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品货物配送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998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商品货物配送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货物配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商品货物配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商务平台日渐成熟,商品货物的配送成为一门新兴的行业。当前,在同城配送、同城货运等领域,存在一些互联网服务平台,这些服务平台仅仅是一个对接的平台,不能为配送货运提供统筹功能,还仍然存在分散运输、半空载运输和高成本运输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商品货物配送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配送方法存在分散运输、半空载运输和高成本运输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商品货物配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接收商品订单信息,所述商品订单信息包括商户端生成的商品订单和第三方平台导入的商品订单;

根据预先划分的业务区域和配送区域,将接收到的所述商品订单信息暂存在预先建立的所述配送区域对应的订单信息池内,所述每个配送区域对应配置有至少一个配送员;

将暂存在所述订单信息池内的商品订单信息推送给所述配送员的配送端上,所述配送端根据所述商品订单信息提示所述配送员执行商品收取动作;

接收所述配送端发送的所述配送员输入的商品收取动作完成信息,并根据所述订单信息池内的商品订单信息计算配送路径和配送费用,并将计算得到的配送路径和配送费用发送给所述配送端;

对当前配送轮次的循环时间进行计算,判断该循环时间是否到达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若是则将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配送信息,若否则继续等待;

所述配送端接收到的所述发车配送信息后,反馈发车配送确认信息,并按照所述配送路径执行商品配送动作。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根据预先划分的业务区域和配送区域,将接收到的所述商品订单信息暂存在预先建立的订单信息池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下述步骤:

将城市分割为若干个业务区域;

根据每一个所述业务区域内的配送订单信息,规划每一个业务区域的配送区域。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当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配送信息后,开启计时模块,并在预设的发车配送确认时间阈值内,对所述配送端进行监测;

当在所述发车配送确认时间阈值内未监测到所述配送端发送的发车配送确认信息时,则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提醒信息。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按照所述配送路径执行商品配送动作的步骤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当配送员将商品配送到商品目的地时,配送端提示配送员执行商品交付动作;

接收所述配送员在所述配送端上输入的商品交付信息;

接收商品客户在所述配送端上输入的签名信息,并反馈所述商品交付信息和商品客户的签名信息;

向所述商品客户发送商品成功配送的信息。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按照所述配送路径执行商品配送动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述步骤:

当配送员在配送区域配送完成最后一个商品后,将所述配送区域内需要配送至所述配送员所在业务区域或相邻业务区域的商品订单分配给所述配送端。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对当前配送轮次的循环时间进行计算,判断该循环时间是否到达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下述步骤:

在所述循环时间未到达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时,对配送区域所对应的订单信息池内的订单数量和订单商品的体积进行检测;

当所述配送区域所对应的订单信息池内的订单数量超过预设的订单数量,或,所述订单商品的体积大于预先设置的体积阈值,则执行所述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配送信息的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商品货物配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商品订单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商品订单信息,所述商品订单信息包括商户端生成的商品订单和第三方平台导入的商品订单;

订单信息暂存模块,用于根据预先划分的业务区域和配送区域,将接收到的所述商品订单信息暂存在预先建立的所述配送区域对应的订单信息池内,所述每个配送区域对应配置有至少一个配送员;

订单信息推送模块,用于将暂存在所述订单信息池内的商品订单信息推送给所述配送员的配送端上,所述配送端根据所述商品订单信息提示所述配送员执行商品收取动作;

完成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配送端发送的所述配送员输入的商品收取动作完成信息;

路径费用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订单信息池内的商品订单信息计算配送路径和配送费用;

路径费用发送模块,用于将计算得到的配送路径和配送费用发送给所述配送端;

循环时间计算模块,用于对当前配送轮次的循环时间进行计算;

循环时间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该循环时间是否到达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若是则将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配送信息,若否则继续等待;

确认信息反馈模块,用于当所述配送端接收到的所述发车配送信息后,反馈发车配送确认信息;

配送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配送路径执行商品配送动作。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系统还包括:

业务区域分割模块,用于将城市分割为若干个业务区域;

配送区域规划模块,用于根据每一个所述业务区域内的配送订单信息,规划每一个业务区域的配送区域;

计时监测模块,用于当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配送信息后,开启计时模块,并在预设的发车配送确认时间阈值内,对所述配送端进行监测;

发车提醒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当在所述发车配送确认时间阈值内未监测到所述配送端发送的发车配送确认信息时,则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提醒信息。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配送模块具体包括:

商品交付提示模块,用于当配送员将商品配送到商品目的地时,配送端提示配送员执行商品交付动作;

商品交付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配送员在所述配送端上输入的商品交付信息;

签名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商品客户在所述配送端上输入的签名信息;

交付签名信息反馈模块,用于反馈所述商品交付信息和商品客户的签名信息;

成功配送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商品客户发送商品成功配送的信息。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系统还包括:

商品订单再配置模块,用于当配送员在配送区域配送完成最后一个商品后,将所述配送区域内需要配送至所述配送员所在业务区域或相邻业务区域的商品订单分配给所述配送端;

订单数量体积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循环时间未到达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时,对配送区域所对应的订单信息池内的订单数量和订单商品的体积进行检测;

当所述配送区域所对应的订单信息池内的订单数量超过预设的订单数量,或,所述订单商品的体积大于预先设置的体积阈值,则所述循环时间判断模块执行所述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配送信息的步骤。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接收商品订单信息;将接收到的商品订单信息暂存在配送区域对应的订单信息池内;将商品订单信息推送给配送端上,配送端执行商品收取动作;接收商品收取动作完成信息,并计算配送路径和配送费用,并将计算得到的配送路径和配送费用发送给配送端;对当前配送轮次的循环时间进行计算,判断该循环时间是否到达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若是则将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配送信息,若否则继续等待;配送端接收到的所述发车配送信息后,反馈发车配送确认信息,并按照配送路径执行商品配送动作,从而实现对商品订单的统筹调配,采用拼车拼货的方式,批量配送同一路线的商品,以降低同城商品配送、运输的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商品货物配送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按照所述配送路径执行商品配送动作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商品货物配送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配送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商品货物配送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其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在步骤S101中,接收商品订单信息,所述商品订单信息包括商户端生成的商品订单和第三方平台导入的商品订单。

其中,该订单信息的获取方式可以有多种,常见的有上述商户端生成和第三方平台导入的方式,该商户端生成的方式,即商户在商户端的相应界面上输入商品订单信息,例如商品名称、商品目的地信息以及商品的配送要求等信息,具体为:

商户打开下单页面:拼货发货键或加急发货键;

商户选择拼车发货键:首先地图标注出商户的地址,商户在发货栏输入发货地址或者直接地图地图导入地址;

输入发货地址之后,系统弹跳出商品发货信息单:商品名称、数量、体积:长*宽*高、目的地信息等;

发货信息填写完毕确认后,系统在地图上显示配送路线及距离,并根据配送距离及商品体积计算出配送费用,收取费用;

当按下加急发货键时,下单界面相同,按正常运费计价,系统派车为其专车专属,即刻配送,配送模式既是正常的程序,在此就不阐述;

该从第三方平台导入的订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102中,根据预先划分的业务区域和配送区域,将接收到的商品订单信息暂存在预先建立的配送区域对应的订单信息池内,所述每个配送区域对应配置有至少一个配送员。

其中,每一个配送区域配置至少一个配送员,用于对该业务区域内的订单进行配送。

在该步骤中,根据每一个城市的特点,把城市划分成若干个业务区域,具体实现为:导入城市地图,并对城市地图做一个业务区域划分并编号,例如1号业务区域,2号业务区域等等,确保每一个业务区域发出的订单信息都分类存储在对应的信息池中。例如1号业务区域的订单信息存储在1号信息池中,2号业务区域的订单信息存储在2号信息池内,以此类推。因此我们将建立一个地图信息划分模块1,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存储池。

以此为基础,每一个业务区域配备若干个配送员,负责此业务区域的商品的配送。例如业务区域1的配送员,主要负责业务区域1的商品配送,特殊情况才可以夸区域调配;

每一个业务区域配置若干个配送区域,其中该相对固定的配送区域划分方法为:(1)导入城市地图;(2)以业务区域为中心,根据此区域商品配送、运输路线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把城市地图划分成若干个配送区域,并进行编号例如配送区域A(配送大路线A)、配送区域B(配送大路线B)、配送区域C(配送大路线C)等。

在步骤S103中,将暂存在订单信息池内的商品订单信息推送给所述配送员的配送端上,配送端根据所述商品订单信息提示所述配送员执行商品收取动作。

其中,该推送的方式有多种,下述给出其中的两种实现方式:

(1)当业务区域内有相应的订单信息时,无论发往哪一个配送区域,均将此业务区域的配送需求推送给对应配送区域的配送员,配送员开始取货,但不能发车,必须等设置的循环时间到达或者未到达循环的时间阈值,如果满足此轮次最高数量的限制或者商品体积的限制,此时向配送端发送发车信息,配送员才可以发车配送;

在预设的循环时间内,不停的匹配此配送区域的商品推送给此配送员,从而达到同一路线的商品拼车配送;

(2)集中处理循序时间之内的订单信息,待满足时间阈值或者满足此轮次最高数量或者商品体积的限制,才将此配送区域的配送信息推送给配送员,配送员开始取货并发车配送。

在该实施例中,设定配送轮次规则:

设定一个循环的单位时间值例如20分钟为一个配送轮次,业务区域在单位时间值20分钟之内的订单,做一个订单数据的处理分析,按之前规划的配送区域,匹配和合并订单,以此为标准循环配送;

在单位时间值20分钟之内,订单数量或者商品体积也是有限制的,例如最高30件,此限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果单位时间值20分钟之内订单数量达到30件,即使20分钟时间没到,将开启新一轮次的单位时间计时,超出30份的订单计入下一配送轮次;如果单位时间值20分钟之内,订单数量不满30份,一旦时间到达20分钟,即刻开始配送,同时开启新一轮次的单位时间计时;

配送员单次配送量最多30份,此设定为了保证配送效率。

在步骤S104中,接收配送端发送的配送员输入的商品收取动作完成信息,并根据订单信息池内的商品订单信息计算配送路径和配送费用,并将计算得到的配送路径和配送费用发送给所述配送端。

其中,该计算的配送路径用于为配送端提供配送目的地的导航信息,即:每一轮次配送区域配送路径优化的设定原则:配送区域每次配送,把此轮次的配送订单,按配送目的地,按照由近及远原则,实时交通状况规划出此次配送的最佳路线。

该配送费用包括商户应付费用和配送员的配送费用,其中,该商户应付费用包括公里数和商品体积计算出应付费用,配送员的配送费用包括此轮配送的商品的总里程、总体积和载重量计算出配送员的配送费,同时用于配送员费用的体现和一定时间的费用结算。

在步骤S105中,对当前配送轮次的循环时间进行计算,判断该循环时间是否到达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若是则将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配送信息,若否则继续等待。

该循环时间可以设置为上述20分钟,当然也可以根据其他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步骤S106中,配送端接收到的所述发车配送信息后,反馈发车配送确认信息,并按照配送路径执行商品配送动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配送信息后,开启计时模块,并在预设的发车配送确认时间阈值内,对所述配送端进行监测,该发车配送确认时间阈值可以是10分钟;

当在所述发车配送确认时间阈值内未监测到所述配送端发送的发车配送确认信息时,则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提醒信息,该向配送端发送发车提醒信息的方式可以是每隔10分钟发一次提醒的方式。

如图2所示,上述按照所述配送路径执行商品配送动作的步骤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在步骤S201中,当配送员将商品配送到商品目的地时,配送端提示配送员执行商品交付动作。

在步骤S202中,接收所述配送员在所述配送端上输入的商品交付信息。

在步骤S203中,接收商品客户在所述配送端上输入的签名信息,并反馈所述商品交付信息和商品客户的签名信息。

在步骤S204中,向所述商品客户发送商品成功配送的信息。

其中,在商品配送过程中,商户端可随时查看商品配送状态,该商品配送状态即商品目前的位置以及目的地的签名状态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配送员在配送区域配送完成最后一个商品后,将所述配送区域内需要配送至所述配送员所在业务区域或相邻业务区域的商品订单分配给所述配送端,例如配送员小李所属业务区域1,某轮次的配送,配送完最后一件商品所处地理位置在业务区域5,此时若业务区域5内有订单发往业务区域1,则系统优先推送给配送员小李,配送规则、限制、路线与以上相同。

图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商品货物配送系统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给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

商品订单信息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商品订单信息,所述商品订单信息包括商户端生成的商品订单和第三方平台导入的商品订单;

订单信息暂存模块12,用于根据预先划分的业务区域和配送区域,将接收到的所述商品订单信息暂存在预先建立的所述配送区域对应的订单信息池内,所述每个配送区域对应配置有至少一个配送员;

订单信息推送模块13,用于将暂存在所述订单信息池内的商品订单信息推送给所述配送员的配送端上,所述配送端根据所述商品订单信息提示所述配送员执行商品收取动作;

完成信息接收模块14,用于接收所述配送端发送的所述配送员输入的商品收取动作完成信息;

路径费用计算模块15,用于根据所述订单信息池内的商品订单信息计算配送路径和配送费用;

路径费用发送模块16,用于将计算得到的配送路径和配送费用发送给所述配送端;

循环时间计算模块17,用于对当前配送轮次的循环时间进行计算;

循环时间判断模块18,用于判断该循环时间是否到达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若是则将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配送信息,若否则继续等待;

确认信息反馈模块19,用于当所述配送端接收到的所述发车配送信息后,反馈发车配送确认信息;

配送模块20,用于按照所述配送路径执行商品配送动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区域分割模块21,用于将城市分割为若干个业务区域;

配送区域规划模块22,用于根据每一个所述业务区域内的配送订单信息,规划每一个业务区域的配送区域;

计时监测模块23,用于当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配送信息后,开启计时模块,并在预设的发车配送确认时间阈值内,对所述配送端进行监测;

发车提醒信息发送模块24,用于当在所述发车配送确认时间阈值内未监测到所述配送端发送的发车配送确认信息时,则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提醒信息。

商品订单再配置模块25,用于当配送员在配送区域配送完成最后一个商品后,将所述配送区域内需要配送至所述配送员所在业务区域或相邻业务区域的商品订单分配给所述配送端;

订单数量体积检测模块26,用于在所述循环时间未到达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时,对配送区域所对应的订单信息池内的订单数量和订单商品的体积进行检测;

当所述配送区域所对应的订单信息池内的订单数量超过预设的订单数量,或,所述订单商品的体积大于预先设置的体积阈值,则所述循环时间判断模块18执行所述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配送信息的步骤。

如图4所示,配送模块20具体包括:

商品交付提示模块27,用于当配送员将商品配送到商品目的地时,配送端提示配送员执行商品交付动作;

商品交付信息接收模块28,用于接收所述配送员在所述配送端上输入的商品交付信息;

签名信息接收模块29,用于接收商品客户在所述配送端上输入的签名信息;

交付签名信息反馈模块30,用于反馈所述商品交付信息和商品客户的签名信息;

成功配送信息发送模块31,用于向所述商品客户发送商品成功配送的信息。

其中,上述各个模块的功能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配送端和商户端均为智能电子设备,其包括封装壳体和设置在该封装壳体内的电路板,其中封装壳体采用塑料材质,该封装壳体由如下材料制备:

金刚砂、石英砂、碳化硅、氮化硅、白云石、硅藻土、聚碳酸酯、玻璃纤维、聚丙烯以及抗氧剂;

其中,其具体的制备过程为:

步骤一:将金刚砂、石英砂、碳化硅和氮化硅按照4:1.5:1.5:1的质量比依次添加到球磨罐中进行球磨,到球磨的粒径在10-80微米时,取出球磨料,置于离心机中搅拌,以250转每分的速度搅拌10分钟,得到第一配料;

步骤二:将白云石添加到破碎机中进行破碎,然后与硅藻土混合均匀,再进行研磨,得到粒径为10-80微米的粉末,得到第二配料,其中,白云石与硅藻土的质量比为3:1;

步骤三:将聚碳酸酯和玻璃纤维依次加入搅拌罐中搅拌,得到第三配料;

步骤四:将聚丙烯置于60-65度的温室内烘干25分钟,然后加入注塑机中,在加入第三配料、抗氧剂,在180-210度加热熔融,然后加入第一配料和第二配料得到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注射到温度为60-85度的模具内,自然冷却,得到封装壳体1,其中该抗氧剂为芳香胺类抗氧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商品订单信息;将接收到的商品订单信息暂存在配送区域对应的订单信息池内;将商品订单信息推送给配送端上,配送端执行商品收取动作;接收商品收取动作完成信息,并计算配送路径和配送费用,并将计算得到的配送路径和配送费用发送给配送端;对当前配送轮次的循环时间进行计算,判断该循环时间是否到达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若是则将向所述配送端发送发车配送信息,若否则继续等待;配送端接收到的所述发车配送信息后,反馈发车配送确认信息,并按照配送路径执行商品配送动作,从而实现对商品订单的统筹调配,采用拼车拼货的方式,批量配送同一路线的商品,以降低同城商品配送、运输的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