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3511发布日期:2019-03-19 22:0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场装载机配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



背景技术:

一个煤场会生产多个煤种的煤炭,成本不一,存放于不同的煤区,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和确保煤炭企业的收益,在煤炭的装运过程中,实现对煤种的精确分类至关重要。

但是,由于为运煤车装载何种煤炭完全由装载机司机控制,所以因装载机司机违规操作而导致的错装和混装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煤炭错装和混装的情况发生,配置了专门的监督人员对装载机司机的装载工作进行监督以实现对煤炭装运过程的监控,人工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实现煤炭装运过程的自动监控以节省人力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能够实现对煤炭装运过程的自动监控以节省人力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包括:壳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差分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处理器、显示模块、射频识别模块和电源模块;

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差分定位模块、所述通信模块、所述显示模块、所述射频识别模块连接以获取监控数据,并依据所述监控数据生成监控信息;所述通信模块还与上位终端通信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差分定位模块、所述通信模块、所述处理器、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射频识别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差分定位模块具体为MD P201模块;

所述MD P201模块的Ant_Pwr管脚和3.3V管脚均与3.3V供电端连接,所述MD P201模块的PBRX管脚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I/O引脚连接,所述MD P201模块的PBTX管脚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I/O引脚连接,所述MD P201模块的GND1-GND4引脚均接地。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三I/O引脚连接的第一冷启动电路;

则对应的,所述Ant_Pwr管脚和所述3.3V管脚均通过所述第一冷启动电路与所述3.3V供电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信模块具体为: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

所述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的DC5~16V管脚与5V供电端连接;所述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的URXD1管脚与所述处理器的第四I/O引脚连接,所述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的UTXD1管脚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五I/O引脚连接,所述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的GND管脚接地。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处理器的第六I/O引脚连接的第二冷启动电路;

则对应的,所述DC5~16V管脚通过所述第二冷启动电路与所述5V供电端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连接的指示灯电路。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报警提示模块。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还与称重装置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按键。

优选地,所述显示模块具体为串口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由电源模块进行统一供电,处理器通过与自身连接的射频识别模块、通信模块和差分定位模块可以获取监控数据,并在获取到监控数据之后,能够生产与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信息,然后再利用自身连接的通信模块将监控信息发送至上位终端,以此实现对煤炭装运过程的自动监控以节省人力成本。同时,处理器还可以通过自身连接的显示模块实时显示监控信息,以达到指导装载机司机工作,进一步避免错装和混装的情况发生的目的。另外,由于本车载一体化终端采用的差分定位模块相较于其它定位模块而言,精度更高,所以,即使煤场各煤区之间距离较近,应用本车载一体化终端也能够得到的更为可靠的监控信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部分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能够实现对煤炭装运过程的自动监控以节省人力成本。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包括:

壳体10和分别设置于壳体10的差分定位模块11、通信模块12、处理器13、显示模块14、射频识别模块15和电源模块16;

处理器13分别与差分定位模块11、通信模块12、显示模块14、射频识别模块15连接以获取监控数据,并依据监控数据生成监控信息;通信模块12还与上位终端通信连接;电源模块16分别与差分定位模块11、通信模块12、处理器13、显示模块14和射频识别模块15连接。

壳体10用于承载组成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各组件,其材质、外观等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而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差分定位模块11基于差分GPS技术,属于高精度定位模块,与处理器13连接,用于获取装载机的位置信息。通信模块12分别与处理器13和上位终端连接,用于实现处理器13与上位终端之间的通讯。处理器13用于处理差分定位模块11、通信模块12和射频识别模块15获取的信息,并生成对应的监控信息以控制显示模块14和通信模块12工作,实现对煤炭的装运过程的监控。显示模块14与处理器13连接,用于接收处理器13的控制以显示指定内容。射频识别模块15基于射频识别技术,与处理器连接,用于获取购煤卡中的购煤信息。电源模块16用于为车载一体化终端中的各用电器件供电。其中,通过差分定位模块11获取的位置信息、上位终端通过通信模块12下发至处理器13的装载信息、通过射频识别模块15获取的购煤信息均属于监控数据,显示模块14显示的指定内容及处理器13通过通信模块12传输至上位终端的数据均属于监控信息。

上位终端中存储有装载信息,如购煤用户信息、已购煤种及已购煤数等信息,上位终端通过通信模块12向装载机的车载一体化终端发送与其对应的装载信息,可以实现对现场装载机的灵活调配,提高装载效率。同时,处理器13则通过通信模块12接收该装载信息。例如,分配装载机A负责装载A煤种的煤炭,则上位终端可以通过通信模块12向装载机A上配置的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发送与A煤种对应的装载信息;该车载一体化终端内的处理器13则通过通信模块12接收该装载信息。

购煤卡存储有购煤煤种、购煤数量、当前运煤车可装载的煤数等购煤信息。当有购煤用户需要运煤时,将购煤卡置于装载机的车载一体化终端壳体10的刷卡区进行刷卡操作,车载一体化终端内的射频识别模块15识别购煤卡中的信息,用将识别到的信息传输至处理器13,处理器13对当前获取到的购煤信息与自身预先接收到的装载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说明当前持有该购煤卡的购煤用户已购该装载机负载装载的煤种,可以控制显示模块显示“匹配成功”等提示装载机司机可以为该购煤用户装载煤炭的信息;而如果匹配失败,则说明当前持有该购煤卡的购煤用户没有购买该装载机负载装载的煤种,可以控制显示模块显示“匹配失败”等提示装载机司机不可以为该购煤用户装载煤炭的信息。同时,差分定位模块11实时对装载机的当前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并传给处理器13,处理器13确定当前位置是否属于工作区域,将确定结果通过通信模块12传至上位终端,以此实现对装载机位置的监控,当然,还可以将确定结果在显示模块进行显示以提示装载机司机当前已偏离工作区域。其中,工作区域指与装载机负责装载的煤种对应的煤区。

例如,当前购煤用户所持有的购煤卡对应于B煤种,则当该购煤卡置于装载机A上配置的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刷卡区时,显示模块14将显示“匹配失败,煤种不对应”的信息,而如果当前购煤用户所持有的购煤卡对应于A煤种,则当该购煤卡置于装载机A上配置的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刷卡区时,显示模块14将显示“匹配成功,煤种对应”的信息。同时,在装载机为购煤用户装载煤种A的煤炭时,如果装载机偏离与A煤种的煤炭对应的煤区,则显示模块14将显示“已偏离工作区域”的信息,上位终端将接收到处理器13通过通信模块12发送的装载机A当前以偏离工作区域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差分定位模块11的定位功能、通信模块12的通信功能、处理器13的处理功能、显示模块14的显示功能、射频识别模块15的识别功能和电源模块16的供电功能均为各模块的现有功能,其具体实现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所使用的监控方法与现有技术中的监控方法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现有技术中的监控方法由现场的监督人员亲自实施,如由监督人员亲确认装载信息和购煤信息并核对购煤用户的已购煤种是否与装载机负责装载的煤种是否一致、由监督人员亲自监视装载机的位置并监督装载机是否偏离其工作区域,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则由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自动实施,如由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自动获取装载信息和购买信息并进行核对、由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自动获取装载机的位置并判断装载机是否偏离工作区域等。

在具体实施中,处理器13可以选用STM32F103VET6芯片,STM32F103xx增强型系列的芯片使用高性能的ARM Cortex-M3 32位的RISC内核,工作频率为72MHz,内置高速存储器(高达128K字节的闪存和20K字节的SRAM),丰富的增强I/O端口和联接到两条APB总线的外设。所有型号的器件都包含2个12位的ADC、3个通用16位定时器和一个PWM定时器,还包含标准和先进的通信接口:多达2个I2C和SPI、3个USART、一个USB和一个CAN。STM32F103xx增强型系列工作于-40℃至+105℃的温度范围,供电电压2.0V至3.6V,一系列的省电模式保证低功耗应用的要求。射频识别模块15可以选用MFR522模块,MFR522是高度集成的非接触式(13.56MHz)读写卡芯片,通信模块利用调制和解调的原理,将它们完全集成到各种非接触式通信方法和协议中,支持ISO14443A/MIFARE工作模式,其内部发送器部分可驱动读写器天线与ISO14443A/MIFARE卡和应答机的通信,无需其他电路。接收器部分提供一个功能强大和高效的解调和译码电路,用来兼容ISO14443A/MIFARE卡和应答机的信号。在读写模式中与ISO14443A/MIFARE的通信距离高达50mm,支持SPI接口,串口UART接口和I2C接口。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标准的SPI数据接口,最大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Mbit/s,并拥有64字节的发送和接收FIFO缓冲区、灵活的中断模式和低功耗的硬复位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由电源模块进行统一供电,处理器通过与自身连接的射频识别模块、通信模块和差分定位模块可以获取监控数据,并在获取到监控数据之后,能够生产与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信息,然后再利用自身连接的通信模块将监控信息发送至上位终端,以此实现对煤炭装运过程的自动监控以节省人力成本。同时,处理器还可以通过自身连接的显示模块实时显示监控信息,以达到指导装载机司机工作,进一步避免错装和混装的情况发生的目的。另外,由于本车载一体化终端采用的差分定位模块相较于其它定位模块而言,精度更高,所以,即使煤场各煤区之间距离较近,应用本车载一体化终端也能够得到的更为可靠的监控信息。

为了进一步提高差分定位模块11的定位精度,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差分定位模块11具体为MD P201模块;

MD P201模块的Ant_Pwr管脚和3.3V管脚均与3.3V供电端连接,MD P201模块的PBRX管脚与处理器13的第一I/O引脚连接,MD P201模块的PBTX管脚与处理器13的第二I/O引脚连接,MD P201模块的GND1-GND4引脚均接地。

MD P201模块为Hemisphere系列P201全新一代高性能的三星七频RTK定位接收机,支持BDS B1,B2,B3;GPS L1,L2;GLONASSG1,G2。支持单系统工作模式以及多系统联合解算模式。板卡具备载波相位RTK功能,能够提供较高的定位精度以及可变的数据更新率,支持数百公里超长基线RTK。MD P201模块同时支持SBAS,单机工作可自动切换至SBAS模式。它具有372个数据通道,三个全双工串口,1个外部DGPS差分专用端口,1个USB接口,支持ROX,RTCM2,RTCM3.0,RTCM3.2,CMR,CMR+等多种差分数据格式。

因此,本实施例选用MD P201模块作为差分定位模块11,能够进一步提高提高差分定位模块11的定位精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选用MD P201模块作为差分定位模块11仅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而不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除了选用MD P201模块作为差分定位模块11外,还可以选用其它差分定位模块作为差分定位模块11,例如,TH-BD05F GNSS主板。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可靠性,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与处理器13的第三I/O引脚连接的第一冷启动电路;

则对应的,Ant_Pwr管脚和3.3V管脚均通过第一冷启动电路与3.3V供电端连接。

其中,第一冷启动电路指断电再启动电路,由电阻和开关管等元器件组成,其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增设了第一冷启动电路,与处理器13的第三I/O引脚连接,当MD P201模块工作异常,处理器13无法接收到来自MD P201模块的位置信息时,处理器13可以控制第一冷启动电路工作仅冷启动MD P201模块,令MD P201模块重启时重新上电、并进行全面自检、系统引导及初始化等工作,确保恢复MD P201模块的正常工作,同时,使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其它模块无需断电而继续保持正常工作。可见,在本实施例通过增设第一启动电路,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可靠性。

为了提升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通信性能,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通信模块12具体为: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

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的DC5~16V管脚与5V供电端连接;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的URXD1管脚与处理器13的第四I/O引脚连接,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的UTXD1管脚与处理器13的第五I/O引脚连接,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的GND管脚接地。

USR_GPRS232_7S3通信模块属于无线数据透传模块,通过AT指令设置来实现串口到网络的双向数据透明传输,支持四频通信,全球通用,使用2G网络,支持4路网络连接同时在线,每路连接允许最大4K数据缓存,连接异常时可选择缓存数据不丢失,支持发送注册包/心跳包数据,具有短信透传模式、网络透传模式、HTTPD模式、UDC模式四种工作模式,可以使用扩展指令集建立、维持及关闭网络连接。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选用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作为通信模块12,能够进一步提升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通信性能。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选用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作为通信模块12仅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而不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除了选用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作为通信模块12外,还可以选用其它通信模块作为通信模块11,例如,SIM908通信模块。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可靠性,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与处理器13的第六I/O引脚连接的第二冷启动电路;

则对应的,DC5~16V管脚通过第二冷启动电路与5V供电端连接。

其中,第二冷启动电路同样指断电再启动电路,也由电阻和开关管等元器件组成,其具体结构也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增设了第二冷启动电路,与处理器13的第六I/O引脚连接,当USR_GPRS232_7S3通信模块工作异常时,处理器13可以控制第二冷启动电路工作仅冷启动USR_GPRS232_7S3通信模块,令USR_GPRS232_7S3通信模块重启时重新上电、并进行全面自检、系统引导及初始化等工作,确保恢复USR_GPRS232_7S3通信模块的正常工作,同时,使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其它模块无需断电而继续保持正常工作。可见,在本实施例通过增设第二启动电路,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可靠性。

为了使装载机司机能够及时了解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通信状态,提升用户体验,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与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连接的指示灯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增设了指示灯电路,与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连接,用于指示USR-GPRS232-7S3通信模块的工作状态,装载机司机可以通过指示灯电路的工作状态实时确定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当前通信状态,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因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通信故障而出现延误工作的情况。

当装载机司机出现违规操作时,为了促使装载机司机能够及时结束违规操作,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与处理器13连接的报警提示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增设有报警提示模块,与处理器13连接,当装载机偏离工作区域或其它违规操作时,处理器13可以控制报警提示模块进行报警提示,以促使装载机司机及时停止违规操作,进一步提高装载机作业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其中,报警提示模块具体可以为蜂鸣器或语音播报器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能够及时反馈装载结果以提高发运率,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器13还与称重装置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3还与称重装置连接,可以实时获取已装载的煤炭的重量,并作为装载结果通过显示模块14显示出来,以提示装载机司机当前已装载的煤炭的重量,使得装载机司机能够根据反馈调整工作,提高装载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发运率。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友好性,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与处理器13连接的按键。

在本实施例中,增设按键,可以与处理器13进行交互,向处理器13发送一些固定指令,如调整显示模块14的显示内容,查看装载信息等,可以使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更加人性化,进一步提升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友好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可靠性,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显示模块14具体为串口屏。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串口屏作为显示模块14,由于串口屏具有稳定性好和可靠性高的优点,所以,选用串口屏作为显示模块14,能够使得显示模块14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可靠性。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部分电气原理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部分电气原理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包括差分定位模块11、通信模块12、处理器13、显示模块14、射频识别模块15、电源模块16(未画出)、第一冷启动电路20、第二冷启动电路21、指示灯电路22、蜂鸣器电路23和4*4矩阵按键电路KEY。其中,差分定位模块11选用MD P201模块P201,通信模块12选用USR-GPRS232-7S3模块USR-GPRS232-7S3,处理器13选用STM32F103VET6芯片STM32,显示模块14选用串口屏LCD,射频识别模块15选用RFID模块RFID,报警提示模块选用蜂鸣器BUZZ。

MD P201模块P201的Ant_Pwr管和3.3V管脚与第一冷启动电路20中电阻R45的第二端连接,MD P201模块P201的PBRX管脚与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B10管脚连接,MD P201模块P201的PBTX与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B11管脚连接,MD P201模块P201的GND1-GND4管脚接地。

第一冷启动电路20包括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8、NPN型三极管Q13和PMOS管Q12。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D9管脚与电阻R47的第一端和电阻R4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48的第二端接GND,电阻R47的第二端与NPN型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13的集电极与电阻R46的第一端和PMOS管Q12的栅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46第二端与PMOS管Q12的漏极均接电源模块的3.3V供电端,PMOS管Q12的源极与电阻R45的第一端连接。

USR-GPRS232-7S3模块USR-GPRS232-7S3的LINKA管脚和USR-GPRS232-7S3模块USR-GPRS232-7S3的WORK管脚分别与指示灯电路22中电阻R35的第一端和指示灯电路22中电阻R36的第一端连接,USR-GPRS232-7S3模块USR-GPRS232-7S3的DC5~16v管脚与电阻R37的第二端连接,USR-GPRS232-7S3模块USR-GPRS232-7S3的UTXD1管脚与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A8管脚连接,USR-GPRS232-7S3模块USR-GPRS232-7S3的URXD1管脚与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A9管脚连接,USR-GPRS232-7S3模块USR-GPRS232-7S3的GND管脚接地。

指示灯电路22包括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NPN型三极管Q6、NPN型三极管Q7、发光二极管D12和发光二极管D13。电阻R33的第一端和电阻R34的第一端均与电源模块36的5V供电端连接,电阻R33的第二端与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电阻R34的第二端与发光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2的负极与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3的负极与NPN型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35的第二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7的基极与电阻R36的第二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和NPN型三极管Q7的发射极均接地。

第二冷启动电路21包括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NPN型三极管Q9和PMOS管Q8。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A12管脚与电阻R39的第一端和电阻R40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40的第二端接GND,电阻R39的第二端与NPN型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电阻R38的第一端和PMOS管Q8的栅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38第二端与PMOS管Q8的漏极均接电源模块的5V供电端,PMOS管Q8的源极与电阻R37的第一端连接。

蜂鸣器电路23包括蜂鸣器BUZZ、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4、NMOS管Q10和PMOS管Q11。蜂鸣器BUZZ的第1管脚与PMOS管Q11的源极连接,PMOS管Q11的漏极与电阻R42的第一端和电源模块16的24V供电端连接,PMOS管Q11的栅极与电阻R42的第二端和电阻R4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41的第二端与NMOS管Q10的漏极连接,NMOS管Q10的栅极与电阻R43的第一端和电阻R44的第一端连接,NMOS管Q10的源极和电阻R43的第二端均接地,电阻R44的第二端与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D13管脚连接,蜂鸣器BUZZ的第2管脚接地。

串口屏LCD的GND管脚接地,串口屏LCD的OUT管脚与MAX3232芯片MAX3232的T2OUT管脚连接,串口屏LCD的IN管脚与MAX3232芯片MAX3232的R2IN管脚连接,串口屏LCD的VCC管脚与电源模块16的12V供电端连接。MAX3232芯片MAX3232的R2OUT管脚与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C11管脚连接,MAX3232芯片MAX3232的T2IN管脚与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C10管脚,MAX3232芯片MAX3232的R1IN管脚与MAX3232芯片MAX3232的T1OUT管脚短接,MAX3232芯片MAX3232的C2+管脚与MAX3232芯片MAX3232的C2-管脚通过电容C28串联,MAX3232芯片MAX3232的C1+管脚与MAX3232芯片MAX3232的C1-管脚通过C30串联,MAX3232芯片MAX3232的GND管脚接地,MAX3232芯片MAX3232的V-管脚通过电容C27接地,MAX3232芯片MAX3232的V+管脚通过电容C29与MAX3232芯片MAX3232的VCC引脚连接,MAX3232芯片MAX3232的VCC引脚与电源模块16的3.3V供电端连接。

RFID模块RFID的NSS管脚与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A4管脚连接,RFID模块RFID的SCK管脚与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A5管脚连接,RFID模块RFID的MOSI管脚与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A7管脚连接,RFID模块RFID的MISO管脚与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A6管脚连接,RFID模块RFID的GND管脚与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GND管脚连接,RFID模块RFID的RST管脚与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B2管脚连接,RFID模块RFID的3V3管脚与电源模块16的3.3V供电端连接。

4*4矩阵按键电路KEY包括KEY0管脚、KEY1管脚、KEY2管脚、KEY3管脚、KEY4管脚、KEY5管脚、KEY6管脚、KEY7管脚以及GND管脚。KEY0-KEY7管脚分别与STM32F103VET6芯片STM32的PC0-PC7管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接入3.3V电源的模块还可以直接接入供电电压在3.3V左右的电源,如3V电源,并不会影响本实施例的实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清楚简洁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发明点,在图2中仅出示了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的部分电气原理图,其它各模块的固定电路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DGPS的煤场装载机车载一体化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者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者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的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