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398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游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自电脑问世以来,键盘一直作为电脑的主要输入工具存在着。当电脑游戏风靡了整个世界之后,利用键盘加上鼠标控制电脑游戏的准则几乎没有被打破过,无论进行什么电脑游戏,大多逃不开左手键盘,右手鼠标的标准姿势。近年来各大厂商纷纷开始开发各种式样的键盘与鼠标,随着电脑游戏的影响逐渐增大,专门针对电脑游戏的键盘与鼠标也不断的被开发出来。如图1所示,其为一种现有的控制装置1,控制装置I包括有一般按键区域11、手掌支撑区域12、手腕支撑区域13以及四向按键区域14。其中手掌支撑区域12位于一般按键区域11旁,手腕支撑区域13位于手掌支撑区域12旁,四向按键区域14则位于手掌支撑区域12旁,且一般按键区域11、手掌支撑区域12、手腕支撑区域13以及四向按键区域14为一体成型。当使用者使用控制装置I进行游戏时,是将左手手掌置于手掌支撑区域12,并将左手手腕置于手腕支撑区域13,而后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控制一般按键区域11,再以左手拇指控制四向按键区域14。现有的控制装置I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即手掌支撑区域12的位置无法调整,因此手掌支撑区域12并无法适用于拥有各种不同手型的使用者。因此,需要一种改良的控制装置以改善现有的控制装置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旋转调整手掌支撑部的位置的控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包括:一壳体;—第一功能键区,设置于该壳体上;一转轴,设置于该壳体上邻近该第一功能键区之处;一第一支撑部,枢设于该转轴而可相对于该第一功能键区转动;以及一限位装置,包括:一限位块,枢设于该转轴并位于该第一支撑部下方,其中该限位块的一第一端连结于该第一支撑部,该限位块的一第二端包括一穿孔;以及一限位杆,设置于该限位块旁,用以穿入该穿孔,其中于该限位杆穿入该穿孔时,该限位块与该第一支撑部无法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阻尼弹性件,该阻尼弹性件设置于该转轴下方,其中该第一支撑部压抵于该阻尼弹性件。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部包括一枢接片,该枢接片用以连结于该转轴,且该枢接片压抵于该阻尼弹性件。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阻尼弹性件,该阻尼弹性件设置于该转轴下方,其中该限位块压抵于该阻尼弹性件。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限位块包括一突部,该突部突出于其侧面用以压抵于该阻尼弹性件。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限位装置还包括一支架,该支架用以收容该限位杆,其中该支架包括一弹性勾部,该限位杆包括二个凹槽,所述二个凹槽用以被该弹性勾部卡入。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第二支撑部,设置于该壳体上邻近该第一支撑部之处;以及一第二功能键区,设置于邻近该壳体的处并连结于该壳体。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支撑部用以支撑一手腕。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部用以支撑一手掌。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能够实现旋转调整手掌支撑部的位置的作用。

图1为现有的控制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第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第二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限位装置、第一支撑部以及部分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限位装置、第一支撑部以及部分壳体的立体组装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限位装置以及第一支撑部的立体组装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限位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现有〕I控制装置11 一般按键区域12手掌支撑区域13手腕支撑区域14四向按键区域〔本实用新型〕2控制装置21 壳体22第一功能键区221 按键23第一支撑部[0049]231枢接片24第二支撑部25第二功能键区251 第一按键252 第二按键253 摇杆26 转轴27限位装置271限位块2711 第一端2712 突部2713 第二端2713a、2713b 穿孔272限位杆2721、2722 凹槽273 支架2731弹性勾部28阻尼弹性件a第一挡壁b第二挡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7,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第一支撑部以及部分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第一支撑部以及部分壳体的立体组装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以及第一支撑部的立体组装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包括有壳体21、第一功能键区22、第一支撑部23、第二支撑部24、第二功能键区25、转轴26、限位装置27以及二个阻尼弹性件28,其中限位装置27包括限位块271、限位杆272以及支架273。此外,于本实施例中阻尼弹性件28为橡胶材质制成。组装时,第一功能键区22设置于壳体21上,转轴26设置于壳体21上邻近于第一功能键区22之处,二个阻尼弹性件28则设置于转轴26下方的壳体21上。再者,第一支撑部23具有二个枢接片231延伸自其底部,二个枢接片231分别穿设于转轴26的两端,因此第一支撑部23即可相对于第一功能键区22转动。且二个枢接片231分别压抵于二个阻尼弹性件28。而后限位装置27设置于第一支撑部23下方,具体而言,限位块271枢设于转轴26,且限位块271的第一端2711固接于第一支撑部23。此外,限位块271包括突部2712位于其侧面,且突部2712压抵于其中一阻尼弹性件28。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是于转轴26下方设置二个阻尼弹性件28,但于其他实施例中阻尼弹性件28的数量并无限制,只要阻尼弹性件28可被第一支撑部23或限位块271压抵,皆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接着,限位杆272以及支架273设置于限位块271旁,且限位杆272设置于支架273内部,因此限位杆272可于支架273中移动而接近或远离限位块271的第二端2713。限位块271的第二端2713开设有二个穿孔2713a、2713b,当限位杆272朝向限位块271的第二端2713移动并穿入穿孔2713a或穿孔2713b时,限位块271即无法再移动,同时与其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23亦无法再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位于限位块271的第二端2713的穿孔的数量并无限制,于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穿孔或者多于二个的多个穿孔,只要穿孔能被限位杆272穿入而限制限位块271的移动,皆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最后,第二支撑部24设置于壳体21上并位于第一支撑部23旁,第二功能键区25则设置于壳体21旁并连结于壳体21,至此控制装置2组装完成。接着请参照图2、图6至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的立体分解图。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2的操作流程。首先,使用者于开始游戏前先将其左手掌置放于第一支撑部23上,并将其左手腕抵靠于第二支撑部24上,若此时使用者需要调整第一支撑部23的位置,且此时限位杆272穿入穿孔2713a或穿孔2713b而令第一支撑部23无法被转动,则使用者可向外拉动限位杆272使其脱离穿孔2713a或穿孔2713b,而后使用者即可自由转动第一支撑部23至合适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支撑部23与限位块271持续挤压阻尼弹性件28,因而令第一支撑部23以及限位块271与阻尼弹性件28之间产生一作用力,使用者需用大于该作用力的力量移动第一支撑部23,第一支撑部23与限位块271才可相对于第一功能键区22转动,因而可以确保第一支撑部23可被使用者推动而相对于第一功能键区22自由转动,亦可令第一支撑部23不再被推动时可固定于任一位置。如图8所示,支架273还可以包括弹性勾部2731位于其内部,限位杆272则可以包括二个凹槽2721、2722,当限位杆272被向外拉动至弹性勾部2731卡入凹槽2721时,使用者即可以此为依据得知限位杆272已完全脱离穿孔2713a或穿孔2713b。而于限位杆272被向内推动至弹性勾部2731卡入凹槽2722时,使用者即可得知限位杆272已卡入穿孔2713a或穿孔2713b。需要说明的是,于本例中第一支撑部23最多可以转动至二个枢接片231分别被二个第一挡壁a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或二个第二挡壁b (如图5以及图6所示)阻挡为止,当第一支撑部23转动至二个枢接片231分别被二个第一挡壁a阻档时,限位杆272可卡入穿孔2713a,而当第一支撑部23转动至二个枢接片231分别被二个第二挡壁b阻挡时,限位杆272可卡入穿孔2713b。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功能键区22包括多个按键221,多个按键221可对应一般进行游戏时最常用到的按键,例如QWER、ASDF, ZXC、Caps Lock、Shift、Ctrl等。第二功能键区25则包括第一按键251、第二按键252以及摇杆253,其中第一按键251可对应于Alt键,第二按键252可对应于空白键。当进行游戏时,使用者即可借由第一功能键区22的多个按键221与第二功能键区25的第一按键251、第二按键252以及摇杆253执行不同的功能,例如对应ASDW键的多个按键221可以控制人物移动,每一按键的功能依据进行的游戏不同而有所差异,故于此不再赘述。根据上述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借由将第一支撑部23枢接于设置于壳体21上的转轴26,改善了现有控制装置I无法调整手掌支撑区域12的位置而不能适用于各种手型的问题,并借由阻尼弹性件28使得第一支撑部23不仅可相对于第一功能键区22自由转动,更能于不被使用者推动时停留于任意位置,最后利用限位装置27于第一支撑部23不需再被转动时固定第一支撑部23,以令第一支撑部23无法再自由转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更为提升。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与特点,其目的在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 一第一功能键区,设置于该壳体上; 一转轴,设置于该壳体上邻近该第一功能键区之处; 一第一支撑部,枢设于该转轴而可相对于该第一功能键区转动;以及 一限位装置,包括: 一限位块,枢设于该转轴并位于该第一支撑部下方,其中该限位块的一第一端连结于该第一支撑部,该限位块的一第二端包括一穿孔;以及 一限位杆,设置于该限位块旁,用以穿入该穿孔,其中于该限位杆穿入该穿孔时,该限位块与该第一支撑部无法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阻尼弹性件,该阻尼弹性件设置于该转轴下方,其中该第一支撑部压抵于该阻尼弹性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部包括一枢接片,该枢接片用以连结于该转轴,且该枢接片压抵于该阻尼弹性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阻尼弹性件,该阻尼弹性件设置于该转轴下方,其中该限位块压抵于该阻尼弹性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块包括一突部,该突部突出于其侧面用以压抵于该阻尼弹性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装置还包括一支架,该支架用以收容该限位杆,其中该支架包括一弹性勾部,该限位杆包括二个凹槽,所述二个凹槽用以被该弹性勾部卡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二支撑部,设置于该壳体上邻近该第一支撑部之处;以及 一第二功能键区,设置于邻近该壳体的处并连结于该壳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部用以支撑一手腕。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部用以支撑一手掌。
专利摘要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功能键区、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二功能键区、转轴以及限位装置。其中第一支撑部枢设于转轴而可朝向接近或远离第一功能键区的方向自由转动,限位装置则连结于第一支撑部,用以使第一支撑部被固定于特定位置而无法再自由转动。
文档编号G06F3/02GK203070209SQ20132005227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尹太平 申请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