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传送带的功率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079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传送带的功率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门适用于调节电机的速度或转矩的装置,尤其是一种橡胶传送带的功率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橡胶传送带通常作为传输部件与涨紧轮配合使用,当涨紧轮作用力于皮带时,皮带为张紧状态,主动轮转动带动传动轮实现传动;当涨紧轮与皮带分离时,皮带为松开状态。橡胶传送带的运转是由电机经传动件驱动主动轮完成,而电机载荷的能力会随着橡胶带宽度的增加和物料重量的增加而减小,电机的动力来源是供电模块对其大功率供电,对于一些承载物品大的橡胶传送带而言,其电机需要更稳定的大功率供电。

另外,在橡胶传送带工作工程中,由于传送带长时间的工作,时常会发生橡胶传送带的电机过负荷工作的状况,则会触发橡胶传送带的急停系统。如此反复频繁的急停电机,则会严重降低橡胶传送带的工作效率和电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机过负荷而频繁急停易降低其使用寿命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功率调控精确、电机使用寿命长的橡胶传送带的功率调节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橡胶传送带的功率调节系统,包括功率采集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和功率逐级调节电路,所述功率采集电路的功率采集器采集橡胶传送带的电机供电模块功率,经差分放大电路利用三极管Q1、Q2组成差分电路调节功率信号,并由运放器U1B放大功率信号,差分放大电路处理后的功率信号经功率逐级调节电路利用三极管Q3、Q4进行电阻分压调节功率后为橡胶传送带的电机提供供电功率;

所述功率逐级调节电路包括三极管Q3,三极管Q3的基极接电阻R7、R8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运放器U1B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源+20V,电阻R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阴极以及电阻R9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4的基极和二极管D3的阳极以及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二极管D4的阴极和电阻R9的另一端以及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1、R12的另一端共端点接信号输出端。

优选地,差分放大电路包括运放器U1B和三极管Q1、Q2,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功率采集电路的信号,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电阻R3接收功率采集电路的信号,三极管Q2 的基极经电阻R3、R5串联接收功率采集电路的信号,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源+5V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运放器U1B的同相输入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电阻R6接运放器U1B的反相输入端,运放器U1B的同相输入端反馈电路串联电阻R4。

优选地,功率采集电路包括型号为AD8318的功率采集器J1,功率采集器J1的电源端接电源+5V,功率采集器J1的输出端接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基极,功率采集器J1的接地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三极管Q3、Q4的组成复合开关电路,配合电阻分压原理调控橡胶传送带的电机供电功率。正常功率时,功率逐级调节电路输出的功率信号正常,由电阻R8、R9串联输出,此时三极管Q3、Q4不导通;异常信号时,三极管Q3导通时,可调控功率为200W;三极管Q4导通时,可调控功率为500W,其中,此调控功率值可通过调节电阻R11、R12的阻值调整。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调控供电功率精确且原理简单,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易于检修。

2,功率采集电路的功率采集器采集橡胶传送带的电机供电模块功率,经差分放大电路利用三极管Q1、Q2组成差分电路调节功率信号,并由运放器U1B放大功率信号,差分放大电路处理后的功率信号经功率逐级调节电路利用三极管Q3、Q4进行电阻分压调节功率后为橡胶传送带的电机提供供电功率,有效地解决了橡胶传送带的急停系统频繁动作,降低橡胶传送带的工作效率和电机使用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模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中标记:1.功率采集电路,2.差分放大电路,3.功率逐级调节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在图1、图2中,一种橡胶传送带的功率调节系统,包括功率采集电路1、差分放大电路2和功率逐级调节电路3,其中,功率采集电路1的功率采集器采集橡胶传送带的电机供电模块功率,经差分放大电路2利用三极管Q1、Q2组成差分电路调节功率信号,并由运放器U1B放大功率信号,差分放大电路2处理后的功率信号经功率逐级调节电路3利用三极管Q3、Q4进行电阻分压调节功率后为橡胶传送带的电机提供供电功率。

在图2中,功率逐级调节电路3包括三极管Q3,三极管Q3的基极接电阻R7、R8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运放器U1B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源+20V,电阻R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阴极以及电阻R9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4的基极和二极管D3的阳极以及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二极管D4的阴极和电阻R9的另一端以及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1、R12的另一端共端点接信号输出端。

本实施例中的功率逐级调节电路3利用三极管Q3、Q4的组成复合开关电路,配合电阻分压原理调控橡胶传送带的电机供电功率。正常功率时,功率逐级调节电路3输出的功率信号正常,由电阻R8、R9串联输出,此时三极管Q3、Q4不导通;异常信号时,三极管Q3导通时而此时三极管Q4不导通,可调控功率为200W;三极管Q4导通时,可调控功率为500W。此调控功率值可通过调节电阻R11、R12的阻值调整,以精确地调控供电功率。

实施例二

在图2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差分放大电路2包括运放器U1B和三极管Q1、Q2,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功率采集电路1的信号,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电阻R3接收功率采集电路1的信号,三极管Q2 的基极经电阻R3、R5串联接收功率采集电路的信号,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源+5V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运放器U1B的同相输入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电阻R6接运放器U1B的反相输入端,运放器U1B的同相输入端反馈电路串联电阻R4。

本实施例中的差分放大电路2运用三极管Q1、Q2组成差分电路,三极管Q1的基极直接接收功率采集电路1的信号,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电阻R3接收功率采集电路1的信号,三极管Q2的导通电位为三极管Q1的滞后一个导通电位,偏角为90度,可以滤去功率信号中的异常信号,同时设计了运放器U1B进行比例放大,提高供电功率的强度,能够不低于且不超过差分放大电路2的调节范围。

实施例三

在图2中,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功率采集电路1包括型号为AD8318的功率采集器J1,功率采集器J1的电源端接电源+5V,功率采集器J1的输出端接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基极,功率采集器J1的接地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功率采集电路1运用电阻R1和电容C1组成的RC串联电路进行滤波。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功率采集电路1的功率采集器采集橡胶传送带的电机供电模块功率,经差分放大电路2利用三极管Q1、Q2组成差分电路调节功率信号,并由运放器U1B放大功率信号,差分放大电路2处理后的功率信号经功率逐级调节电路3利用三极管Q3、Q4进行电阻分压调节功率后为橡胶传送带的电机提供供电功率。其中,功率逐级调节电路3利用三极管Q3、Q4的组成复合开关电路,配合电阻分压原理调控橡胶传送带的电机供电功率,正常功率时,功率逐级调节电路3输出的功率信号正常,由电阻R8、R9串联输出,此时三极管Q3、Q4不导通;异常信号时,三极管Q3导通时,可调控功率为200W;三极管Q4导通时,可调控功率为500W。差分放大电路2运用三极管Q1、Q2组成差分电路,三极管Q1的基极直接接收功率采集电路1的信号,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电阻R3接收功率采集电路1的信号,三极管Q2的导通电位为三极管Q1的滞后一个导通电位,偏角为90度,可以滤去功率信号中的异常信号,同时设计了运放器U1B进行比例放大,提高供电功率的强度,能够不低于且不超过差分放大电路2的调节范围,能够输出稳定的额定功率供橡胶传送带的电机使用。

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