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性能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02574发布日期:2019-09-17 23:0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取暖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性能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202372260u,主题名称为取暖器热辐射自动测试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圆环弧测量架(1)、若干个半导体热电堆式热流量传感器(2)、移动机车(3)、机车支承座(4)、测量架固定座(5)、测量承放盘(6)及计算机处理控制装置(7),所述计算机处理控制装置(7)为安装有具有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程序软件的计算机设备;所述各热流量传感器(2)分别均匀排布固定在圆环弧测量架(1)上,并且各热流量传感器(2)的电连接端分别通过电缆与计算机处理控制装置(7)的数据信号采集器相连接;所述圆环弧测量架(1)二端分别对应地安装于二个测量架固定座(5)上,所述机车支承座(4)设置在位于二个测量架固定座(5)之间的圆环弧测量架(1)下方;所述移动机车(3)包括机箱(31)、三台步进电机、螺杆(32),其中所述三台步进电机分别安装于机箱(31)中,所述螺杆(32)竖向安装于机箱(31)中,且其上部穿出于机箱(31)外,并且该螺杆(32)通过与其中二台步进电机相传动连接而实现上、下升降运动和360度旋转运动;所述测量承放盘(6)固定安装于螺杆(32)顶部上;所述机箱(31)底部还设有四个滑轮,该四个滑轮与第三台步进电机相传动连接;所述机车支承座(4)的顶部还相对应地设有一对滑轨(41),所述四个滑轮与该对滑轨(41)相滑动安装一起,以实现移动机车(3)在步地电机驱动下沿滑轨(41)来回运动”。

然而,以上述实用新型专利为例,现有的取暖器测试系统通常具有结构复杂、测试精度差、调试过程繁琐等缺陷,需要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性能测试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基于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u1:将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上电并且设定为默认工作状态或者最高功率工作状态;

步骤u2:在室温条件或者老化条件下定期采集预先设定的实物测试参数;

步骤u3:将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简化抽象为一次物理模型;

步骤u4:将一次物理模型结合实物测试参数整合为运行于ansys平台的二次仿真模型,并且在ansys平台运行上述二次仿真模型,以生成所述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仿真测试数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步骤u2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u2.1:在离心风轮和反r型弧面风道之间依次设置第一测试截面和第二测试截面;

步骤u2.2:分别测试并且记录实物测试参数,上述实物测试参数包括第一测试截面和第二测试截面处的全压值和静压值;

步骤u2.3:在出风口处设置第三测试截面;

步骤u2.4:测试并且记录实物测试参数,上述实物测试参数还包括第三测试截面处的全压值和静压值。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步骤u3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利用三维建模软件生成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一次物理模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步骤u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u4.1:将一次物理模型和实物测试参数导入ansys平台;

步骤u4.2:利用ansys平台将实物测试参数与一次物理模型相互整合以生成二次仿真模型;

步骤u4.3:在ansys平台运行二次仿真模型,以生成所述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仿真测试数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ansys平台采用ansysfluen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半实物测试和半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在降低实物测试复杂度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从而有效地提升测试精度和测试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性能测试方法,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专利涉及的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主要包括取暖器主体,取暖器主体的一侧通过固定螺孔与线路连接板固定连接,取暖器主体的另一侧设有进风口,取暖器主体的底部设有取暖器底板,取暖器主体内置有离心风轮,离心风轮设有反r型弧面风道,反r型弧面风道的出口处设有出风口。

优选实施例。

优选地,所述基于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上电并且设定为默认工作状态;

步骤s2:在室温条件下定期采集预先设定的实物测试参数;

步骤s3:将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简化抽象为一次物理模型;

步骤s4:将一次物理模型结合实物测试参数整合为运行于ansys平台的二次仿真模型,并且在ansys平台运行上述(已整合特定实物测试参数)的二次仿真模型,以生成所述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仿真测试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s2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离心风轮和反r型弧面风道之间依次设置第一测试截面和第二测试截面;

步骤s2.2:分别测试并且记录实物测试参数,上述实物测试参数包括第一测试截面和第二测试截面处的全压值和静压值;

步骤s2.3:在出风口处设置第三测试截面;

步骤s2.4:测试并且记录实物测试参数,上述实物测试参数还包括第三测试截面处的全压值和静压值。

进一步地,步骤s3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利用三维建模软件(例如,pro/e)生成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一次物理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s3中,在生成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一次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可进行适当的结构增强和/或结构简化。例如,增强与风道形状强关联的模型特征,同时弱化与风道形状弱关联的模型特征。

进一步地,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将一次物理模型和实物测试参数导入ansys平台;

步骤s4.2:利用ansys平台将实物测试参数与一次物理模型相互整合以生成二次仿真模型;

步骤s4.3:在ansys平台运行二次仿真模型,以生成所述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仿真测试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s4中的ansys平台优选采用ansysfluent。

第一实施例。

优选地,所述基于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t1:将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上电并且设定为默认工作状态;

步骤t2:在老化条件下定期采集预先设定的实物测试参数;

步骤t3:将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简化抽象为一次物理模型;

步骤t4:将一次物理模型结合实物测试参数整合为运行于ansys平台的二次仿真模型,并且在ansys平台运行上述(已整合特定实物测试参数)的二次仿真模型,以生成所述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仿真测试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t2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t2.1:在离心风轮和反r型弧面风道之间依次设置第一测试截面和第二测试截面;

步骤t2.2:分别测试并且记录实物测试参数,上述实物测试参数包括第一测试截面和第二测试截面处的全压值和静压值;

步骤t2.3:在出风口处设置第三测试截面;

步骤t2.4:测试并且记录实物测试参数,上述实物测试参数还包括第三测试截面处的全压值和静压值。

进一步地,步骤t3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利用三维建模软件(例如,pro/e)生成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一次物理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t3中,在生成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一次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可进行适当的结构增强和/或结构简化。例如,增强与风道形状强关联的模型特征,同时弱化与风道形状弱关联的模型特征。

进一步地,步骤t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t4.1:将一次物理模型和实物测试参数导入ansys平台;

步骤t4.2:利用ansys平台将实物测试参数与一次物理模型相互整合以生成二次仿真模型;

步骤t4.3:在ansys平台运行二次仿真模型,以生成所述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仿真测试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t4中的ansys平台优选采用ansysfluent。

第二实施例。

优选地,所述基于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p1:将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上电并且设定为最高功率工作状态;

步骤p2:在室温条件下定期采集预先设定的实物测试参数;

步骤p3:将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简化抽象为一次物理模型;

步骤p4:将一次物理模型结合实物测试参数整合为运行于ansys平台的二次仿真模型,并且在ansys平台运行上述(已整合特定实物测试参数)的二次仿真模型,以生成所述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仿真测试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p2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p2.1:在离心风轮和反r型弧面风道之间依次设置第一测试截面和第二测试截面;

步骤p2.2:分别测试并且记录实物测试参数,上述实物测试参数包括第一测试截面和第二测试截面处的全压值和静压值;

步骤p2.3:在出风口处设置第三测试截面;

步骤p2.4:测试并且记录实物测试参数,上述实物测试参数还包括第三测试截面处的全压值和静压值。

进一步地,步骤p3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利用三维建模软件(例如,pro/e)生成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一次物理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p3中,在生成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一次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可进行适当的结构增强和/或结构简化。例如,增强与风道形状强关联的模型特征,同时弱化与风道形状弱关联的模型特征。

进一步地,步骤p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p4.1:将一次物理模型和实物测试参数导入ansys平台;

步骤p4.2:利用ansys平台将实物测试参数与一次物理模型相互整合以生成二次仿真模型;

步骤p4.3:在ansys平台运行二次仿真模型,以生成所述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仿真测试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p4中的ansys平台优选采用ansysfluent。

第三实施例。

优选地,所述基于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q1:将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上电并且设定为最高功率工作状态;

步骤q2:在老化条件下定期采集预先设定的实物测试参数;

步骤q3:将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简化抽象为一次物理模型;

步骤q4:将一次物理模型结合实物测试参数整合为运行于ansys平台的二次仿真模型,并且在ansys平台运行上述(已整合特定实物测试参数)的二次仿真模型,以生成所述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仿真测试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q2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q2.1:在离心风轮和反r型弧面风道之间依次设置第一测试截面和第二测试截面;

步骤q2.2:分别测试并且记录实物测试参数,上述实物测试参数包括第一测试截面和第二测试截面处的全压值和静压值;

步骤q2.3:在出风口处设置第三测试截面;

步骤q2.4:测试并且记录实物测试参数,上述实物测试参数还包括第三测试截面处的全压值和静压值。

进一步地,步骤q3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利用三维建模软件(例如,pro/e)生成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一次物理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q3中,在生成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一次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可进行适当的结构增强和/或结构简化。例如,增强与风道形状强关联的模型特征,同时弱化与风道形状弱关联的模型特征。

进一步地,步骤q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q4.1:将一次物理模型和实物测试参数导入ansys平台;

步骤q4.2:利用ansys平台将实物测试参数与一次物理模型相互整合以生成二次仿真模型;

步骤q4.3:在ansys平台运行二次仿真模型,以生成所述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的仿真测试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q4中的ansys平台优选采用ansysfluen。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专利申请涉及的三维建模软件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发明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发明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