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点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966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点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多点触摸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尤其涉及到一种可以识别多点同时触摸时的各自触摸位
置的多点触摸屏。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信息查询业务的日益兴起以及手持输入设备更新换代,触摸屏作为一 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输入设备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赋予了信息交换领域中最 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是具有吸引力的全新多媒体交互设备。 按照触摸屏原理和传输介质的不同,触摸屏可分为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 以及表面声波式等等,如果按照触摸点个数进行划分,又可以分为单点和多点触摸方式。传 统的四线电阻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即使传感表面有多个目标 时,它们也仅能报告一个点,也即它们缺乏同时追踪多个触摸点的能力。不支持两点或多点 以上的触摸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触摸屏的使用。电容感应式触摸屏中虽然有多点追踪能 力,但其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干扰,使得工作不稳定。现在也有一些电阻矩阵式触摸屏,其具 有多点触摸功能,然而每根行电极或列电极两端都有电极引线,那样对于高分辨率分割的 触摸屏来说,其相对引出的引线较多,进而使得在设计走线时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相对引出的电极引线较多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一定 程度上减少了电极引线的多点触摸屏。 该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点触摸屏,其包括上透明介质支撑层以及下透明介质支 撑层,所述上透明介质支撑层以及下透明介质支撑层通过在彼此相对的边缘设置连接体以 形成一空腔,在所述空腔中,在所述上透明介质支撑层的下侧设有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在 所述下透明介质支撑层的上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垂直的第二矩形透明导电 层,所述相邻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区,且在所述 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层,其中,所述被间隔 开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以"S"型或反"S"的形式电性串联,并在 所述"S"型或反"S"型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两侧的凸部和单根引出 处分别引出电极引线。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对于触摸屏中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矩形透明导电 层,其各自的两端均需要分别引出一条电极引线,使得电极引线过多,进而使得在设计布线 时由于电极引线过多以致布线较为困难的问题,采用将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矩 形透明导电层以"S"型或反"S"的形式电性串连,并在所述"S"型或反"S"型第一矩形透 明导电层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两侧的凸部和单根引出处分别引出电极引线的方法,使得 其电极引线的数量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减少了一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电极引线 的减少而节省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布置电极引线走线时的难度。[0007]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的排布及电极引线一种实施 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点触摸屏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的一种实
施例的电极引线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的另一种 实施例的电极引线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 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以及图2,一种多点触摸屏,其包括上透明介质支撑层6以及下透明介质 支撑层1,所述上透明介质支撑层6以及下透明介质支撑层l通过在彼此相对的边缘设置连 接体4以形成一空腔7,在所述空腔7中,在所述上透明介质支撑层6的下侧设有第一矩形 透明导电层5,在所述下透明介质支撑层1的上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垂直的 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所述相邻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之间设 置有隔离区,其中,所述隔离区并未在附图中示出,所述隔离区为该领域人员所共知的技术 内容,这里不做过多说明。且在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以及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之 间设置有透明绝缘层2,其中,所述被间隔开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 层3以"S"型或反"S"的形式电性串连,并在所述"S"型或反"S"型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 5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两侧的凸部和单根引出处分别引出电极引线。 对于以上所述的"S"型或反"S"型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 3,可以参照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 层的一种实施例的电极引线连接示意图,具体表现为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或第二矩形透 明导电层3以"S"型的形式电性串连,所述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 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电极引线连接示意图,具体表现为第一矩形透明 导电层5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以反"S"型的形式电性串连,下面,就所述"S"型以及反 "S"型做详细的描述。 1、对于以上所述的"S"型情况,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 最右侧的第一根子矩形透明导电条单独引出电极引线,最左侧的第一根以及第二根子矩形 透明导电条串联并引出电极引线,最右侧的第二根以及第三根子矩形透明导电条串联并引 出电极引线,依此"S"型连接方式类推并一一引出电极引线。如图3中所示,当所述第一矩 形透明导电层5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中的若干个子矩形透明导电条的数量为偶数时, 其左边两两相邻的子矩形透明导电条电性连接并引出电极引线;其右边的第一个以及最后 一个子矩形透明导电条单独引出电极引线,其中间的偶数个子矩形透明导电条两两相邻的
4电性连接并引出电极引线。当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中的若 干个子矩形透明导电条的数量为奇数时,其左边两两相邻的子矩形透明导电条电性连接并 引出电极引线,并且其最后的一根子矩形透明导电条单独引出电极引线;其右边的第一个 子矩形透明导电条单独引出电极引线,其后的偶数个子矩形透明导电条两两相邻的电性连 接并引出电极引线。 2、对于以上所述的反"S"型情况,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 层最左侧的第一根子矩形透明导电条单独引出电极引线,最右侧的第一根以及第二根子矩 形透明导电条串联并引出电极引线,最左侧的第二根以及第三根子矩形透明导电条串联并 引出电极引线,依此反"S"型连接方式类推并一一引出电极引线。如图4中所示,当所述第 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中的若干个子矩形透明导电条的数量为偶数 时,其右边两两相邻的子矩形透明导电条电性连接并引出电极引线;其左边的第一个以及 最后一个子矩形透明导电条单独引出电极引线,且其中间的偶数个子矩形透明导电条两两 相邻的电性连接并引出电极引线。当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 中的若干个子矩形透明导电条的数量为奇数时,其右边两两相邻的子矩形透明导电条电性 连接并引出电极引线,并且其最后的一根子矩形透明导电条单独引出电极引线;其左边的 第一个子矩形透明导电条单独引出电极引线,其后的偶数个子矩形透明导电条两两相邻的 电性连接并引出电极引线。 对于以上所述的所述"S"型或反"S"型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或第二矩形透明导 电层3两侧的凸部以及单根引出处,可以参照图3或图4的示意图进行理解,所述凸部为当 两个子矩形透明导电条两两相连之后所形成的共同接线端,所述单根弓I出处为单个子矩形 透明导电条的电极引出端,对于"S"型或反"S"型的两种不同情况,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 层5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两侧的凸部和单根引出处都可以按照上述解释进行理解并引 出电极引线。 并且,以上所述相邻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之间设置 的隔离区具有相同的宽度或不相同的宽度,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其不难想到, 这里不作过多赘述。且在所述隔离区中填充有电绝缘物质,所述电绝缘物质为一般技术人 员所熟知的常用型电绝缘物质,例如橡胶等等。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上透明介质支撑层6为柔性透明薄膜基板,以便于触 摸屏的触摸点击作用,另外所述下透明介质支撑层1为透明玻璃基板或透明薄膜基板,对 于何时采用透明玻璃基板,何时采用透明薄膜基板的判别,可视触摸屏的具体应用环境和 应用用途而定,其选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里不作详述。 现在,我们来看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以使得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更为清 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的排布及电极引线连接示 意图,所述第一、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中的子矩形透明导电条电极采用光刻或酸刻工艺 制作出等间距或非等间距的相互正交的条形的电极,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中的子矩形透 明导电条电极的左侧一端每相邻两条电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根电极引线,右侧一端则与同 一端错开一跟后每相邻的两条电极连接在一起形成另一端的电极引线,并且其单独的子矩 形透明导电条单独进行电极引线;对于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中的子矩形透明导电条的电极引线同理进行连接。其工作原理是,当采样行电极方向坐标时,对图中所述C0M1、 COM2 ; C0M1、 COM4 ;C0M3、 COM4. ;C0M(N-1) 、 C0M(N-2) ;COM(N) 、 C0M(N+1)依次逐行分时加信号 扫描依次逐行分时加信号扫描,其中,所述N为整数。在列电极方向逐行扫描以采集信号, 当只有一个触摸点时在触摸点位置的列电极两端的引线有一个单独信号,当有多个点触摸 时,在触摸点位置列电极两端的引线有多个信号输出,通过采样各点模拟量(例如,电势 差)的输出大小可判别出行电极方向的坐标;采样列电极方向坐标的工作原理与采样行电 极方向坐标相同,只是驱动信号和采用信号方向互换,为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公知的 常识,这里不一一详述。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对于触摸屏中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以及第二矩形透明导
电层3,其各自的两端均需要分别引出一条电极引线,使得电极引线过多,进而使得在设计
布线时由于电极引线过多以致布线较为困难的问题,采用将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或
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以"S"型或反"S"的形式电性串连,并在所述"S"型或反"S"型第
一矩形透明导电层5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3两侧的凸部和单根引出处分别引出电极引线
的方法,使得其电极引线的数量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减少了一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了因电极引线的减少而节省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布置电极引线走线时的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多点触摸屏,其包括上透明介质支撑层以及下透明介质支撑层,所述上透明介质支撑层以及下透明介质支撑层通过在彼此相对的边缘设置连接体以形成一空腔,在所述空腔中,在所述上透明介质支撑层的下侧设有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在所述下透明介质支撑层的上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垂直的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所述相邻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区,且在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间隔开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以“S”型或反“S”的形式电性串联,并在所述“S”型或反“S”型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两侧的凸部和单根引出处分别引出电极引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 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的隔离区具有相同的宽度或不相同的宽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点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填充有电绝缘物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透明介质支撑层为柔性透 明薄膜基板,所述下透明介质支撑层为透明玻璃基板或透明薄膜基板。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 矩形透明导电层最右侧的第一根子矩形透明导电条单独引出电极引线,最左侧的第一根以 及第二根子矩形透明导电条串联并引出电极引线,最右侧的第二根以及第三根子矩形透明 导电条串联并引出电极引线,依此"S"型连接方式类推并一一引出电极引线。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 矩形透明导电层最左侧的第一根子矩形透明导电条单独引出电极引线,最右侧的第一根以 及第二根子矩形透明导电条串联并引出电极引线,最左侧的第二根以及第三根子矩形透明 导电条串联并引出电极引线,依此反"S"型连接方式类推并一一引出电极引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点触摸屏,其包括上透明介质支撑层以及下透明介质支撑层,在所述上透明介质支撑层的下侧设有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在所述下透明介质支撑层的上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垂直的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且所述导电层之间还设置有透明绝缘层,其中,所述被间隔开的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以“S”型或反“S”的形式电性串联,并在所述“S”型或反“S”型第一矩形透明导电层或第二矩形透明导电层两侧的凸部和单根引出处分别引出电极引线。本实用新型其电极引线的数量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减少了一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电极引线的减少而节省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布置电极引线走线时的难度。
文档编号G06F3/045GK201465069SQ20092013322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2日
发明者曾小荣, 温称兵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