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扩充输出点的可编程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7656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扩充输出点的可编程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编程控制器,属于程序控制装置系统。
可编程控制器又称PC,具有抗干扰、可靠、易编程等优点,在现代工业自动化中得到推广使用。然而其输入输出点数对于同一系列产品来说,只有有限的几种类型,如日立产品E-40有24个输入点和16个输出点;E-64有40个输入点及24个输出点等。PC的输入输出点数比例是固定的,无法变更,点数不够用时固然可以加扩展器,但价格偏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经济地扩充其输出点的可编程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扩充输出点的可编程控制器由可编程控制器和扩充箱组成,扩充箱中装有接至执行元件的输出线、输入与可编程控制器输出端相接的译码器、从译码器的输出端接出的引线、引线与输出线之间正向串接的二极管形成的二极管阵列。使用时通过设置可编程控制器的n个输出点的状态,便可驱动2n根输出线中经译码器选中的那根输出线上所接的执行元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译码器,可将可编程控制器的n个输出点扩展成2n个,装置中接有二极管阵列,使得一个输出可同时驱动几个执行元件,也可使几个输出分别驱动同一个执行元件,故具有简单、经济、实用的优点。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1所示的装置由可编程控制器(8)和扩充箱(9)组成,扩充箱中装有m根接至执行元件(1)的输出线(2)、输入与可编程控制器(8)输出端O1~O3相接的三-八译码器(3)、从译码器(3)的输出端经驱动器(5)放大后接出的八根引线(4)、及引线(4)和输出线(2)之间正向串接的二极管形成的二极管阵列。可编程控制器(8)从其输出点O1~O3输出控制信号,经译码器(3)译码后选中八根引线(4)中的一条,这样输出便送到所有与被选中的引线(4)之间接二极管的输出线(2)上,去驱动相应的执行元件(1)。例如,当可编程控制器(8)从O1~O3输出“000”信号时,译码器(3)的O′0有输出,并通过二极管阵列接通第一和第二根输出线(2),故可驱动第一和第二个执行元件(1);若输出信号“111”,则O′7有输出,可驱动第二、三和第m个执行元件。可见该装置由于采用译码器,故可将可编程控制器(8)的三个输出点扩展成八个;采用二极管阵列,可使一个输出同时驱动多个执行元件,或几个输出分别驱动同一个执行元件。
为增加本实用新型的输出驱动能力,可采用继电器译码电路进行译码,在图2中三个继电器的线圈(6)接在可编程控制器(8)的输出点O1~O3和地之间,依照继电器触点(7)的通断组合将这些触点构造成二叉树型译码网络,网络的根结点接电源正端,叶子结点接引线(4)。
权利要求1.一种可扩充输出点的可编程控制器由可编程控制器(8)和扩充箱(9)组成,其特征在于扩充箱(9)中装有接至执行元件(1)的输出线(2)、输入与可编程控制器(8)输出端相接的译码器(3)、从译码器(3)输出端接出的引线(4)、引线(4)与输出线(2)之间正向串接的二极管形成的二极管阵列,它将可编程控制器(8)的n个输出点扩展成2n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扩充输出点的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说译码器(3)是集成电路译码器,其输出经驱动器(5)放大后接引线(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扩充输出点的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说译码器(3)是继电器译码电路,该电路中继电器的线圈(6)接在可编程控制器(8)的输出端和地之间,用继电器的触点(7)并依照其通断组合构造成二叉树型译码网络,网络的根结点接电源正端,叶子结点接引线(4)。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可扩充输出点的可编程控制器由可编程控制器和扩充箱组成,扩充箱中装有接至执行元件的输出线、输入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相接的译码器、从译码器输出端引出的引线及引线与输出线之间正向串接的二极管形成的二极管阵列。它以可编程控制器的n个输出点作输出控制,经译码器译成2n个输出状态后去驱动执行元件。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单、经济的优点。
文档编号G05B19/02GK2136997SQ9224294
公开日1993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7日
发明者吕炳仁 申请人:北京联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