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及巡检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78348阅读:32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站巡检系统及巡检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及巡检方法,属于电站巡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我们变电运行人员来说日常的设备巡视工作是我们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设备巡视质量也是保证我们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目前随着我们县域经济的发展,变电站的数量在增加,设备也在增加,由操作队运行人员进行集中管控,全部实现了无人值班变电站,但日常的设备巡视还是传统的到站巡视,手工记录、填写缺陷报表,将报表数据二次输入到计算机保存,手工操作合成设备巡视,设备缺陷的周报、月报和年报表等,这样的工作流程增加运行人员的重复性劳动,也大量的浪费了报表用的纸张,二次输入到计算机也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增大了产生导入误差的概率,因此如何提高运行工作中的设备巡视质量,如何提高设备巡视中的工作效率,也是我们运行管理工作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站巡检系统及巡检方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及巡检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掌上电脑手持机和激光条码,生产管理系统与掌上电脑手持机之间连接,连接为电连接或无线连接,掌上电脑手持机扫描激光条码,并将扫描结果传送至生产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用于将变电站模拟图、站址分布、变电站设备、一次巡检系统图和变电站台账的属性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建立变电站设备属性数据与一次巡检系统图的图形数据的一一对应;

掌上电脑手持机用于根据变电站设备的类型不同,进行编程,并逐条植入变电站设备相对应的巡视项目;

激光条码用于植入变电站设备巡视点及变电站设备信息,并粘贴在变电站设备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变电站台账的属性信息包括所属电站、单元名称、设备名称、运维状态。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生产管理系统中设有变电站智能巡检搭建系统,变电站智能巡检搭建系统用于进行运维人员用户名登录,创建及下发所辖各站的巡视任务。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变电站智能巡检搭建系统与掌上电脑手持机之间无线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激光条码上设有RFID射频感应芯片、保护层和粘结层,RFID射频感应芯片设置在保护层内,RFID射频感应芯片内植入了变电站设备巡视点和变电站设备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的巡检方法,包括:使用生产管理系统将变电站模拟图、站址分布、变电站设备、一次巡检系统图和变电站台账的属性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建立变电站设备属性数据与一次巡检系统图的图形数据的一一对应;根据变电站设备的类型不同,对掌上电脑手持机进行编程,并逐条植入变电站设备相对应的巡视项目;将变电站设备巡视点及变电站设备信息植入激光条码中,并将激光条码粘贴在变电站设备上;运行人员使用掌上电脑手持机对现场变电站设备上的激光条码进行扫描,并进行巡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的巡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生产管理系统进入变电站智能巡检搭建系统,运维人员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并创建及下发所辖各站的巡视任务;

步骤2:将掌上电脑手持机连接至变电站智能巡检搭建系统,进行任务接收;

步骤3:运维人员携带掌上电脑手持机到需要巡视的任务变电站进行现场巡视;

步骤4:运维人员通过掌上电脑手持机对变电站设备上粘贴的激光条码进行扫描,对变电站设备的巡视内容逐条进行设备巡视;

步骤5:待全站变电站设备巡视结束后,将掌上电脑手持机带回巡视队进行巡视任务回传;

步骤6:登录生产管理系统并进入变电站智能巡检搭建系统,对本次巡视工作进行检查,并生成变电站设备巡视周、月、年报表,对各巡视队的设备巡视情况进行考核或检查,巡视报表中包含巡视计划和实际的巡视次数;

步骤7:在系统上的缺陷模块查到本次巡视设备的缺陷内容,以及相应的缺陷状况照片,并在后台自动生成缺陷周、月、年报表。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4中,包括:运维人员打开掌上电脑手持机,使用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打开掌上电脑手持机内的巡视任务,点击所要巡视的变电站设备,并扫描变电站设备上粘贴的激光条码,根据掌上电脑手持机上显示的变电站设备巡视内容逐条进行设备巡视。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4中,当逐条根据设备巡视内容巡视变电站设备正常时,在掌上电脑手持机上点击“是”,当巡视变电站设备有缺陷时则点击“否”,并随即在掌上电脑手持机上记录缺陷内容,并使用掌上电脑手持机对缺陷状况进行拍照,继续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待该变电站设备巡视结束后点击完成,继续下个变电站设备巡视。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7中,如果某一设备缺陷始终未消除,在系统后台上会有相应的提示,该提示为设备存在一般、严重或危急缺陷,缺陷未消除;如果某一设备曾经存在过缺陷并已消除,该提示为设备存在一般、严重或危急缺陷,缺陷已消除,并在系统后台上显示该设备以往的历史缺陷内容。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是从生产工作的实际出发,在日常运行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依托生产管理系统,为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提供地理信息支撑,结合激光条码扫描和掌上电脑手持机的应用,实现掌上电脑手持机在客户端移动采集数据信息,同步查看设备巡视项目,规范巡视作业现场,监测运行人员巡视到位情况,记录巡视和设备运行数据,自动生成变电站设备巡视报表和缺陷报表并回传生产管理系统,使变电设备巡视工作更加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随时了解并掌握生产现场实时情况,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巡视质量和变电运行管理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掌上电脑手持机和激光条码,生产管理系统与掌上电脑手持机之间连接,连接为电连接或无线连接,掌上电脑手持机扫描激光条码,并将扫描结果传送至生产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用于将变电站模拟图、站址分布、变电站设备、一次巡检系统图和变电站台账的属性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建立变电站设备属性数据与一次巡检系统图的图形数据的一一对应;掌上电脑手持机用于根据变电站设备的类型不同,进行编程,并逐条植入变电站设备相对应的巡视项目;激光条码用于植入变电站设备巡视点及变电站设备信息,并粘贴在变电站设备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电站台账的属性信息包括所属电站、单元名称、设备名称、运维状态,所述生产管理系统中设有变电站智能巡检搭建系统,变电站智能巡检搭建系统用于进行运维人员用户名登录,创建及下发所辖各站的巡视任务,所述变电站智能巡检搭建系统与掌上电脑手持机之间无线连接,所述激光条码上设有RFID射频感应芯片、保护层和粘结层,RFID射频感应芯片设置在保护层内,RFID射频感应芯片内植入了变电站设备巡视点和变电站设备信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的巡检方法,包括:使用生产管理系统将变电站模拟图、站址分布、变电站设备、一次巡检系统图和变电站台账的属性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建立变电站设备属性数据与一次巡检系统图的图形数据的一一对应;根据变电站设备的类型不同,对掌上电脑手持机进行编程,并逐条植入变电站设备相对应的巡视项目;将变电站设备巡视点及变电站设备信息植入激光条码中,并将激光条码粘贴在变电站设备上;运行人员使用掌上电脑手持机对现场变电站设备上的激光条码进行扫描,并进行巡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的巡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生产管理系统进入变电站智能巡检搭建系统,运维人员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并创建及下发所辖各站的巡视任务;

步骤2:将掌上电脑手持机连接至变电站智能巡检搭建系统,进行任务接收;

步骤3:运维人员携带掌上电脑手持机到需要巡视的任务变电站进行现场巡视;

步骤4:运维人员打开掌上电脑手持机,使用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打开掌上电脑手持机内的巡视任务,点击所要巡视的变电站设备,并扫描变电站设备上粘贴的激光条码,根据掌上电脑手持机上显示的变电站设备巡视内容逐条进行设备巡视;当逐条根据设备巡视内容巡视变电站设备正常时,在掌上电脑手持机上点击“是”,当巡视变电站设备有缺陷时则点击“否”,并随即在掌上电脑手持机上记录缺陷内容,并使用掌上电脑手持机对缺陷状况进行拍照,继续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待该变电站设备巡视结束后点击完成,继续下个变电站设备巡视;

步骤5:待全站变电站设备巡视结束后,将掌上电脑手持机带回巡视队进行巡视任务回传;

步骤6:登录生产管理系统并进入变电站智能巡检搭建系统,对本次巡视工作进行检查,并生成变电站设备巡视周、月、年报表,对各巡视队的设备巡视情况进行考核或检查,巡视报表中包含巡视计划和实际的巡视次数;

步骤7:在系统上的缺陷模块查到本次巡视设备的缺陷内容,以及相应的缺陷状况照片,并在后台自动生成缺陷周、月、年报表;如果某一设备缺陷始终未消除,在系统后台上会有相应的提示,该提示为设备存在一般、严重或危急缺陷,缺陷未消除;如果某一设备曾经存在过缺陷并已消除,该提示为设备存在一般、严重或危急缺陷,缺陷已消除,并在系统后台上显示该设备以往的历史缺陷内容。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是从生产工作的实际出发,在日常运行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依托生产管理系统,为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提供地理信息支撑,结合激光条码扫描和掌上电脑手持机的应用,实现掌上电脑手持机在客户端移动采集数据信息,同步查看设备巡视项目,规范巡视作业现场,监测运行人员巡视到位情况,记录巡视和设备运行数据,自动生成变电站设备巡视报表和缺陷报表并回传生产管理系统,使变电设备巡视工作更加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随时了解并掌握生产现场实时情况,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巡视质量和变电运行管理水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