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7968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部分和主机部分,主机部分具有机壳和底盖,底盖扣合在机壳上,底盖与机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主机部分在该容置空间内安装有支撑部件以及电子元器件(比如主板、键盘输入部件)等。其中,底盖大多采用螺丝锁附的方式与机壳保持相对固定,这存在很多缺陷:第一、影响外观;第二、影响组装工时;第三、给维修带来不便;第四、螺丝的成本较高;第五、给喜欢DIY的用户带来不便。通常,为了减小底盖上的螺丝对笔记本电脑整体外观的影响,一般会通过底盖上的脚垫将螺丝进行遮盖,以起到隐藏底盖上螺丝的目的。然而,采用该种方式,会进一步增加维修时拆卸螺丝的难度,在拆卸底盖时需要将脚垫拆除,该拆卸过程容易将脚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螺丝锁附底盖的电子设备,以减小螺丝锁附底盖带来的各种缺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体;锁附结构,所述锁附结构为无螺丝锁附结构;可相对所述主体开合的底盖,所述底盖在相对所述主体闭合时通过所述锁附结构可解锁地锁固在所述主体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锁附结构包括:锁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底盖上,所述锁杆上设有第一卡钩以及第一动力输入部,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部在所述底盖相对所述主体闭合时显露在所述底盖的外部,用于在所述底盖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第一卡槽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用于与所述第一卡钩配合使用;其中,当所述底盖相对所述主体闭合时,所述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种结构状态:在第一种结构状态时,所述锁杆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第一卡槽结构卡接,以使所述底盖锁固在所述主体上;在第二种结构状态时,所述锁杆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第一卡槽结构脱离,以使所述底盖相对所述主体解锁。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底盖包括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锁杆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所述底盖上还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锁杆限位,以阻止所述锁杆从所述第一滑槽内脱离。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凸柱,凸设在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面上,所述凸柱的背离所述底面的一端端面上设有螺纹孔;螺丝,螺接在所述螺纹孔内;其中,所述锁杆上设有避位通孔,所述凸柱穿过所述避位通孔,所述锁杆置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面与所述螺丝的螺帽之间;所述限位结构通过所述螺帽对所述锁杆限位,以阻止所述锁杆从所述第一滑槽内脱离;所述避位通孔在所述锁杆上沿所述锁杆的运动轨迹方向延伸,以在所述锁杆位移时对所述凸柱避位。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锁杆包括相背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设有所述的第一卡钩,所述第四端设有所述的第一动力输入部,所述第四端置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显露。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面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面上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二通孔;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滑动固定件,所述滑动固定件包括相背的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滑动固定件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且所述第五端置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部;所述第五端上设有第二动力输入部,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部通过所述第二通孔显露;所述第六端上设有第二卡钩,所述锁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钩相适配的第二卡槽结构;所述滑动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滑动固定件用于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卡钩相对所述第二卡槽结构卡接或分离。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滑动固定件的位移方向与所述锁杆的位移方向垂直。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弹性件,用于与所述锁杆配合,以提供所述锁杆回复至所述第一位置的力。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转轴结构,所述底盖的一端通过所述转轴结构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其中,在所述底盖相对所述主体闭合时,所述底盖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锁附结构可解锁地锁固在所述主体上。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扭簧,设置在所述转轴结构上,用于与所述底盖配合,以提供所述底盖相对所述主体打开的力。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锁附结构为无螺丝锁附结构,比如通过卡扣锁附固定、过渡配合锁附固定或磁性件锁附固定等,底盖在相对主体闭合时可以通过该无螺丝锁附结构可解锁地锁固在主体上,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采用无螺丝锁附结构,有效地避免了采用螺丝锁附带来的各种缺陷,比如拆卸不方便、外观不美观等。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底盖相对主体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底盖与锁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锁附结构对底盖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转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体1、锁附结构3和底盖2。在本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举例说明,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部(图中未标示)和主机部(图中未标示),显示部与主机部转动连接,以使显示部与主机部两者可相对打开或闭合。主机部包括上述的主体1和底盖2。具体来说,主体1包括机壳(图中未标示)以及设置在机壳内的支撑部件(图中未标示)和电子元器件(图中未标示)等,上述的电子元器件包括主板和键盘输入部件等。其中,底盖2可相对主体1开合。此处的“开合”是指底盖2既可以相对主体1打开,又可以相对主体1闭合。当底盖2相对主体1闭合时,底盖2扣合在主体1的机壳上,底盖2与机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上述的电子元器件和支撑部件等均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当底盖2相对主体1打开时,比如将底盖2完全从主体1上拆离,使上述的容置空间在底盖2的一端开口,或者底盖2的一端可以与主体1转动连接,转动底盖2使上述的容置空间在底盖2的一端开口。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保证上述形成的容置空间能够在底盖2的一端开口,以方便用户对机壳内的部件比如支撑部件或电子元器件进行操作,均可称之为底盖2相对主体1打开。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的锁附结构3为无螺丝锁附结构,比如卡扣锁附、过渡配合锁附或磁性件锁附等。底盖2在相对主体1闭合时通过该无螺丝锁附结构3可解锁地锁固在主体1上。此处“可解锁地锁固”是指底盖2既可以锁固到主体1上,又可以从主体1上拆离。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电子设备的底盖2采用无螺丝锁附结构进行锁附固定,有效地避免了采用螺丝锁附带来的各种缺陷,比如拆卸不方便、外观不美观等。具体在实施前述电子设备的技术方案时,为了实现前述锁附结构3的功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前述的锁附结构3包括锁杆31和第一卡槽结构32。锁杆31可滑动地设置在底盖2上,比如通过滑槽等滑动结构在底盖2上滑动。锁杆31可以在底盖2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锁杆31上设有第一卡钩311以及第一动力输入部312。第一动力输入部312在底盖2相对主体1闭合时显露在底盖2的外部(如图1所示),以方便用户对第一动力输入部312进出操作,比如推动第一动力输入部312以带动锁杆3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位移。第一卡槽结构32设置在主体1上,比如可以设置在主体1的机壳上或者机壳内的支撑部件上。该第一卡槽结构32用于与第一卡钩311配合使用。具体来说,当底盖2相对主体1闭合,即底盖2扣合在机壳上时,第一卡槽结构32的位置与第一卡钩311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卡钩311可以卡接入第一卡槽结构32内(如图4所示)或从第一卡槽结构32内脱离。在该闭合状态,当锁杆31相对底盖2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如图4所示,锁杆31带动第一卡钩311卡接入第一卡槽结构32内,从而将底盖2锁固到主体1上;当锁杆31相对底盖2滑动至第二位置时,锁杆31带动第一卡钩311从第一卡槽结构32内脱离,从而将底盖2从主体1上解锁,然后用户可以打开底盖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动力输入部312可以为凸设在锁杆31上的凸块,以方便用户的手指通过该凸块对锁杆31施加力,为了防止用户的手指在推动凸块时发生打滑,凸块上还可以设有摩擦纹。为了实现前述的锁杆31可滑动地设置在底盖2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5所示,前述的底盖2包括相背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第一端21上设有第一滑槽211。锁杆31置于第一滑槽211内,且与第一滑槽211滑动配合。底盖2上还设有限位结构23,该限位结构23用于对锁杆31限位,以阻止锁杆31从第一滑槽内脱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滑槽211和限位结构23,使锁杆31可以在底盖2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进一步的,如图3至图5所示,前述的限位结构23可以包括凸柱231和螺丝232。凸柱231凸设在第一滑槽211的底面上。凸柱231的背离底面的一端端面上设有螺纹孔。螺丝232螺接在该螺纹孔内。螺丝232的螺帽与第一滑槽211的底面之间形成限位空间(图中未标示)。锁杆31置于该限位空间内。其中,锁杆31上设有避位通孔313,锁杆31置于螺帽与第一滑槽211的底面之间,凸柱231穿过避位通孔313。避位通孔313在锁杆31上沿锁杆31的运动轨迹方向延伸,以在锁杆31位移时对凸柱231避位,从而不影响锁杆31的正常位移。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凸柱231穿过锁杆31的避位通孔313,并且避位通孔313的开口处又有螺丝232的螺帽对锁杆31进行阻挡,从而可以有效防止锁杆31从第一滑槽211内脱离,并且用户也可以较方便地将锁杆31安装到第一滑槽211内或从第一滑槽211内拆离,具体为:将锁杆31置于第一滑槽211内,且使第一滑槽211底面上的凸柱231穿过锁杆31上的避位通孔313,然后将螺丝232螺接到凸柱231上,从而完成对锁杆31的安装;其中,锁杆31的拆卸过程刚好相反,此处不再赘述。在上述电子设备的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上述第一滑槽211的底面上可以设有第一通孔201。锁杆31包括相背的第三端301和第四端302。第三端301设有前述的第一卡钩311,第四端302设有前述的第一动力输入部312。锁杆31置于第一滑槽211内时,第四端302置于第一滑槽211的底部,此时第一动力输入部312通过第一通孔201显露。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前述第一滑槽211的底面上还可以设有第二滑槽2111。第二滑槽2111的底面上设有贯穿至底盖2第二端22的第二通孔2112。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滑动固定件4。滑动固定件4包括相背的第五端(图中未标示)和第六端(图中未标示),滑动固定件4置于第二滑槽2111内,且第五端置于第二滑槽2111的底部。滑动固定件4的第五端上设有第二动力输入部41,第二动力输入部41通过第二通孔2112显露,以方便用户对第二动力输入部41进行操作,比如推动第二动力输入部41。滑动固定件4的第六端上设有第二卡钩42。锁杆31上设有与卡钩相适配的第二卡槽结构303。其中,滑动固定件4与第二滑槽2111滑动配合,用户可以对第二动力输入部41施加力,以推动滑动固定件4在第二滑槽2111内滑动,滑动固定件4滑动时,可以带动其上的第二卡钩42卡接入第二卡槽结构303内或从第二卡槽结构303内脱离。其中,当第二卡钩42卡接入第二卡槽结构303内时,滑动固定件4将锁杆31锁附固定,锁杆31此时无法移动;当第二卡钩42从第二卡槽结构303内脱离时,锁杆31被解锁,锁杆31此时可以自由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滑动固定件4对锁杆31锁附固定或对锁杆31解锁,可以有效防止锁杆31由于意外发生移动而导致底盖2从主体1上打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上述的第二卡槽结构303优选的设置在锁杆31的第四端302上。当锁杆31的第四端302置于第一滑槽211的底部时,锁杆31的第四端302刚好与滑动固定件4的第六端相对。由于第二卡槽结构303和第二卡钩42分别置于该相对的两端,具体为:第二卡槽结构303置于锁杆31的第四端302,第二卡钩42置于滑动固定件4的第六端,使得第二卡钩42与第二卡槽结构303两者的卡接配合更加方便。当然,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卡槽结构303和第二卡钩42两者的位置可以调换,换句话说:第二卡槽结构303设置在滑动固定件4的第六端,第二卡钩42设置在锁杆31的第四端302,这样,也可以达到第二卡钩42与第二卡槽结构303两者卡接固定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滑动固定件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相应的,第二动力输入部41的数量也为两个。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的第一动力输入部312可以置于该两个第二动力输入部41之间。具体在实施上述电子设备的技术方案时,前述滑动固定件4的位移方向可以与锁杆31的位移方向垂直。为了合理地利用电子设备有限的空间,上述的锁杆31可以设置在底盖2的靠近侧端的位置,且能够沿底盖2的长边方向(即长度方向)位移,相应的,滑动固定件4可以沿底盖2的短边方向(即宽度方向)位移。当然,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前述滑动固定件4的位移方向与可以与锁杆31的位移方向不垂直,比如可以平行或倾斜,具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在实施前述电子设备的技术方案时,如图2至图5所示,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弹性件5,比如压缩弹簧或弹性橡胶等。该弹性件5用于与锁杆31配合,以提供锁杆31回复至第一位置的力。具体来说:锁杆31上可以设有连接柱(图中未标示),连接柱沿锁杆31的位移方向设置,弹性件5套设在连接柱上,弹性件5的一端伸出连接柱且与底盖2相抵触。当然,弹性件5还可以具有其它的安装方式,只要保证弹性件5能够与锁杆31配合并提供锁杆31回复至第一位置的力即可。具体在实施前述电子设备的技术方案时,如图5至图7所示,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转轴结构6。前述底盖2的一端通过该转轴结构6与主体1转动连接,以实现底盖2可相对主体1开合的技术效果。其中,在底盖2相对主体1闭合时,底盖2的另一端通过前述的锁附结构3可解锁地锁固在主体1上。如此,当底盖2相对主体1闭合时,底盖2可以通过锁附结构3锁固到主体1上,当锁附结构3对底盖2解锁时,底盖2又可以通过转轴结构6相对主体1打开。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底盖2通过转轴结构6与主体1连接,其开合相对较方便。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扭簧7,扭簧7设置在转轴结构6上。扭簧7可以与底盖2配合,以提供底盖2相对主体1打开的力。具体来说,当底盖2相对主体1闭合时,锁附结构3将底盖2锁固到主体1上,此时扭簧7发生形变,如图6所示,当锁附结构3将底盖2从主体1上解锁时,扭簧7对底盖2施加力,使底盖2自动相对主体1打开一个开口,即手扣位空间,方便用户将手指插入该开口内将底盖2打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仅为示例,并不用于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限制,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也都适用。根据以上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锁附结构3为无螺丝232锁附结构3,比如通过卡扣锁附固定、过渡配合锁附固定或磁性件锁附固定等,底盖2在相对主体1闭合时可以通过该无螺丝232锁附结构3可解锁地锁固在主体1上,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采用无螺丝232锁附结构3,有效地避免了采用螺丝232锁附带来的各种缺陷,比如拆卸不方便、外观不美观等。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