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悬浮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7276发布日期:2020-06-30 19: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悬浮助行器,包括助行器本体(1)、上身束缚带(2)和腿部束缚带(3),所述助行器本体(1)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扣(4),所述上身束缚带(2)的底端与位于上方连接扣(4)的内部活动连接,位于下方所述连接扣(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弹性连接带(5),并且弹性连接带(5)的底端与腿部束缚带(3)的顶部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行器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盖(6),并且内盖(6)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音频识别器(7)与gprs定位模块(8),所述内盖(6)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控制模块(9)与蓄电池(10),所述助行器本体(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手动控制杆(11),所述助行器本体(1)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12),并且两个安装孔(1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13),所述内盖(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悬浮平衡组件(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悬浮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行器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悬浮平衡组件(14)相适配的安装槽(15),并且内盖(6)的表面与安装槽(15)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悬浮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身束缚带(2)正面的两侧均车缝连接有固定带(16),并且两个固定带(16)的表面均车缝连接有魔术贴,两个所述腿部束缚带(3)的表面均车缝连接有魔术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悬浮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6)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块(17),并且内盖(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悬浮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4)位于助行器本体(1)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四个,并且弹性连接带(5)位于助行器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悬浮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3)的输出端与a/d转换器(18)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并且a/d转换器(18)的输出端与蓄电池(10)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a/d转换器(18)位于安装槽(15)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悬浮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控制杆(11)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9)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控制模块(9)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1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19)的输出端与悬浮平衡组件(14)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微处理器(19)的输入端与蓄电池(10)的输出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悬浮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识别器(7)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19)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微处理器(19)的输入端与gprs定位模块(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19)与无线通信模块(20)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无线通信模块(20)与控制系统(21)实现双向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悬浮助行器,包括助行器本体、上身束缚带和腿部束缚带,所述助行器本体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扣,所述上身束缚带的底端与位于上方连接扣的内部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涉及助行器技术领域。该智能悬浮助行器,结合所需人群全方位需求的全新理念设计,采用逆磁智能悬浮承载重力的高新技术,太阳能蓄电供给,综合手动操控、声控、视向引导控制、思维向导控制以及定位追踪监控的功能于一身的智能科技产品,适用于幼童初学行走,或因伤病或其他原因造成腿脚不便的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行走不便的年老长者的单独出行,智能悬浮助行器附戴固定于使用者腰间,能为此类人群实现最基本的日常自理。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敏;陈国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国赞
技术研发日:2020.01.08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