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编程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9242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编程控制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器,特别涉及一种可编程控制器。



背景技术:

控制器是指按照预定顺序改变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接线和改变电路中电阻值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和反向的主令装置。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它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即完成协调和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

现有的控制器结构不够紧凑,体积相对较大,在处理大数据的过程中运行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编程控制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编程控制器,包括母板、电源和CPU,所述母板的表面设置有电源,所述母板的一端设置有CPU,所述CPU的一端设置有模式设定开关,所述模式设定开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端子输入台,所述第一端子输入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端子输入台,所述CPU的内部设置有扩展用连接器,所述CPU的另一端设置有DIN导轨安装槽,所述DIN导轨安装槽的一端设置有DIN导轨安装杆,所述CPU的表面设置有扩展用挂钩,所述CPU的底部设置有小PC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DIN导轨安装杆嵌入DIN导轨安装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与CPU通过母板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CPU与小PC卡通过扩展用挂钩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CPU与小PC卡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CPU的底部设置有小PC卡,可用于程序备份或用作扩充数据内存,可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满足大容量程序存储器、运算用存储器,DIN导轨安装杆可卡在DIN导轨安装槽上,便于电子器件的安装与维修,机器组装时,把所需空间控制到较小,结构充实而紧凑,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母板;2、电源;3、CPU;4、模式设定开关;5、第一端子输入台;6、第二端子输入台;7、扩展用连接器;8、DIN导轨安装槽;9、DIN导轨安装杆;10、扩展用挂钩;11、小PC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编程控制器,包括母板1、电源2和CPU3,母板1的表面设置有电源2,母板1的一端设置有CPU3,CPU3的一端设置有模式设定开关4,模式设定开关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端子输入台5,第一端子输入台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端子输入台6,CPU3的内部设置有扩展用连接器7,CPU3的另一端设置有DIN导轨安装槽8,DIN导轨安装槽8的一端设置有DIN导轨安装杆9,CPU3的表面设置有扩展用挂钩10,CPU3的底部设置有小PC卡11。

进一步的,DIN导轨安装杆9嵌入DIN导轨安装槽8,便于DIN导轨安装杆9可卡在DIN导轨安装槽8上而无需用螺丝固定,维护方便。

电源2与CPU3通过母板1相连接,电源2通过母板1内线路为CPU供电,维持CPU的日常使用。

CPU3与小PC卡11通过扩展用挂钩10相连接,CPU3与小PC卡11之间通过扩展用挂钩10固定。

CPU3与小PC卡11电性连接,CPU3将信息传输给小PC卡,可用于程序备份或用作扩充数据内存,可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有利于处理大量数据时CPU运行流畅。

具体的,DIN导轨安装杆9可卡在DIN导轨安装槽8上,与DIN导轨安装杆9连接的电子器件无需用螺丝固定在DIN导轨安装槽8上,维护也较为方便,CPU3与小PC卡11之间通过扩展用挂钩10固定,小PC卡11作为扩展部件固定在CPU3的底部,第一端子输入台5与第二端子输入台6可连接模拟输入设备,便于模拟输入设备信息的传输,扩展用连接器7连接其他扩展单元与内部电路,模式设定开关4可选择输入范围、输入通道数、有无平均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CPU3的底部设置有小PC卡11,可用于程序备份或用作扩充数据内存,可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满足大容量程序存储器、运算用存储器,DIN导轨安装杆9可卡在DIN导轨安装槽8上,便于电子器件的安装与维修,机器组装时,把所需空间控制到较小,结构充实而紧凑,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