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环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99227发布日期:2021-07-16 20:3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植物环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照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植物环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植物照明设备行业,主要存在两种设备类型,分别是电子镇流器植物照明设备和led植物照明设备,这些设备在实际应用中都需要进行调光控制,以适应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的环境状态下,需要不同的灯光强度和照明时长,使植物达到最佳的成长效果,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植物照明设备的调光控制尤为重要,也是各大照明设备生产厂家竞争的焦点,一种好的调光控制方式,能让产品更具竞争力。目前市场上植物照明设备的主流调光控制方式有:1、按键或者旋钮开关控制,通过调节植物照明设备面板上的按键或者旋钮开关,选择需要输出的功率档位,只能实现单台控制,没有控制器系统。2、红外遥控方式,设备面板上安装了红外接收电路,通过遥控器进行调光控制,单次可实现1

5台的控制,没有控制器系统。3、nfc近场感应方式,设备上装有nfc信号接收装置,手持nfc发送设备即可实现无接触调光,只能单台控制,没有控制器系统。4、0

10v电压信号调光,不同电压值对应不同功率,需要通讯线连接到0

10v控制器系统,可实现集中调光,但受限于电压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会产生衰减,所以连接数量一般不超过50台。
3.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植物照明设备的大规模使用,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这几种调光方式,都不能满足大规模统一调光和智能化调光的要求。如按键或旋钮开关调光,该方式只能选择几个固定的输出功率,需要一台一台设备的去调整功率档位,操作效率极其低下。红外遥控调光方式,虽然能用遥控器一次操作几台设备,但是当设备数量很多时,也还是存在操作效率低的问题,同时红外信号也存在容易被干扰的问题。nfc近场感应调光,该方式可以实现无级调光,可以输出全功率范围,但同样存在操作效率低的问题。0

10v电压信号调光方式,它做成控制器的方式,有简单的操作界面,可以实现无级调光和全功率范围输出,当设备数量不超过50台时,可以实现统一调光,操作效率相比前几种方式有明显提升。所以0

10v调光方式已发展为市场上最主流的调光方式,但依然存在控制数量偏少,无法实现照明设备端信息反馈的功能,也做不到智能化控制,给不了用户极致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现互联互通,布线更加简洁便利;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强的植物环境控制系统。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植物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湿设备、空调设备、排风设备、二氧化碳传感器和照明设备;所述控制器包括单片机、调光电路和信号转换电路;所述单片机的信号端分别与所述调光电路的信号端和信号转换电路的信号端连接;所述调光电路的通电端通过rs485总线与所述照明设备通过线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的信号端通过rs485总线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
器、湿度传感器、加湿设备、空调设备、排风设备和二氧化碳传感器连接。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进一步,所述调光电路包括第一光耦隔离单元、第一稳压滤波单元、第二光耦隔离单元、第二稳压滤波单元和运放单元;所述第一光耦隔离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经所述第一稳压滤波单元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隔离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经所述第二稳压滤波单元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rs485总线与所述照明设备连接。
8.进一步,所述第一光耦隔离单元包括电阻r46、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77、三极管q9、三极管q10和光电耦合器u15;所述电阻r49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经电阻r46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15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5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15的第八引脚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15的第七引脚与其第八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5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77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15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5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50与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稳压滤波单元连接。
9.进一步,所述第一稳压滤波单元包括电阻r37、稳压芯片u13、电阻r39、电容c23、电阻r40、电阻r79和电容c21;所述稳压芯片u13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3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3的第三引脚与其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7的一端接入5v电压,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u13的第一引脚连接;
10.所述电阻r39的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u13的第一引脚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40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23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39和电阻r40之间的连接处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9的一端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1的一端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11.进一步,所述运放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u14、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57、电阻r55、电阻r59、电容c22、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32、电解电容ec3和二极管d1;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一引脚经电容c22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二引脚经电阻r43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二引脚经电阻r44与其第一引脚连接;
12.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21、电阻r79和电阻r40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四引脚经电容c28接地;所述电容c27与所述电容c28并联;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四引脚还接入18v电压;
13.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五引脚与其第一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57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rs485总线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七引脚经电阻r55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ec3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32与所述电解电容ec3并联;所述电阻r59与所述电容c32并联。
14.进一步,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包括第三光耦隔离单元、第四光耦隔离单元、第五光耦隔离单元和信号转换单元,所述第三光耦隔离单元、第四光耦隔离单元、第五光耦隔离单元的信号输入端均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三光耦隔离单元、第四光耦隔离单元、第五光耦
隔离单元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rs485总线连接。
15.进一步,所述第三光耦隔离单元包括电阻r8、电阻r73、电阻r4、光电耦合器u4、三极管q1、电阻r6和电阻r7;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第八引脚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第八引脚经电阻r73与其第六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第七引脚与其第八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8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第二引脚经电阻r4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第三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7与信号转换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6接入5v电压。
16.进一步,所述第四光耦隔离单元包括电阻r12、三极管q2、电阻r11、电阻r9、电容c15和光电耦合器u5;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三引脚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12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二引脚经电阻r11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五引脚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六引脚与所述信号转换单元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9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六引脚经电容c15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均接入5v电压。
17.进一步,所述第五光耦隔离单元包括电阻r20、三极管q3、电阻r19、电阻r18、电阻r74、三极管q4和光电耦合器u7;所述光电耦合器u7的第三引脚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20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7的第二引脚经电阻r19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7的第五引脚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7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18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7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74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7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接入5v电压;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电阻r15接入5v电压,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信号转换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电容c16接地。
18.进一步,所述信号转换单元包括信号转换芯片u6、电容c13、电容c14、电阻r13、电阻r16、电阻r14、电阻r17、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z1、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z2和rs485通讯端口;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阻r7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的第二引脚与其第三引脚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的第四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
19.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五引脚接地,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16接地;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13与其第七引脚连接;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六引脚经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z2接地;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14与所述rs485通讯端口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七引脚经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z1接地;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七引脚经电阻r17与所述rs485通讯端口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八引脚接入5v电压;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八引脚经电容c13接地;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八引脚经电容c14接地;所述rs485通讯端口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rs485通讯端口的第二引脚接入12v电压;所述rs485通讯端口的第五引脚接地。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选用低阻抗的rs485总线,连接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湿
度传感器、加湿设备、空调设备、排风设备、二氧化碳传感器和照明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布线更加简洁便利;控制器采用高带载能力的rs485通讯芯片,做到单台控制器控制400台照明设备,实现大规模的照明设备的调光控制;并且接线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强,大大降低了种植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植物环境控制系统的模块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片机的电路原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光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信号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6.1、控制器,1.1、单片机,1.2、调光电路,1.3、信号转换电路;
27.2、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加湿设备,5、空调设备,6、排风设备,7、二氧化碳传感器,8、照明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9.如图1至图4所示,植物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1、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加湿设备4、空调设备5、排风设备6、二氧化碳传感器7和照明设备8;所述控制器1包括单片机1.1、调光电路1.2和信号转换电路1.3;所述单片机1.1的信号端分别与所述调光电路1.2的信号端和信号转换电路1.3的信号端连接;所述调光电路1.2的通电端通过rs485总线与所述照明设备8通过线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电路1.3的信号端通过rs485总线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加湿设备4、空调设备5、排风设备6和二氧化碳传感器7连接。
30.植物环境控制系统以控制器1为核心,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和二氧化碳传感器7采集到各种环境参数后,经rs485数据总线发送给控制器1,控制器1经过计算和分析,下发控制指令给加湿设备4、空调设备5和排风设备6,同时输出调光控制信号给照明设备8;控制器1上可以设置各种环境参数,如温度值、湿度值、二氧化碳浓度、饱和水汽压差vpd;也可设置各种调光参数,如灯光亮度调节、定时开关控制、日升日落模式设置、云模式控制;
31.控制器1、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加湿设备4、空调设备5、排风设备6、二氧化碳传感器7和照明设备8通过rs485总线连接,通过rj45接头的网线进行通讯,能兼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0

10v调光方式,针对调光电路1.2同步输出0

10v控制信号;因此,rj45接口上会同时存在rs485信号和0

10v信号,实现产品兼容性;rs485总线经控制器1的端口引出后,每连接一台设备或者传感器,都需要使用一个rj45三通头,以分出一个端口连接下一台设备。
32.本实施例选用低阻抗的rs485总线,连接控制器1、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加湿设备4、空调设备5、排风设备6、二氧化碳传感器7和照明设备8,实现互联互通,布线更加简洁便利;
33.控制器1采用高带载能力的rs485通讯芯片,做到单台控制器1控制400台照明设备
8,实现大规模的照明设备的调光控制;并且接线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强,大大降低了种植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
34.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调光电路1.2包括第一光耦隔离单元、第一稳压滤波单元、第二光耦隔离单元、第二稳压滤波单元和运放单元;所述第一光耦隔离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1.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经所述第一稳压滤波单元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隔离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1.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经所述第二稳压滤波单元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rs485总线与所述照明设备8连接。
35.通过第一光耦隔离单元和第二光耦隔离单元,输入两路pwm信号,对pwm信号进行光耦隔离后再传输至第一稳压滤波单元和第二稳压滤波单元进行稳压滤波,稳压滤波后的pwm信号传输至运放单元进行运算放大,形成0

10v的电流传输至rs485总线;调光电路1.2利用pwm信号进行电压调节,信号调节精准且安全;利用rs485总线传输接线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强。
36.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耦隔离单元包括电阻r46、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77、三极管q9、三极管q10和光电耦合器u15;所述电阻r49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1.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经电阻r46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15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5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15的第八引脚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15的第七引脚与其第八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5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77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15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5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50与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稳压滤波单元连接。
37.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稳压滤波单元包括电阻r37、稳压芯片u13、电阻r39、电容c23、电阻r40、电阻r79和电容c21;所述稳压芯片u13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3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3的第三引脚与其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7的一端接入5v电压,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u13的第一引脚连接;
38.所述电阻r39的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u13的第一引脚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40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23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39和电阻r40之间的连接处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9的一端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1的一端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39.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耦隔离单元包括电阻r61、电阻r66、电阻r67、电阻r78、三极管q11、三极管q12和光电耦合器u17;所述电阻r66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1.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经电阻r61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17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7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17的第八引脚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17的第七引脚与其第八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7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78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17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7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67与所述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稳压滤波单元连接。
40.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稳压滤波单元包括电阻r38、稳压芯片u12、电阻r41、电容
c25、电阻r42、电阻r80和电容c24;所述稳压芯片u12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2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2的第三引脚与其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8的一端接入5v电压,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u12的第一引脚连接;
41.所述电阻r41的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u12的第一引脚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42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25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41和电阻r42之间的连接处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80的一端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4的一端与所述运放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42.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运放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u14、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57、电阻r55、电阻r59、电容c22、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32、电解电容ec3和二极管d1;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一引脚经电容c22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二引脚经电阻r43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二引脚经电阻r44与其第一引脚连接;
43.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24、电阻r80和电阻r42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四引脚经电容c28接地;所述电容c27与所述电容c28并联;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四引脚还接入18v电压;
44.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五引脚与其第一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57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rs485总线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七引脚经电阻r55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ec3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ec3的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32与所述电解电容ec3并联;所述电阻r59与所述电容c32并联;
45.还包括电阻r47、电阻r45、电阻r56、电阻r52、电阻r60、电容c26、电容c33、电解电容ec4和二极管d2;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十四引脚经电容c26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十三引脚经电阻r45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十三引脚经电阻r47与其第十四引脚连接;
46.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十引脚与其第十四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九引脚经电阻r52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rs485总线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4的第八引脚经电阻r56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ec4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ec4的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33与所述电解电容ec4并联;所述电阻r60与所述电容c33并联。
47.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转换电路1.3包括第三光耦隔离单元、第四光耦隔离单元、第五光耦隔离单元和信号转换单元,所述第三光耦隔离单元、第四光耦隔离单元、第五光耦隔离单元的信号输入端均与所述单片机1.1连接,所述第三光耦隔离单元、第四光耦隔离单元、第五光耦隔离单元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rs485总线连接。
48.信号转换电路1.3利用第三光耦隔离单元、第四光耦隔离单元、第五光耦隔离单元对单片机1.1输出的信号进行光耦隔离,光耦隔离后的信号传输至信号转换单元进行信号转换,信号转换后的信号通过rs485总线传输至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加湿设备4、空调设备5、排风设备6或二氧化碳传感器7,提升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加湿设备4、空调设备5、排风设备6或二氧化碳传感器7调控的精准度;信号转换电路1.3采用高带载能力的
rs485芯片,抗干扰能力高。
49.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光耦隔离单元包括电阻r8、电阻r73、电阻r4、光电耦合器u4、三极管q1、电阻r6和电阻r7;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第八引脚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第八引脚经电阻r73与其第六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第七引脚与其第八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8与单片机1.1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第二引脚经电阻r4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第三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7与信号转换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6接入5v电压。
50.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光耦隔离单元包括电阻r12、三极管q2、电阻r11、电阻r9、电容c15和光电耦合器u5;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三引脚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12与单片机1.1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二引脚经电阻r11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五引脚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六引脚与所述信号转换单元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9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六引脚经电容c15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均接入5v电压。
51.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光耦隔离单元包括电阻r20、三极管q3、电阻r19、电阻r18、电阻r74、三极管q4和光电耦合器u7;所述光电耦合器u7的第三引脚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20与单片机1.1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7的第二引脚经电阻r19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7的第五引脚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7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18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7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74接入5v电压;所述光电耦合器u7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接入5v电压;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电阻r15接入5v电压,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信号转换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电容c16接地。
52.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转换单元包括信号转换芯片u6、电容c13、电容c14、电阻r13、电阻r16、电阻r14、电阻r17、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z1、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z2和rs485通讯端口;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阻r7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的第二引脚与其第三引脚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的第四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
53.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五引脚接地,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16接地;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13与其第七引脚连接;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六引脚经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z2接地;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六引脚经电阻r14与所述rs485通讯端口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七引脚经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z1接地;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七引脚经电阻r17与所述rs485通讯端口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八引脚接入5v电压;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八引脚经电容c13接地;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6的第八引脚经电容c14接地;所述rs485通讯端口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rs485通讯端口的第二引脚接入12v电压;所述rs485通讯端口的第五引脚接地。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