性电容两端、智能仪表的阀门执行器电源输入两端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集成电路的3脚和智能仪表电路板上单片机的信号输出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集成电路的4脚和智能仪表电路板上单片机的信号输出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只电阻另一端和智能仪表电路板上单片机的信号反馈输入端引脚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控制集成电路型号是MX116。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新型使用时,当智能仪表电路板上单片机的信号输出一端VALVE_ON(打开信号输出端口)引脚电平为高,信号输出另一端VALVE_OFF(关断信号输出端口)引脚电平为低时,控制集成电路在输出端1脚和6脚输出一个正向压降,来驱动执行器开阀操作;反之,当信号输出一端VALVE_ON引脚电平为低,信号输出另一端VALVE_OFF为高时,控制集成电路在1脚和6脚输出一个负向压降,来驱动执行器关阀操作;增加的第一只电阻是泄流电阻,工作时,单片机信号反馈输入端引脚通过检测第一只电阻另一端的电压值高低,来判断执行器是否开关到位。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只集成电路,及其少量外围元件四只电阻和三只无极性电容,来取代现有阀门执行器驱动电路众多分立元件,极大减少了元器件的数量,故障点也相应减少了很多,工作中保障了智能仪表的稳定运行,并同时也增加了执行器开关到位检测的功能,能够及时停止开关阀的操作,降低了开关阀操作时的功耗,可以有效降低智能仪表整体的功耗,延长了智能仪表的使用寿命。基于上述,所以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所示,一种应用于智能计量表的低成本阀门执行器驱动电路,由控制集成电路U6,电阻R6、R10、R2、R3和无极性电容C37、C38、C22构成,电阻有四只,瓷片电容有三只,控制集成电路、电阻和无极性电容通过导线连接并安装在智能仪表的电路板上,第一只电阻R6一端和第二只电阻R10一端、控制集成电路U6正极电源输入端2脚通过导线连接,第二只电阻R10另一端通过导线接地,第三只电阻R2一端和第一只无极性电容C37一端、控制集成电路U6第二个信号输入端3脚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只无极性电容C37另一端和第三只电阻R2另一端、第四只电阻R3一端、第二只无极性电容C38一端通过导线接地,第二只无极性电容C38另一端和第三只电阻R3另一端、控制集成电路U6的第一个信号输入端4脚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集成电路U6的正极电源输入端5脚和智能仪表的电路板上3.3V直流电源正极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集成电路U6的输出端1脚、6脚分别和第三只无极性电容C22两端、智能仪表的阀门执行器电源输入两端VALVE1、VALVE2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集成电路U6的3脚和智能仪表电路板上单片机的信号输出另一端VALVE_ON引脚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集成电路U6的4脚和智能仪表电路板上单片机的信号输出一端VALVE_OFF引脚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只电阻R6另一端和智能仪表电路板上单片机的信号反馈输入引脚CCHK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集成电路U6型号是MX116。

图1中所示,本新型使用时,当后台管理者需要对智能仪表进行通断的控制时,通过操作相关电路使智能仪表电路板上单片机IO接口(控制端口),在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VALVE_ON引脚电平为高,并进入控制集成电路U6的3脚,信号输出端VALVE_OFF引脚电平为低,并进入控制集成电路U6的4脚时,控制集成电路U6在其内部电路作用下,其输出端1脚和6脚会输出一个正向压降,来驱动智能仪表内的阀门执行器开阀(阀门开启状态)操作;反之,当智能仪表电路板上单片机信号输出端VALVE_ON引脚电平为低,信号输出端VALVE_OFF为高时,控制集成电路U6在引脚1脚和6脚输出一个负向压降,来驱动智能仪表内的阀门执行器关阀(阀门关闭状态)操作。电阻R6是泄流电阻,工作时,单片机信号反馈输入引脚CCHK通过检测电阻R6另一端的电压值高低,来判断执行器是否开关到位。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只集成电路,及其少量外围元件四只电阻和三只无极性电容,来取代现有阀门执行器驱动电路众多分立元件,极大减少了元器件的数量,故障点也相应减少了很多,工作中保障了智能仪表的稳定运行,并同时也增加了执行器开关到位检测的功能,能够及时停止开关阀的操作,降低了开关阀操作时的功耗,可以有效降低智能仪表整体的功耗,延长了智能仪表的使用寿命。基于上述,所以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图1中,电阻R6、R10、R2、R3电阻值分别是10K、1.5Ω、10K、10K。无极性电容C37、C38、C22规格分别是100pF、100pF、100nF。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范围内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