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优化下采样算法和压缩感知理论的图像压缩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536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优化下采样算法和压缩感知理论的图像压缩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图像的预处理

将分辨率为w×h的原始图像,按照标准的无重叠式图像分块方法划分为N=(w×h)/n2个互不重叠的,大小为n×n的正方形图像块,记为b1,b2,…,bi,…,bN,这里,w代表原始图像的宽度,h代表原始图像的高度,N代表所产生的图像块的个数,n代表所产生的每个正方形图像块的宽度或高度,i代表图像块的索引,i∈{1,2,…,N};

步骤2,产生压缩感知采样矩阵

首先,将压缩感知采样的采样率记为r;

其次,按照标准的产生压缩感知采样矩阵的方法产生一个大小为m×(n2/4)的采样矩阵Φ,这里,并且m<n2,这里,符号表示对符号内的数按照四舍五入的方式取最接近于它的整数;

步骤3,产生优化下采样矩阵

首先,按标准的生成双三次插值矩阵的方法产生的大小一个大小为n2×(n2/4)的插值矩阵,记为H;

然后,用H产生一个下采样矩阵,记为D,D=(HT·H)-1·HT,这里,符号“T”表示矩阵的转置操作;

步骤4,将图像块转化为列向量

将步骤1产生的图像块b1,b2,…,bi,…,bN,依次按照标准的矩阵转化为列向量的方法转化成N个列向量,记为x1,x2,…,xi,…,xN

步骤5,列向量的优化下采样

用步骤3产生的优化下采样矩阵D依次左乘步骤4产生的列向量x1,x2,…,xi,…,xN,得到优化的下采样列向量,记为α1,α2,…,αi,…,αN

步骤6,下采样列向量的二维离散余弦变换

首先,按照标准的生成离散余弦变换矩阵的方法产生一个大小为(n/2)×(n/2)的离散余弦变换矩阵,记为C;

接着,用C产生一个变换矩阵,记为F,这里,符号表示标准的矩阵Kronecker乘法;

最后,用F依次左乘步骤5产生的优化下采样列向量α1,α2,…,αi,…,αN,得到变换系数列向量,记为X1,X2,…,Xi,…,XN,这里,X1=F·α1,X2=F·α2,…,Xi=F·αi,…,XN=F·αN

步骤7,对变换系数列向量进行压缩感知采样

用步骤2产生的采样矩阵Φ,按照标准的压缩感知采样方法对步骤6产生的列向量X1,X2,…,Xi,…,XN依次进行采样,将采样得到的样本向量记为Y1,Y2,…,Yi,…,YN

步骤8,采样数据的重建

用标准的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的稀疏信号重建法,对步骤7得到的样本向量Y1,Y2,…,Yi,…,YN依次进行重建,将重建得到的列向量记为Z1,Z2,…,Zi,…,ZN

步骤9,列向量转化为系数矩阵

用标准的列向量转化为矩阵的方法将步骤8产生的列向量Z1,Z2,…,Zi,…,ZN依次转化为二维系数矩阵A1,A2,…,Ai,…,AN

步骤10,对重建系数矩阵进行二维离散余弦反变换

用标准的二维离散余弦反变换对步骤9产生的系数矩阵A1,A2,…,Ai,…,AN依次进行二维离散余弦反变换,得到重建的图像块,分别记为r1,r2,…,ri,…,rN

步骤11,图像块插值重建

用标准的双三次图像插值法对步骤10产生的图像块r1,r2,…,ri,…,rN依次进行插值,将插值后得到的图像块记为R1,R2,…,Ri,…,RN

步骤12,图像重建

对于步骤11产生的重建图像块记为R1,R2,…,Ri,…,RN,采用标准的图像块合成图像的方法进行合成,得到完整的重建图像。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