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565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终端通常都只集中在一个屏幕面上进行内容显示以及在屏幕或侧边按钮上进行用户操作,但此类显示与操作方式并不能满足某些用户需求,例如在移动终端的背面区域也可同样实现对前面屏幕显示内容的用户操作,或者在有需要时,扩大移动终端的内容显示区域范围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屏移动终端,旨在解决扩大移动终端交互区域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屏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与显示屏,所述终端主体的外表面包括前表面、后表面、左侧表面、右侧表面、上顶表面以及下底表面,所述显示屏为柔性屏;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终端主体的连接方式至少包括点连接和/或线连接和/或面连接;所述柔性屏至少用于显示所述终端主体输出内容以及接收用户触控输入并转发至所述终端主体;当所述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柔性屏可对应折叠划分为至少两个屏面,所述屏面贴合在所述终端主体的至少两个外表面上。可选的,所述柔性屏的至少一个所述屏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接收用户触控输入的操控区域以及所述柔性屏的至少一个所述屏面用于显示所述终端主体输出内容。可选的,当所述柔性屏包括三个所述屏面时,所述屏面分别对应贴合在所述终端主体的前表面、后表面以及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或上顶表面或下底表面。可选的,当所述柔性屏包括四个所述屏面时,所述屏面分别对应贴合在所述终端主体的前表面、后表面、左侧表面以及右侧表面,或者所述屏面分别对应贴合在所述终端主体的前表面、后表面、上顶表面以及下底表面。可选的,当所述柔性屏包括五个所述屏面时,所述屏面分别对应贴合在所述终端主体的前表面、后表面、左侧表面以及右侧表面,或者所述屏面分别对应贴合在所述终端主体的前表面、后表面、上顶表面以及下底表面;其中,所述终端主体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上贴合有所述柔性屏相对两侧对应的两个所述屏面且所述相对两侧对应的两个所述屏面的面积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主体的前表面或后表面的面积。可选的,在所述终端主体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对应贴合的所述屏面上显示所述终端主体输出内容。可选的,当所述柔性屏由折叠状态变为全展开状态时,所述柔性屏由折叠划分的多个所述屏面合并为处于同一水平面或处于近似水平的一个屏面。可选的,当所述柔性屏由折叠状态变为半展开状态时,所述柔性屏由折叠划分的M个所述屏面展开为N个所述屏面,其中M大于N且N大于或等于2。可选的,所述柔性屏处于全展开状态且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终端主体采用单点连接时,所述柔性屏可绕连接点旋转。可选的,所述终端主体的外表面上设有隐藏式支架,所述隐藏式支架可用于在所述柔性屏处于全展开状态或半展开状态时,辅助支撑所述终端主体。本发明基于柔性屏可以弯曲的特性,并通过将柔性屏作为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以进行内容输出与用户触控输入,进而使得柔性屏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覆盖更多的区域,增加了移动终端的交互区域。此外,柔性屏还可以在折叠与展开等多个状态中进行切换,从而使移动终端的内容显示以及操控方式更为的灵活与丰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的屏面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的屏面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的屏面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的屏面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3、14中柔性屏展开后的俯视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柔性屏移动终端10包括终端主体11与显示屏12,其中柔性屏移动终端10可选为直板式移动终端,也即终端主体11的外表面具体包括六个外表面:前表面、后表面、左侧表面、右侧表面、上顶表面以及下底表面,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六个外表面既可以是绝对设置,也可以是相对设置(例如具体以用户正常握持时面向用户的面为前面,反之为背面)。本实施例中,柔性屏移动终端10所采用的显示屏12为柔性屏,其中,柔性屏具有可弯曲的特性,从而可将柔性屏折叠以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多个外表面上。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柔性屏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不做过多赘述。此外,本实施例中对于柔性屏的具体形状、材质及具体结构等并不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柔性屏优选为单独的整体,比如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柔性屏与终端主体11的连接方式至少包括点连接和/或线连接和/或面连接,柔性屏与终端主体11之间通过对应的连接点和/或连接线和/或连接面内所布电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交互,上述具体连接结构不限。本实施例中,柔性屏至少用于显示终端主体11输出内容以及接收用户触控输入并转发至终端主体11。本实施例中,由于显示屏12为柔性屏,也即显示屏12可以通过折叠方式而覆盖到终端主体11的多个外表面上。本实施例中,当柔性屏(也即显示屏12)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可对应折叠划分为至少两个屏面且该屏面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至少两个外表面上。例如,柔性屏折叠划分为两个屏面并分别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前表面与左侧或右侧表面,或者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前表面与上顶表面或下底表面等。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柔性屏贴合在终端主体11外表面的贴合方式不限,例如固定式贴合,也即柔性屏折叠后不可展开,或者活动式贴合,也即柔性屏折叠后可以展开,比如将柔性屏与终端主体11外表面对应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卡扣凹槽结构以进行活动式贴合,也即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时,通过卡扣凹槽结构可固定于终端主体11的外表面上,而柔性屏处于非折叠状态时,也可通过卡扣凹槽结构而不再贴合固定在终端主体11的外表面上(两者连接位置部分除外)。本实施例基于柔性屏可以弯曲的特性,并通过将柔性屏作为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以进行内容输出与用户触控输入,进而使得柔性屏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覆盖更多的区域,增加了移动终端的交互区域。此外,柔性屏还可以设置为固定式贴合或者活动式贴合,从而使得柔性屏可以在折叠与展开等多个状态中进行切换,从而使移动终端的内容显示以及操控方式更为的灵活与丰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可选的,在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一实施例中,当柔性屏(也即显示屏12)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的至少一个屏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接收用户触控输入的操控区域以及柔性屏的至少一个屏面用于显示终端主体输出内容,其中,接收用户触控输入的屏面与显示终端主体输出内容的屏面可以是同一个屏面,也可以不是同一个屏面,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图2所示,柔性屏13通过折叠划分为屏面A、B,并对应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前表面与侧表面上,其中,屏面A可设置用于显示终端主体11输出内容以及接收用户触控输入,屏面B可设置用于接收用户触控输入。进一步如图3所示,为便于用户触控输入操作,可进一步在屏面B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操控区域(B1-Bn),以用于设定适合用户单个手指的操作,比如对应各种变化量(声音/亮度/半径)的方向调节、翻页、下一个目标(音乐/影片/文档)等。由于本发明中并不限定柔性屏13的具体形状,因此,基于终端主体11的形状(具有六个外表面),柔性屏13的折叠方式对应有多种,同时相应的与终端主体11的外表面贴合的屏面的用途(也即用于显示终端主体11输出内容和/或接收用户触控输入)设置方式也存在多种,下面具体以下述典型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而其他情形与下述典型实施例的设置方式基本相同,因此本发明中不再一一进行列举说明。可选的,如图4所示,当柔性屏13处于折叠状态且包括三个屏面(A、B、C)时,屏面A、C分别对应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前表面、后表面,而屏面B则可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左侧表面、右侧表面、上顶表面、下底表面中的任一表面上,本实施例中具体以屏面B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侧表面上进行举例说明。其中,在屏面A的整个区域范围内都可以显示终端主体11输出内容以及接收用户触控输入,而在屏面B、C上的局部区域范围内用于接收用户触控输入。如图5-6所示,可对应在屏面C上设置一个(C1)或多个用于接收用户触控输入的操控区域(C1-Cn),以相应适合用户单手或双手握持柔性屏移动终端10时,用户手指在柔性屏移动终端10背部(也即屏面C)的操作。可选的,如图7所示,当柔性屏13处于折叠状态且包括四个屏面(A、B、C、D)时,屏面A、C分别对应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前表面、后表面,而屏面B、D则可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左侧表面、右侧表面,或者贴合在上顶表面、下底表面,本实施例中具体以屏面B、D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两侧表面上进行举例说明。其中,在屏面A、C的整个区域范围内都可以显示终端主体11输出内容(比如可以同步显示相同内容或者不相同的内容)以及接收用户触控输入,而在屏面B、C上的局部区域范围内用于接收用户触控输入。如图2、6所示,同样也可对应在屏面B、C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用于接收用户触控输入的操控区域(B1-Bn、C1-Cn),以相应适合用户单手或双手握持柔性屏移动终端10时,用户手指在柔性屏移动终端10左右侧面(也即屏面B、C)的操作。可选的,当柔性屏13处于折叠状态且包括五个屏面(A、B、C、D、E)时,屏面A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前表面,屏面C、D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后表面,或者屏面A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后表面,屏面C、D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前表面;屏面B、E则可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左侧表面、右侧表面,或者贴合在上顶表面、下底表面,本实施例中具体以屏面A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前表面,屏面C、D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后表面,以及屏面B、D贴合在终端主体11的两侧表面上进行举例说明。其中,屏面C、D对应位于柔性屏13的相对两侧,如图8所示。假设屏面C的面积为S1,屏面D的面积为S2,而终端主体11后表面的面积为S3,则S1、S2、S3之间至少存在如下关系:(1)S1=S2,且S1+S2=S3,如图9所示;(2)S1<S2,且S1+S2=S3,如图10所示;(3)S1>S2,且S1+S2=S3,如图11所示;(4)S1+S2<S3,如图12所示。可选的,在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一实施例中,在终端主体11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对应贴合的屏面上显示终端主体11的输出内容。基于终端主体11的物理结构特征,也即在终端主体11的六个外表面中,前表面与后表面的显示面积是最大的,因此可将显示终端主体11的输出内容在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对应贴合的屏面上进行显示,而在其他外表面上进行用户触控输入,当然,同样也可以在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对应贴合的屏面上进行相应的用户触控输入,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当用户从口袋中拿出本实施例的柔性屏移动终端10时,无论用户拿出柔性屏移动终端10时的初始位置状态是怎样的,例如正面面向用户还是背向用户,或者是顶部朝上还是底部朝上,此时在柔性屏移动终端10面向用户的对应屏面上都可以以用户为参照基准,调整显示终端主体11的输出内容的显示方式以使用户不用调整握持柔性屏移动终端10的位置状态也能进行正常使用,比如使用内置传感器实现上述效果,具体实现步骤不做过多赘述。此外,本发明中柔性屏13通常不会全部贴合到终端主体11的六个外表面上,因此,对于剩余的未贴合柔性屏的外表面可用于设置USB接口、耳机接口、物理按键等。进一步可选的,在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一实施例中,柔性屏设置为活动式贴合,也即柔性屏折叠后可以展开,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灵活的操控方式。因此,当柔性屏由折叠状态变为全展开状态时,柔性屏由折叠划分的多个屏面合并为处于同一水平面或处于近似水平的一个屏面。如图13所示,柔性屏13通过折叠划分为A、B、C三个屏面(对应贴合在正面、右侧面与背面),而当柔性屏13由折叠状态变为全展开状态时,屏面A、B、C三个区域合并为一个屏面O。需要说明的是,当屏面A、B、C三个区域合并为一个屏面O时,柔性屏13在折叠状态下所对应的显示区域与操作区域也将根据预设规则进行相应变更设置。例如,在折叠状态下,在屏面A上显示终端主体11的输出内容,而在屏面A、B、C上进行用户触控输入,而当由折叠状态变为全展开状态时,在屏面O上显示终端主体11的输出内容以及进行用户触控输入。柔性屏13通过折叠划分为A、B、C、D、E五个屏面(对应贴合在正面、背面、上下侧面,其中屏面C、D贴合在背面),则柔性屏13全展开后屏面A、B、C、D、E五个区域合并为一个屏面O,如图14所示,此外,该屏面O可做成近似水平的一个屏面,也即可具有曲面效果,如图15所示屏面O的俯视图。此时,屏面O比之前折叠状态下的屏面A区域扩大一倍以上,进而提升用户对于办公/阅读/观看视频等场景下的使用体验。可选的,如图16所示,当柔性屏13由折叠状态展开时,为便于用户使用展开扩大后的屏面O,因此可在终端主体11的外表面上设置隐藏式支架14,隐藏式支架14可用于在柔性屏13处于全展开状态或半展开状态时,辅助支撑终端主体11。该隐藏式支架14的具体设置方式不限,例如在终端主体11的背面设置隐藏式支架14的收纳槽,以使隐藏式支架14收纳后能够保持与终端主体11的背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可选的,当柔性屏13处于全展开状态且柔性屏13与终端主体11采用单点连接时,柔性屏13可绕连接点旋转。例如,用户在正常握持终端主体11时,通过旋转柔性屏13即可相应改变柔性屏13的角度位置,进而对应改变柔性屏13上显示内容的显示角度(假设用户使用时不改变视线角度)。此外,进一步可选的,在本发明柔性屏移动终端一实施例中,当柔性屏由折叠状态变为半展开状态时,柔性屏由折叠划分的M个屏面展开为N个屏面,其中M大于N且N大于或等于2。假设柔性屏13由折叠划分为A、B、C三个屏面,如图4所示,在将C屏面展开后,由于屏面C与屏面B处于同一水平面,因此,柔性屏13展开后实际为A与(B+C)两个屏面,如图17所示。此类半展开状态可适用于某些共同浏览的应用场景,例如,用户A、B同时浏览相册,用户A在A屏面上浏览,而用户B在(B+C)屏面上浏览,用户A可将图片从A屏面发送到(B+C)屏面以便于用户B进行浏览,其中,具体的实现步骤流程不做过多赘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