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8813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基底及第一导电线路,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并列且相邻设置于该基底的第一表面上,该第一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之间具有预定间隔从而定义位于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之间的间隔区域,该第一导电线路包括至少部分位于该间隔区域的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连接于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之间使得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共用该第一电极。该触摸屏可以满足人们对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
【专利说明】触摸屏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特别涉及一种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的触摸屏。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采用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由于耐用性较好,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然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导电性与其内部的碳纳米管的长度相关,通常地,碳纳米管的长度越长,其构成的碳纳米管导电层沿该长度方向的导电性就越差,这一特性极大限制了碳纳米管导电层的沿其碳纳米管延伸方向的长度。另外,受碳纳米管晶元大小的限制,碳纳米管导电层的在垂直碳纳米管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也难于制作成较大尺寸。也就是说,目前,碳纳米管导电层难于制作成较大尺寸,因而采用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也难于制作大尺寸触摸屏幕,故,现有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难于满足人们对较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较大尺寸的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成的触摸屏。
[0004]一种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基底及第一导电线路,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并列且相邻设置于该基底的第一表面上,该第一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之间具有预定间隔从而定义位于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之间的间隔区域,该第一导电线路包括至少部分位于该间隔区域的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连接于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之间使得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共用该第一电极。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触摸屏将该两个碳纳米管导电层相邻设置于同该基底的同一表面上,使得该两个碳纳米管导电层能够共同形成一较大尺寸的触摸屏,满足人们对较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发明触摸屏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沿线I1-1I的剖面示意图。
[0008]图3是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4是本发明触摸屏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5及图6分别是图4所示的触摸屏两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7是图4所示的触摸屏第一种变更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层的示意图。
[0012]图8是图4所示的触摸屏第二种变更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9是本发明触摸屏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变更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001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触摸屏10、20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ll、21a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21b
基底13、26
第一导电线路111、211
第二导电线路121、221
第三导电线路131、231
软性电路板14、24
第一表面130
第一侧边118、218
碳纳米管101
间隔区域180、280
第一触摸区域110、210a
第二触摸区域120、210b
第一周边区域181、281
第二周边区域182、282
第三周边区域183、283
第四周边区域184、284
绝缘层115、23
导通孔116
电极部1130
传输部1132
第一电极112、212
第一传输线113、213
第二电极114、214
第三电极122、222
第二传输线123、223
第四电极124、224
第五电极132、232
第三传输线133、233
第六电极134、234
碳纳米管导电层21
透明导电层25
主体部240
第一自由端241
第二自由端242
透明电极250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56
第四导电线路251 第七电极252
第四传输线253
第八电极25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5]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发明触摸屏10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沿线I1-1I的剖面示意图。该触摸屏10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基底13、第一导电线路111、第二导电线路121、第三导电线路131及软性电路板14。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并列且相邻设置于该基底13的第一表面130上。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线路111、121、131电连接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该软性电路板14电连接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线路111、121、131,用于经由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线路111、121、131向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提供上述电信号。
[0016]该基底13可以为透明玻璃板或透明塑料板。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可以粘结于该基底13的第一表面130上。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并列设置于该基底13的第一表面130上,并且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之间具有预定间隔。
[0017]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其中图1中所示的两个双向箭头分别代表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进一步地,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包括第一侧边118,该第一侧边118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相邻,进一步地,该第一侧边118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延伸方向垂直。
[0018]请参阅图3,图3是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可以包括多条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延伸的碳纳米管101,且每一碳纳米管101与相邻的碳纳米管101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
[0019]该触摸屏10定义有对应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之间的预定间隔的间隔区域180、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覆盖的第一触摸区域110、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覆盖的第二触摸区域120、对应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110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180相对设置的第一周边区域181、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120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180相对设置的第二周边区域182、位于该第一、第二触摸区域110、120及该间隔区域180 —侧且与该第一、第二周边区域181及182均相邻的第三周边区域183、与该第三周边区域183相对设置的第四周边区域184。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周边区域181、182、183及184首尾相连构成位于该第一、第二触摸区域110、120及该间隔区域180外围的外围区域。
[0020]其中,该第一及第二触摸区域110及120均为矩形,且上下端相互平齐。该间隔区域180为矩形条状区域,且该间隔区域180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一至第四周边区域181至184也均为矩形条状区域,其中,该第一及第二周边区域181及182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三及第四周边区域183及184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平行。
[0021]该第一导电线路111包括至少部分位于该间隔区域180的第一电极112、第二电极114及连接于该第一电极112与该第二电极114之间的第一传输线113。该第一电极112连接于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之间使得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共用该第一电极112。该第二电极114用于与该软性电路板14连接,其可以位于该第三周边区域183。
[0022]该第一导电线路111为多条,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111的多个第一电极112间隔排列于该间隔区域180。本实施方式中,该触摸屏10还包括具有导通孔116的绝缘层115,如图1所示,该绝缘层115的平面位置对应于该间隔区域180、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邻近该间隔区域180的边缘区域及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邻近该间隔区域180的边缘区域。具体地,该第一传输线113设置于该基底13上,该绝缘层115设置该基底13及该第一传输线113上并且完全覆盖该第一传输线113。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边缘区域、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的边缘区域及该第一电极112均设置于该绝缘层115上,每一第一电极112覆盖对应的一导通孔116且连接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之间,并且该第一电极112通过该导通孔116与该第一传输线113电连接。该第一传输线113可以包括电极部1130及传输部1132。该电极部1130正对该导通孔116,用于与该第一电极112连接,且该电极部1130的平面面积略大于该导通孔116的平面面积,该传输部1132连接于该电极部1130与该第二电极114之间。
[0023]该第二导电线路121连接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与该第一导电线路111相反的一侧,该第三导电线路131连接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的与该第一导电线路111相反的一侧。该第二导电线路121及第三导电线路131均为多条。每一第二导电线路121 —端电连接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与该第一导电线路111相反的一侧,另一端电连接该软性电路板14,每一第三导电线路131的一端电连接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的与该第一导电线路111相反的一侧,另一端电连接该软性电路板14。
[0024]具体地,每一第二导电线路121包括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第三电极122、用于连接该软性电路板14的第四电极124及连接于该第三电极122与该第四电极124之间的第二传输线123。每一第三导电线路131包括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的第五电极132、用于连接该软性电路板14的第六电极134及连接于该第五电极132与该第六电极134之间的第三传输线133。该第三电极122位于该第一周边区域181,该第五电极132位于该第二周边区域182,该第四电极124及该第六电极134位于该第三周边区域183。
[0025]该多个第三电极122与该多个第一电极112的数量相同,并且 对应设置。该多个第五电极132也与该多个第一电极112的数量也相同,并且也 对应设置。
[0026]另外,优选地,该绝缘层115为透明绝缘层。该第一导电线路111位于该间隔区域180的部分优选为透明导电材料,具体地,该第一传输线113及该第一电极112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锌或氧化铟锡。
[0027]该触摸屏10工作时,可以向一第一、第三及第五电极112、122、132依序施加触摸扫描线号,并侦测其他电极的电压变化,用来计算获取施加到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的触摸动作的位置信息。因此,此处就不再具体介绍该触摸屏10的工作原理。[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触摸屏10将该两个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相邻设置于同该基底13的同一表面上,使得该两个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能够共同形成一较大尺寸的触摸屏10,满足人们对较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
[0029]另外,由于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共用第一导电线路,可使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之间的间隔区域的宽度较小,进而该触摸屏10的第一触摸区域110及第二触摸区域120之间的无效区域较小,更方便该触摸屏10的整体使用。
[0030]此外,当该绝缘层为透明绝缘层并且第一导电线路111的第一电极112及/或该第一传输线113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时,该间隔区域180可以使得大部分光线通过,进而当该触摸屏10设置于显示装置上方时,该间隔区域180不会影响该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使该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完整、效果较好。
[0031]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触摸屏20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摸屏20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21、透明导电层25、及位于该碳纳米管导电层21与该透明导电层25之间的绝缘层23。
[0032]本实施方式中,该碳纳米管导电层21与该透明导电层25构成电容式触摸感测结构,该绝缘层23也可以为一绝缘基底,如透明玻璃基底或透明树脂基底,该碳纳米管导电层21与该透明导电层25分别设置于该绝缘基底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上。
[0033]进一步地,该触摸屏20还包括复数导电线路202及软性电路板24。该复数导电线路202用于将该碳纳米管导电层21与该透明导电层25分别电连接至该软性电路板24,以将该软性电路板24提供的电信号传输至该碳纳米管导电层21及透明导电层25。本实施方式,该软性电路板24包括主体部240、与该主体部240相连接的第一自由端241及第二自由端242,该第一自由端241用于经由一部分导电线路202电连接该碳纳米管导电层21,该第二自由端242用于经由另一部分导电线路202电连接该透明导电层25。
[0034]请参阅图5,图5是图4从该碳纳米管导电层21所在一侧观看该触摸屏2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碳纳米管导电层21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b,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及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b并列且相邻设置于该绝缘层23上,具体地,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及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b可以粘结于该绝缘层23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b之间具有预定间隔。
[0035]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b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其中图1中所示的两个双向箭头分别代表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a及21b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进一步地,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包括第一侧边218,该第一侧边218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b相邻,进一步地,该第一侧边218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b的延伸方向相同。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及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b的结构可以参阅图3所示,此处就不再赘述。
[0036]该触摸屏20定义有对应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a及21b之间的预定间隔的间隔区域280、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覆盖的第一触摸区域210a、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b覆盖的第二触摸区域210b、对应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210a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280相对设置的第一周边区域281、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210b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280相对设置的第二周边区域282、位于该第一、第二触摸区域210a、210b及该间隔区域280 —侧且与该第一、第二周边区域281、282均相邻的第三周边区域283、与该第三周边区域283相对设置的第四周边区域284。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周边区域281、282、283、284首尾相连构成位于该第一、第二触摸区域210a、210b及该间隔区域280外围的外围区域。
[0037]其中,该第一及第二触摸区域120均为矩形,且上下端相互平齐。该间隔区域280为矩形条状区域,且该间隔区域280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一至第四周边区域281至284也均为矩形条状区域,其中,该第一及第二周边区域281及282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三及第四周边区域283及284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平行。
[0038]该复数导电线路202包括第一导电线路211、第二导电线路221及第三导电线路231。该第一导电线路211、第二导电线路221及第三导电线路231用于电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及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b。该第一导电线路包211括包括第一电极212、第二电极214及连接于该第一电极212与该第二电极214之间的第一传输线213。该第一电极212的至少部分位于该间隔区域280,且该第一电极212连接于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a、21b之间使得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a、21b共用该第一电极212。该第二电极214用于与该软性电路板24连接,具体地,该第二电极214电连接该软性电路板24的第一自由端241。
[0039]本实施方式中,该至少部分位于该间隔区域280的第一电极212为长条形电极,该长条形的第一电极212从该间隔区域280邻近该第四周边区域284的一端延伸至该间隔区域280的邻近该第三周边区域283的一端。
[0040]该第二导电线路221连接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的与该第一导电线路211相反的一侧,该第三导电线路231连接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b的与该第一导电线路211相反的一侧。该第二导电线路221及第三导电线路231均为多条。每一第二导电线路221 —端电连接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的与该第一导电线路211相反的一侧,另一端电连接该软性电路板24的第一自由端241,每一第三导电线路231的一端电连接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b的与该第一导电线路211相反的一侧,另一端电连接该软性电路板的第二自由端242。
[0041]具体地,每一第二导电线路221包括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的第三电极222、用于连接该软性电路板24的第四电极224及连接于该第三电极222与该第四电极224之间的第二传输线223。每一第三导电线路231包括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b的第五电极232、用于连接该软性电路板24的第六电极234及连接于该第五电极232与该第六电极234之间的第三传输线233。该第三电极222位于该第一周边区域281,该第五电极232位于该第二周边区域282,该第四电极224及该第六电极234位于该第三周边区域283。
[0042]请参阅图6,图6是图4从该透明导电层25所在一侧观看该触摸屏2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透明导电层25可以包括多条沿垂直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透明电极250。该复数导电线路202还可以包括第四导电线路251,该第四导电线路251用于将该透明导电层25电连接至该软性电路板24的第二自由端242。该第四导电线路251为多条,每一第四导电线251路包括连接该透明导电层25的第七电极252、连接该软性电路板24的第二自由端242的第八电极254及连接于该第七电极252与该第八电极254的第四传输线253。
[0043]本实施方式中,该多条第四导电线路251的第七电极252与该第八电极254设置于该第三周边区域283及第四周边区域284。具体地,该第三周边区域283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七电极252,该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七电极252 对应连接该多条透明电极250邻近该第三周边区域283的一端。该第四周边区域284包括一长条形的第七电极252,该长条形的第七电极252沿垂直该透明电极250的方向延伸,该长条形的第七电极252的两端分别邻近该第一周边区域281及该第二周边区域282,并且该长条形的第七电极252连接多条透明电极250邻近该第四周边区域284的一端。该多条第四导电线路251的多个第八电极254间隔设置于该第三周边区域283,且均与该软性电路板24的第二自由端242连接。
[0044]该透明导电层25的多条透明电极25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导电线路211、221、231及251的材料可以均为导电银浆。但是,优选地,设置于该间隔区域280的第一电极252为透明导线材料,如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
[0045]该第二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a、21b相邻设置于同该基底23的同一表面上,使得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a、21b能够共同形成一较大尺寸的触摸屏,满足人们对较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并且,由于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a、21b共用第一导电线路211,可使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a、21b之间的间隔区域280的宽度较小,进而该触摸屏20的第一触摸区域210a及第二触摸区域210b之间的无效区域较小,更方便该触摸屏20的整体使用。
[0046]此外,当该间隔区域280的第一电极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时,该间隔区域280可以使得大部分光线通过,进而当该触摸屏20设置于显示装置上方时,该间隔区域280不会影响该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使该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完整、效果较好。
[0047]进一步地,该触摸屏20包括相对设置的碳纳米管导电层21及透明导电层25,该碳纳米管导电层21与该透明导电层可25以配合构成电容式触控侦测结构,使得该触摸屏20易实现多点触控,提高可用性。
[0048]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图7是该第一种变更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层25 —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第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该透明导电层25以为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56,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56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a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于该第三周边区域283的多个第七电极252均电连接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56邻近该第三周边区域283的一侧,设置于该第四周边区域284的长条形的第七电极252电连接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56邻近该第四周边区域284的一侧。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56的结构与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a、21b的结构类似,此处就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
[0049]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变更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该绝缘层23可以为普通树脂绝缘层,该触摸屏20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基底26,该基底26可以为透明玻璃或树脂材料,该透明导电层25、该绝缘层23及该碳纳米管导电层21依序设置于该基底26上。另外,该绝缘层23也可以由一间隙子层代替,进而该碳纳米管导电层21与该透明导电层25构成电阻式触摸感测结构。
[0050]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变更实施方式中,设置于该第四周边区域284的第七电极252可以被省略,即该多条透明电极250的邻近该第四周边区域284的一端悬空而电性浮接,此种变更基本上不会影响该触摸屏20对触摸动作的侦测。
[0051]进一步地,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种变更实施方式中,该触摸屏20也可以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软性电路板代替上述一体(即一体制成)的但包括两个自由端241及242的软性电路板24,其中一软性电路板通过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线路211、221、231连接至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1a、21b,另一软性电路板则通过该第四导电线路251连接至该透明导电层25。
[0052]另外,可以理解,在该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该第一电极112可以设置于该基底13上并连接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该绝缘层115也可以覆盖于该第一电极112、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的边缘区域的上方,该第一传输线113则设置于该绝缘层115上方,且该电极部1130通过位于该绝缘层115的导通孔116电连接至该第一电极112,该传输部1132则用于电连接该第二电极114。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基底及第一导电线路,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并列且相邻设置于该基底的第一表面上,该第一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之间具有预定间隔从而定义位于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之间的间隔区域,该第一导电线路包括至少部分位于该间隔区域的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连接于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之间使得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共用该第一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且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邻近该间隔区域的第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延伸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还定义有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覆盖的第一触摸区域、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覆盖的第二触摸区域、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一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二周边区域、以及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该第二触摸区域及该间隔区域一侧且与该第一、第二周边区域均相邻的第三周边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线路为多条,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一电极间隔排列于该间隔区域,每一第一电极连接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之间,该触摸屏还包括绝缘层,每一第一导电线路还包括第二电极及连接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传输线,该绝缘层对应该间隔区域、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邻近该间隔区域的边缘区域及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邻近该间隔区域的边缘区域,该第一 传输线设置于该基底上,该绝缘层设置该基底及该第一传输线上,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边缘区域、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边缘区域及该第一电极均设置于该绝缘层上,该绝缘层包括导通孔,该第一电极通过该导通孔与该第一传输线电连接,该第二电极用于与软性电路板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线路为多条,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一电极间隔排列于该间隔区域,每一第一电极连接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之间,该触摸屏还包括绝缘层,每一第一导电线路还包括第二电极及连接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传输线,该绝缘层对应该间隔区域、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邻近该间隔区域的边缘区域及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邻近该间隔区域的边缘区域,并且该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邻近该间隔区域的边缘区域及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邻近该间隔区域的边缘区域的上方,该第一传输线设置于该绝缘层上方,该绝缘层包括导通孔,该第一电极通过该导通孔与该第一传输线电连接,该第二电极用于与软性电路板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为透明绝缘层。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输线为透明导电材料。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极位于该第三周边区域,该软性电路板对应连接于该第三周边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还包括多条第二导电线路及多条第三导电线路,每一第二导电线路一端电连接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与该第一导电线路相反的一侧,另一端电连接该软性电路板,每一第三导电线路的一端电连接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与该第一导电线路相反的一侧,另一端电连接该软性电路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导电线路包括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第三电极、用于连接该软性电路板的第四电极及连接于该第三电极与该第四电极之间的第二传输线,每一第三导电线路包括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第五电极、用于连接该软性电路板的第六电极及连接于该第五电极与该第六电极之间的第三传输线,该第三电极位于该第一周边区域,该第五电极位于该第二周边区域,该第四电极及该第六电极位于该第三周边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三电极与该多个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设置,该多个第五电 极也与该多个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设置。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还定义有与该第三周边区域相对设置的第四周边区域,该四个周边区域首尾相连形成该触摸屏的位于该第一、第二触摸区域外围的外围区域,位于该间隔区域的该第一电极为长条形电极,该长条形电极从该间隔区域邻近该第四周边区域的一端延伸至该间隔区域的邻近该第三周边区域的一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还包括第二导电线路及第三导电线路,该第二导电线路一端电连接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与该第一导电线路相反的一侧,另一端电连接该软性电路板,该第三导电线路的一端电连接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与该第一导电线路相反的一侧,另一端电连接该软性电路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线路及该第二导电线路均为多条,每一第二导电线路包括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第三电极、用于连接该软性电路板的第四电极及连接于该第三电极与该第四电极之间的第二传输线,每一第三导电线路包括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第五电极、用于连接该软性电路板的第六电极及连接于该第五电极与该第六电极之间的第三传输线,该第三电极位于该第一周边区域,该第五电极位于该第二周边区域,该第四电极及该第六电极位于该第三周边区域。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还包括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及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相对设置的透明导电层、及用于将该透明导电层电连接至该软性电路板的第四导电线路,该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一、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共同定义该触摸屏的触摸感测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导电线路为多条,每一第四导电线路包括连接该透明导电层的第七电极、连接该软性电路板的第八电极及连接于该第七电极与该第八电极的第四传输线,该第三周边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七电极及多个第八电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电层为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电层包括多条沿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条形电极,每一第七电极对应连接一条形电极。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周边区域设置有一长条形的第七电极,该长条形的第七电极的两端分别邻近该第一周边区域及该第二周边区域。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软性电路板包括主体部、及连接该主体部且与该主体部一体的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该第一自由端用于通过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二自由端用于通过第四导电线路电连接该透明导电层。
21.如权利 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3631414SQ201210304609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吴和虔 申请人: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