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仓储作业跨地域协同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766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仓储作业跨地域协同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物流仓储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仓储作业跨地域协同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的仓库发货运作模式不能发挥出连锁布局的资源优势。目前,大型物流仓库的布局主要分为区域仓和城市仓两大层级。区域仓用于发送当地同城商品和下属辐射城市仓商品。城市仓的数量比区域仓的数量多,主要用于发送商品至最后一公里站点。

大部分的发货量集中在数量有限的区域仓,而且现在仓库作业流程中,需要在始发仓库(即区域仓)完成票据打印和顾客包装工作。这样很容易在出货量大的仓库造成作业瓶颈,影响促销期间增加作业时效,最终影响顾客体验。另外,此种模式将发货量集中作业,对连锁布局的仓储资源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对城市仓的能力建设也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推进作用。

现在的作业方法在始发仓进行顾客包装,而现阶段的辐射模式是几个始发仓辐射全国。这样就很容易造成顾客购买的同购物车商品从不同的始发仓发货,且不能做到按照顾客的合并包装。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仓储作业跨地域协同方法及系统,将商品包装由始发仓改为收货地仓,分散了包装压力,提高了物流仓储作业效率,尤其是始发仓较少,业务量较多的情形下,作业效率明显提升;同时实现一家多件商品的合并包装,降低了运输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仓储作业跨地域协同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位于始发仓中的异地送达商品信息,并发送拣选指令;

S20对根据拣选指令拣选的商品,进行初包装;

S30对到达收货地仓的经过初包装的商品进行后处理,完成商品的包装。

结合第一方面,作为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所述的S20中,进行初包装是指:将一家一件商品和一家多件商品分别进行裸机包装;对于整件商品,在其已有的包装上粘贴顾客面单。

结合第一方面,作为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所述的S30中,对到达收货地仓的经过初包装的商品进行后处理具体包括:对于整件商品,扫描商品外包装上的顾客面单,打印票据,并将票据贴至外包装上。

结合第一方面,作为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所述的S30中,对到达收货地仓的经过初包装的商品进行后处理具体包括:对于一家一 件商品,扫描运输标签,获取的商品信息,然后对初包装商品进行外包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作为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所述的对于一家一件商品,对初包装商品进行外包装之前,打印票据和顾客面单,将顾客面单贴至外包装外侧,将票据放入外包装内。

结合第一方面,作为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所述的S30中,对到达收货地仓的经过初包装的商品进行后处理具体包括:对于一家多件商品,扫描运输料箱上的运输标签和裸机商品的条码;扫描商品放入中转仓位后的中转仓位条码;判断中转仓位是否满仓,如果否,则返回扫描运输料箱上的运输标签和裸机商品的条码,如果是,则创建拣选任务,打印拣选清单;扫描拣选清单中的条码,获取商品信息;扫描商品条码,显示与该商品对应的交货单中包含的商品分配货格号,并扫描商品置于货格后的货格号;判断货格是否满货,如果否,则返回扫描拣选清单中的条码,如果是,则将一家多件商品整体进行包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作为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将一家多件商品整体进行包装之前,打印票据和顾客面单,将顾客面单贴至外包装外侧,将票据放入外包装内。

第二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仓储作业跨地域协同系统,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位于始发仓中的异地送达商品信息,并发送 拣选指令;

初包装模块:用于对根据拣选指令拣选的商品,进行初包装;

后处理模块:用于对到达收货地仓的经过初包装的商品进行后处理,完成商品的包装。

结合第二方面,作为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所述的初包装模块具体用于:对一家一件商品和一家多件商品分别进行裸机包装;对于整件商品,在其已有的包装上粘贴顾客面单。

结合第二方面,作为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对于整件商品,所述的后处理模块包括:

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商品外包装上的顾客面单,获取的商品信息;

打印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商品信息打印票据;

包装单元用于将票据贴在外包装上。

结合第二方面,作为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对于一家一件商品,所述的后处理模块包括:

扫描单元用于扫描运输标签,获取的商品信息;

打印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商品信息打印票据和顾客面单;

包装单元用于对初包装商品进行外包装,将票据置于外包装内,顾客面单贴至外包装外侧。

结合第二方面,作为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对于一家多件商品,所述的后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扫描单元用于扫描运输料箱上的运输标签,扫描裸机商品的条码;

第二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商品放入中转仓位后的中转仓位条码;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中转仓位是否满仓;

创建单元用于创建拣选任务,打印拣选清单;

第三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创建单元中创建的拣选清单中的条码,获取商品信息;

第四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商品条码,显示与该商品对应的交货单中包含的商品分配货格号,并扫描商品置于货格后的货格号;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货格是否满货;

打印单元用于打印票据和顾客面单;

包装单元用于将一家多件商品整体进行包装,将票据置于外包装内,顾客面单贴至外包装外侧。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仓储作业跨地域协同方法及系统可以提高作业效率,缩短商品运输时间。本实施例的仓储作业跨地域协同方法将包装环节由始发仓转移到收货地仓。在物流作业中,包装环节较为耗时。在遇到业务量较大时,将始发仓中的包装环节分散到各个收货地仓,有效的缓解了始发仓的作业压力。同时,将位于多个始发仓的一家多件商品在收货地仓实现统一包装,降低了包装及运输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后处理模块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后处理模块的另一种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涉及的方法仅仅适用于异地送达商品,即跨地域送达商品。在步骤S10之前,需要判断位于始发仓中的商品是同城送达还是异地送达。判断商品是同城送达还是异地送达的方法为:始发仓的物流执行系统根据购买交易生成的交货单中的路由信息,判断商品是同城送达还是异地送达。路由信息中包括送达地址,通过判断送达地址与始发仓所在地是否一致进行判断。例如,路由信息为南京市—南京市。该路由信息中始发仓所在地为南京,收货地为南京,则判断商品是同城送达。路由信息为南京市—济南市。该路由信息中始发仓所在地为南京,收货地为济南,则判断商品是异地送达。本实施例方法仅涉及异地送达商品。

异地送达商品分为三种,分别是:一家一件商品、一家多件商品和整件商品。所谓一家一件商品是指一个买家只购买了一件商品。一家多件商品是指一个买家同时购买了多件商品,并放置在同一个购物车中。整件商品是指一个买家购买的不需要外包装的商品,也就是说商品出厂时就已经有外包装,在流通时不需要再次进行外包装。例如,微波炉、电饭煲、足浴盆、电脑主机等。

物流系统中建有始发仓、收货地仓和快递点。商品库存在始发仓中。买家购买商品后,将商品从始发仓运往收货地仓,再由收货地仓运往各快递点。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仓储作业跨地域协同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位于始发仓中的异地送达商品信息,并发送拣选指令;

S20对根据拣选指令拣选的商品,进行初包装;

S30对到达收货地仓的经过初包装的商品进行后处理,完成商品的包装。

现有技术中,在始发仓中完成商品的最终包装,并运送至收货地仓。在遇到业务量较大时,始发仓的作业可能会遇到瓶颈,难以顺利实现的商品的流动。本实施例中,在始发仓,仅仅对商品进行初包装。对商品的最终包装是在收货地仓进行。现有的物流领域中,一个始发仓对应多个收货地仓。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仓储作业跨地域协同方法将包装环节由始发仓转移到收货地仓。将始发仓中的包装环节分散到各个收货地仓,有效的缓解了始发仓的作业压力。同时,将位于多个始发仓的一家多件商品在收货地仓实现统一包装,降低了包装及运输成本,提升了客户体验。本实施例的仓储作业跨地域协同方法及系统可以提高作业效率,缩短商品运输时间,提升了客户体验。

物流执行系统(LES)获取始发仓中的异地送达商品信息,打印拣选清单,并发送拣选指令。拣选清单中包含任务类型、道口、下一步目的地、商品编码、商品描述、仓位、数量、EAN或国标码、汇总 拣选数量、打印人、打印日期和时间等信息。任务类型包括商品属于整件商品、一家一件商品还是一家多件商品信息。

在S20中,根据S10的拣选指令,从始发仓拣选相应的商品。将拣选的商品进行初包装。具体来说,对于一家一件商品和一家多件商品分别进行裸机包装,对于整件商品,在其已有的包装上粘贴顾客面单。裸机包装是指商品在不进行顾客包装的情况下,以厂家原包装直接放入运输包装进行输运的行为。运输料箱用于存放待投递的商品,从始发仓运往收货地仓。运输标签中包含路由信息、箱体的条形码、料箱的类型信息等。其中,路由信息为运输路径。例如路由信息为南京—济南—A快递点。该路由信息包含的信息是始发仓所在地为南京,收货仓所在地为济南,在A快递点由快递员进行投递到买家。箱体的条形码包含商家的LOGO、一家一件箱还是一家多件箱的标识、补打标识、正逆向标识、B2BB2C标识、装箱数量、运输箱条形码、路由信息、集货位、重量、期望交货日期、空陆运标识。料箱的类型信息包括一家一件和一家多件两种。通过料箱的类型信息可以知晓是商品属于一家一件商品还是属于一家多件商品。将初包装后的商品置于运输料箱中,运输至收货地仓。S20是在始发仓中完成的。在S20中,并不对一家一件商品和一家多件商品进行最终的顾客包装,仅仅进行裸机包装,将最终的包装环节置于收货地仓完成。

在S30中,当商品运送到收货地仓时,利用无线扫码枪扫描料箱上的运输标签,运输标签中含有的料箱类型信息反馈到无线扫码枪中。料箱类型信息将显示该料箱中的商品是一家一件商品还是一家多 件商品。整件商品由于存在完整的外包装,不需要再次包装。整件商品不需要通过运输料箱进行运输,独立存在。

对于整件商品,扫描商品外包装上的顾客面单,打印票据,例如发票,并将票据贴至外包装上。对于整件商品而言,不需要单独再次包装,因为商品出厂时已经有外包装。此时只要将顾客面单和票据粘贴到外包装上即可。

对于一家一件商品,扫描运输标签,获取的商品信息,然后对初包装商品进行外包装。将包装好的商品运至集货位,以运输至快递点。

作为优选方案,对于一家一件商品,首先扫描运输标签,拆除运输料箱,随后根据扫描运输标签获取的商品信息打印票据(例如发票)和顾客面单,接着对裸机商品进行外包装,将票据放入外包装内。

将票据放置在外包装内侧,顾客面单放置在外包装外侧,最后将包装好的商品运至集货位,以运输到快递点。作为优选,在对裸机商品进行外包装之前,扫描裸机商品的条码,以校验商品信息是否准确。裸机商品的条码包括国标码(即69码)、运营企业内部的编码、三C电子产品单品串码等。

对于一家多件商品:将商品置于中转仓位,待满仓后,将商品分配至货格中,待货格满货后,将货格中的商品整体进行外包装。将包装好的商品运至集货位,以运输至快递点。

具体来说,对于一家多件商品,首先扫描运输料箱上的运输标签、拆运输料箱;然后扫描裸机商品的条码;随后将商品放入中转仓位,并扫描中转仓位条码,直至中转仓位满仓;接着创建拣选任务,打印 拣选清单,拣选清单中包含仓位信息、商品信息和商品件数信息;根据拣选清单从中转仓位拣选商品,将拣选的商品按照顾客进行分货;扫描拣选清单中的条码,获取商品信息;扫描商品条码,显示与该商品对应的交货单中包含的商品分配货格号;将商品置于货格中,并扫描货格号。如果货格满货,则将位于同一货格中的一家多件商品整体进行包装。将包装后的商品运至集货位,以运输到快递点。作为优选,在将一家多件商品整体进行包装之前,打印票据和顾客面单,将顾客面单贴至外包装外侧,将票据放入外包装内。

扫描运输料箱上的运输标签,一方面,校验扫描的是否是一家多件需要上架的商品,排除卸货时的堆码错误;另一方面,系统抓取到始发仓装箱的所有交货单信息。一个待上架的运输包装中包含了很多交货单。扫描裸机商品的条码可以校验始发仓商品是否装箱正确,排除始发仓装箱错误的商品,同时也通过商品的条码找到相应的交货单,完成交货单与中转仓位的绑定。

中转仓位是收货地仓对于始发仓运来的一家多件商品上架暂存的仓位。中转仓位是一般的隔板,即货架。货格是指按照顾客分拣作业的设备,通常是带有轮子的可移动分拣小车。中转仓位商品采用的是混储策略,也就是说,只要中转仓位能放得下,商品可以无限制的上架到同一个仓位当中。但是为了避免发货拣选的时候,在这个仓位里花很多时间找货,所以系统中设置了中转仓位的最大SKU数量,避免一个仓位中存放过多型号的商品。将商品放入中转仓位的目的在于等待一个顾客购买商品全部到齐后统一创建任务合并包装。如果直接 上架到货格,就会大大降低货格的周转率。例如遇到班车延迟的情况,可能导致上架的一家多件商品大量的在货格上积压,影响整体的作业效率。

作为优选,判断中转仓位是否满仓的方法是:系统中设置中转仓位中存放商品的最大SKU数量,当到达最大SKU数量时,系统显示仓位满仓。

作为优选,判断货格是否满货的方法是:系统判断同一个BOL(货单号)对应的交货单是否都已扫描,如果是,则货格满货;如果否,则货格没有满货。

判断一家多件商品到齐的方法:顾客在前台购买商品的时候,系统会把一个购物车里面的所有商品生成一个BOL号。如果顾客在一定时间内多次购买(比如买了手机,过了10分钟又买了一个贴膜),物流系统会判断只要手机没有开始拣选就会把手机和贴膜生成一个BOL号。对于仓库来说,同一BOL号的商品需要包装在一起送给顾客,所以收货地拆箱上架时,扫描商品标签,保存商品信息。扫描获取的信息与系统中保存的顾客商品清单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表示相同BOL的多个商品都在货架上,那么触发任务的拣选,将同一个BOL号的商品在一个拣选批次里面拣出来,置于同一个货格中,进行合单,包装成一个包裹送给顾客。如果不相同,则继续扫描商品,上架,直至相同。

一家多件商品到齐之后,批量创建任务合单,打印票据,将不同始发仓的商品在收货地仓库合并包装。

在分拣功能系统界面设计的时候,将操作界面分成了上下两栏,上面显示未分拣的交货单,下面显示已分拣的交货单。扫描商品条码找到交货单之后,这个交货单会从界面的上面跳转到下面的显示栏中,所以当作业人员扫描完料箱中所有的商品之后,未分拣里面剩余的交货单则是没有拣选出来的交货单。

本实施例利用物流连锁布局优势,将现有的始发仓包装环节转移到收货地仓进行,有效的缓解了始发仓的作业压力。本实施例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提升了始发仓作业能力和顾客包装合单率的目标。将一家多件商品在收货地进行集中包装,可以提升顾客体验。按照原先的方法,不同始发仓的商品是不能合并包装送给顾客的。

经过计算,现有技术平均每单从创建拣选任务到完成包装等待装车共耗时3小时51分。而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每单从创建拣选任务到完成包装等待装车共耗时3小时1分。本实施例提升了始发仓效率每单50分钟。始发仓作业效率的提高,使得始发仓发货瓶颈量得到缓解。利用相同的场地工位和人员,本实施例能够产生更大的产出。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仓储作业跨地域协同系统,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位于始发仓中的异地送达商品信息,并发送拣选指令;

初包装模块:用于对根据拣选指令拣选的商品,进行初包装;

后处理模块:用于对到达收货地仓的经过初包装的商品进行后处理,完成商品的包装。

上述系统中,获取模块和初包装模块位于始发仓中。后处理模块位于收货地仓。在始发仓中,仅仅对异地送达商品进行初包装。将顾客包装环节置于收货地仓,通过后处理模块完成。现有的物流领域中,一个始发仓对应多个收货地仓。本实施例的仓储作业跨地域协同系统中,将顾客包装环节由始发仓转移到收货地仓。将始发仓中的顾客包装环节分散到各个收货地仓,有效的缓解了始发仓的作业压力。同时,将位于多个始发仓的一家多件商品在收货地仓,通过后处理模块实现统一包装,降低了包装及运输成本,提升了客户体验。本实施例的仓储作业跨地域协同系统可以提高作业效率,缩短商品运输时间,提升了客户体验。

初包装模块具体用于:对一家一件商品和一家多件商品分别进行裸机包装;对于整件商品,在其已有的包装上粘贴顾客面单。

裸机包装是指商品在不进行顾客包装的情况下,以厂家原包装直接放入运输包装进行输运的行为。运输料箱用于存放待投递的商品,从始发仓运往收货地仓。运输标签中包含路由信息、箱体的条形码、料箱的类型信息等。料箱的类型信息包括一家一件和一家多件两种。通过料箱的类型信息可以知晓是商品属于一家一件商品还是属于一家多件商品。将初包装后的商品置于运输料箱中,运输至收货地仓。在初包装模块中,并不对一家一件商品和一家多件商品进行最终的顾客包装,仅仅进行裸机包装,将最终的顾客包装环节置于收货地仓完成。

如图4所示,对于整件商品,所述的后处理模块包括:

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商品外包装上的顾客面单,获取的商品信息;

打印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商品信息打印票据;

包装单元用于将票据贴在外包装上。

如图4所示,对于一家一件商品,所述的后处理模块包括:扫描单元、打印单元和包装单元。扫描单元用于扫描运输标签,获取的商品信息。打印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商品信息打印票据和顾客面单。包装单元用于对裸机商品进行外包装,将票据置于外包装内,顾客面单贴至外包装外侧。将包装好的商品运至集货位,以运输到快递点。

如图5所示,对于一家多件商品,后处理模块包括第一扫描单元、第二扫描单元、第一判断单元、创建单元、第三扫描单元、第四扫描单元、第二判断单元、打印单元和包装单元。

第一扫描单元用于扫描运输料箱上的运输标签,扫描裸机商品的条码。

第二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商品放入中转仓位后的中转仓位条码。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中转仓位是否满仓。

创建单元用于创建拣选任务,打印拣选清单。

第三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创建单元中创建的拣选清单中的条码,获取商品信息。

第四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商品条码,显示与该商品对应的交货单中包含的商品分配货格号,并扫描商品置于货格后的货格号。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货格是否满货。

打印单元用于打印票据和顾客面单。

包装单元用于将一家多件商品整体进行包装,将票据置于外包装内,顾客面单贴至外包装外侧。最后将包装好的商品运至集货位,以运输到快递点。

对于一家多件商品,首先利用第一扫描单元扫描运输料箱上的运输标签和裸机商品的条码,获取商品信息。将扫描后的商品放入中转仓位。然后利用第二扫描单扫描中转仓位条码,将商品和中转仓位对应起来。通过第一判断单元判断中转仓位是否满仓。如果没有,则继续投放商品。如果满仓,则通过创建单元创建拣选任务,打印拣选清单,拣选清单中包含仓位信息、商品信息和商品件数信息。通过第三扫描单元扫描拣选清单中的条码,获取商品信息。从中转仓位拣选商品,将拣选的商品按照顾客进行分货。通过第四扫描单元扫描商品条码,显示与该商品对应的交货单中包含的商品分配货格号。将商品置于货格中,并通过第四扫描单元扫描货格号。通过第二判断单元判断货格是否满货。如果货格满货,则通过打印单元打印票据和顾客面单。通过包装单元将一家多件商品整体进行包装,将票据放置在包装内侧,顾客面单放置在包装外侧。最后将包装好的商品运至集货位,以运输到快递点。

在第一判断单元中,判断中转仓位是否满仓的方法是:系统中设置中转仓位中存放商品的最大SKU数量,当到达最大SKU数量时,系统显示仓位满仓。

在第二判断单元中,判断货格是否满货的方法是:系统判断同一个BOL(货单号)对应的交货单是否都已扫描,如果是,则货格满货; 如果否,则货格没有满货。

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对本申请进行非创造性的技术改进,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这些改进仍应视为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