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及其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582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及其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及其固定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组装或拆卸板体的机壳,如电脑主机机壳的侧板,以及使板体固定于机壳的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组装电脑主机的机壳时,通常是使用螺丝将侧板直接锁固于机壳的后窗板,此种作法使得拆卸或组装时较为繁琐,耗费时间。为快速拆装电脑机壳的侧板,有设于侧板的固定组件,虽可达到免螺丝,易拆装的需求。然而,其结构复杂、元件数目多且具有金属件,导致安装繁复、成本高、增加机壳重量等缺点。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上述缺失又可达到易组装/拆卸目的的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及其固定组件,减少用于卡扣及固定的元件数目,进而降低零件成本及人工组装的时间成本;再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简化组装及拆卸的步骤。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及其固定组件,上述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包括一机壳及一固定组件;机壳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具有一安装部及一贯穿该安装部的安装孔。第二板体邻接于该第一板体,且向内突出一靠近该安装部的扣接片。上述固定组件包括一旋钮及一锁扣件;旋钮具有一可转动地位于该安装部外侧的操作部及一连接于该操作部的组装臂,该组装臂穿过该安装孔;锁扣件具有一位于该安装部内侧的基部、一由该基部延伸的卡勾臂及一弹性部;其中上述基部固定于该组装臂,该弹性部一端连接于该卡勾臂而另一端固定于该第一板体,该卡勾臂的自由端突出一爪部,该爪部可选择地卡扣于该第二板体的该扣接片内。在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一实施例中,该安装部朝内凹陷而形成一容置槽以容纳该旋钮的该操作部,该安装部还具有一平坦状的底壁,该安装孔形成于该底壁上。在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一实施例中,该安装部朝该机壳内突出一突片,用以固定该弹性部的另一端。在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一实施例中,该弹性部的另一端形成有一固定槽,借由该突片与该固定槽嵌合而固定于该第一板体内侧。在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一实施例中,该卡勾臂由该基部一体成型地向外延伸, 该弹性部一体成型地由该卡勾臂的自由端斜向朝该基部延伸。在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一实施例中,该弹性部的另一端形成有一固定元件,用以固定于该第一板体内侧。在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一垫片,设于该旋钮及该锁扣件之间,该旋钮的该组装臂穿过该垫片。该垫片形成有一限位窗,安装部向外突出一限位挡片, 限位挡片位于限位窗内。在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一实施例中,该旋钮的该组装臂具有至少一卡扣板,该基部形成有相对应该卡扣板的至少一卡扣槽,该卡扣板穿入该卡扣槽以扣合于该基部上。在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一实施例中,该旋钮的该组装臂具有多个卡扣板,该基部具有一朝向该安装部延伸的套杆及形成相对应该些卡扣板的多个卡扣槽,该套杆设于该些卡扣槽之间,该些卡扣板穿入该些卡扣槽以扣合于该基部上,而该套杆位于该些卡扣板之间。在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一实施例中,该旋钮的该组装臂具有多个卡扣板,该基部形成一套接孔,该些卡扣板穿过该套接孔而卡接于该基部。在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一实施例中,该基部具有一设于该套接孔内的套杆,该基部远离该旋钮的侧面形成多个相对应于该些卡扣板的卡扣槽,该些卡扣槽连通于该套接孔,该套杆设于该些卡扣槽之间,该些卡扣板穿过该些卡扣槽以扣合于该基部上,而该套杆位于该些卡扣板之间。在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一实施例中,该卡勾臂的该爪部底部具有一导引斜面。在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板体还包括一承载片,承托该卡勾臂的该爪部。本实用新型同样提出一种固定组件,适用于可拆式机壳板体,其设于一机壳板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旋钮,具有一操作部及一连接于该操作部的组装臂;及一锁扣件,具有一基部、一由该基部延伸的卡勾臂及一弹性部,该基部固定于该组装臂,该弹性部具有一端连接于该卡勾臂,该卡勾臂的自由端突出一爪部。在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一垫片,其设于该旋钮及该锁扣件之间且具有一中央通孔,该旋钮的该组装臂穿过该中央通孔而与该基部固接。在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一实施例中,该垫片形成有一限位窗。在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一实施例中,该卡勾臂由该基部一体成型地向外延伸, 该弹性部一体成型地由该卡勾臂的自由端斜向朝该基部延伸。在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一实施例中,该弹性部的另一端形成一固定槽,固定于该机壳板体内侧。在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一实施例中,该旋钮的该组装臂具有至少一卡扣板,该基部形成有相对应该卡扣板的至少一卡扣槽,该卡扣板穿入该卡扣槽以扣合于该基部上。在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一实施例中,该旋钮的该组装臂具有多个卡扣板,该基部具有一朝向该组装臂延伸的套杆及形成相对应该些卡扣板的多个卡扣槽,该套杆设于该些卡扣槽之间,该些卡扣板穿入该些卡扣槽以扣合于该基部上,而该套杆位于该些卡扣板之间。在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一实施例中,该旋钮的该组装臂具有多个卡扣板,该基部形成一套接孔,该些卡扣板穿过该套接孔而卡接于该基部。在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一实施例中,该基部具有一设于该套接孔内的套杆,该基部远离该旋钮的侧面形成多个相对应于该些卡扣板的卡扣槽,该些卡扣槽连通于该套接孔,该套杆位于该些卡扣槽之间,该些卡扣板穿过该些卡扣槽以扣合于该基部上,而该套杆位于该些卡扣板之间。在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一实施例中,该卡勾臂的该爪部底部具有一导引斜面。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固定组件零件数少,组装容易,并且可以是塑胶件,材料成本低廉且重量轻。另外,机壳的第一板体(例如侧板)拆装容易且快速,不需使用螺丝。拆卸时,才需要操作固定组件;组装时,直接推动第一板体(例如侧板)即可顺势完成组装。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以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系用以举例并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进一步的解释。

[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板体固定机构的立体分解图。[0032]图IA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003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的立体分解图。[0034]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的固定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3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板体固定机构(侧板未锁扣前)的立体组合图。[003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板体固定机构(锁扣前)的部分立体图。[003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板体固定机构(锁扣后)的部分立体图。[003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板体固定机构解锁状态的立体图。[003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40]机壳1[0041]侧板(第一板体)12[0042]安装部122[0043]安装孔1220[0044]容置槽1221[0045]底壁1222[0046]限位挡片1224[0047]突片1226[0048]承载片IM[0049]握持部126[0050]后窗板(第二板体)14[0051]扣接片142[0052]L形板体16[0053]固定组件2[0054]旋钮22[0055]操作部221[0056]组装臂222[0057]卡扣板222a,222b[0058]垫片24[0059]中央通孔M2[0060]限位窗244[0061]锁扣件26[0062]基部261[0063]套接孔WlO[0064]套杆2611[0065]卡扣槽 2612、2614、2612’、2614[0066]卡勾臂262[0067]爪部2621[0068]导引斜面2622[0069]狭长凹槽2623[0070]弹性部263[0071]末端2632[0072]固定槽沈3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板体固定机构(包含固定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在图1的实施例,机壳是以电脑主机的机壳1为例。图1中的机壳1包含侧板 12、后窗板14、及L形板体16。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脑主机的机壳1时,侧板12设有固定组件2,使侧板12可快速地由机壳1拆卸下来或固定于机壳1。机壳1组装完成时,侧板 12的后缘借固定组件2固定于后窗板14,而侧板12的顶缘卡接于L形板体16。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电子装置的机壳,固定组件2可以是设于别的板体,例如顶板,使顶板固定于侧板、或后窗板。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可变化地应用于两相邻接的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本实施例中,侧板12视为第一板体的一种实施方式,后窗板14视为第二板体的一种实施方式,借此当可了解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其他电子装置的机壳。如图1所示,机壳1包括有第一板体12、第二板体14、及安装于第一板体12的固定组件2。第一板体12具有一安装部122,及一贯穿安装部122的安装孔1220。第二板体 14邻接于第一板体12,且于第二板体14邻接第一板体12的侧边具有一向内突出靠近安装部122的扣接片142。扣接片142在本实施例中是由第二板体14借由冲压而向内弯折形成,大体呈U字型。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上述固定组件2包括有一旋钮22、及一锁扣件沈。上述旋钮22及锁扣件沈均可由塑胶材质制成,以降低成本并减轻重量。锁扣件沈位于第一板体 12内侧且其一端固定于旋钮22,另一端,亦即末端,可弹性扣合于该第二板体14的扣接片 142,使第一板体12固定于第二板体14。第一板体12的内侧后端缘相对于扣接片142设有一承载片124可承托锁扣件沈的末端;机壳1固定时,第一板体12的承载片IM位于第二板体14的扣接片142上方相叠。上述旋钮22具有一可转动地位于安装部122外侧的操作部221、及一连接于操作部221的组装臂222。操作部221大体呈蝶状,周围设有多个凹部方便操作人员手握旋转;组装臂222 —端与操作部221连接,另一端向外延伸穿过第一板体12的安装孔1220贯穿第一板体12。上述锁扣件沈具有一位于安装部122内侧的基部沈1、一由基部261延伸的卡勾臂沈2,及一弹性部沈3。基部261从第一板体12的内侧透过组装臂222而固定于旋钮22。 卡勾臂262平行于第一板体12而由基部261朝第二板体14的扣接片142延伸,卡勾臂262 的自由端突出一爪部沈21,爪部沈21可弹性地卡扣于第二板体14的扣接片142内,而使第一板体12可与第二板体14相互接合。爪部沈21更具有一倾斜状的导引斜面沈22,其有助于第一板体12在与第二板体14接合过程中使爪部沈21被向上顶起而顺势卡入扣接片 142。卡勾臂沈2的中间可形成一狭长凹槽沈23以加强结构强度。弹性部沈3的一端可与卡勾臂沈2的顶缘部连接,且平行于第一板体12朝向基部261上方斜向延伸,而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板体12内侧。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沈3的另一端是固定于安装部122上,用以辅助性提供卡勾臂262弹性。上述锁扣件沈较佳作法是卡勾臂沈2由基部261 —体成型地向外延伸,弹性部 263则一体成型地由卡勾臂262的自由端斜向朝基部261延伸,弹性部263的末端则固定于第一板体12内侧。如此一体成型的元件,不需人工组装,并减少元件数量。另一种可变通的型式为弹性部263可以是一弹簧(未图示),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卡勾臂沈2的自由端,另一端则固定于第一板体12的安装部122内侧,如此亦可达到相同功能。请参图2,关于基部固定于旋钮22的组装臂222的方式,本实施例是在旋钮 22的组装臂222设有一对卡扣板22 及222b,卡扣板22 及222b相对应且前端各呈倒勾状。基部261面向第一板体12的内侧形成一套接孔沈10,且基部261远离旋钮22的侧面形成一对卡扣槽2612及沈14,该对卡扣槽沈12及沈14连通于套接孔沈10,上述该对卡扣板22 及222b通过套接孔沈10并贯穿过该对卡扣槽沈12及沈14以扣合于基部261 上。为加强基部与旋钮22之间的固定强度,特别是耐扭转的强度,基部261还具有一设于套接孔2610内向外朝旋钮22延伸的套杆沈11。套杆沈11位于该对卡扣槽沈12 及沈14之间,换言之,套杆沈11伸入组装臂222内,位于该对卡扣板22 及222b之间,用以强化锁扣件沈与旋钮22的固接。上述套杆沈11是辅助性加强而可以省略的。请参阅图2A,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无需套接孔沈10,直接于基部形成一对贯穿的卡扣槽2612,及沈14,,而卡扣槽沈12,及沈14,可以是具有导斜面的开口,以利卡扣板22 及222b导入。此时,套杆沈11可直接自基部261延伸。值得注意的是,为着基部与旋钮22之间的固定,本实施例所载的卡扣板22加、 222b及相应的卡扣槽沈12/2612,、2614Λ614’的数量及结构型态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及变化,并不以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态样为限。例如,卡扣板可以是至少一件,而该基部形成有相对应该卡扣板的至少一卡扣槽, 该卡扣板穿入该卡扣槽以扣合于该基部上。又例如,卡扣板也可以是多件,举例来说,四件而呈方形排列,而该基部相对应于该些卡扣板而形成多个卡扣槽;或者,也可以相对应于该多个卡扣板,仅形成一套接孔,该些卡扣板穿过该套接孔而卡接于该基部;或者,该基部具有一朝向该安装部延伸的套杆及形成相对应该些卡扣板的多个卡扣槽,该套杆设于该些卡扣槽之间,该些卡扣板穿入该些卡扣槽以扣合于该基部上,而该套杆位于该些卡扣板之间。本实施例的机壳1,上述安装部122朝内凹陷而形成一容置槽1221,用以容纳旋钮 22的操作部221使旋钮22不露出于第一板体12外。容置槽1221的底壁1222呈一平坦状,安装孔1220形成于底壁1222上,让旋钮22的组装臂222可穿过安装孔1220。此外,安装部122朝机壳1内部突出一突片1226(参图IA及图4)以固定弹性部沈3的另一端(末端)。请参图1A,在本实施列中,突片12 可设于底壁1222面向机壳1内部的内侧面上,其中弹性部263的末端沈32形成一固定元件以固定于第一板体12内侧。在此实施例中,固定元件略呈方框形而形成一固定槽沈34以供突片12 插入而固定。值得注意的是,为着弹性部263与第一板体12之间的固定,本实施例所载的固定槽沈34及相应的突片12 的数量及结构型态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及变化,并不以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态样为限。例如,弹性部的另一端(末端)具有朝第一板体突出的一突片,而于第一板体相应该突片的内侧面上形成一固定槽以供该突片插入而固定。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一垫片M,其设于该旋钮22及该锁扣件沈之间,且设于安装部122的底壁1222的外侧面。该垫片M中央具有一与安装孔1220对应的通孔M2,而该旋钮22的组装臂222穿过垫片M的中央通孔242及安装孔1220而与锁扣件沈固接。垫片M以较光滑材质制成,以降低摩擦阻力,不但可提供旋钮22顺畅的操作,且保护旋钮22 避免不当操作而造成的损坏。请参图1及图2,垫片M还包括一限位窗对4,安装部122向外突出一限位挡片1224,限位挡片12M位于限位窗M4内,可限制垫片M的旋转幅度,亦即间接限制旋钮22的旋转角度,此部分主要是在解锁固定组件2以卸下第一板体12的时候,以免旋钮22过度旋转。请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板体固定机构(侧板未锁扣前)的立体图。在锁扣前,第一板体12的后缘离第二板体14 一些距离,此距离仅需供第一板体12的承载片 124、及爪部沈21位于第二板体14的扣接片142后侧,实际上视固定组件2的尺寸而定,约为5至15公分即可。当操作者组装第一板体12时,仅需手握第一板体12后缘的握持部126,向前(即朝向机壳1的前面板,或沿X轴正向)推动,即可使第一板体侧板12借由固定组件2自动锁扣于第二板体14。其细部动作解说如下。请参考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板体固定机构锁扣前、及锁扣后的部分立体图。当组装第一板体12于机壳1而将第一板体12向前(沿X轴正向)推动时,如图4所示,位于外面的承载片1 连同固定组件2即向机壳1内部移动;如图5所示,第一板体12 的承载片1 被推动移至第二板体14的扣接片142上,爪部沈21底部的导引斜面沈22碰到扣接片142顺势被顶起后,又因锁扣件沈的弹性,利用变形消失及回复的原理,爪部沈21 随即扣入扣接片142内而完成第一板体12与第二板体14的固接。固接过程不需操作固定组件2,即可将第一板体12固定于机壳1。请参考图6,当要卸下第一板体12时,操作人员仅需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旋钮22,锁扣件沈被转动而使爪部沈21向上离开承载片IM及扣接片142,使第一板体12处于解锁状态而可以手握握持部126向后移动而离开第二板体14。旋钮22旋转的幅度不需很大, 约5 10度即可。本实用新型垫片M可同时随着旋钮22转动,因限位窗244被限位挡片 1224限制住,可避免过度的操作力破坏固定组件2。[0093]请参考图5,当旋转旋钮22时,弹性部22被扭挤,当卸下第一板体12后,被扭挤的弹性部22提供锁扣件沈及其卡勾臂沈2的回复力量,使爪部沈21再回到承载片1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的优点为机壳的侧板(第一板体)拆装容易且快速,不需使用螺丝。只有在拆卸时,才需要操作固定组件;组装时,直接推动侧板(第一板体)即可。固定组件零件数少,组装容易,节省工时,并且可以是塑胶件,材料成本低廉且重量轻。另外,垫片提供旋钮顺畅的操作,且保护旋钮避免不当操作而造成的损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已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要件,依法提出申请。以上所揭露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自不能以此限定本案的权利要求范围,因此依本案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属本案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机壳,包括一第一板体,其具有一安装部及一贯穿该安装部的安装孔;及一第二板体,邻接于该第一板体,该第二板体向内突出一靠近该安装部的扣接片;及一固定组件,包括一旋钮,具有一能转动地位于该安装部外侧的操作部以及一连接于该操作部的组装臂,该组装臂穿过该安装孔;及一锁扣件,具有一位于该安装部内侧的基部、一由该基部延伸的卡勾臂及一弹性部,该基部固定于该组装臂,该弹性部一端连接于该卡勾臂而另一端固定于该第一板体,该卡勾臂的自由端突出一爪部,该爪部能选择地卡扣于该第二板体的该扣接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朝内凹陷而形成一容置槽以容纳该旋钮的该操作部,该安装部还具有一平坦状的底壁,该安装孔形成于该底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朝该机壳内突出一突片,用以固定该弹性部的另一端,该弹性部的另一端形成有一固定槽,借由该突片与该固定槽嵌合而固定于该第一板体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勾臂由该基部一体成型地向外延伸,该弹性部一体成型地由该卡勾臂的自由端斜向朝该基部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的另一端形成有一固定元件,用以固定于该第一板体内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垫片,其设于该安装部的该底壁的外侧面,该旋钮的该组装臂穿过该垫片,该垫片形成一限位窗,该安装部还具有向外突出一限位挡片,该限位挡片位于该限位窗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旋钮的该组装臂具有至少一卡扣板,该基部形成有相对应该卡扣板的至少一卡扣槽,该卡扣板穿入该卡扣槽以扣合于该基部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旋钮的该组装臂具有多个卡扣板,该基部具有一朝向该安装部延伸的套杆及形成相对应所述多个卡扣板的多个卡扣槽,该套杆设于所述多个卡扣槽之间,所述卡扣板穿入所述卡扣槽以扣合于该基部上,而该套杆位于所述多个卡扣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旋钮的该组装臂具有多个卡扣板,该基部形成一套接孔,所述多个卡扣板穿过该套接孔而卡接于该基部,该基部具有一设于该套接孔内的套杆,该基部远离该旋钮的侧面形成相对应于所述多个卡扣板的多个卡扣槽,所述多个卡扣槽连通于该套接孔,该套杆设于所述多个卡扣槽之间,所述卡扣板穿过所述卡扣槽以扣合于该基部上,而该套杆位于所述多个卡扣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勾臂的该爪部底部具有一导引斜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还包括一承载片,承托该卡勾臂的该爪部。
12.一种固定组件,适用于可拆式机壳板体,其设于一机壳板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旋钮,具有一操作部及一连接于该操作部的组装臂;及一锁扣件,具有一基部、一由该基部延伸的卡勾臂及一弹性部,该基部固定于该组装臂,该弹性部具有一端连接于该卡勾臂,该卡勾臂的自由端突出一爪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一垫片,其设于该旋钮及该锁扣件之间且具有一中央通孔,该旋钮的该组装臂穿过该中央通孔而与该基部固接, 该垫片形成有一限位窗。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卡勾臂由该基部一体成型地向外延伸,该弹性部一体成型地由该卡勾臂的自由端斜向朝该基部延伸,该弹性部的另一端形成一固定槽,固定于该机壳板体内侧。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旋钮的该组装臂具有至少一卡扣板,该基部形成有相对应该卡扣板的至少一卡扣槽,该卡扣板穿入该卡扣槽以扣合于该基部上。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旋钮的该组装臂具有多个卡扣板, 该基部具有一朝向该组装臂延伸的套杆及形成相对应所述多个卡扣板的多个卡扣槽,该套杆设于所述多个卡扣槽之间,所述卡扣板穿入所述卡扣槽以扣合于该基部上,而该套杆位于所述多个卡扣板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旋钮的该组装臂具有多个卡扣板, 该基部形成一套接孔,所述多个卡扣板穿过该套接孔而卡接于该基部,该基部具有一设于该套接孔内的套杆,该基部远离该旋钮的侧面形成相对应于所述多个卡扣板的多个卡扣槽,所述多个卡扣槽连通于该套接孔,该套杆位于所述多个卡扣槽之间,所述卡扣板穿过所述卡扣槽以扣合于该基部上,而该套杆位于所述多个卡扣板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卡勾臂的该爪部底部具有一导引斜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机壳板体的固定机构及其固定组件,该固定机构包括机壳及固定组件,机壳具有第一板体、邻接于第一板体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具有安装部及贯穿该安装部的安装孔。第二板体向内突出一靠近安装部的扣接片。固定组件包括旋钮及锁扣件;旋钮具有一位于安装部外侧的操作部及一连接于操作部的组装臂,组装臂穿过安装孔;锁扣件具有一位于安装部内侧的基部、一由基部延伸的卡勾臂及一弹性部;上述基部固定于组装臂,弹性部一端连接于卡勾臂而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板体,卡勾臂的自由端突出一爪部,爪部可选择地卡扣于第二板体的扣接片。由此可以减少用于卡扣及固定的元件数目,进而降低零件成本及人工组装的时间成本,并简化组装拆卸步骤。
文档编号G06F1/18GK201955714SQ20112004103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8日
发明者刘智立, 刘永隆, 曾传捷 申请人: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