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932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等终端也在不断改进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用户需求。e-SIM卡应运而生,与传统SIM卡仅能支持单一运营商业务相比,e-SIM卡能够支持多个不同运营商业务;且e-SIM卡为内置SIM卡,可以在终端生产过程中和终端集成设置,而不需要在终端上开设卡槽。此外,与传统外置SIM卡的存储容量较小,仅能保存数百条电话号码相比,e-SIM卡的存储容量远远大于传统外置SIM卡的存储容量。

现有技术中缺乏有效利用e-SIM卡的存储空间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利用e-SIM卡的存储空间。

为满足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应用于包含e-SIM卡的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状态;判断所述使用状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如果所述使用状态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将预设数据导入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应用于包含e-SIM卡的终端,所述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使用状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使用状态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将预设数据导入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检测e-SIM卡的存储空间的使用状态,并判断其使用状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时,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卡的存储空间。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e-SIM卡的使用状态利用e-SIM卡实现数据存储的具体实现方式,能够有效利用e-SIM卡的存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应用于包含e-SIM卡的终端。

其中,该终端可以为手机,还可以为其他任意能够使用e-SIM卡的电子设备。

如图1所示,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所述终端,该方法包括:

101:检测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状态。

其中,所述使用状态包括所述存储空间的占用率和使用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为已经存储数据的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的大小与e-SIM卡整个存储空间的大小的比值。例如:e-SIM卡的存储空间的大小为2G,其中,1G被占用也即存储了数据,则该e-SIM卡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为50%。

存储空间的使用频率为存储空间在一段时间内被使用的次数,存储空间是否被使用以及使用次数可通过存储空间中被占用存储容量的变化情况来确定。例如:每隔1小时检测e-SIM卡的使用状态,如果e-SIM卡的存储空间在这1小时内,其被占用的存储空间由1G减小到500M,又由500M增加到800M,则可以确定在此次检测过程中其使用次数为2次。

可选的,在本步骤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终端可周期性的检测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状态,也可以在特定事件触发下执行该步骤,如终端设备除e-SIM卡之外的其他存储空间的占用率较高时,触发检测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状态。

102:判断所述使用状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其中,当使用状态为存储空间的占用率时,该第一预设条件为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是否小于第一占用率阈值;当使用状态为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频率时,该第一预设条件为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频率是否小于第一使用频率阈值。当使用状态既包括占用率又包括使用频率时,该第一预设条件为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是否小于第一占用率阈值且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频率是否小于第一使用频率阈值。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见后文详述。

103:如果所述使用状态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将预设数据导入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

其中,预设数据为位于终端中除e-SIM卡的存储空间以外的其他存储空间中的数据。

可选的,该预设数据为不经常使用的数据。具体的,所述不经常使用的数据可以为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照片、文档等数据。可通过统计一段时间内用户对各个数据的使用频率来确定,如果用户对某些数据的使用频率较低,则可将这些数据确定为用户不经常使用的数据。

如果使用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表明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中存在较多未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则将其他存储空间的数据导入e-SIM卡以有效利用e-SIM卡的存储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检测e-SIM卡的存储空间的使用状态,并判断其使用状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时,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卡的存储空间。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e-SIM卡的使用状态利用e-SIM卡实现数据存储的具体实现方式,能够有效利用e-SIM卡的存储空间。

作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应用,本发明实施例还给出了当所述使用状态为所述存储空间的占用率的具体实现过程。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包括:

201:检测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考步骤101,此处不再赘述。

202:判断所述占用率是否小于第一占用率阈值。

其中,该第一占用率阈值可以为预先设定好的,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求更改。

203:如果所述占用率小于所述第一占用率阈值,则将预设数据导入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

示例性的,第一占用率阈值为10%,则在步骤202中,判断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是否小于10%,在该步骤203中,如果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小于10%,则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卡的存储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检测e-SIM卡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并判断其占用率是否小于第一占用率阈值,当小于时,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卡的存储空间。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e-SIM卡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利用e-SIM卡实现数据存储的具体实现方式,能够有效利用e-SIM卡的存储空间。

作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应用,本发明实施例还给出了当所述使用状态为所述存储空间的使用频率的具体实现过程。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包括:

301:检测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频率。

其中,该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考步骤101,此处不再赘述。

302:判断所述使用频率是否小于第一使用频率阈值。

其中,该第一使用频率阈值可以为预先设定好的,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求更改。

303:如果所述使用频率小于所述第一使用频率阈值,则将预设数据导入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

示例性的:第一使用频率阈值为在一段时间内其使用次数为5次,则在步骤302中,判断在该一段时间内,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次数是否小于5次,在该步骤303中,如果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次数在该一段时间内小于5次,则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卡的存储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检测e-SIM卡的存储空间的使用频率,并判断其使用频率是否小于第一使用频率阈值,当小于该第一使用频率阈值时,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卡的存储空间。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e-SIM卡的使用频率利用e-SIM卡实现数据存储的具体实现方式,能够有效利用e-SIM卡的存储空间。

作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应用,本发明实施例还给出了当所述使用状态包括所述存储空间的占用率和使用频率的具体实现过程。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包括:

401:检测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和使用频率。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考步骤101,此处不再赘述。

402:判断所述使用频率是否小于第一使用频率阈值以及所述占用率是否小于第一占用率阈值。

403:如果所述使用频率小于所述第一使用频率阈值,且所述占用率小于第一占用率阈值,则将预设数据导入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

示例性的,第一占用率阈值为10%,第一使用频率阈值为在一段时间内其使用次数为5次,则在步骤402中,判断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是否小于10%,且在一段时间内,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次数是否小于5次,在该步骤403中,如果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小于10%,且使用次数在该一段时间内小于5次,则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卡的存储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检测e-SIM卡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和使用频率,并判断其占用率是否小于第一占用率阈值以及其使用频率是否小于第一使用频率阈值,当占用率小于第一占用率阈值且使用频率小于第一使用频率阈值时,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卡的存储空间。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e-SIM卡的占用率和使用频率,利用e-SIM卡实现数据存储的具体实现方式,能够有效利用e-SIM卡的存储空间。

可选的,作为图1至图4任意实施例所述方法的补充,终端在判断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后,会自动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并不知道数据进行了移动。为了便于用户查找移动后的预设数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

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501:检测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状态。

其中,所述使用状态包括所述存储空间的占用率和使用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502:判断所述使用状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503:如果所述使用状态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将预设数据导入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

其中,步骤501至步骤50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考前述步骤101至103、步骤201至步骤203以及步骤301至步骤303,此处不再赘述。

504:保存所述预设数据的第一存储路径和第二存储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路径为将预设数据导入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前,所述预设数据的存储路径,所述第二存储路径为将预设数据导入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后,所述预设数据的存储路径。

可选的,在第一存储路径中保存所述对应关系。

示例性的,在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卡之前,用于存储该预设数据的存储路径为存储路径1;在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卡之后,用于存储该预设数据的存储路径为存储路径2。则在存储路径1中保存存储路径1和存储路径2的对应关系。这样,用户在存储路径1中查找该预设数据时,如果查找不到,则可根据该对应关系从存储路径2中获取该预设数据。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存储路径中生成所述第二存储路径的快捷方式。

其中,快捷方式的作用为便于用户快速查找和使用预设数据,用户可通过点击该快捷方式跳转到第二存储路径下,并在该第二存储路径下查找到预设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在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后,保存导入前预设数据的存储路径和导入后预设数据的存储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该对应关系及时找到经过移动了的预设数据,减少因用户不知道预设数据的移动过程带来的不便。

作为图1至图5任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补充,本发明实施例除了提供一种将数据导入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将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中存储的部分数据导出的具体实现方式。

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601:检测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状态。

其中,所述使用状态包括所述存储空间的占用率和使用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602:判断所述使用状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603:如果所述使用状态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将位于所述e-SIM卡存储空间的指定数据导出。

可选的,该指定数据为前文所述预设数据,也即在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卡后,如果在后续检测过程中,e-SIM卡的使用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将之前导入的预设数据再导出。

可选的,该指定数据还可以为e-SIM卡中其他使用频率较低的数据。

可选的,在将指定数据导出后,保存所述指定数据的第一存储路径和第二存储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路径为将指定数据导出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前,所述指定数据的存储路径,所述第二存储路径为将指定数据导出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后,所述指定数据的存储路径。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存储路径中生成所述第二存储路径的快捷方式。

其中,快捷方式的作用为便于用户快速查找和使用指定数据,用户可通过点击该快捷方式跳转到第二存储路径下,并在该第二存储路径下查找到指定数据。

与前文所述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卡的存储空间的实现过程类似,根据步骤601中使用状态的不同实现方式,步骤602和步骤603也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方式一:当使用状态为占用率时,步骤602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判断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是否大于第二占用率阈值。相应的,步骤603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如果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大于第二占用率阈值,则将位于e-SIM卡存储空间的指定数据导出。

可选的,该第二占用率阈值的取值可以由终端自动设定或用户设定,其取值与第一占用率阈值不同,例如可以为90%。

方式二:当使用状态为使用频率时,步骤602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判断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频率是否大于第二使用频率阈值。相应的,步骤603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如果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频率大于第二使用频率阈值,则将位于e-SIM卡存储空间的指定数据导出。

可选的,该第二使用频率阈值的取值可以由终端自动设定或用户设定,其取值与第一使用频率阈值不同,例如可以为一定时间内10次。

方式三:当使用状态包括占用率和使用频率时,步骤602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判断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是否大于第二占用率阈值以及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频率是否大于第二使用频率阈值。相应的,步骤603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如果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占用率大于第二占用率阈值,且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频率大于第二使用频率阈值,则将位于e-SIM卡存储空间的指定数据导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检测e-SIM卡的存储空间的使用状态,并判断其使用状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满足该第二预设条件时,将位于所述e-SIM卡存储空间的指定数据导出。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e-SIM卡的使用状态利用e-SIM卡实现数据存储的具体实现方式,能够有效利用e-SIM卡的存储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应用于包含e-SIM卡的终端,用于执行图1至图6任意实施例所述方法。

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701,用于检测所述e-SIM卡对应的存储空间的使用状态。

可选的,所述使用状态包括所述存储空间的占用率和使用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判断模块702,用于判断所述使用状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处理模块703,用于当所述使用状态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将预设数据导入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装置,检测模块检测e-SIM卡的存储空间的使用状态,判断模块判断其使用状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满足该第二预设条件时,处理模块将位于所述e-SIM卡存储空间的指定数据导出。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装置能够根据e-SIM卡的使用状态利用e-SIM卡实现数据存储,能够有效利用e-SIM卡的存储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模块702,具体用于当所述使用状态为所述存储空间的占用率时,判断所述占用率是否小于第一占用率阈值。

所述处理模块703,具体用于当所述占用率小于所述第一占用率阈值时,将预设数据导入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模块702,具体用于当所述使用状态为所述存储空间的使用频率时,判断所述使用频率是否小于第一使用频率阈值。

所述处理模块703,具体用于当所述使用频率小于所述第一使用频率阈值时,将预设数据导入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的装置,该装置还包括保存模块801,具体用于保存所述预设数据的第一存储路径和第二存储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存储路径为将预设数据导入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前,所述预设数据的存储路径,所述第二存储路径为将预设数据导入所述e-SIM卡的存储空间后,所述预设数据的存储路径。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703,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存储路径中生成所述第二存储路径的快捷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装置,在将预设数据导入e-SIM后,保存模块保存导入前预设数据的存储路径和导入后预设数据的存储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该对应关系及时找到经过移动了的预设数据,减少因用户不知道预设数据的移动过程带来的不便。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模块702,还用于判断所述使用状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所述处理模块703,还用于当所述使用状态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将位于所述e-SIM卡存储空间的指定数据导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装置,检测模块检测e-SIM卡的存储空间的使用状态,判断模块判断其使用状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满足该第二预设条件时,处理模块将位于所述e-SIM卡存储空间的指定数据导出。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装置能够根据e-SIM卡的使用状态利用e-SIM卡实现数据存储,能够有效利用e-SIM卡的存储空间。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