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COM文件的图像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51345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基于DICOM文件的图像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图片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大医院的放射科,在给病人拍完影像之后,都需要通过专用的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格式文件输出到专用的输出设备上,从而得到反映病灶的影像底片。随着数字化医疗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模拟信号的放射图像逐步被数字信号的放射图像所代替。

基于此,现在医院放射科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DICOM文件,仍然需要专用的系统和输出设备进行输出。这类专用设备的专业性强,操作复杂,且输出的胶片需要用专用的看片设备进行观看,而不能用现有的输出设备进行输出,浪费资源的同时给医院的医生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增加了病人的负担。另外,输出前图像的清晰度和明暗对比都需要进行专业的调整,稍有偏差就无法如实反映拍摄结果,进而影响医生的诊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DICOM文件的图像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专用看片设备观看DICOM文件和不能用现有设备进行输出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DICOM文件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文件导入模块、格式转换模块、光栅化模块以及图像输出模块,其中,

所述文件导入模块,用于从外界导入DICOM文件;

所述格式转换模块,与所述文件导入模块连接,所述格式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DICOM文件转换为点阵图像;

所述光栅化模块,与所述格式转换模块连接,所述光栅化模块用于对所述点阵图像进行光栅化生成专色文件;

所述图像输出模块,与所述光栅化模块连接,所述图像输出模块将所述专色文件重新组合生成可打印文件。

在本技术方案中,利用格式转换模块将DICOM文件转换为普通格式图像(点阵图像),并在对其进行光栅化之后合成可打印文件进行输出,这样就可以使用普通打印机将胶片进行输出,实现一机多用,不再需要专用查看设备观看DICOM文件,大大节约了成本;同时该图像处理装置也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维护,节约了人力成本。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文件导入模块和格式转换模块连接的文件捕捉模块,所述文件捕捉模块用于捕捉所述文件导入模块导入的DICOM文件,并将捕捉到的DICOM文件发送至格式转换模块。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光栅化模块中包括一与所述格式转换模块连接的调幅加网单元,所述调幅加网单元基于所述点阵图像的灰度调节网点大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光栅化模块中包括一与所述调幅加网单元连接的色阶调整单元,所述色阶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点阵图像的色阶生成专色文件。

在本技术方案中,使用调幅加网单元和色阶调整单元对点阵图像进行调节,且可以根据需要对输出的专色文件进行人为的调节,以此在不调整源文件的基础上得到符合要求的专色文件,之后再通过普通的打印机进行输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包括:与所述格式转换模块连接的图像存储模块,所述图像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格式转换模块生成的点阵图像进行存储。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格式转换模块转换得到的点阵图像进行存储,这样患者可以自行查看保留该点阵图像,免去了让病人自动保存胶片的弊端,同时便于医院保存点阵图像进行存档,便于日后查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DICOM文件的图像处理系统,该图像处理系统中包括上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文件生成端、存储端以及打印端,其中,

所述文件生成端,用于获取数据信号并基于所述数据信号生成DICOM文件;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与所述文件生成端连接,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将所述DICOM文件转换为点阵图像,之后对所述点阵图像进行光栅化并生成可打印文件;

所述存储端,与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连接,所述存储端用于存储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生成的点阵图像;

所述打印端,与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连接,所述打印端用于将所述可打印文件输出打印。

在本技术方案中,利用图像处理装置将DICOM文件转换为普通格式图像(点阵图像),并在对其进行光栅化之后合成可打印文件进行输出,这样就可以使用普通打印机(打印端)将胶片进行输出;同时还能将生成的普通格式图像在存储服务器(存储端)中进行存储。节约了成本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便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DICOM文件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导入DICOM文件;

将所述DICOM文件转换为点阵图像;

对所述点阵图像进行光栅化生成专色文件;

将所述专色文件重新组合生成可打印文件。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DICOM文件转换为普通格式图像(点阵图像)之后,再对其进行光栅化合成为可打印文件进行输出,这样就可以使用普通打印机将胶片进行输出,实现一机多用,不再需要专用查看设备观看DICOM文件,大大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优选地,在导入DICOM文件之后还包括:捕捉导入的DICOM文件。

进一步优选地,在对所述点阵图像进行光栅化生成专色文件中,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点阵图像的灰度调节网点大小;和/或,

调整所述点阵图像的色阶。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不调整源文件的基础上得到符合要求的专色文件,之后再通过普通的打印机进行输出,简单方便。

进一步优选地,在将所述DICOM文件转换为点阵图像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点阵图像进行存储。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得到的点阵图像进行存储,这样患者可以自行查看保留该点阵图像,免去了让病人自动保存胶片的弊端,同时便于医院保存点阵图像进行存档,便于日后查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基于DICOM文件的图像处理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基于DICOM文件的图像处理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基于DICOM文件的图像处理系统硬件示意图;

图4为发明中基于DICOM文件的图像处理方法一种实施方式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图像处理装置,110-文件导入模块,120-格式转换模块,130-光栅化模块,140-图像输出模块,150-图像存储模块,200-文件生成端,300-存储端,400-打印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的本发明的特定细节仅为说明本发明用,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所描述的本发明的教导作出的任何修改和变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DICOM文件的图像处理装置100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该图像处理装置中包括:文件导入模块110、格式转换模块120、光栅化模块130以及图像输出模块140,其中,格式转换模块与文件导入模块连接,光栅化模块与格式转换模块连接,图像输出模块与光栅化模块连接。在工作过程中,首先,文件导入模块从外界(如外界放射设备中)导入DICOM文件;之后,格式转换模块将导入的DICOM文件转换为点阵图像;接着,光栅化模块对点阵图像进行光栅化生成专色文件;最后,图像输出模块将专色文件重新组合生成可打印文件。具体,格式转换模块将DICOM文件转换为普通格式图像,如JPEG格式图像、TIFF格式图像等。

进一步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装置中除了包括上述的文件导入模块、格式转换模块、光栅化模块以及图像输出模块之外,还包括分别与文件导入模块和格式转换模块连接的文件捕捉模块,该文件捕捉模块用于捕捉文件导入模块导入的DICOM文件,并将捕捉到的DICOM文件发送至格式转换模块。

光栅化模块中包括一与格式转换模块连接的调幅加网单元,其基于点阵图像的灰度对网点大小进行调整。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若原本点阵图像中局部网点的直径大小为74um(微米),参照点阵图像的灰度,将该局部网点的直径大小调整为105um,以此实现对点阵图像的局部控制。另外,在该光栅化模块中还包括一色阶调整单元,其基于输出设备(如打印机)的颜色特点,调整点阵图像的色阶,主动分配适合的颜色输出,以此完成对DICOM文件的光栅化,后将处理好的文件放在专用文件夹中等待输出。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当图像处理装置运行的设备达不到文件输出所需饱和度时(结果要求超过设备驱动所能达到浓度),则使用该图像处理装置针对同一单独颜色灰阶使用多个专色叠加输出;另外,在对输出的专色文件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也可利用复合颜色曲线调整同一颜色结合手动调整图像质量。

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改进得到本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包括:与格式转换模块连接的图像存储模块150,该图像存储模块用于将格式转换模块生成的点阵图像(如JPEG格式图像)进行存储,便于后续查看。

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DICOM文件的图像处理系统,具体,该图像处理系统中包括上述图像处理装置100,还包括文件生成端200、存储端300以及打印端400,其中,图像处理装置与文件生成端连接,存储端与图像处理装置连接,打印端与图像处理装置连接。在工作过程中,文件生成端获取数据信号并基于数据信号生成DICOM文件;图像处理装置导入文件生成端生成的DICOM文件并将其转换为点阵图像,之后对点阵图像进行光栅化并生成可打印文件,并通过打印端将其输出打印;与此同时,存储端将图像处理装置生成的点阵图像在指定的存储位置进行存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文件生成端为放射设备,如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R(Computed Radiography,X射线成像系统)、DR(Digital Radiography,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血管造影)等医疗设备,其获取患者的数据信号并将其转换为DICOM文件输出。上述图像处理装置运行在一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端中,上述存储端为一作为存储服务器的PC端,上述打印端为普通打印机。在该图像处理系统中,放射设备生成DICOM文件之后,将其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将点阵图像光栅化变换为专色文件之后,重新组合形成打印机语言,以便让普通打印机打印出医疗蓝片(黑白或彩色图案),从而在不改变医院原有系统流程习惯的情况下,将放射设备产生的数据信息以点阵图像形式进行保存得以实现,同时将其通过普通打印机打印出来。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DICOM文件的图像处理方法一种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在该图像处理方法中包括:S1导入DICOM文件;S2将DICOM文件转换为点阵图像;S3对点阵图像进行光栅化生成专色文件;S4将专色文件重新组合生成可打印文件。具体,在步骤S3,对点阵图像进行光栅化生成专色文件中,具体包括:基于点阵图像的灰度调节网点大小,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若原本点阵图像中局部网点的直径大小为74um(微米),参照点阵图像的灰度,将该局部网点的直径大小调整为105um,以此实现对点阵图像的局部控制。调整点阵图像的色阶,其基于输出设备(如打印机)的颜色特点,调整点阵图像的色阶,主动分配适合的颜色输出。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图像处理方法中包括:S1导入DICOM文件;S11捕捉导入的DICOM文件;S2将DICOM文件转换为点阵图像;S3对点阵图像进行光栅化生成专色文件;S4将专色文件重新组合生成可打印文件。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图像处理方法中包括:S1导入DICOM文件;S11捕捉导入的DICOM文件;S2将DICOM文件转换为点阵图像;S21将点阵图像进行存储;S3对点阵图像进行光栅化生成专色文件;S4将专色文件重新组合生成可打印文件。

以上通过分别描述每个过程的实施场景案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范围内,可以作修改和变形,比如部分模块的剥离使用和将系统嵌入于其他应用系统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