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纤芯自动化管控的子框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9092发布日期:2019-01-29 18:1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纤芯自动化管控的子框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纤芯自动化管控的子框控制器,属于ODN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互联网网民中90%选择在家中使用宽带上网,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亿人,并且仍以6%左右的速率增长,可以预见家庭宽带的规模、承载的流量也将逐步增长,在这种需求背景下,宽带接入网的安全和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光纤资源是运营商长远发展的基石。中国电信科技委员会主任韦乐平曾经指出,ODN网络占据整体投资CAPEX的51%,ODN应该引起运营行足够重视。

ODN是基于PON设备的FTTx光缆网络,主要是为OLT和ONU之间提供光传输通道。ODN的建设成本相对高昂,最高可达总体投资的50%~70%,是FTTx投资的重点。同时,也是FTTx管理的难点。目前ODN存在的问题是:1、无法有效管理光纤资源:(1)人工维护,资源准确率低,数据更新滞后,大量资源被闲置和浪费(据统计中东运营商Etisalat每年约有30%左右的光纤资源被浪费);(2)端口管理依赖纸质标签易脱落,末端设备不能监控使用状态,资源易沉没;2、网络管理难,无源网络目前还是“黑匣子”,难以直观管理;3、资源收集及上报需要施工人员现场操作,人工误差大,人工操作记录的准确度低下,仅为70%-90%,且无即时校验,错误不断叠加;4、故障点分散,故障点将会在“大街小巷”“千家万户”中;导致故障处理时间长,一般报故障后才会去处理,降低用户感知度;5、存在设备端口状态不一致的问题,比如已拆除业务但是设备依旧占用纤芯,导致资源浪费。但是采用现有的处理器进行纤芯自动化管控时,光纤纤芯的监控数量较少,而且还存在无源光交的大芯数光纤监控时的大功率电源问题,比如一个主处理控制器要支持监控864个eID电子标签,因为支持的eID电子标签数越多负载就越大,在上电启动的时候瞬时电流就越大,瞬时电流太大则会超过主处理控制器的电源模块最大输出电流,造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处理控制器,它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采用现有的处理器进行纤芯自动化管控时,光纤纤芯的监控数量较少,而且还存在无源光交的大芯数光纤监控时的大功率电源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纤芯自动化管控的子框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微控制器、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第一RS485通道、第二RS485通道和存储模块,所述的微控制器分别与电源模块、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第二RS485通道和存储模块连接,所述的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和第一RS485通道连接。

优选的,包括1个微控制器、2个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6个第一RS485通道,从而实现了将子框控制器的1路串口扩展到6路RS485的分时复用通讯方式来监控6路业务模块采集器的运行状况,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且实时性较好(由于子框控制器的串口资源有限,通过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可以增加串口数量,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分时复用串口通道,如果扩展的串口数太多会影响实时性,经大量的研究测试发现:串口扩展到6路效果最好),同时解决了无源光交的大芯数光纤监控时的大功率电源问题。

前述的用于纤芯自动化管控的子框控制器中,所述的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采用CD4051模块,从而使得控制更加简便,使用三路IO口就能控制8路通道开关。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的报警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从而可以对ODN设备的故障进行主动报警。

优选的,所述的报警模块与第一RS485通道一一对应,从而当发生预警时,可以根据与预警模块对应的RS485通道所连接的纤芯情况进行快速准确的故障核查。

上述的用于纤芯自动化管控的子框控制器中,还包括:下载模块,所述的下载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用于烧录MCU固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子框控制器尤其通过利用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第一RS485通道、第二RS485通道,实现了可以采用主控多级联方式与业务模块采集器和主处理控制器连接,通过以太端口设置主从控制设备,扩展了光纤芯数的监控数量,而且解决了无源光交的大芯数光纤监控时的大功率电源问题(比如一个主处理控制器要支持监控864个eID电子标签(即一个子框控制器支持监控72个eID电子标签),因为支持的eID电子标签数越多负载就越大,在上电启动的时候瞬时电流就越大,瞬时电流太大则会超过子框控制器的电源模块最大输出电流,造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采用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延迟逐级对每个业务模块采集器上电,从而减少了上电启动时的瞬时电流);此外,具体包括1个微控制器、2个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6个第一RS485通道,从而实现了将子框控制器的1路串口扩展到6路RS485的分时复用通讯方式来监控6路业务模块采集器的运行状况,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且实时性较好(由于子框控制器的串口资源有限,通过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可以增加串口数量,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分时复用串口通道,如果扩展的串口数太多会影响实时性,经大量的研究测试发现:串口扩展到6路效果最好),同时解决了无源光交的大芯数光纤监控时的大功率电源问题。将包含本实用新型的子框控制器的智能ODN设备设于传统的ODN监控设备中进行资源管理,从而构建了稳定可靠的光纤网络,而且实现了对传统无源网络的直接有效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有源环境下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子框控制器的智能ODN设备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无源环境下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子框控制器的智能ODN设备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方框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源模块,2-微控制器,3-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4-第一RS485通道,5-第二RS485通道,6-存储模块,7-报警模块,8-下载模块。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一种用于纤芯自动化管控的子框控制器,如图3所示,包括:电源模块1、微控制器2、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第一RS485通道4、第二RS485通道5和存储模块6,所述的微控制器2分别与电源模块1、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第二RS485通道5和存储模块6连接,所述的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和第一RS485通道4连接。具体包括1个微控制器2、2个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6个第一RS485通道4。所述的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采用CD4051模块。还包括:报警模块7,所述的报警模块7与微控制器2连接。所述的报警模块7与第一RS485通道4一一对应。还包括:下载模块8,所述的下载模块8与微控制器2连接。

实施例2:一种用于纤芯自动化管控的子框控制器,如图3所示,包括:电源模块1、微控制器2、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第一RS485通道4、第二RS485通道5和存储模块6,所述的微控制器2分别与电源模块1、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第二RS485通道5和存储模块6连接,所述的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和第一RS485通道4连接。

实施例3:一种用于纤芯自动化管控的子框控制器,如图3所示,

包括:电源模块1、微控制器2、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第一RS485通道4、第二RS485通道5和存储模块6,所述的微控制器2分别与电源模块1、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第二RS485通道5和存储模块6连接,所述的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和第一RS485通道4连接。具体包括1个微控制器2、2个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6个第一RS485通道4。

实施例4:一种用于纤芯自动化管控的子框控制器,如图3所示,包括:电源模块1、微控制器2、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第一RS485通道4、第二RS485通道5和存储模块6,所述的微控制器2分别与电源模块1、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第二RS485通道5和存储模块6连接,所述的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和第一RS485通道4连接。还包括:报警模块7,所述的报警模块7与微控制器2连接。所述的报警模块7与第一RS485通道4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利用某一实施例所述的子框控制器进行纤芯自动化管控,

如图1、图2所示,在有源模式下,采用市电220V转48V直流间接给电源模块1供电,满载的智能ODN设备由1台主处理控制器、12路子框控制器(即1台主处理控制器通过子框控制器上的第二RS485通道5与12台子框控制器连接)、72个业务模块采集器(即每个子框控制器利用2个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3扩展出6个第一RS485通道4,用于连接业务模块采集器)和864个eID电子标签组成;在无源模式下,采用5V移动电源(10Ah最大输出2A)直流间接给电源模块1供电(先给主处理控制器供电,主处理控制器再给子框控制器的电源模块1供电),满载的智能ODN设备由1台主处理控制器、10路子框控制器、60个业务模块采集器和720个eID电子标签组成。

S1,(可以将包含本实用新型的子框控制器的智能ODN设备设于ODN监控设备(如光纤配线架、光缆交接箱、光缆分纤箱等)中)将eID电子标签与业务模块采集器连接(如通过micro USB接口,为了实现有序管理,可以将业务模块采集器端口与ODN监控设备的链路端口设置完全对应一致),并根据eID电子标签与业务模块采集器端口号的对应关系对eID电子标签进行注册,将所述eID电子标签的标签ID和与该eID电子标签绑定(比如可以通过卡扣将eID电子标签和光纤链路固定在一起)的光纤链路的属性信息进行关联,形成标签码,并将所述标签码存入子框控制器中;所述的光纤链路包括光跳纤、尾纤或光分路器尾纤;所述的光纤链路的属性信息包括:设备编号、端子编号、链路编号及其承载业务对应的业务编号;

S2,子框控制器利用业务模块采集器采集其端口所插入的eID电子标签的标签ID;微控制器2根据所述标签ID获取相应的标签码(放在子框控制器的存储模块6中)并发送至主处理控制器中,从而实现对ODN监控设备端子的业务信息、纤芯状态及链路信息进行管控。

步骤S2还可以包括:子框控制器定时扫描每个业务模块采集器上的端口信息(每业务模块采集器可包含12个端口),获取插入的eID电子标签的标签码信息并存储;主处理控制器根据所获取的标签码信息与主处理控制器从运营商收集的光纤资源信息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进行告警提醒;

或者步骤S2还可以包括:进行自检:主处理控制器上电后,依次给子框控制器供电,子框控制器上电后,再依次给业务模块采集器供电;主处理控制器逐个从子框控制器获取存储的业务盘信息,并与子框控制器获取的实际的业务盘信息进行对比,如果不一致则告警提醒(比如蜂鸣器告警,同时对应业务模块采集器端子的LED灯闪烁并且子框控制器的双色灯-红灯闪烁);完成自检后启动监听流程:监听ODN监控设备的状态变化和接收到的任务信息(比如蓝牙任务或者NET任务),当eID电子标签(eld标签)发生拔插,子框控制器检测为非法操作时,则利用报警模块7进行自动报警,并上报主处理控制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